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贝蒂;唐安洲;谢利红
目的:探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循环血单核细胞分泌MCP-1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d,连续24周,对照组不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两组试验对象均予严格控制糖尿病饮食、减轻体重,未应用其它抗糖尿病药物.分别于24周前后采血,在体外实验中,以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循环血单核细胞,培养24 h,在终浓度为0.01 mg/L的内毒素诱导下分泌MCP-1,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方法测定培养液MCP-1水平,以评价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前后单核细胞对低剂量内毒素刺激反应性的改变;用改良后的流式细胞技术测量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前后单核细胞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的变化,探讨单核细胞MCP-1降低机制.结果:在体外低剂量内毒素诱导实验中,试验组24周前循环血单核细胞分泌MCP-1水平为4 256.0 ng/L (2 748.6~5 562.0 ng/L),治疗24周后MCP-1降低到1 053.8 ng/L(623.5~3 374.0 ng/L),MCP-1水平降低显著(P<0.01).试验组24周前、后单核细胞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分别为(110±24)U、(56±18)U(P<0.01),而对照组24周前、后单核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分别为(98±26)U、(106±24)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通过降低单核细胞内MCP-1的上游产物活性氧自由基而直接抑制单核细胞分泌MCP-1,从而降低血浆MCP-1水平.
作者:韦金儒;唐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小鼠外周免疫耐受机制异常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成模组小鼠CD4+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Treg)水平,脾细胞Foxp3 mRNA 的表达情况,并与未成模组、弗氏佐剂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未成模组、弗氏佐剂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成模组小鼠CD4+脾细胞内Treg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脾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EAMG模型小鼠存在外周免疫耐受缺陷,FoxP3基因可能通过影响Treg的数量和功能在EAMG的发病中起作用.
作者:李劲频;刘竞丽;莫雪安;孙圣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放视网膜下液的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38例(39眼)行不放视网膜下液的巩膜扣带术,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术后并发症和视力.结果:视网膜复位37眼(94.9%),术后视力提高31眼(79.2%),不变7眼(17.9%),下降1眼(2.6%),术后1眼发生葡萄膜炎,硅海绵暴露1眼.结论:不放液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少,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衷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奥氮平及奋乃静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奋乃静组.疗程4周.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重评定安全性.结果:奥氮平组有效率为89.47%,奋乃静组的有效率为65.78%,奥氮平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奋乃静组.奥氮平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嗜睡、体重增加、便秘等,且多为轻、中度,患者基本能耐受,或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消失.奋乃静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肌张力升高、震颤、静坐不能等,且以中、重度为主.结论:奥氮平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确切,在安全性方面较奋乃静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叶庆红;陈志斌;唐锴;蒋大海;陈梅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在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基础上,观察机体免疫紊乱状态.方法:选取Blbc/c小鼠,连续3 d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3 d后静脉注射10 mg/kg剂量内毒素,于2,6 h时点取血浆,分别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TNF-α、INF-γ、IL-2、IL-4、IL-10、IL-18等细胞因子水平,以反映TH1、TH2以及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与状态.在此基础上,50只小鼠分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组(模型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激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此外,还观察其肺部病理学改变.结果:在激素组,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各时点的血浆NO变化不大,TNF-α有降低的趋势,而IL-18则明显降低; INF-γ、IL-2的水平降低明显,IL-4、IL-10的水平则处于正常水平,其中IL-10还稍有升高趋势.在内毒素组的各时点,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小鼠肺组织有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损伤等病理改变,而且INF-γ、IL-2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有升高趋势,IL-10水平升高明显;此外,在注射LPS后2 h时点,NO与TNF-α水平明显升高,在注射LPS后6 h时点,而NO、TNF-α 以及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的TH1细胞功能低下,而TH2细胞与巨噬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机体炎症反应则类似MARS的特点.
作者:文宁;孙煦勇;秦科;农江;赖彦华;董建辉;聂峰;蔡文娥;黄莹;黄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氧疗、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3次/d;对照组则采用0.5%喘乐宁溶液雾化吸入,3次/d.两组疗程均为5 d.观察两组患儿哮喘症状变化、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50.0%、显效率4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和28.9%(P<0.001);ACT、FEV1、PET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率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变化.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有效地缓解哮喘症状,控制或中止哮喘发作,逆转哮喘的恶化,改善患儿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方成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时间法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病原学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且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不耐药的住院患者167例,治疗前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延长时间组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每6 h一次,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 45 min;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度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每6 h一次,每次以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45 min,联合妥布霉素1.7 mg·kg-1,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常规给药组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每6 h一次,每次控制输注时间为30 min;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度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静脉滴注,每6 h一次,每次控制输注时间为30 min,联合妥布霉素1.7 mg·kg-1,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延长时间组疗效、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给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相同剂量下,采用延长给药时间的方法,可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小抑菌浓度的时间(fT>MIC)达到或超过给药间期的40%~50%,从而达到良好的疗效.
作者:黄永婵;庞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琼脂糖凝胶电泳在产前地中海贫血(地贫)筛查中的价值,确定其诊断佳截断值.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6 182例育龄人群进行Hb分析,其中1 352例进行地贫基因检测.结果:6 182例检出地贫表型985例,其中α地贫613例,β地贫372例;异常Hb病35例,异常检出率16.50%.筛查β地贫、HbH病和HbCS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筛查其余α1、α2地贫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小于70%,筛查β地贫HbA 2佳截断值为3.80%,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8.54%和96.81%.结论:琼脂糖凝胶电泳筛查β地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但筛查α1、α2地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
作者:冯明;粟福曌;张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病程长,病情重,手术麻醉危险性明显增加,本文旨在通过对28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6~61岁;体重35~56 kg.X线胸片心胸比(C/T)0.56~0.9,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EF)36%~63%,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70 mm者8例,合并心房纤颤21例,心室肥厚14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左房有附壁血栓7例.手术种类: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4例,二尖瓣置换并三尖瓣成形术5例.
作者:梁友君;范海鸥;林丽珠;邓梅玉;禇立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宫腔镜下分别实施单、双极电切手术后对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IUA患者宫腔镜下分别实施单、双极电切手术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月经干净第2~3天,月经第24~28天)行三维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子宫腔的情况;术后第3个月复查宫腔镜了解IUA、子宫内膜修复、瘢痕形成的情况.询问并收集月经及经期腹痛(痛经)情况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显示宫腔镜双极组治愈,子宫内膜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单极组治疗有效但子宫内膜仍然较少且有瘢痕形成;术后1个月、3个月行三维B超测量两组子宫内膜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单极组经量比手术前增多,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双极组则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痛经症状均于术后逐渐消失.结论:IUA患者宫腔镜下实施双极电切手术后子宫内膜的修复要比使用单极者更好、更快.
作者:覃桂荣;蒋晓莉;孙燕;赵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谷胱甘肽(GSH)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COPD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维生素、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辅以口服GSH片0.2 g,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IgA、IgG、IgM、补体C3和肺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GSH、GSH-PX、SOD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也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DA、LPO水平则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和肺功能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为16.7%(9/54)比对照组的48.2%(26/54)明显降低(P<0.001).结论:对COPD患者辅以GSH治疗,可以增加患者体内GSH水平,提高患者气道和肺的抗氧化能力,降低COPD急性加重发生率,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陈林;梁庆华;杨立新;李爱奎;黄蔚;刘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牙龈瘤在临床上较常见,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并拔除累及患牙为主,虽然达到了根治和预防复发的目的,但是却因手术疗法破坏了患者牙列的完整性,牙齿缺失而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美观等诸多问题,我院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治疗牙龈瘤,并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清;魏婷婷;李华;韦良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0%~30%.低血压的发生常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影响透析质量,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危及生命.我院对在维持性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低温、可调钠与线性超滤模式相结合的透析方案,有效地预防了低血压的发生,提高了血液透析的耐受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蒙兰芬;罗学文;张大成;黄荣贵;吕静;关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估碘131和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时对甲状腺眼病的影响,为甲亢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至2012年2月的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等的文献资料,搜集用碘131或甲巯咪唑治疗成人甲亢的临床对照试验,评价其质量,用Revman软件对其行Meta 分析.结果:终纳入3个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眼病的新发及恶化人数,碘131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需激素或放疗的人数,碘131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碘131较甲巯咪唑更易引起眼病发展和恶化.
作者:张颖;李凯军;何剑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25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共有33眼(13.2%)发生并发症,其中术中并发症:虹膜脱出及损伤3眼(1.2%),后囊膜破裂10眼(4.0%);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12眼(4.8%),一过性眼压增高5眼(2.0%),前房积血2眼(0.8%),前房纤维性渗出1眼(0.4%).结论:提高术者的手术技巧,充分认识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韦礼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对16例戴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病例的基牙牙冠、牙周、上部修复体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副套筒冠义齿保存率 100%.共 87 个基牙,其中基牙保存、内冠脱落再粘结、牙龈边缘退缩、牙龈炎分别占总基牙数的95.4%、6.9%、16.1%及9.2%,连接体折裂,饰面材料崩裂修理及基托下组织吸收分别占总修复体数的4.8%、4.6%及14.3%.结论: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后出现的内冠脱落、基牙折断、饰面材料崩裂、基托下组织吸收等为常见症状,但通过修理一般不影响义齿的继续使用.
作者:麦志松;兰利冲;周凌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患者16例,按Levine-Edwards分类,Ⅱ型8例,ⅡA型6例,Ⅲ型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D级6例,E级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持续颅骨牵引,然后行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骨折复位满意,随访3~39个月,平均13个月.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10例E级无变化.所有骨折均愈合,无椎动脉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后路C2椎弓根螺钉结合C3侧块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宫德峰;肖增明;陈前芬;罗高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炎的诊断策略,合理应用医院的检查设备资源,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两家三级医院诊断为脑炎的10年住院病例共3 376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内容包括:住院期间的脑脊液、C反应蛋白、脑电图、头部CT和MRI检查情况.结果: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脑电图(86.79%)、脑脊液(70.81%)、C反应蛋白(62.97%)、MRI(55.87%)、CT(38.76%).结论:脑脊液和免疫抗体检查是诊断脑炎的主要依据;C反应蛋白在区别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以及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上有参考价值;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MRI和CT检查有助于了解感染导致的脑部形态及结构的改变,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俸1小平;黄建英;龚小玲;官东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探讨BMP-2基因修饰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取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在固定期第2天,实验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 μL的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液;对照组注射等量自体BMSCs液;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化等手段检测BMP-2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牵张间隙新生骨组织均可见BMP-2基因mRNA和其蛋白强阳性表达.结论: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作者:黄旋平;周诺;江献芳;杨媛媛;李华;谢庆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神经电生理资料.行包括病灶在内的前颞叶切除+杏仁核+海马前端切除术10例;病灶切除+前颞叶切除9例;单纯病灶切除2例.结果:21例患者术后随访2~5年,EngelⅠ级15例(71.4%),Ⅱ级4例(19.0%),Ⅲ级1例(4.8%),Ⅳ级1例(4.8%).总有效率为95.2%.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颞叶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致灶的准确定位及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廖声潮;黄玮;吴原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