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青;梁宁;张学刚;黄中华;黄爱兰;黄国勇
为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004年1月至2010年2月我院采用TURP治疗高危BPH患者57例,术后随访5~24个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7例,年龄70~89岁,平均76岁,病程4~15年,平均10年.排尿困难57例,其中急慢性尿潴留史22例,合并膀胱结石19例,高血压21例,冠心病19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例,肾功能损害8例,糖尿病15例.
作者:马勇;黄献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求一种简易、经济的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方法:采用非灌注法分离小鼠肝脏,利用0.2%Ⅳ型胶原酶对肝脏消化来获取肝细胞,以DMEM培养基对肝细胞进行单层培养.结果: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原代肝细胞培养,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论:此方法适合一般实验室开展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赖静;杨天燕;韦锦斌;王乃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颅低剂量CT扫描佳参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临床拟诊HIE 120例,随机等分为4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层厚、层间距7 mm,管电流常规剂量组200 mAs、低剂量组分别为100,75,50 mAs行颅脑扫描.对比4种剂量扫描产生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用模拟儿童头颅的水模扫描,进行图像噪声比较,计算并比较各剂量下的CT值均数与标准差;盲氏评判图像质量,以优、良、及格的图像为“可诊断图像”.结果:随着扫描剂量的降低,CTDIw值随之下降,75 mAs组、50 mAs组分别为200 mAs组的37.5%和25%;图像质量也随扫描剂量下降而下降.200,100 mAs组以优、良为主,可诊断图像均为100%,75,50 mAs组可诊断图像分别为96.67%及93.33%,水模测试低剂量组中75、50 mAs噪声较200 mAs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随剂量的下降,噪声随之增大,呈负相关关系(r=-0.909,P<0.05).结论:75 mAs低剂量图像以良为主,虽较常规剂量组稍差,但比50 mAs的好,不影响HIE诊断,降低了辐射剂量,有效地保护新生儿,符合医用辐射防护优化的原则.
作者:李伟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全麻下实施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手术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同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手术患者34例,术前对患者全面评估,手术间及手术器械精心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护士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34例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无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监测是护士配合医生完成手术的前提条件,亦是提高手术配合效率,降低手术风险的有利保障.
作者:欧春红;陈云超;骆如香;李延;凌武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脊髓损伤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及非外伤性脊髓损伤.不同损伤平面及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不一.脊髓损伤一旦发生,其处置及治疗均较困难,严重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难以恢复,脊髓损伤引起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如不正确处理可使残疾加重甚至死亡.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交通工具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在逐年升高.而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更多脊髓损伤患者从初次损伤中存活下来,但大多数人留有残疾,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脊髓损伤发病人群集中在青壮年,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作者:唐智生;毛容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我院未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后直肠癌局部复发的模式.方法:搜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11年4月,93例直肠癌术后病人的资料(包括CT/MRI旧片),由两名有经验的放疗科医生对其影像所显示的局部复发部位重新独立审阅,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5.7%.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8%、23.7%、10.8%.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原发肿瘤位置、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初治术后分期、远处转移、复发时间与预后相关.其中远处转移及复发时间是影响未行TME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局部复发模式中,主要的复发盆腔亚区为:直肠系膜区(46例,49.4%),前盆腔区(30例,32.2%),后盆腔区(24例,25.8%),侧位盆腔区(15例,16.1%),低位盆腔区(11例,11.8%);主要的淋巴引流复发区域:髂内血管旁(15例,16.1%),髂外血管旁(6例,6.4%),髂总血管旁(6例,6.4%).结论:直肠系膜区、前盆腔区、后盆腔区是未行TME术式后盆腔内主要的复发高危区域;而髂内血管旁则是常见的区域淋巴结复发部位.
作者:华丽;梁世雄;朱小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考察广西不同采收期喜树果中喜树碱成分的动态积累情况,确定喜树果药材佳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广西部分地区同一植株不同采收期喜树果中喜树碱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Dikma Diamonsil(钻石)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5∶45),流速:0.8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测得喜树碱在0.112~0.672 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16%,RSD=2.91%(n=6).不同采收期喜树果中喜树碱含量在0.065%~0.21%之间.结论:广西不同采收期喜树果中喜树碱成分的动态积累有一定差异,广西产喜树果佳采收期应为每年的8,9月份.
作者:苏青;黄瑞松;周芳礼;叶云锋;刘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南宁某社区居民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南宁某社区1 250例居民甲状腺功能与糖尿病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该社区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总患病率为3.36%(42/1 250),女性30例,男性12例,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该社区糖尿病的总患病率为12.0%(150/1 250),糖尿病患者中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女性16例,男性14例,女性发病率类似于男性(P>0.05).在调查人群中,患病人(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及两者兼有患者)与非患病人分别为192例和l 058例,分别占总人数15.36%和84.64%.BMI、收缩压、舒张压在不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筛查并发现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对于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卓苏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TUPKV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疗效.方法:采用TUPKVP治疗BPH 180例.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前列腺包膜穿孔,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无永久性尿失禁.术后随访170例,并发附睾炎4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0±2.0)分,术前为(23.0±2.8)分;生活质量(QOL)评分(1.0±0.8)分,术前为(5.0±0.6)分;残余尿(20士12)mL,术前为(120±85)mL.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TUPKVP是治疗BPH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陈奎;刘仁滨;黄海波;李世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广西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1型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两步法RT-PCR技术.检测来自于我院81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和17例支气管扩张或肺大疱等手术切除的非癌肺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1型的表达水平.结果:81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和17例非癌肺组织中分别检测出26例(32.10%)和14例(82.35%)EML4基因表达阳性,全部标本中EML4-ALK融合基因1型表达阴性.结论:在广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出EML4-ALK融合基因1型的表达,可能是EML4-ALK融合基因1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具有区域异质性.
作者:何文武;冼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入选的152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CP组和DHS组各76例,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CP组优良率90.8%,DHS组优良率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HS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均较LCP组明显缩短或减少(P<0.001);LCP组并发症发生率1.3%,DHS组并发症发生率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和DHS都是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内固定装置,各有优缺点,LCP整体结构稳定,内固定疗效优于DHS,且并发症少;而DHS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较适合EvensⅠ、Ⅱ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韦赤勇;杨有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分常见,少数病例需要手术治疗.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难度不大,但术后疗效不佳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对我院1999年9月至2009年12月已随访到的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欠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例中我院13例,外院转来2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5~60岁,平均40岁,均为第1次手术.10例行开窗髓核摘除术,3例行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2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复发短2周,长2年,平均1年.
作者:颜以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总结环脐皱褶小切口下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技术要点和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笔者在非洲尼日尔津德尔国家医院采用环脐皱褶小切口下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治疗35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约15 min,术后6h拔胃管,开始喂水、喂奶,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回访3个月以上,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结论:环脐皱褶小切口下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而且不需特殊器械,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在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曾光;凌志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从广西眼镜蛇毒中分离出Natrin蛋白.方法:广西眼镜蛇毒经SephadexG75凝胶、CM 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层析及FPLC mono-S柱层析分离纯化出Natrin蛋白.结果:从广西眼镜蛇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的Natrin蛋白,经SDS-PAGE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25 ku,质谱测定其分子量为24.937 ku,测得其N端的序列为NVDFNSESTRRKKKQKEIVD,C端的序列为NIKK.结论:从广西眼镜蛇毒中分离出纯的Natrin蛋白组分.
作者:蒋兴明;焦杨;宋慧;马兴才;周燕;周元聪;舒雨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Dieulafoy病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往往出血量大,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病例报道亦逐渐增多.我院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29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并予套扎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9例患者中,男20例,女9例,年龄28~81岁,平均47.2岁.患者均否认有肝硬化及消化性溃疡病史,有尿毒症病史1例,有高血压病史者4例;临床表现为呕血伴解黑便25例,仅黑便4例,血红蛋白35~95 g/L,肝功能均正常,B超提示脂肪肝2例;出血前有诱因7例(2例为饮酒,1例过度劳累,4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作者:廖远庄;孔宙;韦琪;温福铭;蒋莹;谭奕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广西不同产地无柄果钩藤药材质量和确定药材佳采收期.方法:应用HPLC测定15批不同产地和3个产地不同时期无柄果钩藤钩藤碱的含量.色谱柱:Gemini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002 mol/L三乙胺,冰乙酸调pH至7.5)(64∶36),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广西不同产地无柄果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含量有一定差异;不同时期无柄果钩藤中钩藤碱的动态积累差异不大.结论:广西不同产地无柄果钩藤药材大部分质量较好,但质量仍参差不齐;无柄果钩藤药材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可能是合理的.
作者:黄瑞松;黄必奎;张鹏;覃冬杰;陶窕平;刘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血管性痴呆(VD)大鼠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建立VD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按手术时间又分为4,6,8周组,每组n=10只.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表达;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术后4,6,8周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 <0.05).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疏松,数目减少,细胞形态异常.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表达于缺血4周时表达明显,6周和8周表达缓慢下降,但与假手术组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结论:VD大鼠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减退与Aβ和Tau蛋白表达增加有关,并可能参与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损害,是构成VD的机制之一.
作者:梁国聪;石胜良;毕桂南;刘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对腰神经后内侧支穿过的骨纤维管进行解剖观察和定位,为治疗腰神经后支卡压引起的腰腿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成人尸体腰骶部标本上,解剖观察腰神经后支,测量骨纤维管与相应腰椎棘突的位置关系.结果:骨纤维管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从上至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有差别,男性大于女性约2 mm.骨纤维管至相应椎骨棘突高点的距离(深度),左右侧和男女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纤维管均位于椎骨棘突高点上方,左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比较L1和L5有差别,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纤维管的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定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蒙世远;蒙新立;谢志安;陈杰华;龚建古;薛昌强;黄绍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血HCG值及其动态变化对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期待治疗结果的预测作用.方法:对符合条件的66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期待治疗.治疗期间动态监测血HCG及B超,至血HCG降至正常,B超监测至宫外孕包块消失.结果:血HCG<1 000 IU/L组期待治疗成功率比血HCG>1 000 IU/L组高(P<0.05).隔日血HCG下降≥50%组期待治疗成功率比隔日血HCG下降<50%组高(P<0.05).血HCG>1 000 IU/L病例中,也发现隔日血HCG下降≥50%组期待治疗成功率比隔日血HCG下降<50%组高(P<0.05).结论:期待治疗对部分异位妊娠患者是可行的,血HCG值<1 000 IU/L者期待治疗成功率高.而隔日血HCG下降≥50%这一标准对血HCG值>1 000 IU/L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选择期待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周利锴;林韶华;宁丰;蔡君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肝叶切除术肝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低中心静脉压(LCVP)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患者在肝脏实质完全离断前将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0~0.5 kPa,随后通过输液将CVP升至0.59~l.18kPa.Ⅱ组CVP维持在0.59~1.18 kPa.在麻醉前(T0)、关腹时(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术后72 h(T4)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和留取尿液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和尿αl-微球蛋白(α1-MG).结果:两组组内各时点BUN、Scr、和血α1-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Ⅰ组尿α1-MG低于Ⅱ组(P<0.05).结论:LCVP可以减少肝叶切除术中出血量,不会对患者肾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与传统方法比较,可能对肝叶切除患者术中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钱卫;黄冰;潘灵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