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杰
目的:研究预氧化工艺对钴铬合金金-瓷结合界面的影响,以提高钴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方法:选用BEGO公司钴铬烤瓷合金和VMK 95烤瓷粉,由同一技师按临床比例制成金-瓷棒盘试件60件,金-瓷片试件6件,根据预氧化时间的长短不同将金属试件随机分为6组,分别观察金-瓷结合强度和金-瓷界面的形貌及元素分布情况.结果:预氧化5,10,15 min组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与对照组(不预氧化)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在预氧化5 min达到大值,此后随着预氧化时间的延长,金-瓷结合强度变化不明显.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预氧化组熔区金-瓷界面形貌清晰,金-瓷间有明显的过渡层,金-瓷界面结合紧密,相互渗透,无裂纹和气泡,在界面处有连续的反应薄层,预氧化5 min时铬元素出现明显的界面附近聚集峰.结论:预氧化工艺提高了钴铬合金金-瓷结合强度,钴铬合金烤瓷界面实现了金-瓷之间的化学结合,预氧化5 min金-瓷结合强度达到大值,但预氧化时间过长并不能提高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
作者:苏晓晖;朱志超;龚晴昕;苏瑞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由于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其不仅具有炎症的特性,同时还具有鼻窦肿瘤的特性,故临床上极易混淆,常造成手术方式选择上的欠妥.现将我院2004~2010年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报道如下.
作者:许杰英;覃建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采用Hitachi EUB-6500彩色超声仪引导,对199例肝脏病变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穿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9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获取组织标本374个.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癌性病灶18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累及肝脏3例,肝脓肿2例,肝硬化25例,慢性乙型肝炎11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4例,酒精性肝病2例,肝内胆汁淤积4例,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2例,肝糖原贮积症8例,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炎15例,确诊率达92.5%.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能明确大部分患者肝脏病变的病因,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刘若川;刘耀利;朱尚勇;黄健源;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手术治疗对胃肠道疾病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经快速康复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患者(快康治疗组)36例,传统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患者(传统治疗组)35例,于术前,术后第3天、第7天空腹取静脉血6 mL,检测CD3+、CD4+、CD8+、IgG、IgA、IgM、IL-6、sIL-2R并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第7天两组CD3+、CD4+、CD8+,IgG、IgA、IgM,IL-6、sIL-2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快康治疗组CD8+、sIL-2R水平比传统治疗组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CD8+,快康治疗组sIL-2R均比术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疾病术后机体免疫抑制得到缓解,快康治疗组缓解更明显.
作者:张志哲;韩伟;孙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循环血单核细胞分泌MCP-1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d,连续24周,对照组不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两组试验对象均予严格控制糖尿病饮食、减轻体重,未应用其它抗糖尿病药物.分别于24周前后采血,在体外实验中,以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循环血单核细胞,培养24 h,在终浓度为0.01 mg/L的内毒素诱导下分泌MCP-1,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方法测定培养液MCP-1水平,以评价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前后单核细胞对低剂量内毒素刺激反应性的改变;用改良后的流式细胞技术测量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前后单核细胞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的变化,探讨单核细胞MCP-1降低机制.结果:在体外低剂量内毒素诱导实验中,试验组24周前循环血单核细胞分泌MCP-1水平为4 256.0 ng/L (2 748.6~5 562.0 ng/L),治疗24周后MCP-1降低到1 053.8 ng/L(623.5~3 374.0 ng/L),MCP-1水平降低显著(P<0.01).试验组24周前、后单核细胞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分别为(110±24)U、(56±18)U(P<0.01),而对照组24周前、后单核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分别为(98±26)U、(106±24)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通过降低单核细胞内MCP-1的上游产物活性氧自由基而直接抑制单核细胞分泌MCP-1,从而降低血浆MCP-1水平.
作者:韦金儒;唐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手术效果、适应证及美学效果.方法:对63例心脏疾病患者(侧切口组)采用右腋下侧切口径路经第4肋间入胸,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选择59例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胸液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无死亡,发生并发症4例(6.3%).采用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同期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胸液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较胸骨正中切口径路少(P<0.05).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1~12个月,除2例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稍差(射血分数<0.5)和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术后发生轻度残余分流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有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出血少和切口隐蔽、美观等优点,但对严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侧支循环丰富的病例、合并大血管疾病及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应慎用本术式.
作者:何振波;张福维;李东涛;高军;刘成昌;陈秀科;罗佩;陈凤坤;梁友君;范海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循环酶法;叶酸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患者的Hcy与叶酸检测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无差别;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的Hcy的检测结果稍高于健康体检者,叶酸的检测结果稍低于健康体检者,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癌患者的Hcy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鳞癌患者的Hcy检测结果又高于HSIL患者(P<0.01);叶酸检测结果低于HSIL患者(P<0.01).结论:Hcy与叶酸的检测对诊断及指导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以及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中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奥氮平及奋乃静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奋乃静组.疗程4周.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重评定安全性.结果:奥氮平组有效率为89.47%,奋乃静组的有效率为65.78%,奥氮平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奋乃静组.奥氮平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嗜睡、体重增加、便秘等,且多为轻、中度,患者基本能耐受,或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消失.奋乃静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肌张力升高、震颤、静坐不能等,且以中、重度为主.结论:奥氮平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确切,在安全性方面较奋乃静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叶庆红;陈志斌;唐锴;蒋大海;陈梅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9例胆源性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院外病程长短及是否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分为4组:早期对照组、早期治疗组、晚期对照组和晚期治疗组.比较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血清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率.结果:早期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8.57%(8/28)和58.82%(10/17),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手术中转率分别为7.14%(2/28)和29.41%(5/17),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0%(0/28)和11.76%(2/17),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中转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中血清中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AP效果更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手术中转率,这可能与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AP时可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有关.
作者:唐建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4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心功能不全患者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心功能Ⅰ级30例,Ⅱ级12例,Ⅲ级5例,Ⅳ级1例.患者阴道分娩8例,占16.66%,剖宫产40例,占83.34%.其中心功能Ⅲ~Ⅳ级者6例,行剖宫产6例,剖宫产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级者(P<0.01),孕妇及围产儿无一例死亡.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积极加大围产监护与治疗力度,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廖东林;廖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普贝生)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20例妊娠足月、宫颈Bishop评分≤5分、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单胎头位孕妇随机分为两组.120例以阴道放置普贝生促宫颈成熟为研究组,100例用小剂量缩宫素促宫颈成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用药至临产时间、总产程、阴道分娩率及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结果:用药12 h后研究组促宫颈成熟75例显效,35例有效;对照组18例显效,30例有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从用药至临产时间为(8.4±10.9)h,而对照组为(21.0±2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的阴道分娩率为90%,对照组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时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缩宫素相比,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作用显著,引产成功率高、特别适于宫颈Bishop评分低者使用,且不增加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手术产率,也不增加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率,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黄丽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6例,按Levine-Edwards分类,Ⅱ型8例,ⅡA型6例,Ⅲ型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D级6例,E级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持续颅骨牵引,然后行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骨折复位满意,随访3~39个月,平均13个月.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10例E级无变化.所有骨折均愈合,无椎动脉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宫德峰;肖增明;陈前芬;罗高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小鼠外周免疫耐受机制异常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成模组小鼠CD4+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Treg)水平,脾细胞Foxp3 mRNA 的表达情况,并与未成模组、弗氏佐剂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未成模组、弗氏佐剂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成模组小鼠CD4+脾细胞内Treg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脾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EAMG模型小鼠存在外周免疫耐受缺陷,FoxP3基因可能通过影响Treg的数量和功能在EAMG的发病中起作用.
作者:李劲频;刘竞丽;莫雪安;孙圣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前成骨样细胞(MC3T3-E1细胞)分化过程中17 β-雌二醇对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的影响.方法:应用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和50 mg/L抗坏血酸诱导小鼠MC3T3-E1细胞分化成熟,分别在0,6,12,18,24,30 d收集细胞.17β-雌二醇干预,用半定量 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干预组和对照组细胞IR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较两组细胞IRS-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MC3T3-E1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IR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MC3T3-E1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逐渐增高.结论:IRS-1可能在17β-雌二醇诱导的骨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何玉玲;周后德;隋国良;谢辉;廖二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65例3个以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实施了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00%.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采用患者主观满意度调查评价标准评价:症状基本消失,完全满意26例;症状明显缓解,满意32例;症状缓解,较满意7例.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较术前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满意.结论:采用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可行且有效的.术前对症状椎的准确诊断及术中熟练的操作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劳晨登;黄宗贵;戴海;庞俊峰;雷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宫腔镜下分别实施单、双极电切手术后对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IUA患者宫腔镜下分别实施单、双极电切手术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月经干净第2~3天,月经第24~28天)行三维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子宫腔的情况;术后第3个月复查宫腔镜了解IUA、子宫内膜修复、瘢痕形成的情况.询问并收集月经及经期腹痛(痛经)情况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显示宫腔镜双极组治愈,子宫内膜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单极组治疗有效但子宫内膜仍然较少且有瘢痕形成;术后1个月、3个月行三维B超测量两组子宫内膜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单极组经量比手术前增多,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双极组则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痛经症状均于术后逐渐消失.结论:IUA患者宫腔镜下实施双极电切手术后子宫内膜的修复要比使用单极者更好、更快.
作者:覃桂荣;蒋晓莉;孙燕;赵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琼脂糖凝胶电泳在产前地中海贫血(地贫)筛查中的价值,确定其诊断佳截断值.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6 182例育龄人群进行Hb分析,其中1 352例进行地贫基因检测.结果:6 182例检出地贫表型985例,其中α地贫613例,β地贫372例;异常Hb病35例,异常检出率16.50%.筛查β地贫、HbH病和HbCS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筛查其余α1、α2地贫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小于70%,筛查β地贫HbA 2佳截断值为3.80%,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8.54%和96.81%.结论:琼脂糖凝胶电泳筛查β地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但筛查α1、α2地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
作者:冯明;粟福曌;张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COPD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维生素、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辅以口服GSH片0.2 g,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IgA、IgG、IgM、补体C3和肺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GSH、GSH-PX、SOD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也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DA、LPO水平则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和肺功能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为16.7%(9/54)比对照组的48.2%(26/54)明显降低(P<0.001).结论:对COPD患者辅以GSH治疗,可以增加患者体内GSH水平,提高患者气道和肺的抗氧化能力,降低COPD急性加重发生率,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陈林;梁庆华;杨立新;李爱奎;黄蔚;刘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L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AMI后AL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试验组28例,硝普钠(SNP)对照组28例,在常规抗ALHF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rhBNP与SNP,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液体出入量、全身临床状况、左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随访记录1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给药24 h后试验组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72 h后,试验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1);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血氧饱和度的增加及中心静脉压的降低在1,6 h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中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的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hBNP是治疗AMI后ALHF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何东明;严华;符春晖;黄军章;陈丽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伴有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49例51眼的临床资料,21眼同时行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的情况.结果:术后51眼中视力提高30眼(58.82%),术中Ⅰ期植入人工晶体的21眼中,视力提高14眼(66.67%).术中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上皮水肿1眼(1.96%);医源性裂孔2眼(3.92%);眼底出血 1眼(1.96%);后囊膜破裂1眼(1.96%).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24眼(47.06%),前房闪辉18眼(35.29%),瞳孔区渗出膜4眼(7.84%),瞳孔区虹膜后粘连4眼(7.84%),一过性眼压升高7眼(13.73%),前房积血5眼(9.80%),继发性青光眼3眼(5.88%)等.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影响术后视力改善的主要因素为眼底视网膜病变和眼外伤的严重程度,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手术医生娴熟的技术.
作者:梁永顺;刘金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