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王统华;陈远能

关键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诊断价值, 双气囊小肠镜
摘要: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经常规胃、肠镜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病因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首次经口进镜34例,首次经肛进镜32例,16例患者接受双侧进镜检查,22例患者行剖腹探查.结果:8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或剖腹探查,69例明确病因,病因确诊率为84.15%(69/82),13例病因不明.出血形式中,显性出血74例(90.24%),隐性出血8例(9.76%).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重要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地奥司明结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地奥司明结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膝关节滑膜炎患者87例,给予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和地奥司明片治疗14 d,治疗前后运用膝关节肿胀评级和膝关节评分法(KS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膝关节肿胀减轻,膝关节肿胀评级由治疗前的1.63±0.68改善为3.22±0.81,KSS评分从治疗前的64.21±15.62升高到84.14±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片结合非甾体抗炎药对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熊春翔;宗少晖;肖增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形态对不典型葡萄胎与稽留流产胎盘水泡样变性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不典型葡萄胎与稽留流产胎盘水泡样变性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形态特征,以提高超声对不典型葡萄胎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63例不典型葡萄胎及66例稽留流产胎盘水泡样变性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检测结果与其临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典型葡萄胎肌壁与包块之间血供及其内部血供均较丰富,而稽留流产所致胎盘水泡样变性周边血供及内部血供丰富病例少.不典型葡萄胎多普勒血流频谱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包括极低阻力型血流频谱,低阻力型血流频谱,高阻力型血流频谱,无舒张期血流频谱及反向舒张期血流频谱,而稽留流产胎盘水泡样变性常表现高阻力型血流频谱,HCG阳性时可为低阻力型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形态特征能为不典型葡萄胎与稽留流产胎盘水泡样变性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易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带血管腓骨推移治疗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5例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CPT)是一种罕见畸形,其发病率低,但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且复发率高,临床治疗困难.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带血管腓骨推移治疗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5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再卿;陈仕平;陈武;何华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低剂量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颅低剂量CT扫描佳参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临床拟诊HIE 120例,随机等分为4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层厚、层间距7 mm,管电流常规剂量组200 mAs、低剂量组分别为100,75,50 mAs行颅脑扫描.对比4种剂量扫描产生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用模拟儿童头颅的水模扫描,进行图像噪声比较,计算并比较各剂量下的CT值均数与标准差;盲氏评判图像质量,以优、良、及格的图像为“可诊断图像”.结果:随着扫描剂量的降低,CTDIw值随之下降,75 mAs组、50 mAs组分别为200 mAs组的37.5%和25%;图像质量也随扫描剂量下降而下降.200,100 mAs组以优、良为主,可诊断图像均为100%,75,50 mAs组可诊断图像分别为96.67%及93.33%,水模测试低剂量组中75、50 mAs噪声较200 mAs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随剂量的下降,噪声随之增大,呈负相关关系(r=-0.909,P<0.05).结论:75 mAs低剂量图像以良为主,虽较常规剂量组稍差,但比50 mAs的好,不影响HIE诊断,降低了辐射剂量,有效地保护新生儿,符合医用辐射防护优化的原则.

    作者:李伟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胃黏膜核因子-κB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中核因子-κB( 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NF-κB p65在HP阳性及阴性儿童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P阴性胃黏膜中主要在细胞质发现p65蛋白阳性染色;而HP阳性胃黏膜中细胞质、细胞核均有阳性染色,HP感染者胃黏膜NF-κB p65蛋白表达显着高于非HP感染者(P<0.01).结论:HP感染导致胃黏膜NF-κB p65表达增加,提示NF-κB参与了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江毅;龙泽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经常规胃、肠镜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病因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首次经口进镜34例,首次经肛进镜32例,16例患者接受双侧进镜检查,22例患者行剖腹探查.结果:8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或剖腹探查,69例明确病因,病因确诊率为84.15%(69/82),13例病因不明.出血形式中,显性出血74例(90.24%),隐性出血8例(9.76%).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重要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王统华;陈远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与氯胺酮在小儿外科麻醉中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与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SA评分为Ⅰ~Ⅱ级的小儿外科腹部、腹股沟或四肢手术患儿80例,肌注氯胺酮4~6 mg/kg,待患儿入睡后进人手术室.建立静脉通路后,静脉给予异丙酚2 mg/kg·然后持续泵注异丙酚4~8 mg/kg,依据BIS值调节异丙酚速度,使BIS值在40% ~60%.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芬太尼组(F组)在切皮前1 min推注芬太尼2 μg/kg,氯胺酮组(K组)在切皮前推注氯胺酮2 mg/kg.术中根据患儿面部表情及肢动情况,静脉分别追加芬太尼1 μg/kg和氯胺酮1 mg/kg.手术结束前5 min停异丙酚.结果:F组与K组相比,麻醉时间相似,但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均短于K组(P<0.01);麻醉及苏醒期F组与K组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血压、心率更平稳;F组Sp()2<95%比率较K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加压面罩给氧后,SpO2能迅速升高至100%并在这一水平稳定;术后K组恶心、呕吐、烦躁等并发症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效果优于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麻醉期间生命征更平稳,苏醒时间快,苏醒期并发症少.

    作者:刘小青;梁宁;张学刚;黄中华;黄爱兰;黄国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糖尿病足部自主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部自主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90例确诊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49)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41),比较两组足部欧米诺开始变色时间及完全变色时间等.结果:两组欧米诺开始变色时间分别为(3.2±2.16) min和(1.72士1.08)min(P<0.01),完全变色时间分别是:(1.72±1.08) min和(13.75士6.77)min( P<0.01);两组欧米诺检查阳性分别为31例和16例,阳性率分别为63.27%和39.02%,两组欧米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阈值分别为:(18.56士9.51)V和(12.38±3.76)V( P<0.01).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65士1.83)%和(8.98±3.54)%(P<0.05),而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足部自主神经功能及足部神经感觉较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差,可能是由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造成视网膜及足部神经供血差所致.

    作者:谢新荣;赵弋于;马春苏;赵妮;赵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某炼钢厂接触噪声女工月经情况调查分析

    噪声是冶金行业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作业人员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除了听力损害外,可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损害,还可扰乱人体多个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为了探讨噪声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我院于2010年12月对广西某炼钢厂接触噪声的女工进行了妇科检查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红;朱林平;杨艳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广西不同产地及不同时期无柄果钩藤中钩藤碱含量分析

    目的:评价广西不同产地无柄果钩藤药材质量和确定药材佳采收期.方法:应用HPLC测定15批不同产地和3个产地不同时期无柄果钩藤钩藤碱的含量.色谱柱:Gemini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002 mol/L三乙胺,冰乙酸调pH至7.5)(64∶36),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广西不同产地无柄果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含量有一定差异;不同时期无柄果钩藤中钩藤碱的动态积累差异不大.结论:广西不同产地无柄果钩藤药材大部分质量较好,但质量仍参差不齐;无柄果钩藤药材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可能是合理的.

    作者:黄瑞松;黄必奎;张鹏;覃冬杰;陶窕平;刘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附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脊柱前后路手术对治疗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8例小于4岁的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者,其中对于5例小于3岁的患儿行经胸腔或经腹膜后的切口切除半椎体,术后辅以支具矫正;对于3例大于3岁的患儿,术前对椎弓根X线及CT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术中C型臂监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伴椎弓根内固定矫正.结果:术后随访2~11年,平均4.3年,测定手术前后的Cobb角及躯干位移.侧弯角右术前平均的36.5°矫正到12°(矫正率达66%).对于小于3岁的患儿组的矫正效果,侧弯角由术前的37.7°矫正至9.6°,后凸角由术前30.5°矫正至6°,躯干位移从23 mm恢复至5 mm;对于大于3岁的患儿组,X线及CT相关参数湿示T4~L3椎弓根的横径从(2.6±0.43)~(5.2±0.85)mm;选用的螺钉的直径为3~4 mm,长度为30~40 mm;侧弯角由术前的40.9°矫正至12°,后凸角由术前32.5°矫正至8°,躯干位移从29 mm恢复至7 mm,侧弯角及后凸角丢失分别为2°和3°,所有患儿丢失角度不超过5°,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周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针对患儿的年龄和畸形程度采用前路切除半椎体,术后辅以牵引石膏矫正;或应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伴椎弓根内固定矫正,均能取得满意的手术矫正效果;术前对椎弓根X线及CT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术中C型臂监测,对保证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尤为重要.

    作者:詹新立;肖增明;沈建成;陈前芬;贺茂林;罗高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疗效欠佳原因分析(附15例病例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分常见,少数病例需要手术治疗.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难度不大,但术后疗效不佳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对我院1999年9月至2009年12月已随访到的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欠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例中我院13例,外院转来2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5~60岁,平均40岁,均为第1次手术.10例行开窗髓核摘除术,3例行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2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复发短2周,长2年,平均1年.

    作者:颜以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入选的152例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CP组和DHS组各76例,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CP组优良率90.8%,DHS组优良率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HS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均较LCP组明显缩短或减少(P<0.001);LCP组并发症发生率1.3%,DHS组并发症发生率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和DHS都是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内固定装置,各有优缺点,LCP整体结构稳定,内固定疗效优于DHS,且并发症少;而DHS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较适合EvensⅠ、Ⅱ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韦赤勇;杨有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1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TUPKV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疗效.方法:采用TUPKVP治疗BPH 180例.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前列腺包膜穿孔,无电切综合征发生,无永久性尿失禁.术后随访170例,并发附睾炎4例,尿道外口狭窄3例,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0±2.0)分,术前为(23.0±2.8)分;生活质量(QOL)评分(1.0±0.8)分,术前为(5.0±0.6)分;残余尿(20士12)mL,术前为(120±85)mL.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TUPKVP是治疗BPH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陈奎;刘仁滨;黄海波;李世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EML4-ALK融合基因1型的表达研究

    目的:检测广西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1型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两步法RT-PCR技术.检测来自于我院81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和17例支气管扩张或肺大疱等手术切除的非癌肺组织中EML4-ALK融合基因1型的表达水平.结果:81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和17例非癌肺组织中分别检测出26例(32.10%)和14例(82.35%)EML4基因表达阳性,全部标本中EML4-ALK融合基因1型表达阴性.结论:在广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出EML4-ALK融合基因1型的表达,可能是EML4-ALK融合基因1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具有区域异质性.

    作者:何文武;冼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531例婴幼儿进食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1~3岁婴幼儿各种不良进食行为发生率和奶瓶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目前进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表格调查1~3岁婴幼儿进食技能训练以及各种进食行为的发生率、奶瓶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婴幼儿中常见的不良进食行为排前5位的是:挑食、拒绝接受新食物的占48.4%(257/531),进餐位置不固定的占47.1%(250/531),不愿咀嚼的占46.5%(247/531),不按时进餐的占25.8%(137/531),无餐前准备的占19.0%(101/531);1~3岁婴幼儿使用奶瓶相当普遍占55.2 %(293/531),进食技能并没有在适当的年龄得到训练.结论:进食问题在1~3岁婴幼儿中普遍存在,婴幼儿缺乏足够多的机会学习,应在适当的年龄训练婴幼儿的进食技能,并提高家长认知水平,有助于减少各种不良进食行为的发生.

    作者:梁友芳;黄春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与应用概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51%~73%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1],对吞咽进行评估有利于预测吞咽障碍的各种并发症,如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等,能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目前评估有两大类方法,一类是临床医生在床旁通过体格检查或使用某种量表对吞咽进行评估;另一类是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吞咽进行评估.各种方法均有优缺点,现综述如下.

    作者:龙耀斌;吴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合并关节炎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合并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分析3例XLA合并关节炎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转归,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儿1岁后开始反复呼吸道感染,4岁后出现关节炎,2例以关节炎为首发症状;主要累及膝、腕、髋、骶髂关节等大关节.免疫球蛋白均显著降低,CD19<2%.1例关节腔穿刺提示为化脓性炎症,1例穿刺液检查正常,1例行膝关节镜检查显示为化脓性滑膜炎.关节X线检查可见关节肿胀,1例关节MRI显示滑膜增厚并关节积液.3例患儿基因诊断均存在Bruton'S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3例患儿子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布洛芬治疗,1例规则治疗后患儿关节功能恢复,2例不规则治疗,1例关节未发生进一步损害,1例关节屈曲畸形.结论:XLA合并关节炎的发生率较高,关节炎可能与感染有关;早期、规则IVIG治疗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不规则治疗可能影响预后.

    作者:蒋敏;农光民;杨晓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尿道电切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57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2004年1月至2010年2月我院采用TURP治疗高危BPH患者57例,术后随访5~24个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7例,年龄70~89岁,平均76岁,病程4~15年,平均10年.排尿困难57例,其中急慢性尿潴留史22例,合并膀胱结石19例,高血压21例,冠心病19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例,肾功能损害8例,糖尿病15例.

    作者:马勇;黄献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疗程评价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治疗的疗程.方法: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1年3月,并查阅纳入研究中的参考文献来补充.纳入所有研究为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并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接受6个月或更长时间抗凝组与3个月抗凝组的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亚组分析,特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接受12个月或更长时间抗凝组与抗凝3个月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但更长时间抗凝组出血发生率高于短期治疗组(P=0.02).结论:延长抗凝时间与抗凝3个月相比,未能显著减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栓塞复发率,可能3个月抗凝治疗足够;延长抗凝时间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陈俊健;邹小英;孔晋亮;王可;简丽娟;吴海英;陈一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