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富;王大健;曾自三
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向华;覃斌;董彤;李强辉;李长赞;韦钢山;季汉初;周维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为了提高对老年人AMI患者早期症状的认识,减少误诊或漏诊,现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间收治106例老年人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苏萍;岑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根尖周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中关键的步骤,根管预备的目的是根管清理和根管塑形.
作者:何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eotaxin-3)在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表达以及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对其表达的调节,探讨支气管上皮细胞和IL-4在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以BEAS-2B细胞和NHBE细胞为研究对象,用IL-4刺激细胞24 h,RT-PCR法检测eotaxin-3在mRNA水平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otaxin-3蛋白的表达.结果:未经处理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不表达eotaxin-3,用IL-4刺激细胞24 h后,可见mRNA和蛋白水平的eotaxin-3的明显表达,IL-4的这种诱导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增强.结论:支气管上皮细胞不仅是一种屏障细胞,也是一种效应细胞,在炎症介质IL-4的刺激下能表达eotaxin-3,可能是其参与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机制之一.
作者:欧维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急性发作期以及缓解期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INF-γ与IL-18细胞因子水平表达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发作期以及缓解期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3例,采用竞争放射免疫法与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NF-γ与IL-18水平,并进行急性发作期INF-γ和IL-18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分类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IL-18与IFN-γ水平分别为(24.14±9.81)ng/L和(220.47±70.71)ng/L,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水平,但与患者急性发作期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粒细胞计数、分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L-18与IFN-γ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的气道炎症,而与白细胞数量变化无显著相关.
作者:玉建勋;邝晓聪;吴隐鑫;温冠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43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正常鼻咽部组织,检测了Mta1 mRNA的表达.结果:43例鼻咽癌组织的Mta1 mRNA平均表达水平(2.36±0.87)明显高于鼻咽部正常组织(0.87±0.45)(P<0.01);鼻咽癌组织中Mta1 mRNA高表达率与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关系密切;43例鼻咽癌有19例Mta1 mRNA高表达,高表达率为44.2%.结论:Mta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其高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王会河;黄光武;莫立根;赵惠柳;邝国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元胡止痛胶囊由元胡(醋制)、白芷组成.具有理气、活血、止痛等功效,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肋痛、头痛及月经痛等.该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只有鉴别而无含量测定[1].处方中元胡为君药,延胡索乙素为元胡的主要活性成分,笔者建立了HPLC测定元胡止痛胶囊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结果可靠,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进英;涂文升;黄其春;黎远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又称为肝素结合因子,是一组蛋白质结构相关的多基因大家族.到目前为止,发现FGF超家族共有23个成员,分别命名为FGF1~23.
作者:黄荔;张庆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骨骼肌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外周组织.目前认为骨骼肌细胞内脂质含量过多,尤其是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的异常蓄积,是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肌组织内增多的脂肪将比葡萄糖优先利用,导致肌细胞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摄取葡萄糖减少,影响骨骼肌胰岛素信号的传递,引起胰岛素抵抗.现将FFA与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林媛媛;蒙碧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粉尘螨口含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变应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呈阳性的2~14岁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用粉尘螨口含滴剂治疗,从低剂量起逐步递增,每天1次;对照组25例每天吸入丙酸倍氯松(必可酮).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哮喘和鼻炎同时缓解症状者占86.67%,对照组为60%(P<0.05);鼻炎症状消失者治疗组占90%,对照组占56%(P<0.01).结论:粉尘螨口含滴剂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对过敏性鼻炎,疗效更好.
作者:覃敏;谭毅;吴曙粤;宾博平;梁秀安;于波;陈惠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胆道大出血往往出血量大,病情紧急,如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可危及生命,而内科保守治疗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多难以奏效.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采用肝动脉造影诊断和治疗胆道大出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院1999~2005年对7例胆道大出血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荣富;王大健;曾自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诺迪康(nuodikang,NDK)胶囊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取Wistar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采用离体血管实验方法,经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测定血管环张力的变化.结果:①NDK对血管环具有明显的直接舒张作用;②NDK能明显减小氯化钾刺激血管环引起的收缩幅度;③NDK在含氯化钾(60 mmol/L)的无钙Krebs-Henseleit灌注液(K-H液)孵浴血管环后对氯化钙以累积浓度所引起的收缩具有抑制作用.结论:NDK可能通过调节钙通道而抑制胸主动脉血管环收缩.
作者:鲁波;李德剑;莫书荣;何惠;连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位置深在,与颈内动脉关系密切,因而手术切除难度较大,以往治疗态度偏于保守,1999~2005年我院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处理此类脑膜瘤20例,全切除1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吴雪松;罗云平;潘荣南;刘增庆;陈民;吴文昌;卢霞;何一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荧光定量PCR法(FQ-PCR)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等特点,近几年已经广泛应用于性病病原体的检测.我院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 480例疑似性病(STD)病原体,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吴玉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树鼩部分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cDNA芯片,从而进一步探讨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基因库中找出人的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mRNA序列,选取其中与大、小鼠高度同源的片段,设计出相关的引物序列,然后用树鼩正常肝组织的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出树鼩相应基因的cDNA片段,将这些cDNA片段作为树鼩的特异性探针,进而建立起树鼩部分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cDNA芯片.结果:得到涉及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的探针共有152个基因.结论:利用该芯片研究树鼩HCC发生过程中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从而完善树鼩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陈远能;曹骥;苏建家;李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RECK蛋白表达水平与舌癌侵润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舌癌标本59例,采用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系统,检测RECK、MMP-9蛋白表达情况,并与舌癌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RECK蛋白的低表达水平与舌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且与MMP-9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15.结论:RECK蛋白高水平表达可降低舌癌的侵袭与转移,其调控机制可能与RECK蛋白可能抑制MMP-9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姚金光;李龙江;邝晓聪;温冠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七花冰块预防化疗后口腔炎的效果.方法:10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每天用朵贝尔氏液含漱,每天7次,至化疗结束后5 d;实验组在对患者进行口腔自我护理指导的基础上从化疗当日开始使用三七花冰块口含漱,每天7次,至化疗结束后5 d.结果:实验组发生口腔溃疡4例(8%),对照组发生口腔溃疡12例(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花冰块含漱有较好的防治化疗性口腔炎的作用.
作者:江锦芳;陈丽君;陶惠容;劳永聪;许璐;李灿炎;刘志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MTP)是一种独特的脂质转移蛋白,在富含载脂蛋白(Apo)B的脂蛋白合成和分泌中起重要作用.其主要存在于内质网中,在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黏膜囊泡中也分离得到[1].
作者:黎荣山;尹瑞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细胞因子的产生部位及浓度.方法:选择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患者,观察血清和腹腔引流液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术前、术后1、3 d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的IL-6浓度OC组明显高于L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中IL-6、TNF-α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和TNF-α两项在腹腔引流液中的浓度值均高于血清中的浓度值.结论:LC对机体的应激损伤明显小于OC,并且细胞因子形成的部位应为腹腔.
作者:黄颖烽;古维立;唐伟镖;杨劭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HBV、HCV、HBV和HCV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广西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在肝癌高发区和低发区分别选择符合全国诊断标准的HCC病人78例作为病例A组(肝癌高发区组)、B组(肝癌低发区组),并分别选择相同乡镇、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年龄±5岁、同性别的原籍健康人群2组分别78人作为对照组C组(肝癌高发区正常人组)和D组(肝癌低发区正常人组),应用PCR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HBVDNA、HCVRNA,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HBVDNA、HCVRNA、HBVDNA+HCVRNA阳性率分别为:A组69.2%(54/78)、20.5%(16/78)、16.7%(13/78);B组52.6%(41/78)、6.4%(5/78)、5.1%(4/78);C组18.0%(14/78)、7.7%(6/78)、3.8%(3/78);D组10.3%(8/78)、2.6%(2/78)、1.3%(1/78);其中A组与C组,A组与B组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D组中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BV、HCV、HBV和HCV的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广西肝癌高发区的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HBV的感染及复制在肝癌的发生中为重要,高发区中HCV、HBV和HCV的重叠感染的致癌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陈务卿;吴健林;陈茂伟;梁任祥;韦忠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