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胃黏膜核因子-κB的表达及意义

江毅;龙泽民

关键词:核因子-κB, 幽门 螺杆菌, 胃黏膜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中核因子-κB( 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NF-κB p65在HP阳性及阴性儿童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P阴性胃黏膜中主要在细胞质发现p65蛋白阳性染色;而HP阳性胃黏膜中细胞质、细胞核均有阳性染色,HP感染者胃黏膜NF-κB p65蛋白表达显着高于非HP感染者(P<0.01).结论:HP感染导致胃黏膜NF-κB p65表达增加,提示NF-κB参与了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FUJI支气管堵塞器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FUJI支气管堵塞器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JUJI 支气管堵塞器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B组),每组40例,分别应用FUJI支气管堵塞器联合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行单肺通气麻醉.记录两组患者PaO2、PaCO2、PAW的变化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失败率、插管时间、术野暴露情况、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单肺通气后30,60 min和单肺通气结束时A组的PaO2显著高于B组(P<0.01),PaCO2、PAW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术野暴露优良率、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B组(P<0.05),插管时间、插管失败率、声嘶咽痛发生率少于B组(P<0.05).结论:FUJI支气管堵塞器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应用,具有插管和定位容易,氧合充分,气.道压力低,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少,术野暴露满意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单肺通气技术,尤其适用于困难插管患者.

    作者:唐培佳;梁勇升;黄今肇;官英勇;谭冠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皮能快愈敷料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胫骨骨外露15例

    胫骨位于皮下,软组织覆盖少,高能量损伤致骨折的同时多伴有广泛的皮肤软组织损伤,加上局部血液循环差,易发生局部皮肤缺损、缺血坏死、骨外露、骨髓炎、骨不连等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笔者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采用皮能快愈敷料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外伤后小面积胫骨骨外露创面15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勇;毛庆龙;杨小辉;唐哲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环脐皱褶小切口下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5例分析

    目的:总结环脐皱褶小切口下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技术要点和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笔者在非洲尼日尔津德尔国家医院采用环脐皱褶小切口下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治疗35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约15 min,术后6h拔胃管,开始喂水、喂奶,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回访3个月以上,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结论:环脐皱褶小切口下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而且不需特殊器械,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在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曾光;凌志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疗效欠佳原因分析(附15例病例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分常见,少数病例需要手术治疗.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难度不大,但术后疗效不佳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对我院1999年9月至2009年12月已随访到的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欠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例中我院13例,外院转来2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5~60岁,平均40岁,均为第1次手术.10例行开窗髓核摘除术,3例行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2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复发短2周,长2年,平均1年.

    作者:颜以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带血管腓骨推移治疗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5例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CPT)是一种罕见畸形,其发病率低,但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且复发率高,临床治疗困难.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带血管腓骨推移治疗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5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再卿;陈仕平;陈武;何华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大白兔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目的:探讨以简便、高效的方法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切取兔胸主动脉,组织块法培养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并进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95%的组织块存活,5代的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纯度达98%以上.组织块于接种后6~8 d即有细胞以垂直方向从组织块边缘迁移游出,呈放射状排列.2~4周出现“峰”、“谷”状生长特点,倒置显微镜、HE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示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结论:组织块培养方法可简便、高效地培养、扩增并传代胸主动脉壁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

    作者:付建华;赵曼;杜桂英;杨达宽;黄云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入选的152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CP组和DHS组各76例,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CP组优良率90.8%,DHS组优良率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HS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均较LCP组明显缩短或减少(P<0.001);LCP组并发症发生率1.3%,DHS组并发症发生率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和DHS都是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内固定装置,各有优缺点,LCP整体结构稳定,内固定疗效优于DHS,且并发症少;而DHS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较适合EvensⅠ、Ⅱ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韦赤勇;杨有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经常规胃、肠镜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病因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首次经口进镜34例,首次经肛进镜32例,16例患者接受双侧进镜检查,22例患者行剖腹探查.结果:8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或剖腹探查,69例明确病因,病因确诊率为84.15%(69/82),13例病因不明.出血形式中,显性出血74例(90.24%),隐性出血8例(9.76%).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重要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王统华;陈远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控制策略

    目的:调查老年痴呆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措施提供依据,以提高老年痴呆症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对我院3年来出院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中有46例次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6.9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见占21.43%,其次为泌尿道占11.22%,主要危险因素有:高龄(≥65岁)、疾病因素、住院周期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等.结论:老年痴呆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提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降低医院感染.

    作者:黄华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胃黏膜核因子-κB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中核因子-κB( 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NF-κB p65在HP阳性及阴性儿童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P阴性胃黏膜中主要在细胞质发现p65蛋白阳性染色;而HP阳性胃黏膜中细胞质、细胞核均有阳性染色,HP感染者胃黏膜NF-κB p65蛋白表达显着高于非HP感染者(P<0.01).结论:HP感染导致胃黏膜NF-κB p65表达增加,提示NF-κB参与了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江毅;龙泽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即刻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的初步探讨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64例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共有1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3.44%(15/64).从重建方式上看,假体植入者为19.35%(6/31),皮肤扩张器植入者为16.67%(1/6),背阔肌肌皮瓣者为35.29%(6/17),腹直肌肌皮瓣者为25%(2/8),背阔肌肌皮瓣并假体植入者出现并发症为0.从构成上看,感染为13.33%(3/15),手术切口裂开为53.33%(8/15),血清肿为13.33%(2/15),血肿为6.67%(1/15),乳头乳晕坏死为6.67%(1/15).结论: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术并发症较高,值得我们注意.

    作者:李德全;刘剑仑;韦长元;莫钦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EML4-ALK融合基因1型的表达研究

    目的:检测广西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1型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两步法RT-PCR技术.检测来自于我院81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和17例支气管扩张或肺大疱等手术切除的非癌肺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1型的表达水平.结果:81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和17例非癌肺组织中分别检测出26例(32.10%)和14例(82.35%)EML4基因表达阳性,全部标本中EML4-ALK融合基因1型表达阴性.结论:在广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出EML4-ALK融合基因1型的表达,可能是EML4-ALK融合基因1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具有区域异质性.

    作者:何文武;冼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再次剖宫产(RCS) 5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3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 60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50例进行对照.结果:①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38例阴道试产,其中30例试产成功,占34.9%,再次剖宫产56例,占65.1%;②VBAC组产后24 h出血量、术后发热、新生儿窒息和住院天数均比RCS组明显减少(P<0.05);③VBAC组产后24 h出血量、术后发热、新生儿窒息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RCS组产后24 h出血量较PCS组明显增多(P<0.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国芬;农红映;韦湛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直肠癌非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局部复发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在我院未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后直肠癌局部复发的模式.方法:搜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11年4月,93例直肠癌术后病人的资料(包括CT/MRI旧片),由两名有经验的放疗科医生对其影像所显示的局部复发部位重新独立审阅,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5.7%.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8%、23.7%、10.8%.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原发肿瘤位置、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初治术后分期、远处转移、复发时间与预后相关.其中远处转移及复发时间是影响未行TME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局部复发模式中,主要的复发盆腔亚区为:直肠系膜区(46例,49.4%),前盆腔区(30例,32.2%),后盆腔区(24例,25.8%),侧位盆腔区(15例,16.1%),低位盆腔区(11例,11.8%);主要的淋巴引流复发区域:髂内血管旁(15例,16.1%),髂外血管旁(6例,6.4%),髂总血管旁(6例,6.4%).结论:直肠系膜区、前盆腔区、后盆腔区是未行TME术式后盆腔内主要的复发高危区域;而髂内血管旁则是常见的区域淋巴结复发部位.

    作者:华丽;梁世雄;朱小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与应用概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51%~73%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1],对吞咽进行评估有利于预测吞咽障碍的各种并发症,如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等,能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目前评估有两大类方法,一类是临床医生在床旁通过体格检查或使用某种量表对吞咽进行评估;另一类是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吞咽进行评估.各种方法均有优缺点,现综述如下.

    作者:龙耀斌;吴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尿道电切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57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004年1月至2010年2月我院采用TURP治疗高危BPH患者57例,术后随访5~24个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7例,年龄70~89岁,平均76岁,病程4~15年,平均10年.排尿困难57例,其中急慢性尿潴留史22例,合并膀胱结石19例,高血压21例,冠心病19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例,肾功能损害8例,糖尿病15例.

    作者:马勇;黄献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情景训练模式在拉玛泽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情景训练模式在拉玛泽分娩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参与我院孕妇学校拉玛泽分娩法教学的240名孕妇分为两组:观察组120名孕妇在常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情景视频及虚拟情景模拟的情景训练教学模式;对照组120名孕妇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孕妇掌握和应用拉玛泽分娩法情况.结果:观察组课后完全学会拉玛泽呼吸技巧及神经肌肉控制运动,居家坚持练习、阴道分娩、产程中应用效果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情景训练教学法有助于改进拉玛泽分娩法的产前训练,提高产时应用的效果,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覃桂荣;葛圆;雪丽霜;陈月梅;刘素娥;余丽;徐明;凌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首诊儿童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的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共性与特性,探讨儿童SLE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儿童SLE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有实用价值的经验.方法:采取同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2000~2010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和儿科住院的50例首次诊断儿童SLE患者的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免疫学特征等,并与同时期住院的357例首次诊断成人SLE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结果:①两组病例均为女性发病率较男性发病率高.②首发症状中儿童组以面部不典型红斑发生率高,且较成人组高.③非首发的症状中,两组关节痛均常见,儿童组相对成人组发生率低.④红细胞、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均为儿童组减少程度轻于成人.⑤两组病例ANA、抗ds-DNA、C3、C4降低以及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儿童SLE多发生在10岁以后,女童发病率高;性别比例与成人相似.②儿童SLE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而且病情较成人严重.③儿童SLE首发症状中面部不典型红斑发生率高.④儿童SLE患者早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减少轻于成人.⑤儿童SLE和成人SLE在性别、临床表现、内脏损害、常规实验窒检查、免疫学改变等方面具有较高相似性,因此其诊断和治疗均可参考成人SLE.

    作者:潘延斌;李建民;刘京平;林有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骨纤维管的体表定位

    目的:对腰神经后内侧支穿过的骨纤维管进行解剖观察和定位,为治疗腰神经后支卡压引起的腰腿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成人尸体腰骶部标本上,解剖观察腰神经后支,测量骨纤维管与相应腰椎棘突的位置关系.结果:骨纤维管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从上至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有差别,男性大于女性约2 mm.骨纤维管至相应椎骨棘突高点的距离(深度),左右侧和男女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纤维管均位于椎骨棘突高点上方,左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之间比较L1和L5有差别,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纤维管的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定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蒙世远;蒙新立;谢志安;陈杰华;龚建古;薛昌强;黄绍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早期目标液体复苏对脑死亡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对脑死亡后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2例首次判定脑死亡的患者采用早期3h内进行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分别于首次判断为脑死亡后开始液体复苏前(T0),液体复苏后3 h(T1),液体复苏后6 h(T2),首次判断为脑死亡12 h后(T3),通过桡动脉置管和Swan-Ganz导管获得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全身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动脉血乳酸(ABL)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结果:与T0比较,T1~3时HR减慢(P<0.05),T1~3时MAP、CVP、PCWP、PAP、CI、SVR、PVP、DO2、VO2、SvO2升高(P<0.05或P<0.01),ERO2、ABL降低(P<0.05).结论:脑死亡后早期出现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紊乱,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机体组织和器官的氧供需平衡.

    作者:文宁;张素斌;秦科;孙煦勇;董建辉;陈文斗;农江;赖彦华;聂峰;李壮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