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郝晓艳;周丽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测量患者的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SIE和ITAQ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末,观察组患者NOSIE和ITA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和依从性有明显的帮助.
作者:崔文秀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的代谢、炎症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处于背景期的DR患者184例,分为单纯DR者(DR组)100例和合并抑郁状态者(DR+抑郁组)84例;检测两组患者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DR+抑郁组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 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单纯DR组(P<0.0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和血浆皮质醇(COR)均低于单纯DR组(P<0.05).结论:DR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糖尿病程度和炎症指标均高于单纯的DR患者.
作者:杜红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1次/d,睡前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睡前口服.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肝转氨酶、肌酸激酶(CK)、尿蛋白升高例数多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治疗效果更可观,但应注意监测患者肝肾功能情况,若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时应减量或停用.
作者:任毅;黄爱丽;赵会权;于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静脉用瑞芬太尼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的老年住院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拔管时间及认知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心率、血压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及恢复认知能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更好.
作者:李铁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持续性血液透析(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透析组和对照组.透析组患者37例,采用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CBP),对照组患者31例,采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及速尿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以及血红蛋白(Hb)指标的变化,并总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透析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患者1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73%(11/37);对照组患者1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61% (16/31);透析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均优于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及速尿治疗.
作者:孙宏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高血压颈动脉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而血清胆红素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呈正比,而与血清胆红素降低的程度呈反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胆红素存在密切相关性.
作者:周长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通用控制图在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监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某一时间段HBsAg项目的不合格率情况,绘制通用控制图.结果:HBsAg项目阳性率无异常,未发现趋势性变化.结论:采用通用控制图进行检测阳性率的实时监测,操作简便,结果直观.
作者:张帆;沈木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对Th17/Treg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再选取1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布地奈德400~600μg/d,治疗组患者在吸入布地奈德400~600μg/d的基础上,再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d静滴.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以及血清中IL-17A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对肺功能改善更加明显,降低IL-17A/IL-10比值更加显著.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作用更明显,能进一步调节Th17/Treg的免疫失衡.
作者:顾惠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常规组和川芎嗪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川芎嗪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川芎嗪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王旭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婴儿期增重与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性.方法:对1 680例婴儿进行随访,从中筛选出单纯性肥胖的120例儿童,对性别、父母文化水平、婴儿出生体重、婴儿期12个月增重等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儿童性别、父母文化水平对5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无显著性影响,而出生体重、婴儿期前后6个月增重过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有显著相关性,其OR值分别为1.984、2.126和1.875.结论:婴儿出生时的体重过重、婴儿期前后6个月的增重过大与5岁以下儿童发生单纯性肥胖存在相关性.
作者:雷巧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索分析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显效率分别为96.3%和87.2%,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ortman评分分别为(21.86±2.35)和(17.01 ±2.39),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舒血宁、地塞米松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患者为有效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刘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支点反馈控制技术对非对称性紧张性所致痉挛型脑瘫患儿头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均接受2次/d的常规康复训练和痉挛机治疗,治疗8周.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支点反射控制训练,1次/d,30 min/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点反射控制对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头部控制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张成静;蒋玉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前沿学科,作为临床医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学习细胞生物学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临床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科研实践和评价体系4个层面探索了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并且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建议.教学实践证明,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作者:王弘珺;李质馨;田洪艳;徐冶;刘忠平;潘晓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mBNP)在脑梗死患者病程中的变化.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患者、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每期各30例;按照梗死面积又分为A、B、C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30例.另选取50例正常的人头颅CT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的Hcy、NT-pm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3个时期的Hcy、NT-pmB-NP水平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期的Hcy、NT-pmBNP水平与亚急性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亚急性期患者的Hcy、NT-pmBNP水平与慢性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亚组与B亚组、B亚组与C亚组患者的Hcy、NT-proBNP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脑梗死患者的病程存在相关性,可将Hcy与NT-pmBNP水平作为预测脑卒中患者病程的指标.
作者:高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康复按摩对产妇晚期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或剖宫产术后无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每组产妇中自然分娩及剖宫产术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于产后24 h~7 d内给予产后康复按摩,1次/d.比较两组产妇恶露性质、晚期产后出血情况及产后2d、3d、5d、7d子宫底下降幅度.结果:产后2、3、5、7d,观察组产妇子宫底下降幅度大干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恶露已干净78例,多于对照组61例(P<0.05);观察组产妇未出现晚期产后出血,对照组9例(P<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有利于促进产妇子宫底恢复,有效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光华;陈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前白蛋白检测(PA)的临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CHE、PA、丙()LB)和总胆汁酸(TBILL)等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HE()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和PA在观察组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ALT、AST和TBIL的阳性检出().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CHE和PA检测,有助于准确评估患者肝细胞功能损伤程度.
作者:盖守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总结利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珂立苏治疗肺透明膜病(HMD)新生儿的护理体会.方法:给予新生患儿准确气管插管后,利用密闭式吸痰管的给药通路将PS分次均匀注入,每次注药的同时予复苏囊加压给氧,辅以快速、均匀叩击新生患儿胸部,促进药物弥散.注药后根据新生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吸氧方法.结果:应用PS后新生患儿皮肤颜色转红,血气分析结果明显好转,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结论:早期、正确的给药是保证新生患儿肺透明膜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利用密闭式吸痰管给药通路注入药物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而给药后细致、正确的护理是肺透明膜病新生患儿治疗成功的有力保障.
作者:孙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深入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位跟腱外伤患者,先后进行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MRI检查中对完全性跟腱撕裂、不完全性跟腱撕裂以及跟腱内局限跟腱撕裂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为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腹腔镜治疗卵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0例卵巢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标准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腹腔镜治疗卵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颜旭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102例,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患者102例,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总有效率、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治疗方案能减少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抑制心肌重构,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李淑媛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