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髁颈下骨折固定13例分析

廖宗生

关键词:手术复位, 现报道如下, 坚强内固定, 综合治疗, 微小切口, 术后反应, 局部解剖, 结构复杂, 骨折患者, 复位固定, 翼外肌, 手术费, 髁状突, 折断, 移位, 下颌, 区域, 疗效, 颌下, 骨髁
摘要:下颌骨髁颈下骨折,因受翼外肌牵拉,折断的髁状突端多向前内方移位,常需手术复位固定.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区域狭小,常规手术复位与固定操作较困难,创伤较大,手术费时,术后反应重,综合治疗欠满意.笔者采用颌下切口加耳屏前微小切口进行坚强内固定,共治疗13例髁颈下骨折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瘤21例诊治分析

    胰岛素瘤也称胰岛β细胞瘤,是由胰岛β细胞形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肿瘤.胰岛素瘤主要是合成和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症状反复发作.由于部分症状酷似精神和神经疾患,容易被误诊为精神病、癫(癎)等.我院1977年1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胰岛素瘤21例,现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桂小龙;陆云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管理的研究

    目的:评价糖尿病教育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完善和推广应用糖尿病特异性量表(DSQL)打下基础.方法:采用DSQL对2 0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C肽,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GhbA1c、血脂各项(TG、Tch、ApoA1、ApoB、HDL-c、LDL-c).结果: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与生理、心理/精神、治疗、社会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全面开展糖尿病双向教育,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雍军光;阮萍;廖志红;阎黎;陈运香;莫凤鹃;邓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吗啡注入硬膜外腔用于妇科术后镇痛98例

    吗啡注入硬膜外腔用于术后镇痛已有较长的历史[1],术后镇痛使用吗啡剂量大小研究较多,大多数学者认为1.5~2 mg/次效果较好[2],且副反应也较少.但在什么时间注药镇痛效果较好的研究不多.1993~1998年我们观察了不同时间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作术后镇痛共98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中nm23-H1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nm23基因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同源正常(癌旁)组织标本63对,使用小鼠抗入nm23-H1蛋白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63对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nm23-H1蛋白表达.结果:nm23-H1基因蛋白表达癌组织明显低于正常(癌旁)黏膜组织(P<0.01),大肠癌伴转移(20/6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转移的癌组织(43/63)(P<0.01).结论:nm23-H1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转移潜能相关.

    作者:黄照权;黄培林;金月玲;王玉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乳腺癌和18例乳腺增生症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PTEN、PCNA的检测,其中PCNA指数作为衡量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参数.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TEN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症(P<0.05);PTEN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相关;PTEN的表达水平与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ER水平和5年生存率相关.结论:PTEN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梦阳;陆云飞;曾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癌组织中浸润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和表面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人肝癌组织中浸润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和表面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术后组织标本3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即用型两步法SupervisionTM)检测肝癌组织中DC标志蛋白S-100的表达;从肝癌组织中分离浸润性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面分子表达,并用RT-PCR技术检测肝癌组织IL-10、TGF-β1和VEGF-AmRNA.结果:肝癌组织中DC的数量少,高分化肝癌组织中DC浸润数量[(27.22±15.38)个/HPF]高于低分化肝癌[(11.92±8.56)个/HPF](P<0.01);肝癌组织中浸润DC的表面分子如CDla、HLA-DR、CD80、CD86和CD54等MHC-Ⅰ、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存在低表达或不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在mRNA水平上,IL-10、TGF-β1和VEGF-A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01,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浸润DC的数量减少并存在功能缺陷,与肝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罗小玲;葛莲英;谢裕安;匡志鹏;吴继宁;梁安民;王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方法:对144例ACS(ACS组)与74例稳定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Lp(a)水平,并同时观察两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Lp(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同时Hs-CRP水平在ACS组亦明显升高(P<0.05),常规血脂4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ACS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LP(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P(a)可能在ACS发病中起促进作用,并且可能与Hs-CRP一样,是一项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预测ACS的发生.

    作者:高英;韦金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齿科聚合物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目的:研究碳纤维增强丙烯酸树脂的力学性能.方法:将碳纤维按体积分数分为60%、70%、75%,与丙烯酸树脂制成单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并测试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面内剪切强度.结果:随着碳纤维比例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明显增加(P<0.05),75%组达(1 385.14±97.07)MPa.75%组和70%组与60%组相比,弯曲模量提高明显,分别为(91.70±10.02)GPa、(83.26±8.56)GPa、(60.25±6.01)GPa(P<0.01);面内剪切强度降低非常显著,分别为(54.80±5.71)MPa、(53.01±5.27)MPa、(70.03±3.12)MPa(P<0.01).结论:碳纤维对丙烯酸树脂的弯曲性能具有增强作用,碳纤维含量以75%为好.

    作者:周永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剂量麻黄碱预防异丙酚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观察小剂量麻黄碱预防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期对心血管抑制的效应.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成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麻黄碱组),每组40例.两组均用异丙酚2 mg/kg,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铵0.12 mg/kg静脉注射诱导.B组在异丙酚加入麻黄碱0.1~0.12 mg/kg.记录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3、5 min的SBP、DBP、MAP和HR的变化.结果:A组在诱导后SBP、DBP和MAP显著下降(P<0.01),气管内插管后5 min SBP、DBP和MAP又再次下降(P<0.05).B组SBP、DBP、MAP在诱导后仅轻度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气管内插管后即刻SBP、DBP和MA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诱导后和插管后5 min的SBP、DBP和MAP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诱导后HR稍减慢,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麻黄碱与异丙酚混合注射可有效的减轻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期血压下降.

    作者:谭宪湖;何亚军;王凌;王强;倪玉霞;舒礼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扁桃体切除术中创面缝合处理对创面恢复的影响

    我科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后创面缝合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光;李冠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遗传性共济失调家系分析

    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HA)是一组临床表现以共济失调为主的神经遗传变性病.HA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脊髓、小脑和脑干,其他组织如脊神经、脑神经、交感神经、基底节、丘脑、丘脑下部和大脑皮质均可受累.H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针对HA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其遗传因素十分明显,近年来在分子遗传学上也得到了肯定[1~5].现将我们所收集的一个家系报道如下.

    作者:朱其锋;黄懿;罗曼;王进;马朝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5例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科创伤疾病,过去对于不稳定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的入路一直认为应根据骨折移位的方向而定,即背侧移位采用背侧入路,掌侧移位选用掌侧入路.我院自2002年3月起至2006年4月采用掌侧入路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炜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光动力疗法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体外杀伤作用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杀伤效应.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以630 nm波长激光为光源,采用连续照射的方式,将不同浓度HpD处理的MDA-MB-23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的激光后,用MTT法测定其OD492值,并绘制MDA-MB-231 PDT后的生长曲线,用光镜、电镜观察PDT后不同时间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HpD浓度为0.5 mg/L时基本无杀伤作用;在相同的激光照射剂量下,2 mg/L HpD即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再增大HpD浓度对细胞的杀伤效应增加不明显;在相同的HpD浓度下,激光剂量为5 J/cm2时OD492值降低达平台.光镜、电镜下细胞形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PD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有明确的杀伤效应,HpD浓度2 mg/L、激光剂量5 J/cm2是本实验PDT的佳作用参数.

    作者:蔡君;刘剑仑;叶青青;周忠晓;黄卓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和P53蛋白表达及其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P53蛋白的表达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乳头溢液患者溢液的乳管行乳管镜检查,并收集冲洗液细胞,用巴氏染色行细胞学检查,S-P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42例中,病变切除病理诊断为乳腺癌10例,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在乳腺导管冲洗脱落细胞学检查中,1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例诊断为乳腺癌,4例诊断为可疑乳腺癌,1例未见异常导管上皮.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可疑瘤10例,可疑癌2例,未见异常上皮12例.在免疫化学检查中,1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6例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蛋白阳性表达,3例P53蛋白阳性表达;32例在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中无Her2蛋白阳性表达,1例P53蛋白阳性表达.乳腺癌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蛋白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瘤(P<0.05).结论: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高,检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P53蛋白的表达对鉴别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曾健;张浩;陈玲;胡翠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8例

    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外伤后的脑损害,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已为多数学者所认同.1998~2004年12月,我院对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大满;劳建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食道心脏起搏对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食道心脏起搏对自主循环恢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用窒息法复制心脏骤停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n=10):盐水组(生理盐水1 ml,iv)、低剂量肾上腺素组(0.04 mg/kg,iv)、高剂量肾上腺素组(0.4mg/kg,iv)和起搏组(生理盐水1 ml,iv+经食道心脏起搏)进行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比较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盐水组,低、高剂量肾上腺素组和起搏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0%、90%、70%和80%.低、高剂量肾上腺素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在复苏后5 min达到峰值,然后进行性下降,而起搏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在复苏后15 min达到峰值并保持在平稳状态;低肾上腺素组和起搏组大鼠的心率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高剂量肾上腺素组大鼠且保持相对平稳状态,而高剂量肾上腺素组大鼠的心率在达到峰值后呈进行性下降.结论:低、高剂量肾上腺素和经食道心脏起搏均能提高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但自主循环恢复后,经食道心脏起搏较肾上腺素能产生更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从而增加受试动物的生存概率和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

    作者:陈蒙华;刘唐威;谢露;宋凤卿;何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难治性轻系膜增生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治疗难治性轻系膜增生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MP冲击治疗前后24例患者尿量、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缓解率.结果:4周内完全缓解率84.7%,部分缓解率8.3%,无效4.3%,总有效率95.7%.治疗前一周及治疗后第4周尿量、24 hUP、ALB、Cr及BU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冲击治疗难治性轻系膜增生性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明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贯叶金丝桃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贯叶金丝桃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λmax=490 nm.结果:5批贯叶金丝桃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0.169%、0.175%、0.179%、0.165%和0.171%.平均含量为(0.172±0.005)%,RSD为3.15%(n=5).结论:贯叶金丝桃中多糖含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作者:黎明;孔晓龙;蒋伟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004年柳州市社区居民尿糖阳性率调查分析

    糖尿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解柳州市社区居民中尿糖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于2004年底在柳州市民中进行了尿糖阳性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卿凤玲;韦成全;龙少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呼吸变化特点与复苏疗效的关系

    目的:了解在诱导大鼠窒息性心脏骤停过程中,呼吸变化的特点与心肺复苏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0只SD大鼠夹闭气管诱导窒息性心脏骤停,窒息10 min后开始常规心肺复苏并给予大鼠静注肾上腺素0.04 mg/kg 1次,10 min内未恢复自循环者放弃复苏.比较复苏成功组和复苏失败组大鼠在诱导窒息性心脏骤停过程中心电图(ECG)和呼吸变化特点的差异.结果:60只大鼠中有48只复苏成功,12只复苏失败.两组大鼠在窒息前的各种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在诱导心脏骤停过程中,心电图变化也无显著差异,但复苏成功组大鼠发生喘息样呼吸的概率明显高于复苏失败组(分别为31.3%和0%,P<0.05).结论:在诱导窒息性心脏骤停过程中,喘息样呼吸的出现可能有助于减轻重要脏器缺血缺氧性损伤,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作者:刘唐威;陈蒙华;谢露;宋凤卿;何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