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丹丹;梁宁;黄中华
目的:观察急性发作期以及缓解期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INF-γ与IL-18细胞因子水平表达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发作期以及缓解期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3例,采用竞争放射免疫法与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NF-γ与IL-18水平,并进行急性发作期INF-γ和IL-18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分类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IL-18与IFN-γ水平分别为(24.14±9.81)ng/L和(220.47±70.71)ng/L,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水平,但与患者急性发作期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粒细胞计数、分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L-18与IFN-γ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的气道炎症,而与白细胞数量变化无显著相关.
作者:玉建勋;邝晓聪;吴隐鑫;温冠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闭合性肾损伤(肾损伤)是泌尿外科急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不仅对明确肾损伤的病情,而且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均起决定性作用.我院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肾损伤患者68例,现将其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CT影像学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吴世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术式对减轻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浅低温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心脏跳动中行手术;对照组经冠状静脉窦逆灌冷晶体停搏液,行中低温手术.分别于手术前(T1)、主动脉阻断即刻(T2)、主动脉阻断15 min(T3)、主动脉开放15 min(T4)、1 h(T5)、2 h(T6)、4 h(T7)、24 h(T8)采集血液标本,检测两组各个时点血浆TNF-α、IL-6、IL-8水平.结果:①TNF-α在T5后各时点两组都明显升高(P<0.05,P<0.01);IL-6在对照组T4后5个时点均明显升高(P<0.05,P<0.01),实验组在T4、T5、T6、T74个时点明显升高(P<0.05,P<0.01);两组IL-8均在T4、T5、T6、T74个时点明显升高(P<0.05,P<0.01);②实验组TNF-α、IL-6在T5后4个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8在T4后5个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术式可以减少炎性因子TNF-α、IL-6、IL-8的释放,能减轻体外循环炎症反应.
作者:谢晓勇;何巍;郑宝石;雷宾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例患有夹层动脉瘤的病人进行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1例术中造影发现胸、腹主动脉多处夹层破口而终止手术,其余4例均血管内植入带膜支架,其中3例植入胸主动脉、1例植入腹主动脉.用Medtronic直型支架3例,用国产分支支架1例.结果:除1例造影发现封堵不佳,给予球囊支架内扩张,此外无其他特殊并发症.其余3例均一次成功,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真腔扩大,全组无死亡.结论: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疗效确切、微创、并发症低、值得推广.但要做好术前评估及掌握适应证.
作者:李香伟;林辉;龙小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0年4月至2004年6月,我科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晓飞;赵劲民;杨志;苏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根尖周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中关键的步骤,根管预备的目的是根管清理和根管塑形.
作者:何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下降,而各种慢性病,特别是发达国家高发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也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死因.重视慢性病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社会防治措施,保护居民健康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探讨慢性病防治对策,2004年10月对柳州市晶远社区进行了一次慢性病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宫丽娅;龙少康;苏秀宁;韦运杰;王小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鼠在持续高血糖、高血脂状态下眼、肾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和特点.方法:①采用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同时给高热量高脂肪饲料喂养;②每天观察体重、尿量及眼变化,每2 d测空腹血糖(FBG),成模后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脂;③白内障出现后处死,取眼、肾在光镜和电镜下作组织结构观察;④肾小球细胞计数分析.结果:①T2DM组:成模后平均FBG(14.46±1.37)mmol/L,FINS(30.78±5.89)μU/ml,体重(494.26±72.73)g.对照组:FBG(5.17±1.36)mmol/L,FINS(19.59±4.89)μU/ml,体重(373.2±30.45)g;②T2DM组:在40~90 d先后出现白内障.组织学检查,全眼球组织结构均有改变,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增生扩大,基膜增厚,睫状上皮退变.晶状体为退行性变.肾组织见肾小球多呈弥漫性硬化,肾小球细胞计数增多达80.9%,基质蓄积,基膜增厚,肾小球囊腔变窄或消失,系膜细胞细胞器增多,间质有胶原纤维素,足细胞次级突起变形或融合.结论:T2DM鼠在持续高血糖和高血脂状态下,眼球和肾组织出现糖尿病眼病(DO)及糖尿病肾病(DN)的改变,并且两者的病理改变基本是同步的.
作者:梁纲;邓宏明;陈冰;罗国容;林军;黄明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扩张血管药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联合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组(对照组)和依帕司他、前列腺素E1联合用药(治疗组)两组,疗程4周,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7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3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前列腺素E1对DPN的疗效优于单用前列腺素E1组.
作者:周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88铼(188Re)血管内照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只)和照射组(n=20只),均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照射组内皮拉伤后行188Re血管内照射治疗,管腔下0.5 mm处累计吸收剂量为15 Gy;对照组则不行血管内照射.分别于术后1、3周处死动物,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细胞分析.结果:照射组第1、3周PCNA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7.69±7.04)%与(20.88±4.55)%,明显低于对照组(42.71±6.11)%、(29.48±10.13)%(P均<0.05);照射组第3周平滑肌细胞凋亡细胞百分比为(40.16±7.93)%,明显高于对照组(28.50±9.39)%(P=0.018).结论:188Re血管内照射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新生内膜增生,减少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曹莉;曾知恒;覃伟武;刘唐威;黄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1],单眼发病多见,1/3患儿可累及双眼;本病常发生于2~5岁以下儿童[2],多在3岁内出现症状[3].本文通过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眼球CT结果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
作者:林薇;廖锦元;唐勇;曹林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治疗上的作用.方法:对76例确诊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每月多时段血糖监测及根据结果进行降糖药物调整使血糖稳定,观察2年.对照组为35例根据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所有病人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电图、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Holter)等.结果: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发生或发展情况经过秩和检验,两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段血糖控制可延缓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并对心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
作者:钟立新;李必迅;吴森;满安;刘晓梅;甘文玉;余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多西紫杉醇是新一代紫杉类化疗药物,具有抗癌活性高、疗效确切、毒性反应可耐受,成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化疗药物之一,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采用国产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转移性乳腺癌32例,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振祥;冯国生;粟裕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p5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对8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及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与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乳腺癌62.5%和40%,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为零,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和p53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中VEGF与p53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63 5,P<0.05).结论:VEGF和p53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粟连秀;陈红秋;杨达平;李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为了提高对老年人AMI患者早期症状的认识,减少误诊或漏诊,现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间收治106例老年人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苏萍;岑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预防治疗组和治疗组,用四氯化碳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用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SPC)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出现明显肝功能异常.预防组、预防治疗组和治疗组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病理损伤也均比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SPC对四氯化碳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具有保护、修复肝细胞的作用.
作者:贾俊清;贾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用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中、晚期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62例分为A、B组,A组22例先行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再行三维适形放疗(22例),照射方式:2 Gy/次,1次/d,5 d/周,剂量次数20~30次,计划肿瘤剂量为40~60 Gy,总疗程4~6周;B组40例单纯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A组CR2例,PR11例,CR+PR 59.1%;B组CR 0例,PR13;CR+PR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4).肝脏急性不良反应A组1级3例,2级1例,无3、4级不良反应.B组1级2例,无2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能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不增加毒副反应.
作者:冯国生;陆合明;陈甲信;卢志平;潘彦康;余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称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改变,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测定50例正常对照者、3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249例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血脂和左心室重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FPG×Fins/22.5).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左心室重量,IR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左心室重量,IR比单纯高血压组显著高(P<0.01).结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IR与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提示IR参与了高血压和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形成.
作者:谈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髁状突骨折是颌骨常见骨折之一,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易引起(牙合)功能紊乱、关节弹响、疼痛、面部畸形,甚至关节强直等并发症.我科自1997年以来采用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采用巴德网状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腹股沟疝20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亚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