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丹
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乳腺肿块患者,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与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同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分为良性组患者61例,恶性组患者19例,并分析二维图像表现特点及血流信号的检出率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中,61例患者为良性病变,19例患者为恶性病变,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超声图像鉴别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作者:樊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4例脊柱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各51例.A组患者采用病灶后路清除术、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术及植骨融合术;B组患者采用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植骨融合术及病灶前路清除术;C组患者采用病灶侧前方清除术、植骨融合术及椎弓根后路内固定手术;D组患者采用病灶前路清除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内固定术;观察各组患者的疗效.结果:A、B、C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D组(P<0.05);A、B、C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显著高于D组(P<0.05);A、B、C3组患者矫正角度丢失率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效果显著不同,采用后路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能清除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更好.
作者:艾克拜尔·乌曼尔江;车力新;王雷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61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DCG)两种检测方式进行诊断,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在诊断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x2=53.6748,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者在无症状表现心肌缺血检出率差异巨大(x2=48.6551,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检测糖尿病性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实施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化学治疗的患者按照在临床化疗过程中的护理手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与护理前相比较,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程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与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ADL与MMSE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口服尼莫地平基础上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效果.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6个月,分析治疗前后患者FSH和LH的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显著减少,经期缩短;FSH及L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有低热及轻度腹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徐艳;谢新宝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102例,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患者102例,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总有效率、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治疗方案能减少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抑制心肌重构,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李淑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常规组和川芎嗪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川芎嗪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川芎嗪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王旭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术患者左房容积指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CCU的78例确诊为急性心梗行急诊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加新活素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容积指数(LAVI)、心电图等变化,记录新发房颤率及心衰再住院率.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LVEF升高;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新活素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更明显,LAVI水平下降更显著,房颤发生率和心衰再住院率更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新活素降低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介入术患者左房容积指数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荀平;王燕华;孙莉;尚怡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92例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扶他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他林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陶晓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深入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位跟腱外伤患者,先后进行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MRI检查中对完全性跟腱撕裂、不完全性跟腱撕裂以及跟腱内局限跟腱撕裂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为治疗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Vβ基因CDR3的克隆化特征.方法:选择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多引物巢式PCR法两步扩增22个TCR-Vβ基因亚家族,高分辨率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定性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PCR产物的克隆化特征.结果:CHB患者CDs+T细胞TCR-Vβ1、Vβ3、Vβ9、Vβ14出现优势增生.结论: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Vβ1、Vβ3、V9、Vβ14存在克隆性增生.
作者:宋秀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mBNP)在脑梗死患者病程中的变化.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病程分为急性期患者、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每期各30例;按照梗死面积又分为A、B、C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30例.另选取50例正常的人头颅CT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的Hcy、NT-pm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3个时期的Hcy、NT-pmB-NP水平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期的Hcy、NT-pmBNP水平与亚急性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亚急性期患者的Hcy、NT-pmBNP水平与慢性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亚组与B亚组、B亚组与C亚组患者的Hcy、NT-proBNP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脑梗死患者的病程存在相关性,可将Hcy与NT-pmBNP水平作为预测脑卒中患者病程的指标.
作者:高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对非心脏手术全麻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的ASA Ⅰ~ASAⅡ级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乌拉地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术中持续检测两组患者的心电图(ECG)、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cTnI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间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收缩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改变和心电图ST段偏移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乌拉地尔对非心脏手术全麻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用药.
作者:关启云;辛险峰;曾凡荣;赵冰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缺陷归因分析与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对神经外科接受治疗时出现护理缺陷的20例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分析患者的护理缺陷原因及安全管理措施的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护理中,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分别为未执行查对的制度(占25.00%)、未执行交接制度(占20.00%)、未执行基础护理(占15.00%)、未观察到患者的病情改变(占10.00%)、未根据操作规范进行相关操作(占10.00%)、未评估患者的创伤原因(占10.00%)、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不到位(占10.00%);患者发生护理缺陷的时间分别为休息日(占35.00%)、大夜班(占25.00%)、小夜班(占20.00%)、中班(占15.00%)、白班(占5.00%).结论:神经外科护理缺陷原因多样,需制定有效的制度落实,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及其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氟西汀常规剂量进行治疗.研究1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关注其病情变化,解决需求;研究2组患者每周给患者1次支持性心理干预,采用接纳、倾听、解释、安慰、鼓励等认知行为引导的方式.在入组时及心理干预2、4、6、8周末,采用SSRS、HAMD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2、4、6、8周末,两组患者客观支持均无显著差异.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HAMD评分,研究组2组患者均显著优于研究1组.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效果优于心理健康教育,两种心理干预方法对患者客观支持的影响无差异.
作者:马明芳;梁杏莉;李小梅;张大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激素补充治疗与度洛西汀联合激素治疗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绝经期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补充激素(替勃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补充激素治疗基础上加服度洛西汀胶囊,治疗8周.采用HAMD、KMI评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HAMD与KMI评分均比治疗前均显著性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后HAMD与KM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激素疗法对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补充激素疗法,具有借鉴性.
作者:梁光利;万礼霞;左晓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1次/d,睡前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睡前口服.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肝转氨酶、肌酸激酶(CK)、尿蛋白升高例数多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治疗效果更可观,但应注意监测患者肝肾功能情况,若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时应减量或停用.
作者:任毅;黄爱丽;赵会权;于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通用控制图在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监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某一时间段HBsAg项目的不合格率情况,绘制通用控制图.结果:HBsAg项目阳性率无异常,未发现趋势性变化.结论:采用通用控制图进行检测阳性率的实时监测,操作简便,结果直观.
作者:张帆;沈木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注射液辅助化疗药物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化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按照病历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4例,采用复方斑蝥注射液辅助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2例,按常规化疗方法治疗.连续治疗30 d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毒副作用及生存质量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可达56.8%,毒副作用发生率为36.4%,生存质量改善率为68.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斑蝥注射液辅助化疗药物用于原发性肝癌化疗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降低其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坤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