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霏烨;区仕燕;姜岳明;王进;廖凤玲;陈润阶;黄贵彪;郑伟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约占小儿消化道梗阻的20%[1].1998年De La Torre[2]首创经肛门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取得了满意效果.目前,该术式因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流行术式.
作者:胡显飞;谭志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氢醌染毒对HepG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在氢醌对细胞增殖作用中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氢醌及NQO1抑制剂刺激HepG2细胞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lamarBlue还原值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1~100 μmol/L HQ刺激后HepG2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500 μmol/L HQ染毒24 h后出现细胞皱缩、变圆.AlamarBlue结果显示,5 μmol/L氢醌刺激24 h HepG2细胞增殖显著增加,1、10、50、100 μmol/L HQ刺激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500~5 000 μmol/L氢醌刺激可引起细胞增殖显著下降,且与剂量存在相关性(r=0.929).当氢醌浓度为1、5 μmol/L时,加入NQO1抑制剂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而当氢醌浓度为100、500、1 000 μmol/L时对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结论:低剂量氢醌促进HepG2细胞增殖,高剂量时抑制其增殖,NQO1在氢醌诱导的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翔;胡昱;朱保群;陆继培;李习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广西南丹和河南两地旋毛虫分离株COX1序列,鉴定两地旋毛虫的虫种.方法:分别提取2个分离株基因组DNA,PCR扩增COX1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测序;应用相关软件分析序列的同源性、遗传距离,同时构建系统发生树,并与GenBank中已知旋毛虫种相应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我国2个旋毛虫分离株和T.spiralis的COX1序列长度相同,为419 bp;南丹和河南分离株与T.spiralis的相似度分别为99.0%和98.8%.南丹与河南分离株之间为99.8%;两地分离株与其它旋毛虫种的相似度低于90.8%.南丹和河南分离株与T.spiralis遗传距离分别为0.005、0.003.两地分离株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3,与其它旋毛虫的遗传距离均>0.101.2个系统发生树中,我国2个分离株与T.spiralis 位于同一分支,自引导值分别为100和99.结论:推断广西、河南两地旋毛虫分离株均为T.spiralis.
作者:杨益超;黎学铭;欧阳颐;谢祖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氧化亚氮(N2O)与复合氯胺酮(Ketamine)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在烧伤植皮术中的特点.方法:60例择期烧伤植皮病人,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氧化亚氮组(N2O组,n=30),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K组,n=30).观察麻醉前、术中、术毕、术后1 h等各时点的HR、MAP、气道压(Paw)、SpO2、血糖变化以及麻醉用药量和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术毕两组HR、MAP、Paw、SpO2、血糖等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 K组的HR、Paw、血糖均较N2O组增高(P<0.01);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用药量K组较N2O组高(P<0.05);苏醒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在烧伤植皮术中均能获麻醉效果满意,维持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及术中应激时的心血管副反应,但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氧化亚氮上述效果更好.
作者:李甲莲;高润兴;何庆标;杨承祥;刘洪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鸦片受体类的细胞黏附因子OPCML在体外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OPCML用重组慢病毒转导入人卵巢癌细胞A2780、OCC1和正常小鼠卵巢上皮细胞CD1.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分析和细胞聚合力实验观察OPCML对卵巢癌细胞的影响.结果:①OPCML基因能被重组慢病毒高效地转导入靶细胞,转导效率可达100%,同时达到稳定的表达,Western blot 能检测到OPCML和标志绿色荧光GFP蛋白在靶细胞中的表达.②细胞增殖实验显示,A2780细胞中,转导OPCML基因72 h后的细胞(即A2780-OPCML细胞)数为(7.6±1.0)×105个,显著少于未转导基因(即A2780)或仅转导空载体(即A2780-pWPI)的细胞[分别为(20.0±2.6)×105和(18.1±1.7)×105个(P<0.01)];但在OCC1和CD1细胞中,OPCML基因对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影响(P>0.05);③细胞周期分析显示,OPCML基因对A2780细胞的细胞周期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转导前、后分别为66.5%、75.1%(P<0.05)],但对OCC1、CD1细胞则无明显阻滞作用(P>0.05);④细胞聚合力实验显示,OPCML基因能明显增强细胞的黏附力(P<0.05).结论:OPCML能够增加细胞的黏附能力,抑制人卵巢癌细胞A2780的增殖,OPCML可能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
作者:谭媛;姚德生;李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怎样使智障、低龄以及牙科治疗畏惧症等不合作儿童接受牙病治疗,一直是儿童牙科存在的难题.国外对此采取的方法有知觉镇静与全身麻醉下进行牙病治疗的方法[1];Alcaino等[2]报道,采取非住院全身麻醉牙病治疗的儿童由1984年的189人增加到1996年的777人.
作者:黄华;沈浩林;郑玉萍;冯华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创伤时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92例创伤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中P-选择素即有表达,创伤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创伤可导致血清中P-选择素大量表达,这与创伤时存在明显的微循环紊乱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陈荣剑;林洪武;彭咏梅;张立;叶祥燕;黄宗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高趋势[1].其多发于盆腔脏器,也可发生于宫颈、阴道、会阴及腹部手术切口,但并不常见.现将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30例腹部切口EMS的资料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为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性急性白血病(pancytopenic acute leukemia, PAL)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4月确诊的62例PAL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世德;彭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含量与发病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28例老年ACS患者、38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9例老年对照组(NC)的血清IFN-γ水平.结果:NC组与SA组比较IFN-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S组IFN-γ含量低于NC组及S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CS患者IFN-γ水平降低,出现机体免疫调节的失衡,可能对老年ACS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IFN-γ水平可作为老年ACS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作者:唐剑;张康;莫丕立;叶少武;黎志革;陈永雄;陆兆华;彭小燕;陀健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51例广西壮族SLE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1例患者HLA-DQA1基因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患者自身抗体谱.结果:HLA-DQA1·0101与抗dsDNA呈正相关 (χ2=4.488,r=0.297,P<0.05),DQA1·0301与抗dsDNA呈负相关 (χ2=10.082,r=-0.491,P<0.01).结论:广西壮族SLE易感基因 DQA1·0101的易感性可能通过诱导抗dsDNA抗体产生实现.DQA1·0301可能通过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为保护基因.
作者:刘栋华;梁伶;苏家光;郑文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中国广西毛南族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D2S1338、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19S433、D21S11、CSF1PO、TPOX、TH01、vWA、FGA)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随机抽取广西环江县三代以上均为毛南族健康的143例无关个体的静脉血2 ml,用枸橼酸钠抗凝备用,用Chelex100法提取DNA,用AmpFISTR(R) Identifiler TMPCR Amplification kit对样本DNA的15个STR基因座进行荧光标记复合扩增,再ABI Prism(R) 3100型遗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然后用GeneScan Analysis3.7和Genetyper3.7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扫描分析,得到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后用直接计数方法计算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参数.结果:15个STR位点共检出130个等位基因,390个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布在0.003 5~0.538 5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769 7,个体识别力除TPOX位点外均大于0.8,累积个体识别力大于0.999 999 999 9,累积非父排除率大于0.999 999 18.结论:广西毛南族15个STR位点除TPOX位点外均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是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鉴定的可选位点.
作者:徐林;李松峰;邓琼英;周丽宁;龚继春;徐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与各型肝癌的关系,为肝癌临床病理分型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标本β-连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型肝癌β-连环蛋白主要表达于核上,胆管型与混合型主要表达于胆管管腔周围癌细胞的细胞质与细胞膜上.β-连环蛋白在肝癌各型中的表达也是不一样的,其细胞内分布有从细胞膜向细胞核转移的趋势.Ⅰ型肝癌组织以细胞膜表达为主,Ⅱ型肝癌细胞膜、细胞质均有表达,有以细胞质表达为主的趋势,Ⅲ型肝癌细胞质、细胞核都有表达,有以细胞核表达为主的趋势.结论:β-连环蛋白在各临床病理分型中的分布是不一致的,通过检测其分布变化有助于判断肝癌组织临床病理分型,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各种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农朝赞;李世生;何伟生;吴士良;潘莉莉;叶海洪;吴喜秀;黄华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经过抗挫折教育后抗挫折能力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03级原调查的大学生在经过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后采用标准化问卷方式等进行再次调查.结果:①教育后大学生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丧失和其他因子应激程度高于教育前,学习压力因子应激程度低于教育前;②教育后大学生应付方式中仅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方式得分低于教育前;③教育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方面和焦虑情况基本没有变化;④教育后大学生抑郁标准分和发生率明显降低(具体表现为抑郁严重指数、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障碍、抑郁心理评分明显降低);⑤68.5%的大学生自我感觉抗挫折能力明显提高;86.2%的大学生是通过自我调节提高抗挫折能力的.结论:经过教育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今后应继续加强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
作者:闭志友;旷文建;王家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0年11月至2005年 4月,我院采用纤维胆道镜配合作肾盂或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中残余结石检查及取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江;韦克暖;覃京珍;陆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合成肝靶向前药半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与维甲酸(retinoic acid , RA)偶联物,并探讨偶联物的肝靶向作用.方法:以半乳糖和人血清白蛋白为原料,合成半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偶联物(galactosyl-human serum albumin, Gal-HSA),该偶联物与RA进一步偶合后,得肝靶向抗肿瘤前药半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与维甲酸偶联物(Gal-HSA-RA);利用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了目标产物中半乳糖、RA与HSA的结合状态、糖密度(半乳糖摩尔数/蛋白摩尔数)和药密度(药物摩尔数/蛋白摩尔数);目标产物经131I标记后进行家兔显像和小鼠体内分布实验.结果:合成的目标产物糖相对密度为51,药相对密度为12;目标产物在肝脏的大吸收达到73%.结论:合成的目标产物具有较强的载药能力和良好的肝靶向作用.
作者:张立坚;蔡春;蔡康荣;徐美奕;苏敏;杨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及肠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情况和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制作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电镜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结果:UC组P-选择素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UC组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对照组电镜下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较多的粗短的微绒毛,未见扩张的内质网及肿胀的线粒体.结论:UC肠黏膜超微结构明显改变,P-选择素在UC中表达明显上调,在UC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志晋;詹丽英;马春曦;黄纯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是以雄激素过多及长期无排卵为特征,发病率为5%~10%.PCOS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月经稀发或闭经(继发闭经为主)、肥胖(体重指数BMI>25 kg/m2)、不孕、多毛、雄激素过多症等.
作者:黄卡立;蒋凤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KB及其耐药株KBV200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测定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c2和cyclinB1的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结果:氯化两面针碱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KB及KBV200细胞的生长,48 h IC50分别为(2.36±0.22) mg/L和(2.43±0.19) mg/L;与对照组相比,经3 mg/L氯化两面针碱作用, KB及KBV200 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G2/M期细胞显著增多(P<0.01);cyclinB1的转录与表达降低(P<0.01),而cdc2的转录与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化两面针碱有可能通过下调cyclinB1的转录与表达来诱导KB细胞及其耐药株KBV200的G2/M期阻滞,从而抑制其增殖.
作者:王博龙;刘华钢;秦三海;杨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基因exon1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探讨BRCA1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取105例乳腺癌标本为实验组,30例非癌乳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PCR-SSCP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所有标本BRCA1基因外显子11全部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30例非癌乳腺组织BRCA1基因外显子11未检出突变,105例乳腺癌中有10例发生基因突变,占总例数的9.5%.10例中2例为同义突变:2430T→C,2630T→G;8例为错义突变:2532T→G,2685T→C(2例),3191C→G,3232A→G,3667A→G(2例),3876C→A .结论:BRCA1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检测可能对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评估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万福强;陆云飞;张海添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