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明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以其无损伤性、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已经成为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常规使用监测手段.超声技术在治疗前的疾病筛查、卵巢反应性预测、卵泡发育及内膜容受性监测、胚胎移植引导及妊娠后胚胎发育情况监测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由应用二维(2D)超声监测卵巢血流预测辅助生育结局,监测子宫血流及内膜血流评估内膜容受性发展到应用三维(3D)超声来进行,超声技术的发展使之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超声技术在辅助生殖中近年来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简要的综述.
作者:李柳铭;吴洪波;李慕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颏短小畸形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生理缺陷,患者颏部后缩,侧面观不符合Ricketts美学平面.颏短小畸形成形术主要有骨水平延长或加植骨颏成形术、硅胶体植入增大颏成形术等方法.植入硅胶假体隆颏手术是目前治疗下颏短小、后缩、畸形的常用方法之一,手术常采用口腔前庭入路,该方式具有安全、出血少、伤口隐蔽、手术效果好的特点.
作者:张为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单层及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2例病人中有23例采用单层螺旋CT检查,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水平至隔顶,19例经16层螺旋CT检查,采用造影剂示踪技术及自动触发扫描,行图像三维重建处理,对5例可疑下肢静脉血栓病人在完成胸部扫描后延迟170 s行下肢扫描.结果:采用单层螺旋CT扫描的23例共显示肺动脉426支,栓塞的肺动脉52支,占12.2%,采用16层螺旋CT检查的19例共显示肺动脉1 429支,栓塞的肺动脉501支,占35.1%,两种机型检查对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叶、肺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例同时行下肢静脉检查的病人发现1例右髂外静脉血栓,1例左股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管腔狭窄、阻塞、分支减少及血管腔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肺炎、肺不张、肺动脉增宽、心包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楚的显示肺动脉的解剖,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远高于单层螺旋CT,可完全替代有创性的肺动脉造影而成为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刚;曹治婷;王丰;刘正刚;李再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甲蓝作为蓝染料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价值及连续切片对微转移检出的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96例乳腺癌病人采用亚甲蓝行腋窝SLNB,随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术后对前哨淋巴结(SLN)及相应的腋窝淋巴结行常规病理学检查(HE染色),将96例分为前后两组各48例,比较两组检出率、假阴性率差异;并对10例假阴性SLN通过连续切片进一步检查其微转移.结果:本组病例共检出SLN83例,HE染色假阴性10例,SLN的检出率86%,敏感性为75%,准确性为88%,假阴性率为25%;前后两组比较检出率、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假阴性SLN经连续切片检查,检出9例微转移灶,假阴性降至1例,敏感性升至96%,准确性升至97.6%,假阴性率降为4%.结论:亚甲蓝作为蓝染料应用于乳腺癌SLNB有较高的检出率.单一层面切片HE染色病理检查有较高的假阴性率,通过连续切片可提高SLN微转移的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SLNB的检出率、假阴性率与操作者的技术及经验积累有关.
作者:庄亚强;莫军扬;任占平;杨建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卵巢癌耐药细胞系COC1/DDP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COC1/DDP细胞的增敏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用顺铂、单用姜黄素、顺铂与姜黄素合用作用于COC1/DDP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用顺铂及顺铂与姜黄素合用后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浓度在15~35 μmol/L以内时以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对COC1/DDP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顺铂的浓度在1.25~5 mg/L时加入20 μmol/L姜黄素后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尤以2.5 mg/L顺铂和20 μmol/L姜黄素联合作用时,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COC1/DDP中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及单用姜黄素相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相比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COC1/DDP增殖,并能增强该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英焕春;吕靖;张淑兰;戴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外伤后的脑损害,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已为多数学者所认同.1998~2004年12月,我院对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大满;劳建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银花感冒胶囊由金银花感冒颗粒改剂而成,含金银花、连翘、防风等五味中药.具有清热、解表、利咽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银花感冒颗粒质量标准中,无含量测定项.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1]对银花感冒胶囊中的绿原酸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杨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是位于眼底后极部的错构性血管瘤,常合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而使视力下降.我院于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运用巩膜外冷凝排出视网膜下液术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合并有球形视网膜脱离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2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学今;张九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P53蛋白的表达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乳头溢液患者溢液的乳管行乳管镜检查,并收集冲洗液细胞,用巴氏染色行细胞学检查,S-P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42例中,病变切除病理诊断为乳腺癌10例,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在乳腺导管冲洗脱落细胞学检查中,1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例诊断为乳腺癌,4例诊断为可疑乳腺癌,1例未见异常导管上皮.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可疑瘤10例,可疑癌2例,未见异常上皮12例.在免疫化学检查中,1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6例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蛋白阳性表达,3例P53蛋白阳性表达;32例在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中无Her2蛋白阳性表达,1例P53蛋白阳性表达.乳腺癌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蛋白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瘤(P<0.05).结论: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高,检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P53蛋白的表达对鉴别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曾健;张浩;陈玲;胡翠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鼻咽癌病人血清中抗EB病毒Zta-IgG抗体.方法:利用含EB病毒BZLFl基因完整开放读框的pGEX2TK-ZcDNA质粒转染大肠杆菌,诱导产生并提纯重组基因产物GST-Zta,以GST-Zta作为抗原,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4例鼻咽癌病人血清中Zta-IgG抗体,28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鼻咽癌组血清中91.7%Zta-IgG阳性,对照组中10.7%Zta-IgG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鼻咽癌病人血清中Zta-IgG抗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可以作为鼻咽癌病人诊断筛选的指标.
作者:易翔;吴英鹰;谢莹;康敏;唐安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在骨质疏松时对颈椎前路单皮质骨螺钉的强化作用.方法:4具新鲜老年男性尸体C4~C6共12个椎体,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6个.在椎体前方中线两侧8 mm处向中线倾斜5°攻丝锥导孔,钻出钉道备用,不穿透椎体后方骨皮质.A组:取椎体一侧置入螺钉作为对照组,在材料实验机上行轴向拔出鲻实验,拔出速率为5 mm/min.螺钉拔出后用CPC修复钉道作为修复组,另一侧以CPC填充后置入螺钉作为强化组,37℃下放置24 h后再行轴向拔出试验.B组:取椎体一侧置入螺钉作为对照组,另一侧以CPC填充后置入螺钉作为强化组行周期抗屈实验.周期抗屈实验后测定其大抗剪切力.结果:对照组拔出力(106+47)N,修复组(154±67)N,强化组(191±79)N,修复组、强化组的拔出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在相同载荷下产生的位移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抗剪切力为(87±39)N,强化组为(149±63)N,强化组的大抗剪切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能显著提高疏松骨质中颈椎前路单皮质骨螺钉的轴向拔出力及抗剪切能力,提示CPC有利于加固颈椎前路螺钉,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进行牢固内固定.
作者:陈跃平;朱勇;黄有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成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成pcDNA3.1-hBMP2重组质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其表达.结果: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hBMP2-cDNA.经RT-PCR和免疫组化证实,转染pcDNA3.1-hBMP2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大量hBMP2 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hBMP2真核表达质粒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得到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用BMP2基因转染的方法来加速牵张成骨新骨形成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旋平;周诺;廖妮;韦山良;梁飞新;麦华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颅内血肿是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我院自1999~2003年对22例AVM破裂出血并脑疝的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全;肖绍文;黄玮;秦坤明;谭源福;张超元;杨雷霆;冯大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杀伤效应.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以630 nm波长激光为光源,采用连续照射的方式,将不同浓度HpD处理的MDA-MB-23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的激光后,用MTT法测定其OD492值,并绘制MDA-MB-231 PDT后的生长曲线,用光镜、电镜观察PDT后不同时间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HpD浓度为0.5 mg/L时基本无杀伤作用;在相同的激光照射剂量下,2 mg/L HpD即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再增大HpD浓度对细胞的杀伤效应增加不明显;在相同的HpD浓度下,激光剂量为5 J/cm2时OD492值降低达平台.光镜、电镜下细胞形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PD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有明确的杀伤效应,HpD浓度2 mg/L、激光剂量5 J/cm2是本实验PDT的佳作用参数.
作者:蔡君;刘剑仑;叶青青;周忠晓;黄卓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前,超声乳化手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手术方式,而双路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近年来自内障手术的一种新技术.我们采用爆破模式超声乳化行双路微切口白内障吸除术4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林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构建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肝癌细胞,为进一步体外研究uP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肝癌组织中提取RNA,通过RT-PCR的方式,获得基因uPA的全长cDNA,并克隆于含有HA2-标签(tag)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上,酶切鉴定,质粒测序鉴定,用pCMV-uPA-HA2进行细胞瞬时转染及WesternBlotting鉴定.结果:经过测序证实得到获得包含uPA基因的pCMV-HA2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细胞有蛋白表达.结论:克隆了人肝癌的uPA基因,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廖芝玲;罗殿中;林静;陈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全程陪伴分娩是指当临产的孕妇出现规律宫缩后,由产科专门安排一名有助产经验的助产师(士)进行陪伴,根据产程的进展,对孕妇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并参与助产接生,直至产后2 h.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336例产妇进行全程陪伴分娩服务,经临床观察,开展全程陪伴分娩服务项目,能减轻产妇孤独、恐惧和紧张情绪,并使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减少、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倩;黎惠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葡萄糖毒性作用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多采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CSⅡ胰岛素泵治疗),但因其价格昂贵,很难推广.而速效胰岛素类药物诺和锐具有起效快,达峰快、恢复快、多次皮下注射亦可很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且费用较前者明显降低的优势.本研究以血糖较难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的降血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符俊祖;任志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自20世纪60年代初Baun和GreeWood提出三维超声成像以来,迄今已经历了静态三维、动态三维,直至目前正在使用的实时三维.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or liv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成像法是三维技术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在试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将超矩阵探头、高通道的数据处理系统和三维空间定位系统等3种先进技术融为一体,并可根据临床需要,在冠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进行任意切割旋转,得到所需心脏结构和血流的立体图像,更加真实精确地反映了心脏立体空间结构,以及血流起源、方向和立体空间分布,提高了检测细微结构和低速异常血流的敏感性和分辨率,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现就RT-3DE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余蕾;郭盛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肺部感染发病人数的增多,肺霉菌感染也显著增加.本文收集了2000年以来收治的肺霉菌感染病例23例,分析其发生肺霉菌感染的归因,旨在探讨其诱因及防治对策,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
作者:邓家莲;莫莉;农美华;曾国艳;韦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