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锴;郑文金;赵开孙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NA修复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A(XPA)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初治中晚期NSCLC患者癌组织中XPA的表达状况,采用χ2检验比较各亚组之间的XPA表达状况的差异.结果:109例NSCLC组织中XPA的阳性表达率为55.0%(60/109),其表达与性别、吸烟史有密切关系,在男性组中的阳性率(61.0%)显著高于女性组(37.0%)(P=0.030);吸烟组的XPA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分别为68.1%和45.2%,P=0.017);但在吸烟人群中,吸烟量不同的亚组间XPA的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XPA阳性率在不同年龄、临床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或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亚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P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与性别、吸烟状况密切相关,并可能与NSCLC的发生有关.
作者:覃芳卉;谢伟敏;廖小莉;姚铠涛;王洪学;房亮;陆永奎;周文献;胡晓桦;刘志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在建立免疫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基础上,观察机体免疫紊乱状态.方法:选取Blbc/c小鼠,连续3 d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3 d后静脉注射10 mg/kg剂量内毒素,于2,6 h时点取血浆,分别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TNF-α、INF-γ、IL-2、IL-4、IL-10、IL-18等细胞因子水平,以反映TH1、TH2以及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与状态.在此基础上,50只小鼠分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组(模型组)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激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此外,还观察其肺部病理学改变.结果:在激素组,与正常组小鼠比较,各时点的血浆NO变化不大,TNF-α有降低的趋势,而IL-18则明显降低; INF-γ、IL-2的水平降低明显,IL-4、IL-10的水平则处于正常水平,其中IL-10还稍有升高趋势.在内毒素组的各时点,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小鼠肺组织有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损伤等病理改变,而且INF-γ、IL-2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有升高趋势,IL-10水平升高明显;此外,在注射LPS后2 h时点,NO与TNF-α水平明显升高,在注射LPS后6 h时点,而NO、TNF-α 以及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免疫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的TH1细胞功能低下,而TH2细胞与巨噬细胞处于活化状态,机体炎症反应则类似MARS的特点.
作者:文宁;孙煦勇;秦科;农江;赖彦华;董建辉;聂峰;蔡文娥;黄莹;黄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由于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其不仅具有炎症的特性,同时还具有鼻窦肿瘤的特性,故临床上极易混淆,常造成手术方式选择上的欠妥.现将我院2004~2010年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报道如下.
作者:许杰英;覃建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60Co照射后豚鼠内耳前庭终器损伤与caspase-3、bax及bcl-2表达的关系及照射后前庭功能的损伤情况.方法:将白化豚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照射组(1,4,14,30 d组),每组8只.照射组豚鼠右耳颞部做一次性60Coγ射线照射40 Gy.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1,4,14 d及30 d行冰水试验后处死,取出听泡,行前庭终器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并分离囊斑及壶腹嵴,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冰水试验照射组眼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0 d组眼震时间较其他照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组豚鼠的囊斑较对照组感觉上皮层厚度变薄,毛细胞数量减少,纤毛变短、减少,照射组壶腹嵴耳石层消失,纤毛消失.透射电镜显示,照射后各组的囊斑及壶腹嵴均可见受损的毛细胞,受损毛细胞线粒体肿胀,以30 d为明显,线粒体嵴变短减少并且发生断裂.照射后各组囊斑caspase-3、bax、bcl-2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0 d组囊斑、壶腹嵴caspase-3表达强度较其他对照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4 d组囊斑、壶腹嵴bax表达上调程度较bcl-2表达上调程度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bcl-2上升.照射后30 d组囊斑、壶腹嵴bcl-2的上调程度较bax表达上调程度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bcl-2下降.结论: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上调及bax、bcl-2的不均衡表达上调可能在60Coγ射线造成的前庭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贝蒂;唐安洲;谢利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恢复期的CT表现,探讨新生儿HIE的CT分度、临床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5例HIE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对其中88例进行随访,时间为9 d至2年.结果:185例HIE患儿CT诊断为轻度64例,中度90例,重度31例.CT分度与临床分度对比分析,诊断符合率为86.49%,临床分度与CT分度呈正相关(r=0.995 9,P<0.05).88例随访复查,随访率47.57%,恢复正常57例(64.77%).CT检查可见,轻、中度患儿的脑实质低密度影范围缩小或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完全吸收,中、重度演变为外部性脑积水分别为8例、7例;硬膜下积液2例、3例;脑软化灶2例、5例;局限性脑萎缩9例、2例;弥漫性脑萎缩为2例、5例.重度有1例脑穿通畸形.结论:CT分度越重,预后越差,CT检查能为HIE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伟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盐酸(HCl)吸入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对照组、常温组、亚低温组),采用气管内滴入HCl(1.5 mL/kg,pH=1.2)制备ALI动物模型,对照组气管内只滴入生理盐水,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于滴入HCl 30 min后将肛温维持在目标温度37 ℃和34 ℃,观察6 h后检测动脉血气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WBC计数及分类、TNF-α和IL-8水平、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结果:与常温组比,亚低温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以及BALF和血清的TNF-α、IL-8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亚低温可减轻HCl吸入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炎症反应程度.
作者:陆战超;汤展宏;胡军涛;张弛;江家树;潘熠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25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共有33眼(13.2%)发生并发症,其中术中并发症:虹膜脱出及损伤3眼(1.2%),后囊膜破裂10眼(4.0%);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12眼(4.8%),一过性眼压增高5眼(2.0%),前房积血2眼(0.8%),前房纤维性渗出1眼(0.4%).结论:提高术者的手术技巧,充分认识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韦礼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神经电生理资料.行包括病灶在内的前颞叶切除+杏仁核+海马前端切除术10例;病灶切除+前颞叶切除9例;单纯病灶切除2例.结果:21例患者术后随访2~5年,EngelⅠ级15例(71.4%),Ⅱ级4例(19.0%),Ⅲ级1例(4.8%),Ⅳ级1例(4.8%).总有效率为95.2%.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颞叶小病灶并发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致灶的准确定位及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廖声潮;黄玮;吴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在治疗前后,通过目测类比法、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及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只有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P<0.05),而治疗组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肩痛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偏瘫患者全面康复.
作者:梁天佳;周开斌;廖明珍;曹锡忠;黄林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手术效果、适应证及美学效果.方法:对63例心脏疾病患者(侧切口组)采用右腋下侧切口径路经第4肋间入胸,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选择59例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胸液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无死亡,发生并发症4例(6.3%).采用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同期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胸液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较胸骨正中切口径路少(P<0.05).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1~12个月,除2例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稍差(射血分数<0.5)和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术后发生轻度残余分流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有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出血少和切口隐蔽、美观等优点,但对严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侧支循环丰富的病例、合并大血管疾病及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应慎用本术式.
作者:何振波;张福维;李东涛;高军;刘成昌;陈秀科;罗佩;陈凤坤;梁友君;范海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宫腔镜下分别实施单、双极电切手术后对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IUA患者宫腔镜下分别实施单、双极电切手术37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月经干净第2~3天,月经第24~28天)行三维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子宫腔的情况;术后第3个月复查宫腔镜了解IUA、子宫内膜修复、瘢痕形成的情况.询问并收集月经及经期腹痛(痛经)情况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显示宫腔镜双极组治愈,子宫内膜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单极组治疗有效但子宫内膜仍然较少且有瘢痕形成;术后1个月、3个月行三维B超测量两组子宫内膜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单极组经量比手术前增多,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双极组则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痛经症状均于术后逐渐消失.结论:IUA患者宫腔镜下实施双极电切手术后子宫内膜的修复要比使用单极者更好、更快.
作者:覃桂荣;蒋晓莉;孙燕;赵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于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甲氨蝶呤(MTX)合理剂量.方法:对50例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前血HCG值均>10 000 IU/L)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25例,均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中A组患者予20 mg MTX,B组患者予50 mg MTX行病灶部位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PEP、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血HCG值的变化情况,分析这2种剂量MTX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PE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注射20 mg组与注射50 mg组各发生 PEP 1例,PE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7 d的血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 20 mg MTX预防血HCG高值型输卵管妊娠术后PEP可能较为合适.
作者:周利锴;郑文金;赵开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9例胆源性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院外病程长短及是否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分为4组:早期对照组、早期治疗组、晚期对照组和晚期治疗组.比较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中转率、病死率、血清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率.结果:早期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生化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P<0.05).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8.57%(8/28)和58.82%(10/17),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手术中转率分别为7.14%(2/28)和29.41%(5/17),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0%(0/28)和11.76%(2/17),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中转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中血清中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AP效果更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手术中转率,这可能与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胆源性AP时可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及C反应蛋白含量有关.
作者:唐建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膳食对肥胖型大鼠模型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纳入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中药膳食组,中剂量中药膳食组,高剂量中药膳食组,肥胖模型对照组.予各组行相应的灌胃给药治疗,实验3个月后,测量Lee's指数、脂肪总重量、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高剂量和中剂量中药膳食组的Lee's指数、脂肪总重量、TG、TC、LDL、TNF-α比肥胖模型对照组低(P<0.05),HDL值增大(P<0.05).但低剂量中药膳食组与肥胖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膳食可以影响肥胖型大鼠脂质代谢,对肥胖症可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作者:曾高峰;张志勇;熊春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诊断宫腔粘连(IU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4例临床疑诊为IUA的已婚妇女,分别行2D-TVS、3D-TVS及2D-TVS联合3D-TVS检查,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诊断IUA标准,对比3种方法对IUA的检出率.结果:2D-TVS和3D-TVS诊断IUA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4%、62.5%、0.35、71.4%;81.2%、87.6%、0.69、82.1%,二者诊断IUA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TVS 联合3D-TVS检查诊断IUA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诊断符合率则分别为94.7%、75.0%、0.70、95.2%,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与2D-TVS、3D-TV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TVS 联合3D-TVS简便、高效、无创,可以作为诊断IUA首选的检查方法;2D-TVS对IUA的诊断价值并不明显低于3D-TVS,可以作为IUA常规筛查手段.
作者:陈冬秀;马燕;陈立宏;马海英;舒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预氧化工艺对钴铬合金金-瓷结合界面的影响,以提高钴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方法:选用BEGO公司钴铬烤瓷合金和VMK 95烤瓷粉,由同一技师按临床比例制成金-瓷棒盘试件60件,金-瓷片试件6件,根据预氧化时间的长短不同将金属试件随机分为6组,分别观察金-瓷结合强度和金-瓷界面的形貌及元素分布情况.结果:预氧化5,10,15 min组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与对照组(不预氧化)相比有显著差异,并在预氧化5 min达到大值,此后随着预氧化时间的延长,金-瓷结合强度变化不明显.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预氧化组熔区金-瓷界面形貌清晰,金-瓷间有明显的过渡层,金-瓷界面结合紧密,相互渗透,无裂纹和气泡,在界面处有连续的反应薄层,预氧化5 min时铬元素出现明显的界面附近聚集峰.结论:预氧化工艺提高了钴铬合金金-瓷结合强度,钴铬合金烤瓷界面实现了金-瓷之间的化学结合,预氧化5 min金-瓷结合强度达到大值,但预氧化时间过长并不能提高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
作者:苏晓晖;朱志超;龚晴昕;苏瑞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住院患儿20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9例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10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7 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清肺化痰泡腾片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作者:罗杰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叶酸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循环酶法;叶酸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患者的Hcy与叶酸检测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无差别;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的Hcy的检测结果稍高于健康体检者,叶酸的检测结果稍低于健康体检者,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癌患者的Hcy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的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鳞癌患者的Hcy检测结果又高于HSIL患者(P<0.01);叶酸检测结果低于HSIL患者(P<0.01).结论:Hcy与叶酸的检测对诊断及指导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以及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中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内胚层组织异位形成的囊性改变,为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良性占位性病变,其发病率占椎管内肿瘤的0.4%[1],国内外报道较少.我科2010年8月收治1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放射学特征及显微手术.
作者:黄灵团;农大件;李国成;覃震宇;黄东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唇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其适宜维持剂量.方法:150例3个月至3岁择期行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以瑞芬太尼0.2 μg/kg·min-1、0.3 μg/kg·min-1和 0.4 μg/kg·min-1复合丙泊酚6 mg/kg·h-1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记录全麻诱导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手术中10 min(T3)、手术中30 min(T4)和术毕即时(T5)的SBP、DBP、HR变化,记录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及恢复期不良事件.结果:与T0时点比较,Ⅱ组、Ⅲ组患儿SBP和DBP在T1、T3、T4、T5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Ⅰ组患儿除在T1时点下降外,其余各时点无显著改变;Ⅰ组、Ⅱ组、Ⅲ组患儿HR在T1、T3、T4、T5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Ⅰ组患儿在T3、T4、T5时点的SBP、DBP和HR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患儿在T3、T4、T5时点的SBP、DBP和HR高于Ⅲ组(P<0.05).Ⅰ组患儿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Ⅲ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Ⅰ组患儿术中发生肢动5例.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静脉麻醉可有效安全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以瑞芬太尼0.3μg/kg·min-1复合丙泊酚6 mg/kg·h-1维持麻醉较适宜,并根据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控瑞芬太尼剂量.
作者:唐培佳;官英勇;林冬生;谭冠先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