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沈木生
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乳腺肿块患者,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与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同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分为良性组患者61例,恶性组患者19例,并分析二维图像表现特点及血流信号的检出率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中,61例患者为良性病变,19例患者为恶性病变,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超声图像鉴别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作者:樊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支点反馈控制技术对非对称性紧张性所致痉挛型脑瘫患儿头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均接受2次/d的常规康复训练和痉挛机治疗,治疗8周.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支点反射控制训练,1次/d,30 min/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点反射控制对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头部控制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张成静;蒋玉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80例2型糖尿病病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预混胰岛素,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方案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波动情况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7.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体重指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中,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与预后,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贺鸿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与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ADL与MMSE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口服尼莫地平基础上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效果.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索分析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显效率分别为96.3%和87.2%,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ortman评分分别为(21.86±2.35)和(17.01 ±2.39),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舒血宁、地塞米松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患者为有效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刘桑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探讨原发性失眠和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在觉醒水平方面的差异,为分析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的临床特点提供依据.方法:比较30例原发性失眠组患者和25例抑郁伴发失眠组患者的24 h游离氢化可的松水平、心率变异性指标和脑电频谱指标低频(LH)、高频(HF)、RR期间标准差(SDNN)、平均心率标准差(ADANN)、均方根值(rMSSD)、丁堡指数(pNN50)之间的差异.结果:抑郁症伴发失眠组患者24h游离氢化可的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失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伴发失眠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HF、SDNN、ADANN、rMSSD、pNN50显著低于原发性失眠组,LF/HF显著高于原发性失眠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伴发失眠组患者脑电频谱指标theta、alpha 、sigma、beta、gamma相对功率值明显低于原发性失眠组,delta相对功率值明显高于原发性失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原发性失眠组患者相比,抑郁症伴发失眠组患者的躯体觉醒水平较高,而脑皮质觉醒水平则相对较低.
作者:刘玉芝;侯昊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高血压颈动脉硬化与血清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而血清胆红素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呈正比,而与血清胆红素降低的程度呈反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胆红素存在密切相关性.
作者:周长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激素补充治疗与度洛西汀联合激素治疗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绝经期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补充激素(替勃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补充激素治疗基础上加服度洛西汀胶囊,治疗8周.采用HAMD、KMI评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HAMD与KMI评分均比治疗前均显著性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后HAMD与KM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激素疗法对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补充激素疗法,具有借鉴性.
作者:梁光利;万礼霞;左晓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前白蛋白检测(PA)的临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CHE、PA、丙()LB)和总胆汁酸(TBILL)等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HE()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和PA在观察组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ALT、AST和TBIL的阳性检出().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CHE和PA检测,有助于准确评估患者肝细胞功能损伤程度.
作者:盖守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1次/d,睡前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睡前口服.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肝转氨酶、肌酸激酶(CK)、尿蛋白升高例数多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治疗效果更可观,但应注意监测患者肝肾功能情况,若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时应减量或停用.
作者:任毅;黄爱丽;赵会权;于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精神分裂症组;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NC组,收集和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史资料及生活方式等.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①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围比(WHR)、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 Ins)及HOMA-IR均高于NC组,HDL-C和HOMA-β低于NC组(P<0.05或P<0.01);②两组研究对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BMI、糖尿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长、剂量高及服用抗抑郁药物和饮酒是精神分裂症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而受教育程度为保护性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合并糖、脂代谢异常,尤其对于年龄高、病程长、饮酒、糖尿病和长期高剂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及服用抗抑郁药物者存在相关性.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测量患者的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SIE和ITAQ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末,观察组患者NOSIE和ITA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和依从性有明显的帮助.
作者:崔文秀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缺陷归因分析与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对神经外科接受治疗时出现护理缺陷的20例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分析患者的护理缺陷原因及安全管理措施的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护理中,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分别为未执行查对的制度(占25.00%)、未执行交接制度(占20.00%)、未执行基础护理(占15.00%)、未观察到患者的病情改变(占10.00%)、未根据操作规范进行相关操作(占10.00%)、未评估患者的创伤原因(占10.00%)、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不到位(占10.00%);患者发生护理缺陷的时间分别为休息日(占35.00%)、大夜班(占25.00%)、小夜班(占20.00%)、中班(占15.00%)、白班(占5.00%).结论:神经外科护理缺陷原因多样,需制定有效的制度落实,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6h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检测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检测值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用于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周玉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骨创伤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创伤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
作者:范碧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mBNP)在脑梗死患者病程中的变化.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患者、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每期各30例;按照梗死面积又分为A、B、C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30例.另选取50例正常的人头颅CT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的Hcy、NT-pm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3个时期的Hcy、NT-pmB-NP水平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期的Hcy、NT-pmBNP水平与亚急性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亚急性期患者的Hcy、NT-pmBNP水平与慢性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亚组与B亚组、B亚组与C亚组患者的Hcy、NT-proBNP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脑梗死患者的病程存在相关性,可将Hcy与NT-pmBNP水平作为预测脑卒中患者病程的指标.
作者:高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80例焦虑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实施药物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实施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为(11.98±4.34)分,对照组为(11.74±3.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隋延辉;刘静;赵美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92例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扶他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他林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陶晓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康复按摩对产妇晚期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或剖宫产术后无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每组产妇中自然分娩及剖宫产术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于产后24 h~7 d内给予产后康复按摩,1次/d.比较两组产妇恶露性质、晚期产后出血情况及产后2d、3d、5d、7d子宫底下降幅度.结果:产后2、3、5、7d,观察组产妇子宫底下降幅度大干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恶露已干净78例,多于对照组61例(P<0.05);观察组产妇未出现晚期产后出血,对照组9例(P<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有利于促进产妇子宫底恢复,有效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光华;陈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实施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化学治疗的患者按照在临床化疗过程中的护理手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与护理前相比较,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程宇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