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瘤中Caveolin-1的表达研究

唐卫中;李卫;彭涛;M Laban

关键词:Caveolin-1, 结直肠癌, 肝转移
摘要:目的: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例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的标本中的原发瘤、肝转移瘤及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表达情况.结果:17例中16例(94.1%)的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和13例(76.5%)的原发瘤Caveolin-1高表达,而肝转移瘤中只有8例(47.1%)高表达.结论:Caveolin-1可能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进一步可能作为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结直肠癌的肝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Caveolin-1的表达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肝转移的发生有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监测地区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随着我区综合性妇幼卫生保健项目、母婴安全工程行动计划、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等的实施,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已从1990年的148/10万下降至2005年的41.13/10万,但城乡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

    作者:陈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症状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为了提高对老年人AMI患者早期症状的认识,减少误诊或漏诊,现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间收治106例老年人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苏萍;岑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

    目的:探讨利用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中、晚期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62例分为A、B组,A组22例先行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再行三维适形放疗(22例),照射方式:2 Gy/次,1次/d,5 d/周,剂量次数20~30次,计划肿瘤剂量为40~60 Gy,总疗程4~6周;B组40例单纯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A组CR2例,PR11例,CR+PR 59.1%;B组CR 0例,PR13;CR+PR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4).肝脏急性不良反应A组1级3例,2级1例,无3、4级不良反应.B组1级2例,无2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能提高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不增加毒副反应.

    作者:冯国生;陆合明;陈甲信;卢志平;潘彦康;余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凌云微小按蚊与元江微小按蚊杂交试验

    目的:观察广西凌云微小按蚊与云南元江微小按蚊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方法:分别在两地的牛房采集胞血的微小按蚊,在实验室单雌驯养2代,用人工交配方法进行杂交试验,观察子1代(F1)的可育性.结果:Y×L组的产卵率极低,卵的孵化率为0,卵内未见胚胎形成,显示不育.Y×F1的孵化率、化蛹率均明显低于亲本,可育性低.结论:广西凌云微小按蚊与云南元江微小按蚊已存在部分生殖隔离,系两个不同的亲缘种.

    作者:石焕焕;田春林;李艳文;卢作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6例临床分析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情凶险,其治疗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课题.现将我院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RM所致ARF患者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文青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全麻应用的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各类小儿全麻病例90例,随机分为RⅠ、RⅡ、F组,每组各30例.诱导:在咪唑安定、异丙酚和维库溴铵复合下RⅠ、Ru组采用瑞芬太尼2.5μg/kg,F组作为对照组采用芬太尼3 μg/kg静注;麻醉维持:RⅠ组用瑞芬太尼0.4μg/kg·min-1、RⅡ组用瑞芬太尼0.25 μg/kg·min-1(在切皮和探查时追加1 μg/kg)、F组用芬太尼0.15 μg/kg·min-1,在异丙酚复合下持续输注.观察3组病人的麻醉效果和不同时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3组病例麻醉效果都满意,入室、诱导和插管时的各项指标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插管后10 min RⅠ组有18例心率减慢至80次/min以下,给静注阿托品0.02 mg/kg后得以纠正.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时间RⅠ、R Ⅱ组比F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述剂量的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曾斌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C臂导向下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腰突症的首选治疗方法[1].我院应用臭氧(O3)治疗技术,于2005年3~11月在小C臂导向下注射O3治疗腰突症5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旭清;翁柱庆;潘向荣;周凯;韦敏强;王风华;刘伟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人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脉压(P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将822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冠脉狭窄组和非冠脉狭窄组,冠脉病变程度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来表示,同时测量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和PP,分析其与冠脉狭窄的关系.结果:冠脉狭窄组PP与非冠脉狭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10.7 kPa和6.67 kPa<PP<10.7 kPa,两组患者分别与PP≤6.67 kPa患者冠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P是方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凌政;李平;刘明;姚光;王正东;林雪芳;陈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凝胶电泳(SDS-AGE)对2型糖尿病病人57例和健康者20例进行24 h尿蛋白电泳,根据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成Ⅰ、Ⅱ、Ⅲ组.结果: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白蛋白区带深且宽.Ⅱ、Ⅲ组白蛋白区带阳性率较Ⅰ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可见大、小分子区带,Ⅰ组和对照组未见大、小分子区带.结论:2型DN病人尿蛋白电泳出现较正常人深且宽的白蛋白区带,或同时出现大、小分子蛋白区带,病人进入早期DN可能性大.SDS-AGE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实验室敏感指标之一.

    作者:钟月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少数民族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贵州省黔南少数民族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280例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汉族组(170例),少数民族组(110例),采用氧化酶法测定受试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使用亲和层析微柱法测定HbA1c.结果:受试患者FPG及2 hPG值分别与HbA1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与少数民族组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含量的检测与民族无关,但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以及早期认识与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作者:王正英;李铁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25例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中筛查出1例9qh+、2例inv(9)

    唐氏综合征(Down's Sydrome,DS)又称先天愚型,是一种发生于胎儿的遗传性疾病.我们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及AFP、Free-β-HCG试剂盒对1 773例孕妇行产前DS筛查,检出1例9号染色体长臂次溢痕增加(9qh+)、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的胎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奇松;陈萍;宁自觉;黄毓;谢湘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诺迪康胶囊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

    目的:研究诺迪康(nuodikang,NDK)胶囊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取Wistar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采用离体血管实验方法,经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测定血管环张力的变化.结果:①NDK对血管环具有明显的直接舒张作用;②NDK能明显减小氯化钾刺激血管环引起的收缩幅度;③NDK在含氯化钾(60 mmol/L)的无钙Krebs-Henseleit灌注液(K-H液)孵浴血管环后对氯化钙以累积浓度所引起的收缩具有抑制作用.结论:NDK可能通过调节钙通道而抑制胸主动脉血管环收缩.

    作者:鲁波;李德剑;莫书荣;何惠;连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治疗上的作用.方法:对76例确诊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每月多时段血糖监测及根据结果进行降糖药物调整使血糖稳定,观察2年.对照组为35例根据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所有病人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电图、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Holter)等.结果: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发生或发展情况经过秩和检验,两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段血糖控制可延缓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并对心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

    作者:钟立新;李必迅;吴森;满安;刘晓梅;甘文玉;余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管内照射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188铼(188Re)血管内照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只)和照射组(n=20只),均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照射组内皮拉伤后行188Re血管内照射治疗,管腔下0.5 mm处累计吸收剂量为15 Gy;对照组则不行血管内照射.分别于术后1、3周处死动物,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细胞分析.结果:照射组第1、3周PCNA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7.69±7.04)%与(20.88±4.55)%,明显低于对照组(42.71±6.11)%、(29.48±10.13)%(P均<0.05);照射组第3周平滑肌细胞凋亡细胞百分比为(40.16±7.93)%,明显高于对照组(28.50±9.39)%(P=0.018).结论:188Re血管内照射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新生内膜增生,减少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曹莉;曾知恒;覃伟武;刘唐威;黄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瓣膜替换术血气酸碱变化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瓣膜替换术血气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瓣膜替换术病人,分别于手术前、心肺转流30 min、心肺转流停止、手术结束时,从桡动脉抽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心肺转流中所有病人氧合正常,PaO2在26.67 kPa以上.转流中部分病人发生呼吸性碱中毒,通过心肺转流前后调节呼吸机、心肺转流中调整氧流量等措施,呼吸性碱中毒可以基本纠正.结论:血气分析对术中监测体外循环灌注及术后呼吸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蔡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1例

    2000年4月至2004年6月,我科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晓飞;赵劲民;杨志;苏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在舌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在舌癌根治术中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药异丙酚、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舌癌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组(单纯全麻组)、Ⅱ组(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组),每组10例.所有病人均监测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测量血压、体温,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接换能器测平均动脉压(MAP);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出气麻醉药(异氟醚)浓度;分别记录麻醉前(To)、手术前(Ti)、切皮即刻(T2)、手术后2 h(T3),手术结束时(T4)的Bp、MAP、HR及手术结束时异丙酚、芬太尼的总用量;同时计算各时点的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RPP).结果:在T2、T3时点,Ⅱ组的血压、MAP、HR、RPP值及异丙酚、芬太尼的总用量、平均剂量均明显小于Ⅰ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刺激,抑制应激反应,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舌癌根治术中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毛新俊;沈浩林;文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管交叉引流治疗十二指肠肠瘘16例报告

    我科1995~2005年采用多管交叉引流治疗十二指肠肠瘘病人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洪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机用镍钛根管器械应用于恒磨牙根管治疗的疗效分析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根尖周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中关键的步骤,根管预备的目的是根管清理和根管塑形.

    作者:何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术(附206例分析)

    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采用巴德网状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腹股沟疝20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亚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