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甲芳
目的 分析了高危人群管控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的1月~2016年的10月施行管控干预的295例艾滋病高危人群做为研究对象.给予此类人员全面、综合性管控.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在接受管控后的配合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防治技能掌握率均明显上升,与接受管控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危人群管控在艾滋病防治中意义积极且重要,有效的管控工作能够促进高危人群不健康生活行为改变,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并强化防治能力,进而降低艾滋病的发生率.
作者:孙成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用于小儿肠梗阻早期检查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入我院门诊与急诊进行诊治的不明原因哭闹或腹痛并终确诊为小儿肠梗阻疾病的患儿中选取120例,为患儿分别采用超声与X线诊断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的诊断结果.结果在定性诊断方面,超声诊断与定位诊断的的检出率分为为91.7%与90%,结果 较为接近,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位诊断与病因诊断方面,超声诊断更有优势,P<0.05.结论 小儿肠梗阻疾病的诊断中,与X线诊断相比,超声诊断在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上具有更好的效果.另外,临床应强调小儿肠梗阻疑似患儿准确诊断的早期性,尽早确定患病情况,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展开治疗.
作者:张凯;晏晓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依达拉奉结合葛根素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美多巴口服,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和葛根素,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美多巴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2周之后观察患者血清氧化酶等指标和UPDRS评分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氧化酶学指标有明显改善,患者UPDRS评分显著提升,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联合葛根素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甲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对发生食源性疾患的某宾馆餐厅依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1]进行调查,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2](GB 14938-94)判定,食用可疑食物造成了本次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作者:秦磊;霍伟;刘晓鹏;孙煜;胡英琴;狄英会;王玲;尚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乳腺癌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内的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术后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从而改善预后效果.
作者:薛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54例,直接前方入路组27例,其中采用后外侧入路组27例.统计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假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的随访,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杯外展角、术后1个月髓关节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有1例股前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大粗隆骨折,后外侧组发生1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 直接前方入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可靠的手术入路,但建议术者选择熟悉的手术入路.
作者:张飞;武敏;孙福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为提高鼠疫防治工作中鼠疫媒介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因此开展了啮齿动物寄生蚤及室内游离蚤调查方法的研究.方法 应用地理景观知识进行蚤类调查,活体啮齿动物的运输,采用石杲的活体啮齿动物运输箱.室内游离蚤类的捕获采用石杲的“高效地面游离蚤捕蚤器”与“轮式车地面游离蚤捕获器”.蚤类的捕获与分离采用石杲的“手动单、多只蚤类捕获与分离器”、“一种连续蚤类捕获与分离器”、“一种简易的吸蚤装置”与常规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室内游离蚤类调查采用“高效地面游离蚤捕蚤器”与“轮式车地面游离蚤捕获器”进行调查,比采用粘蚤纸的方法提高效率6~8倍.调查啮齿动物寄生蚤采用“手动单、多只蚤类捕获与分离器”、“一种连续蚤类捕获与分离器”及“一种简易的吸蚤装置”比采用白金耳吊、检蚤镊子的方法提高效率3~5倍.结论 室内游离蚤类的调查可推广“高效地面游离蚤捕蚤器”与“轮式车地面游离蚤捕获器”.啮齿动物寄生蚤的调查可推广“手动单、多只蚤类捕获与分离器”及“一种连续蚤类捕获与分离器”等新方法.
作者:尚文旭;崔旭初;石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与分析对护理胸外科手术患者运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的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VA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3%,对照组为76.92%;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运用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谢林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铁路客运乘务人员常见慢病检出情况,了解该职工群体健康状况,为制定慢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2015年度某铁路局3 684名客运乘务人员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铁路客运乘务人员的脂肪肝、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检出率分别30.92%、24.86%、14.31%和7.22%,机车乘务员组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客运乘务员组和随车机械师组(P< 0.05);济南地区乘务人员高血压和脂肪肝检出率高于青岛地区(P< 0.05);高铁组乘务人员高血压、糖尿病和脂肪肝的检出率低于普客组(P< 0.05);随着工龄增加乘务人员的四种慢病的检出率增高(P<0.05);血常规、TC、TG、IFG、心电图体检异常组乘务人员的四种慢病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铁路客运乘务人员常见慢病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
作者:宋少锋;兰天翔;万宁;刘肖辉;陶明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氟西汀干预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l~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对照组则只采取常规治疗.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前HAMD与MES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HAND与MESSS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氟西汀干预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仲玉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应用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7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本研究选择的病例样本,以2014.8~2016.8为样本病例选择时段,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予以常规治疗的39例患儿设置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热毒宁注射液的39例患儿设置为实验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和评价.结果 相比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得以显著提升,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得以明显缩短,2组以上比对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获得P<0.05的验证结果,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 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应用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程颖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对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0例PICC置管首次带管出院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干预组除了常规出院护理,并通过电话回访给予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和患者自我管理的监督教育.对比分析干预实施后两组患者导管并发症和对延续护理满意度的结果.结果 干预实施1个月和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院外延续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电话回访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PICC置管并发症,提高患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卢焕章;陈锦英;吴瑞英;钟艳瑜;莫瑞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愈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67例(74.44%)明显高于对照组34例(37.78%),乙级愈合21例(23.33%)、丙级愈合2例(2.22%),明显低于对照组乙级愈合42例(46.67%)、丙级愈合14例(1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9.56±2.39)d,明显低于对照组(15.83±3.7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18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3.33%(48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张瑞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常规组51例)另一组为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造影组59例),均无超声造影及穿刺禁忌证,以术后病理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病例的取材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取材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常规组,各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获取淋巴结内的血流灌注信息,在超声引导下对造影感兴趣区进行靶向取材,可大大提高取材的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
作者:姜桂艳;武永丽;杨永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入2010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5例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 经治疗,93例硬膜下积液消失,20例积液量明显减少,出院后需进行长期观察,12例积液量未见明显减少,颅内高压症状消失或缓解.结论 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应结合不同病情展开对症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豪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为了解高铁快餐盒饭时间温度微生物变化情况,为保障高铁冷链盒饭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结果 餐饮服务单位生产的两种冷链盒饭,环境温度5℃条件下12h,回锅肉菌落总数1.7×104 CFU/g、大肠菌群230MPN/g,鸭肉菌落总数4.2×104 CFU/g、大肠菌群120 MPN/g,两者已超过标准.结论 餐饮服务单位生产的快餐盒饭微生物较高,温度是微生物繁殖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张秋香;王增朝;李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探讨研究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4-2016年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主要由贝那普利治疗的对照组A、氨氯地平治疗的对照组B、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对比观察3组的疗效情况及相关血压指标.结果 据观察结果发现,相对于单一使用某种药物而言,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更佳且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较小,故实验数据差异显著,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用药具有高效、稳定的优势,故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地使用联合用药.
作者:王淑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采用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2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次全切或全切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患者131Ⅰ 3.70~7.40 GB去口服治疗,5d后对215例患者实施131Ⅰ全身平面显像检查,之后对其实施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在DTCC转移灶诊断方面的临床结果进行性观察分析.结果 SPECT/CT对于DTC转移灶的诊断敏感率(94.92%)、准确率(92.66%)均明显高于131Ⅰ WBS (85.89%、8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DTC患者,在术后131Ⅰ治疗基础上对其实施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可有效提高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排除生理性摄取和干扰因素的影响,对于患者术后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孔维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2010-2014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呼和浩特市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肺结核病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呼和浩特市2010-2014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5 204例,2010年发病率为53.77/10万,2011年发病率为45.11/10万,2012年发病率为39.68/10万,2013年发病率为28.05/10万,2014年发病率为22.2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年3、4、11、12月报告的发病例数较多.>55岁人群为发病高危人群,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8.14%;职业分布中农民所占比例大,为50.56%;男性发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农区发病率高于市区.结论 呼和浩特市肺结核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今后应加强重点人群的肺结核防治工作.
作者:刘思远;许向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于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于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凝血相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79%,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比其他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好,降低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贾中兴;马欢欢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