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附5例报告)

李香伟;林辉;龙小毛

关键词:带膜支架, 夹层动脉瘤
摘要:目的:总结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例患有夹层动脉瘤的病人进行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1例术中造影发现胸、腹主动脉多处夹层破口而终止手术,其余4例均血管内植入带膜支架,其中3例植入胸主动脉、1例植入腹主动脉.用Medtronic直型支架3例,用国产分支支架1例.结果:除1例造影发现封堵不佳,给予球囊支架内扩张,此外无其他特殊并发症.其余3例均一次成功,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真腔扩大,全组无死亡.结论: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疗效确切、微创、并发症低、值得推广.但要做好术前评估及掌握适应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树鼩部分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cDNA芯片的建立

    目的:建立树鼩部分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cDNA芯片,从而进一步探讨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在基因库中找出人的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mRNA序列,选取其中与大、小鼠高度同源的片段,设计出相关的引物序列,然后用树鼩正常肝组织的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出树鼩相应基因的cDNA片段,将这些cDNA片段作为树鼩的特异性探针,进而建立起树鼩部分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cDNA芯片.结果:得到涉及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的探针共有152个基因.结论:利用该芯片研究树鼩HCC发生过程中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从而完善树鼩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陈远能;曹骥;苏建家;李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瘤中Caveolin-1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例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的标本中的原发瘤、肝转移瘤及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表达情况.结果:17例中16例(94.1%)的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和13例(76.5%)的原发瘤Caveolin-1高表达,而肝转移瘤中只有8例(47.1%)高表达.结论:Caveolin-1可能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进一步可能作为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结直肠癌的肝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Caveolin-1的表达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肝转移的发生有关.

    作者:唐卫中;李卫;彭涛;M Laban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INF-γ与IL-18细胞因子水平表达

    目的:观察急性发作期以及缓解期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INF-γ与IL-18细胞因子水平表达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发作期以及缓解期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3例,采用竞争放射免疫法与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NF-γ与IL-18水平,并进行急性发作期INF-γ和IL-18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分类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IL-18与IFN-γ水平分别为(24.14±9.81)ng/L和(220.47±70.71)ng/L,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水平,但与患者急性发作期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粒细胞计数、分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L-18与IFN-γ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的气道炎症,而与白细胞数量变化无显著相关.

    作者:玉建勋;邝晓聪;吴隐鑫;温冠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p5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对8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及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与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乳腺癌62.5%和40%,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为零,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和p53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中VEGF与p53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63 5,P<0.05).结论:VEGF和p53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粟连秀;陈红秋;杨达平;李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海带多糖拮抗应激小鼠肾组织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目的:研究海带多糖在应激状态下对小鼠肾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低剂量给药组和高剂量给药组,每组10只.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和耐力游泳制造应激模型后,取小鼠肾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的海带多糖均能降低MDA的含量(P<0.05),并能增加SOD的活性(P<0.05).结论:海带多糖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保护肾脏组织的作用.

    作者:梁桂宁;谢露;张剑歌;李志军;莫绣猛;麦家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术式对减轻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术式对减轻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浅低温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心脏跳动中行手术;对照组经冠状静脉窦逆灌冷晶体停搏液,行中低温手术.分别于手术前(T1)、主动脉阻断即刻(T2)、主动脉阻断15 min(T3)、主动脉开放15 min(T4)、1 h(T5)、2 h(T6)、4 h(T7)、24 h(T8)采集血液标本,检测两组各个时点血浆TNF-α、IL-6、IL-8水平.结果:①TNF-α在T5后各时点两组都明显升高(P<0.05,P<0.01);IL-6在对照组T4后5个时点均明显升高(P<0.05,P<0.01),实验组在T4、T5、T6、T74个时点明显升高(P<0.05,P<0.01);两组IL-8均在T4、T5、T6、T74个时点明显升高(P<0.05,P<0.01);②实验组TNF-α、IL-6在T5后4个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8在T4后5个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术式可以减少炎性因子TNF-α、IL-6、IL-8的释放,能减轻体外循环炎症反应.

    作者:谢晓勇;何巍;郑宝石;雷宾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机用镍钛根管器械应用于恒磨牙根管治疗的疗效分析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根尖周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中关键的步骤,根管预备的目的是根管清理和根管塑形.

    作者:何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1例

    2000年4月至2004年6月,我科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晓飞;赵劲民;杨志;苏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钻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外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53例

    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采用钻孔双腔管持续冲洗引流的方法治疗外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5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阮玉山;肖绍文;张超元;谭源福;周全;罗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发性硬化合并癫(疒间)发作18例报告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脱髓鞘疾病,而癫(疒间)(epilepsy,EP)则是由于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而出现的,这两个病的发病机理有很大不同.然而,临床上可以观察到一些MS患者伴有癫(疒间)发作的现象.

    作者:黄建敏;黄瑞雅;李雪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诺迪康胶囊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

    目的:研究诺迪康(nuodikang,NDK)胶囊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取Wistar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采用离体血管实验方法,经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测定血管环张力的变化.结果:①NDK对血管环具有明显的直接舒张作用;②NDK能明显减小氯化钾刺激血管环引起的收缩幅度;③NDK在含氯化钾(60 mmol/L)的无钙Krebs-Henseleit灌注液(K-H液)孵浴血管环后对氯化钙以累积浓度所引起的收缩具有抑制作用.结论:NDK可能通过调节钙通道而抑制胸主动脉血管环收缩.

    作者:鲁波;李德剑;莫书荣;何惠;连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C臂导向下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腰突症的首选治疗方法[1].我院应用臭氧(O3)治疗技术,于2005年3~11月在小C臂导向下注射O3治疗腰突症5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旭清;翁柱庆;潘向荣;周凯;韦敏强;王风华;刘伟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6例临床分析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情凶险,其治疗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课题.现将我院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RM所致ARF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文青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全麻应用的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各类小儿全麻病例90例,随机分为RⅠ、RⅡ、F组,每组各30例.诱导:在咪唑安定、异丙酚和维库溴铵复合下RⅠ、Ru组采用瑞芬太尼2.5μg/kg,F组作为对照组采用芬太尼3 μg/kg静注;麻醉维持:RⅠ组用瑞芬太尼0.4μg/kg·min-1、RⅡ组用瑞芬太尼0.25 μg/kg·min-1(在切皮和探查时追加1 μg/kg)、F组用芬太尼0.15 μg/kg·min-1,在异丙酚复合下持续输注.观察3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和不同时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3组病例麻醉效果都满意,入室、诱导和插管时的各项指标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插管后10 min RⅠ组有18例心率减慢至80次/min以下,给静注阿托品0.02 mg/kg后得以纠正.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时间RⅠ、R Ⅱ组比F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述剂量的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曾斌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30例

    髁状突骨折是颌骨常见骨折之一,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易引起(牙合)功能紊乱、关节弹响、疼痛、面部畸形,甚至关节强直等并发症.我科自1997年以来采用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MTA1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43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正常鼻咽部组织,检测了Mta1 mRNA的表达.结果:43例鼻咽癌组织的Mta1 mRNA平均表达水平(2.36±0.87)明显高于鼻咽部正常组织(0.87±0.45)(P<0.01);鼻咽癌组织中Mta1 mRNA高表达率与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关系密切;43例鼻咽癌有19例Mta1 mRNA高表达,高表达率为44.2%.结论:Mta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其高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王会河;黄光武;莫立根;赵惠柳;邝国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依帕司他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扩张血管药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联合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组(对照组)和依帕司他、前列腺素E1联合用药(治疗组)两组,疗程4周,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7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3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前列腺素E1对DPN的疗效优于单用前列腺素E1组.

    作者:周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32例临床观察

    多西紫杉醇是新一代紫杉类化疗药物,具有抗癌活性高、疗效确切、毒性反应可耐受,成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化疗药物之一,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采用国产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转移性乳腺癌32例,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振祥;冯国生;粟裕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pUHD10-3-p53质粒的扩增及分离纯化

    目的:建立一种确实有效的pUHD10-3-p53质粒提取方法,为科学研究制备高纯度pUHD10-3-p53质粒奠定基础.方法:将克隆有Wt-p53基因的eDNA质粒(pUHD10-3-p53)转染感受态细菌E.coli DH5a菌株.经扩增,用小量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再纯化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并进行酶切电泳鉴定.结果:pUHD10-3-p53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酶切后在1.5%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可观察到3.15、1.8 kb两条区带.结论:用小量碱裂解法提取pUHD10-3-p53质粒,效率高,质量稳定,得到的质粒DNA的质量与纯度均符合实验要求.

    作者:廖志红;赖祥进;曹林枝;黄文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治疗上的作用.方法:对76例确诊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每月多时段血糖监测及根据结果进行降糖药物调整使血糖稳定,观察2年.对照组为35例根据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所有病人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电图、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Holter)等.结果: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发生或发展情况经过秩和检验,两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段血糖控制可延缓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并对心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

    作者:钟立新;李必迅;吴森;满安;刘晓梅;甘文玉;余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