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礼源;梁天龙;黄颂安;何正惠;黄鹏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采用Hitachi EUB-6500彩色超声仪引导,对199例肝脏病变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穿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9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获取组织标本374个.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癌性病灶18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累及肝脏3例,肝脓肿2例,肝硬化25例,慢性乙型肝炎11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4例,酒精性肝病2例,肝内胆汁淤积4例,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2例,肝糖原贮积症8例,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炎15例,确诊率达92.5%.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能明确大部分患者肝脏病变的病因,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刘若川;刘耀利;朱尚勇;黄健源;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应用4.0 mm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后踝骨折29例,包括旋后外旋型Ⅳ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17例,术前行CT扫描并进行骨三维重建,术中首先复位固定外踝和内踝,C型臂X线透视踝关节,根据术中情况采用闭合或直视下复位后踝,垂直骨折线打入导针,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折.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2个月(6~24个月)随访,后踝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推荐的踝足评分系统评分:优23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7%.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是治疗后踝骨折较为满意的内固定方式,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势.
作者:黄林科;杨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在C型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对65例3个以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实施了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00%.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采用患者主观满意度调查评价标准评价:症状基本消失,完全满意26例;症状明显缓解,满意32例;症状缓解,较满意7例.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较术前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满意.结论:采用一次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可行且有效的.术前对症状椎的准确诊断及术中熟练的操作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劳晨登;黄宗贵;戴海;庞俊峰;雷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COPD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维生素、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辅以口服GSH片0.2 g,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IgA、IgG、IgM、补体C3和肺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GSH、GSH-PX、SOD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也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DA、LPO水平则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和肺功能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为16.7%(9/54)比对照组的48.2%(26/54)明显降低(P<0.001).结论:对COPD患者辅以GSH治疗,可以增加患者体内GSH水平,提高患者气道和肺的抗氧化能力,降低COPD急性加重发生率,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陈林;梁庆华;杨立新;李爱奎;黄蔚;刘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伴有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49例51眼的临床资料,21眼同时行Ⅰ期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的情况.结果:术后51眼中视力提高30眼(58.82%),术中Ⅰ期植入人工晶体的21眼中,视力提高14眼(66.67%).术中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上皮水肿1眼(1.96%);医源性裂孔2眼(3.92%);眼底出血 1眼(1.96%);后囊膜破裂1眼(1.96%).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24眼(47.06%),前房闪辉18眼(35.29%),瞳孔区渗出膜4眼(7.84%),瞳孔区虹膜后粘连4眼(7.84%),一过性眼压升高7眼(13.73%),前房积血5眼(9.80%),继发性青光眼3眼(5.88%)等.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影响术后视力改善的主要因素为眼底视网膜病变和眼外伤的严重程度,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手术医生娴熟的技术.
作者:梁永顺;刘金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标准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81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在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进行三尖瓣成形术,使用的手术干预标准:经胸超声心动测量的大TR束面积/右心房面积的比率作为评价TR程度的标准,比率>1/3为中度以上关闭不全.当TR为中度或中度以上时,结合术中探查结果,若瓣环直径达3个横指(约3.5 cm)以上,同期施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出院,失访9例(11.1%),平均随访(24.6±12.1)个月,病人均无再次手术.1例术后1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6例(7.4%)术后随访过程中超声心动提示三尖瓣中度反流,余患者均为轻度反流,与出院时超声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无重度反流患者.结论:根据三尖瓣环扩张程度及三尖瓣反流束面积占右心房面积的比例来判定是否在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卫民;吴先球;王奇;韦武利;向敏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前交通事故伤的情况相当严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位,车祸死亡率高达17.5%,且农村地区交通事故伤的死亡率较城市高出60%[1].故在基层医院有效实施道路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及转运,对降低伤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5起162例重大道路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及转运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振华;李奕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手术效果、适应证及美学效果.方法:对63例心脏疾病患者(侧切口组)采用右腋下侧切口径路经第4肋间入胸,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选择59例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胸液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无死亡,发生并发症4例(6.3%).采用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同期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胸液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较胸骨正中切口径路少(P<0.05).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1~12个月,除2例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稍差(射血分数<0.5)和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术后发生轻度残余分流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有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出血少和切口隐蔽、美观等优点,但对严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侧支循环丰富的病例、合并大血管疾病及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应慎用本术式.
作者:何振波;张福维;李东涛;高军;刘成昌;陈秀科;罗佩;陈凤坤;梁友君;范海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对于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伴新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Af)的患者,短程应用三联抗栓治疗的获益与风险.方法:选取ACS行PCI术并阵发性Af,血栓栓塞风险属于中、高危的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75例,患者分为非华法林组(n=44)和华法林组(n=31),并对患者在PCI术后进行随访,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相关临床观察及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随访期间非华法林组4例发生脑梗死,1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与华法林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9.1%比0)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轻度出血发生率华法林组显著增加(P<0.05),严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ACS后30 d内新发的阵发性Af,且评估栓塞中高危风险的PCI术后患者,在初次发现Af后即在原来双联抗血小板基础上联合华法林短期抗栓治疗(90 d)有减少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可能,但明显增加轻度出血的概率.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抗栓治疗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以指导及规范临床治疗.
作者:海静如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分离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和分离2006~2009年来自南宁地区性病门诊患者的淋球菌297株,采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四环素4种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检出TRNG 185株(62.29%),其中,产青霉素酶38株(20.54%),明显高于非TRNG淋球菌,对环丙沙星出现高度耐药149株(80.54%),也明显高于非TRNG.所有的淋球菌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均敏感,但TRNG菌株对头孢曲松低敏株为88株,明显高于非TRNG菌株;大观霉素MIC≥16 mg/L 范围,165株TRNG被抑制,被抑制株的比例也明显高于非TRNG.结论:淋球菌对四环素高度耐药性会降低其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敏感程度.
作者:梁铭;朱邦勇;赵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病程长,病情重,手术麻醉危险性明显增加,本文旨在通过对28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6~61岁;体重35~56 kg.X线胸片心胸比(C/T)0.56~0.9,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EF)36%~63%,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70 mm者8例,合并心房纤颤21例,心室肥厚14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左房有附壁血栓7例.手术种类: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4例,二尖瓣置换并三尖瓣成形术5例.
作者:梁友君;范海鸥;林丽珠;邓梅玉;禇立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主要死因,且与DM相关疾病造成的死亡密切相关.随着全球范围内DM患者数量日渐增多,无疑给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初确定心血管疾病与DM的相关性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这也促成了研究者开始研究两者间病理生理上的相关性.近年的研究提示慢性炎症在2型糖尿病(T2DM)与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介导两者病理生理中的炎症有共通之处[1].为探讨T2DM与C反应蛋白(CRP)及心血管疾病三者间的关系,现综述如下.
作者:赵弋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难治性高血压估计占临床高血压发病的12%~15%[1],难治性高血压具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和进展性肾脏疾病的发病风险,因而已成为高血压防治的难点及热点.本文就近年来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荣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在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基础上,观察机体免疫紊乱状态.方法:选取Blbc/c小鼠,连续3 d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3 d后静脉注射10 mg/kg剂量内毒素,于2,6 h时点取血浆,分别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TNF-α、INF-γ、IL-2、IL-4、IL-10、IL-18等细胞因子水平,以反映TH1、TH2以及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与状态.在此基础上,50只小鼠分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组(模型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激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此外,还观察其肺部病理学改变.结果:在激素组,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各时点的血浆NO变化不大,TNF-α有降低的趋势,而IL-18则明显降低; INF-γ、IL-2的水平降低明显,IL-4、IL-10的水平则处于正常水平,其中IL-10还稍有升高趋势.在内毒素组的各时点,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小鼠肺组织有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损伤等病理改变,而且INF-γ、IL-2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有升高趋势,IL-10水平升高明显;此外,在注射LPS后2 h时点,NO与TNF-α水平明显升高,在注射LPS后6 h时点,而NO、TNF-α 以及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的TH1细胞功能低下,而TH2细胞与巨噬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机体炎症反应则类似MARS的特点.
作者:文宁;孙煦勇;秦科;农江;赖彦华;董建辉;聂峰;蔡文娥;黄莹;黄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6例,按Levine-Edwards分类,Ⅱ型8例,ⅡA型6例,Ⅲ型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D级6例,E级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持续颅骨牵引,然后行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骨折复位满意,随访3~39个月,平均13个月.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10例E级无变化.所有骨折均愈合,无椎动脉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宫德峰;肖增明;陈前芬;罗高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宫腔粘连(IU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4例临床疑诊为IUA的已婚妇女,分别行2D-TVS、3D-TVS及2D-TVS联合3D-TVS检查,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诊断IUA标准,对比3种方法对IUA的检出率.结果:2D-TVS和3D-TVS诊断IUA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4%、62.5%、0.35、71.4%;81.2%、87.6%、0.69、82.1%,二者诊断IUA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TVS 联合3D-TVS检查诊断IUA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诊断符合率则分别为94.7%、75.0%、0.70、95.2%,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与2D-TVS、3D-TV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TVS 联合3D-TVS简便、高效、无创,可以作为诊断IUA首选的检查方法;2D-TVS对IUA的诊断价值并不明显低于3D-TVS,可以作为IUA常规筛查手段.
作者:陈冬秀;马燕;陈立宏;马海英;舒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后脑组织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干预后对其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经右颈静脉插管引流,尾动脉插管灌注建立CPB(CBP组),转流时间l h,建立CPB动物模型.随机分为CPB模型组、CPB模型+ GM1组、输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脑组织匀浆测定结构型一氧化氮合成酶(c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NO活性.结果:CPB组脑组织中的iNOS活性由正常的(16.47±2.52)pmol/mg·prot-1·min-1增加到(69.84±8.73)pmol/mg·prot-1·min-1(P<0.01),CPB模型+GM1组则增加到(57.86±7.79)pmol/mg·prot-1·min-1(P<0.01),与CP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脑组织中的cNOS活性由正常的(57.74±8.78)pmol/mg·prot-1·min-1下降到(32.67±6.61)pmol/mg·prot-1·min-1(P<0.01),CPB模型+GM1组则下降到(42.72±7.23)pmol/mg·prot-1(P<0.05),与CP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脑组织中的NO含量由正常的(258.91±48.17)pmol/mg·prot-1增加到(713.74±98.43)pmol/mg·prot-1(P<0.01),CPB模型+GM1组则增加到(523.74±87.36)pmol/mg·prot-1(P<0.01),与CP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脑损伤与iNOS产生大量的NO导致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GM1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脑中活化的iNOS含量,减少了NO的分泌释放,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素斌;秦科;黄国勇;莫宁;梁东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宫腔镜下分别实施单、双极电切手术后对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IUA患者宫腔镜下分别实施单、双极电切手术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月经干净第2~3天,月经第24~28天)行三维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子宫腔的情况;术后第3个月复查宫腔镜了解IUA、子宫内膜修复、瘢痕形成的情况.询问并收集月经及经期腹痛(痛经)情况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显示宫腔镜双极组治愈,子宫内膜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单极组治疗有效但子宫内膜仍然较少且有瘢痕形成;术后1个月、3个月行三维B超测量两组子宫内膜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单极组经量比手术前增多,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双极组则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痛经症状均于术后逐渐消失.结论:IUA患者宫腔镜下实施双极电切手术后子宫内膜的修复要比使用单极者更好、更快.
作者:覃桂荣;蒋晓莉;孙燕;赵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下颈椎损伤患者采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笼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88 min,出血量平均115 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4.5个月.除1例出院后死亡外,余37例均获骨性愈合.不全瘫患者恢复较好,全瘫患者恢复差,无钢板、钛笼松动、脱出.但出现各种并发症共12例.结论:前路减压术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理想方案,前路锁定钢板联合钛笼植骨,能很好地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利于脊髓恢复和植骨融合,有明显的优越性.掌握适当的治疗技巧,减少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蒋礼源;梁天龙;黄颂安;何正惠;黄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手术治疗对胃肠道疾病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经快速康复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患者(快康治疗组)36例,传统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患者(传统治疗组)35例,于术前,术后第3天、第7天空腹取静脉血6 mL,检测CD3+、CD4+、CD8+、IgG、IgA、IgM、IL-6、sIL-2R并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第7天两组CD3+、CD4+、CD8+,IgG、IgA、IgM,IL-6、sIL-2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快康治疗组CD8+、sIL-2R水平比传统治疗组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CD8+,快康治疗组sIL-2R均比术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疾病术后机体免疫抑制得到缓解,快康治疗组缓解更明显.
作者:张志哲;韩伟;孙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