学术投稿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防治

韦礼友

关键词: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25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共有33眼(13.2%)发生并发症,其中术中并发症:虹膜脱出及损伤3眼(1.2%),后囊膜破裂10眼(4.0%);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12眼(4.8%),一过性眼压增高5眼(2.0%),前房积血2眼(0.8%),前房纤维性渗出1眼(0.4%).结论:提高术者的手术技巧,充分认识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可必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氧疗、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3次/d;对照组则采用0.5%喘乐宁溶液雾化吸入,3次/d.两组疗程均为5 d.观察两组患儿哮喘症状变化、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50.0%、显效率4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和28.9%(P<0.001);ACT、FEV1、PET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率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有效地缓解哮喘症状,控制或中止哮喘发作,逆转哮喘的恶化,改善患儿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方成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神经电生理资料.行包括病灶在内的前颞叶切除+杏仁核+海马前端切除术10例;病灶切除+前颞叶切除9例;单纯病灶切除2例.结果:21例患者术后随访2~5年,EngelⅠ级15例(71.4%),Ⅱ级4例(19.0%),Ⅲ级1例(4.8%),Ⅳ级1例(4.8%).总有效率为95.2%.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颞叶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致灶的准确定位及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廖声潮;黄玮;吴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8例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的治疗体会

    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由于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其不仅具有炎症的特性,同时还具有鼻窦肿瘤的特性,故临床上极易混淆,常造成手术方式选择上的欠妥.现将我院2004~2010年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报道如下.

    作者:许杰英;覃建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普贝生)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20例妊娠足月、宫颈Bishop评分≤5分、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单胎头位孕妇随机分为两组.120例以阴道放置普贝生促宫颈成熟为研究组,100例用小剂量缩宫素促宫颈成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用药至临产时间、总产程、阴道分娩率及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结果:用药12 h后研究组促宫颈成熟75例显效,35例有效;对照组18例显效,30例有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从用药至临产时间为(8.4±10.9)h,而对照组为(21.0±2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的阴道分娩率为90%,对照组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时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缩宫素相比,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作用显著,引产成功率高、特别适于宫颈Bishop评分低者使用,且不增加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手术产率,也不增加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率,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黄丽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60Co照射后豚鼠内耳前庭终器毛细胞损伤及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60Co照射后豚鼠内耳前庭终器损伤与caspase-3、bax及bcl-2表达的关系及照射后前庭功能的损伤情况.方法:将白化豚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照射组(1,4,14,30 d组),每组8只.照射组豚鼠右耳颞部做一次性60Coγ射线照射40 Gy.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1,4,14 d及30 d行冰水试验后处死,取出听泡,行前庭终器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并分离囊斑及壶腹嵴,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冰水试验照射组眼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0 d组眼震时间较其他照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组豚鼠的囊斑较对照组感觉上皮层厚度变薄,毛细胞数量减少,纤毛变短、减少,照射组壶腹嵴耳石层消失,纤毛消失.透射电镜显示,照射后各组的囊斑及壶腹嵴均可见受损的毛细胞,受损毛细胞线粒体肿胀,以30 d为明显,线粒体嵴变短减少并且发生断裂.照射后各组囊斑caspase-3、bax、bcl-2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0 d组囊斑、壶腹嵴caspase-3表达强度较其他对照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4 d组囊斑、壶腹嵴bax表达上调程度较bcl-2表达上调程度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bcl-2上升.照射后30 d组囊斑、壶腹嵴bcl-2的上调程度较bax表达上调程度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bcl-2下降.结论: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上调及bax、bcl-2的不均衡表达上调可能在60Coγ射线造成的前庭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贝蒂;唐安洲;谢利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对体外循环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后脑组织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干预后对其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经右颈静脉插管引流,尾动脉插管灌注建立CPB(CBP组),转流时间l h,建立CPB动物模型.随机分为CPB模型组、CPB模型+ GM1组、输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脑组织匀浆测定结构型一氧化氮合成酶(c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NO活性.结果:CPB组脑组织中的iNOS活性由正常的(16.47±2.52)pmol/mg·prot-1·min-1增加到(69.84±8.73)pmol/mg·prot-1·min-1(P<0.01),CPB模型+GM1组则增加到(57.86±7.79)pmol/mg·prot-1·min-1(P<0.01),与CP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脑组织中的cNOS活性由正常的(57.74±8.78)pmol/mg·prot-1·min-1下降到(32.67±6.61)pmol/mg·prot-1·min-1(P<0.01),CPB模型+GM1组则下降到(42.72±7.23)pmol/mg·prot-1(P<0.05),与CP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脑组织中的NO含量由正常的(258.91±48.17)pmol/mg·prot-1增加到(713.74±98.43)pmol/mg·prot-1(P<0.01),CPB模型+GM1组则增加到(523.74±87.36)pmol/mg·prot-1(P<0.01),与CP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脑损伤与iNOS产生大量的NO导致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GM1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脑中活化的iNOS含量,减少了NO的分泌释放,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素斌;秦科;黄国勇;莫宁;梁东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脂联素干预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大鼠系膜细胞,传代后分组:对照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5.6 mmol/L) 、高糖A 、B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5,30 mmol/L)、脂联素A、B、C、D组 (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脂联素,使培养液脂联素浓度分别为2.5,5,10,20 mg/L),分别作用24 h后,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PEDF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PEDF蛋白的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EDF mRNA及PED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2)脂联素干预各组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EDF mRNA及PEDF蛋白表达恢复(P<0.01).结论:高糖可抑制大鼠肾系膜细胞PEDF的表达,脂联素干预可逆转这一改变.

    作者:杨桢华;陆晓华;伍巧源;王成玉;廖蕴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AMI后AL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试验组28例,硝普钠(SNP)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抗ALHF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rhBNP与SNP,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液体出入量、全身临床状况、左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随访记录1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给药24 h后试验组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72 h后,试验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1);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氧饱和度的增加及中心静脉压的降低在1,6 h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中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的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hBNP是治疗AMI后ALHF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何东明;严华;符春晖;黄军章;陈丽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99mTcO4-甲状腺显像在诊断儿童异位甲状腺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99mTcO4-甲状腺显像诊断儿童异位甲状腺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拟排除异位甲状腺患儿行99mTcO4-甲状腺显像,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8例中有10例舌根部肿物,8例颈前肿物及4例颏下肿物患儿在颈前甲状腺正常部位无放射性分布,肿物部位可见明显类圆形放射性浓聚,细胞学穿刺均证实为异位甲状腺.其余6例在甲状腺正常部位可见甲状腺显影清晰,形态、大小正常,肿物无摄99mTcO4-功能,经细胞学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肿物非异位甲状腺.结论:99mTcO4-甲状腺显像在诊断儿童异位甲状腺中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对临床治疗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谭晓丹;彭盛梅;韦智晓;李秀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生物可吸收镁合金药物支架研究进展

    自1977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应用于临床以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初的单纯球囊成形术到金属裸支架,再到现在的药物洗脱支架,每一次的发展都是革命性的.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 DES)已成为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建血运的主要手段,短期效果确切,然而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形成、对抗血小板药物长期依赖及支架植入术后不能行MRI无创检查等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生物可吸收支架具有与316L不锈钢支架相当的机械性能,且在完成血管再通、管壁支撑任务后一定时间内便逐渐降解消失,减少对内膜的机械刺激,比传统的永久金属支架(permanent metal stents, PMS)更具优势.生物可吸收支架这一特性使其迅速成为近年来新型支架的研究热点,其作为DES的替代品有良好的前景.

    作者:张朝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雌激素对前成骨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成骨样细胞(MC3T3-E1细胞)分化过程中17 β-雌二醇对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的影响.方法:应用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和50 mg/L抗坏血酸诱导小鼠MC3T3-E1细胞分化成熟,分别在0,6,12,18,24,30 d收集细胞.17β-雌二醇干预,用半定量 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干预组和对照组细胞IR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较两组细胞IRS-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MC3T3-E1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IR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MC3T3-E1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逐渐增高.结论:IRS-1可能在17β-雌二醇诱导的骨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何玉玲;周后德;隋国良;谢辉;廖二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广西重型β-地中海贫血BCL11A基因多态性与胎儿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广西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BCL11A基因rs11886868、rs1427407及rs766432多态性与其胎儿血红蛋白(HbF)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PCR-RFLP及DNA测序技术,对我国广西重型β-地贫患者BCL11A基因3个位点多态性检测并统计基因型频率,分析上述位点与正常对照者分布频率的差异,并分析重型β-地贫患者三位点多态性与HbF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重型β-地贫组BCL11A基因rs1427407和rs766432位点突变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rs11886868位点各基因型分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型β-地贫患者中,基因型分布与3个多态性位点有较大关联(P<0.001,Cp=0.497).rs11886868位点基因型与HbF水平无相关性(P>0.05),rs1427407和rs766432与HbF水平有关(rp=0.931,P<0.001;rp=0.915,P<0.001).结论:重型β-地贫患者BCL11A基因基因多态性与HbF水平有关,rs1427407和rs766432位点基因突变可能提高HbF水平.

    作者:潘婷;程鹏;赖永榕;刘容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细菌谱及药敏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细菌谱及药敏情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儿进行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255份标本中有198例培养出致病菌,阳性率为77.65%;主要致病菌以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和非发酵菌为主;药敏结果以亚胺培南、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性为高.结论:引起糖尿病患儿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和非发酵菌为主要致病菌.治疗应以亚胺培南、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为主;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和哌拉西林由于敏感性太低应慎用.

    作者:梁庆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低温可调钠联合线性超滤模式对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0%~30%.低血压的发生常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影响透析质量,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危及生命.我院对在维持性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低温、可调钠与线性超滤模式相结合的透析方案,有效地预防了低血压的发生,提高了血液透析的耐受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蒙兰芬;罗学文;张大成;黄荣贵;吕静;关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住院患儿20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9例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10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7 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作者:罗杰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炎性状态的变化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患者围术期炎性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54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的血清人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人白细胞介素-8(IL-8)、人白细胞介素-10(IL-10)、人C反应蛋白(CRP)、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人γ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的血清IL-1β、IL-8、IL-10、CRP、TNF-α及IFN-γ水平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后不同时段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波动范围明显小于开腹手术,说明其对患者影响较小.

    作者:张永兵;梁岚;杨霞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难治性高血压估计占临床高血压发病的12%~15%[1],难治性高血压具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和进展性肾脏疾病的发病风险,因而已成为高血压防治的难点及热点.本文就近年来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荣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9例胆源性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院外病程长短及是否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分为4组:早期对照组、早期治疗组、晚期对照组和晚期治疗组.比较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血清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率.结果:早期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8.57%(8/28)和58.82%(10/17),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手术中转率分别为7.14%(2/28)和29.41%(5/17),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0%(0/28)和11.76%(2/17),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中转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中血清中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AP效果更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手术中转率,这可能与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AP时可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有关.

    作者:唐建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干预.每天治疗1次,每次50 min,共30 d.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价法(FMA)、Barthel指数法和二等分法、数字划消评定.结果: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二等分法和数字划消评分差异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强化躯干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梁文锐;张启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广西平乐县人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广西平乐县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进行,把平乐县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片区,在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调查对象粪便中的虫卵.结果:5个片区共调查1 009人,发现5种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3.08%,5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钩虫7.33%、蛔虫2.18%、鞭虫1.59%、蛲虫0.79%、肝吸虫1.19%,其中钩虫以美洲钩虫为主.不同虫种感染年龄不同,钩虫和肝吸虫主要集中于20~50岁青壮年,蛔虫、蛲虫低年龄组感染较重.不同乡镇感染率存在差异,其中阳安乡感染率较高.结论:平乐县寄生虫感染仍处在较高水平,特别是肝吸虫感染率高于10年前水平,可能与人口流动带入食生鱼片的饮食习惯有关.提示今后要采取药物驱虫、加强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等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特别是肝吸虫病的防控.

    作者:黄广兰;区方奇;伍铁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