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李梦阳;陆云飞;曾健

关键词:乳腺癌, PTEN, PCNA, 增殖活性
摘要:目的:探讨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乳腺癌和18例乳腺增生症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PTEN、PCNA的检测,其中PCNA指数作为衡量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参数.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TEN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症(P<0.05);PTEN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相关;PTEN的表达水平与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ER水平和5年生存率相关.结论:PTEN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IL-6和TNF-α的变化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58例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并检测相关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IL-6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TNF-α呈正相关(P<0.05).结论:IL-6和TNF-α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的检测指标.

    作者:赖战峰;沈寒蕾;谭晓丹;黄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004年柳州市社区居民尿糖阳性率调查分析

    糖尿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解柳州市社区居民中尿糖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于2004年底在柳州市民中进行了尿糖阳性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卿凤玲;韦成全;龙少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单层及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评价

    目的:评价单层及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2例病人中有23例采用单层螺旋CT检查,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水平至隔顶,19例经16层螺旋CT检查,采用造影剂示踪技术及自动触发扫描,行图像三维重建处理,对5例可疑下肢静脉血栓病人在完成胸部扫描后延迟170 s行下肢扫描.结果:采用单层螺旋CT扫描的23例共显示肺动脉426支,栓塞的肺动脉52支,占12.2%,采用16层螺旋CT检查的19例共显示肺动脉1 429支,栓塞的肺动脉501支,占35.1%,两种机型检查对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叶、肺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例同时行下肢静脉检查的病人发现1例右髂外静脉血栓,1例左股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管腔狭窄、阻塞、分支减少及血管腔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肺炎、肺不张、肺动脉增宽、心包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楚的显示肺动脉的解剖,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远高于单层螺旋CT,可完全替代有创性的肺动脉造影而成为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刚;曹治婷;王丰;刘正刚;李再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中nm23-H1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nm23基因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同源正常(癌旁)组织标本63对,使用小鼠抗入nm23-H1蛋白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63对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nm23-H1蛋白表达.结果:nm23-H1基因蛋白表达癌组织明显低于正常(癌旁)黏膜组织(P<0.01),大肠癌伴转移(20/6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转移的癌组织(43/63)(P<0.01).结论:nm23-H1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转移潜能相关.

    作者:黄照权;黄培林;金月玲;王玉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5例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科创伤疾病,过去对于不稳定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的入路一直认为应根据骨折移位的方向而定,即背侧移位采用背侧入路,掌侧移位选用掌侧入路.我院自2002年3月起至2006年4月采用掌侧入路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炜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对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诊断及漏诊对策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PAPVC)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对18例经手术证实的PAPV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超声术前诊断为PAPVC合并房间隔缺损者3例,确诊率为16.7%,术前诊断为单纯房间隔缺损者15例,漏诊率83.3%.结论:超声心动图对PAPVC的诊断有较大帮助但易于漏诊.检查者应多部位、多切面及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以提高对PAPVC的诊断率.

    作者:张棣;龙伟吟;郭盛兰;李智贤;朱性威;吴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752例首发临床表现的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本文回顾分析了752例SLE的首发临床表现,试图探讨SLE早期表现的特征,以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SLE的认识.

    作者:成先桂;梁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亚甲蓝作为蓝染料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价值及连续切片对微转移检出的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96例乳腺癌病人采用亚甲蓝行腋窝SLNB,随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术后对前哨淋巴结(SLN)及相应的腋窝淋巴结行常规病理学检查(HE染色),将96例分为前后两组各48例,比较两组检出率、假阴性率差异;并对10例假阴性SLN通过连续切片进一步检查其微转移.结果:本组病例共检出SLN83例,HE染色假阴性10例,SLN的检出率86%,敏感性为75%,准确性为88%,假阴性率为25%;前后两组比较检出率、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假阴性SLN经连续切片检查,检出9例微转移灶,假阴性降至1例,敏感性升至96%,准确性升至97.6%,假阴性率降为4%.结论:亚甲蓝作为蓝染料应用于乳腺癌SLNB有较高的检出率.单一层面切片HE染色病理检查有较高的假阴性率,通过连续切片可提高SLN微转移的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SLNB的检出率、假阴性率与操作者的技术及经验积累有关.

    作者:庄亚强;莫军扬;任占平;杨建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66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1],MP感染可引起肺外多系统、多脏器的并发症[2].现对我院儿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MP感染导致肺外并发症的66例患儿分析如下.

    作者:何克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及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RDB)技术对34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类型的检测.结果:23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中检测出9种基因型12种组合,其中纯合子14例,双重杂合子19例,β-地中海贫血复合HbE 1例.结论:34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突变类型与广西β-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的情况相符.β-地中海贫血遗传机制及临床表现相当复杂,基因检测技术的运用对于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容容;赖永榕;林伟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新生儿败血症血糖和电解质紊乱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血糖和电解质紊乱的特点.方法:检测5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糖及血清钠、钾、钙水平,并以15例轻度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高血糖发生率(44.2%)高于对照组(13.3%)(P<0.05).在观察组,合并高血糖的新生儿低钠血症发生率(52.2%)较血糖正常患儿的发生率(23.1%)高(P<0.05),而这两组病儿低钙血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易于发生高血糖、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低钠血症与高血糖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作者:钟修涛;黄庭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价值.方法:91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共121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射频组织消融治疗,根据治疗过程将121个病灶分为两组:一次进针组91个,多次进针组30个.结果:一次进针组一次治疗完全毁损率94.51%,多次进针组完全毁损率80.00%.灰阶超声无法区分毁损区域与残留组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治疗后血流信号消失;增强CT显示毁损组织呈低密度影、无增强.结论:通过合理制定治疗方案,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是能达到完全毁损的有效手段.

    作者:何云;廖新红;杨红;李智贤;李艳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髁颈下骨折固定13例分析

    下颌骨髁颈下骨折,因受翼外肌牵拉,折断的髁状突端多向前内方移位,常需手术复位固定.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区域狭小,常规手术复位与固定操作较困难,创伤较大,手术费时,术后反应重,综合治疗欠满意.笔者采用颌下切口加耳屏前微小切口进行坚强内固定,共治疗13例髁颈下骨折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宗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清瘦素、性激素与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血清瘦素含量及其与体重指数(BMI)、性激素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瘦素在儿童少年青春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226名(6~17岁)南宁市中小学生禁食12 h后于清晨测量身高、体重,并据此计算BMI.采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清瘦素、性激素(睾酮、雌二醇),根据性别按年龄、BMI将受检者进行两次分组,比较组间瘦素与其它参数的含量及相关性.结果:①高BMI组瘦素水平显著高于低BMI组(P<0.01),正常BMI组又高于低BMI组,瘦素与BMI呈正相关;②同年龄组女生瘦素水平高于男生,瘦素存在两性差异,且随年龄增加差异明显增大.男生瘦素与睾酮呈负相关,女生瘦素与雌二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与BMI、性激素有关,瘦素参与了儿童少年青春期发育过程的调控机制,瘦素对男女生分别起不同的作用.充分了解儿童少年青春期血清瘦素水平,对指导其健康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谷;陶立新;王丽芬;黄丽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声影像在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系损害中的价值

    由于肝胆之间在组织发生、解剖和功能上的密切关系,人们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的研究愈来愈关注.为了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胆系损害的关系,我们对35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80例非肝病患者进行了肝胆系统B超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桂芳;易珊琳;陈瑞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临床类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检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6组不同临床类型:①慢性乙型肝炎轻度;②慢性乙型肝炎中度;③慢性乙型肝炎重度;④肝炎肝硬化;⑤慢性重型肝炎;⑥原发性肝癌.并与HBV BCP变异的阳性或阴性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HBV BCP双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0%、31.4%、34.2%、39.4%、60.0%和70.0%(rs=0.259,P=0.001).结论:HBV BCP变异与HBV慢性感染的由轻至重的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亦随之增高.

    作者:玉艳红;黄力毅;宣伟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管理的研究

    目的:评价糖尿病教育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完善和推广应用糖尿病特异性量表(DSQL)打下基础.方法:采用DSQL对2 0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C肽,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GhbA1c、血脂各项(TG、Tch、ApoA1、ApoB、HDL-c、LDL-c).结果: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与生理、心理/精神、治疗、社会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全面开展糖尿病双向教育,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雍军光;阮萍;廖志红;阎黎;陈运香;莫凤鹃;邓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60例

    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葡萄糖毒性作用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多采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CSⅡ胰岛素泵治疗),但因其价格昂贵,很难推广.而速效胰岛素类药物诺和锐具有起效快,达峰快、恢复快、多次皮下注射亦可很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且费用较前者明显降低的优势.本研究以血糖较难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的降血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符俊祖;任志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扁桃体切除术中创面缝合处理对创面恢复的影响

    我科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后创面缝合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光;李冠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额颞部对冲性脑挫伤68例

    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对冲性额颞部脑挫裂伤6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22例,年龄10~71岁,平均41.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9例,坠落伤13例,其他6例.伤后均有昏迷及头痛进行性加重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3~15分12例,9~12分15例,6~8分31例,3~5分10例.

    作者:罗象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