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顺;刘金华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收治43例脊柱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X线摄片、CT及MRI检查显示椎体前中柱破坏塌陷,脊柱后凹畸形,椎旁有脓肿形成.术前后凸平均(23±7)°.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8例,C级23例,D级12例.手术方式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或钛笼植骨融合术,随诊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愈合情况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0.6)h,平均出血量(350±150)mL.手术后治愈,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5年(平均14.3个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1~2个月后血沉均恢复至正常,术后复查X线片示后凸平均(9.7±2.5)°,植骨融合良好.所有患者至随访时内固定均未见出现的松动断裂,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椎管减压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短、术中干扰小及重建脊柱稳定性好,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首选方法.
作者:冯江学;杨渊;马志芳;韦庆;张海;张栋;周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牙龈瘤在临床上较常见,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并拔除累及患牙为主,虽然达到了根治和预防复发的目的,但是却因手术疗法破坏了患者牙列的完整性,牙齿缺失而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美观等诸多问题,我院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治疗牙龈瘤,并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清;魏婷婷;李华;韦良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主要死因,且与DM相关疾病造成的死亡密切相关.随着全球范围内DM患者数量日渐增多,无疑给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初确定心血管疾病与DM的相关性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这也促成了研究者开始研究两者间病理生理上的相关性.近年的研究提示慢性炎症在2型糖尿病(T2DM)与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介导两者病理生理中的炎症有共通之处[1].为探讨T2DM与C反应蛋白(CRP)及心血管疾病三者间的关系,现综述如下.
作者:赵弋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细菌谱及药敏情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儿进行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255份标本中有198例培养出致病菌,阳性率为77.65%;主要致病菌以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和非发酵菌为主;药敏结果以亚胺培南、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性为高.结论:引起糖尿病患儿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以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和非发酵菌为主要致病菌.治疗应以亚胺培南、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为主;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和哌拉西林由于敏感性太低应慎用.
作者:梁庆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前交通事故伤的情况相当严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位,车祸死亡率高达17.5%,且农村地区交通事故伤的死亡率较城市高出60%[1].故在基层医院有效实施道路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及转运,对降低伤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5起162例重大道路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及转运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振华;李奕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内胚层组织异位形成的囊性改变,为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良性占位性病变,其发病率占椎管内肿瘤的0.4%[1],国内外报道较少.我科2010年8月收治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放射学特征及显微手术.
作者:黄灵团;农大件;李国成;覃震宇;黄东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分离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和分离2006~2009年来自南宁地区性病门诊患者的淋球菌297株,采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四环素4种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检出TRNG 185株(62.29%),其中,产青霉素酶38株(20.54%),明显高于非TRNG淋球菌,对环丙沙星出现高度耐药149株(80.54%),也明显高于非TRNG.所有的淋球菌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均敏感,但TRNG菌株对头孢曲松低敏株为88株,明显高于非TRNG菌株;大观霉素MIC≥16 mg/L 范围,165株TRNG被抑制,被抑制株的比例也明显高于非TRNG.结论:淋球菌对四环素高度耐药性会降低其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敏感程度.
作者:梁铭;朱邦勇;赵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NA修复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A(XPA)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初治中晚期NSCLC患者癌组织中XPA的表达状况,采用χ2检验比较各亚组之间的XPA表达状况的差异.结果:109例NSCLC组织中XPA的阳性表达率为55.0%(60/109),其表达与性别、吸烟史有密切关系,在男性组中的阳性率(61.0%)显著高于女性组(37.0%)(P=0.030);吸烟组的XPA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分别为68.1%和45.2%,P=0.017);但在吸烟人群中,吸烟量不同的亚组间XPA的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XPA阳性率在不同年龄、临床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或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亚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P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与性别、吸烟状况密切相关,并可能与NSCLC的发生有关.
作者:覃芳卉;谢伟敏;廖小莉;姚铠涛;王洪学;房亮;陆永奎;周文献;胡晓桦;刘志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按常规行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两组治疗前后评价指标采用肺部感染发生率、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开始前评价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龙耀斌;黄福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COPD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维生素、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辅以口服GSH片0.2 g,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IgA、IgG、IgM、补体C3和肺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GSH、GSH-PX、SOD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也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DA、LPO水平则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和肺功能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为16.7%(9/54)比对照组的48.2%(26/54)明显降低(P<0.001).结论:对COPD患者辅以GSH治疗,可以增加患者体内GSH水平,提高患者气道和肺的抗氧化能力,降低COPD急性加重发生率,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陈林;梁庆华;杨立新;李爱奎;黄蔚;刘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膳食对肥胖型大鼠模型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纳入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中药膳食组,中剂量中药膳食组,高剂量中药膳食组,肥胖模型对照组.予各组行相应的灌胃给药治疗,实验3个月后,测量Lee's指数、脂肪总重量、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高剂量和中剂量中药膳食组的Lee's指数、脂肪总重量、TG、TC、LDL、TNF-α比肥胖模型对照组低(P<0.05),HDL值增大(P<0.05).但低剂量中药膳食组与肥胖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膳食可以影响肥胖型大鼠脂质代谢,对肥胖症可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作者:曾高峰;张志勇;熊春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测定网织红细胞参数球形红细胞平均体积(MSCV)与血常规参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探讨MSCV/MCV比值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并分析28例HS患者、40例地中海贫血(THAL)组与50例健康对照组的MSCV、MSCV/MCV比值,分析两参数在检测HS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结果:HS组、THAL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SCV明显降低(P<0.01);HS组分别与THAL组、健康对照组比较,MSCV/MCV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L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SCV/MC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MSCV<90 fL、MSCV/MCV<1为诊断HS的截断值,两指标诊断HS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4%、8%、39.7%和100%、94%、96.2%.结论:MSCV/MCV比值对H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利用它可以提高HS的筛查率与诊断率.
作者:唐劲光;郭谊;李世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 T细胞频数与多发性硬化(MS)患者激素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激素治疗前R-R型MS 患者22例,脑梗死组患者16例及健康对照组16例外周血CD4+CD25+T细胞频数.对MS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分析MS患者激素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频数,以及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是否合并细菌感染与激素治疗的关系.结果: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的细胞频数低(9.46±5.31);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对患者的预后起保护作用(β=0.557,P=0.038),CD4+CD25+T细胞的含量降低不利于其预后.结论: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频数呈低表达,CD4+CD25+T淋巴细胞可能是MS一种保护因子.
作者:李家鑫;欧俐羽;陆婉杏;曾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99mTcO4-甲状腺显像诊断儿童异位甲状腺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拟排除异位甲状腺患儿行99mTcO4-甲状腺显像,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8例中有10例舌根部肿物,8例颈前肿物及4例颏下肿物患儿在颈前甲状腺正常部位无放射性分布,肿物部位可见明显类圆形放射性浓聚,细胞学穿刺均证实为异位甲状腺.其余6例在甲状腺正常部位可见甲状腺显影清晰,形态、大小正常,肿物无摄99mTcO4-功能,经细胞学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肿物非异位甲状腺.结论:99mTcO4-甲状腺显像在诊断儿童异位甲状腺中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对临床治疗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谭晓丹;彭盛梅;韦智晓;李秀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大鼠系膜细胞,传代后分组:对照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5.6 mmol/L) 、高糖A 、B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5,30 mmol/L)、脂联素A、B、C、D组 (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脂联素,使培养液脂联素浓度分别为2.5,5,10,20 mg/L),分别作用24 h后,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PEDF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PEDF蛋白的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EDF mRNA及PED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2)脂联素干预各组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EDF mRNA及PEDF蛋白表达恢复(P<0.01).结论:高糖可抑制大鼠肾系膜细胞PEDF的表达,脂联素干预可逆转这一改变.
作者:杨桢华;陆晓华;伍巧源;王成玉;廖蕴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盐酸(HCl)吸入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对照组、常温组、亚低温组),采用气管内滴入HCl(1.5 mL/kg,pH=1.2)制备ALI动物模型,对照组气管内只滴入生理盐水,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于滴入HCl 30 min后将肛温维持在目标温度37 ℃和34 ℃,观察6 h后检测动脉血气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WBC计数及分类、TNF-α和IL-8水平、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结果:与常温组比,亚低温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以及BALF和血清的TNF-α、IL-8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亚低温可减轻HCl吸入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炎症反应程度.
作者:陆战超;汤展宏;胡军涛;张弛;江家树;潘熠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奥氮平及奋乃静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奋乃静组.疗程4周.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重评定安全性.结果:奥氮平组有效率为89.47%,奋乃静组的有效率为65.78%,奥氮平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奋乃静组.奥氮平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嗜睡、体重增加、便秘等,且多为轻、中度,患者基本能耐受,或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消失.奋乃静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肌张力升高、震颤、静坐不能等,且以中、重度为主.结论:奥氮平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确切,在安全性方面较奋乃静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叶庆红;陈志斌;唐锴;蒋大海;陈梅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病程长,病情重,手术麻醉危险性明显增加,本文旨在通过对28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6~61岁;体重35~56 kg.X线胸片心胸比(C/T)0.56~0.9,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EF)36%~63%,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70 mm者8例,合并心房纤颤21例,心室肥厚14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左房有附壁血栓7例.手术种类: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4例,二尖瓣置换并三尖瓣成形术5例.
作者:梁友君;范海鸥;林丽珠;邓梅玉;禇立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循环酶法;叶酸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患者的Hcy与叶酸检测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无差别;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的Hcy的检测结果稍高于健康体检者,叶酸的检测结果稍低于健康体检者,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癌患者的Hcy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鳞癌患者的Hcy检测结果又高于HSIL患者(P<0.01);叶酸检测结果低于HSIL患者(P<0.01).结论:Hcy与叶酸的检测对诊断及指导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以及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中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下颈椎损伤患者采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笼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88 min,出血量平均115 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4.5个月.除1例出院后死亡外,余37例均获骨性愈合.不全瘫患者恢复较好,全瘫患者恢复差,无钢板、钛笼松动、脱出.但出现各种并发症共12例.结论:前路减压术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理想方案,前路锁定钢板联合钛笼植骨,能很好地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利于脊髓恢复和植骨融合,有明显的优越性.掌握适当的治疗技巧,减少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蒋礼源;梁天龙;黄颂安;何正惠;黄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