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管交叉引流治疗十二指肠肠瘘16例报告

覃洪斌

关键词:交叉, 引流治疗, 十二指肠肠瘘, 现报告如下, 效果满意, 病人
摘要:我科1995~2005年采用多管交叉引流治疗十二指肠肠瘘病人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480例疑似性病患者病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

    荧光定量PCR法(FQ-PCR)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等特点,近几年已经广泛应用于性病病原体的检测.我院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 480例疑似性病(STD)病原体,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吴玉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椎管内恶性淋巴瘤的MRI特征

    目的:探讨椎管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在椎管内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恶性淋巴瘤6例的MRI表现.结果:肿瘤单发2例,多发4例,呈梭形、长条形、斑块状及串珠状沿脊髓长轴生长,呈TIWI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信号均匀;Gd-DTPA增强后呈中等度或明显均匀强化;有明显占位效应,脊髓受压变形,但信号改变不明显;4例可见椎管内肿块通过椎间孔与椎体边缘肿块相连及椎体信号改变,1例单纯椎管内肿块,1例合并椎体病理性骨折.结论:MRI对椎管内恶性淋巴瘤定性诊断方面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立新;陆建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附5例报告)

    目的:总结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例患有夹层动脉瘤的病人进行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1例术中造影发现胸、腹主动脉多处夹层破口而终止手术,其余4例均血管内植入带膜支架,其中3例植入胸主动脉、1例植入腹主动脉.用Medtronic直型支架3例,用国产分支支架1例.结果:除1例造影发现封堵不佳,给予球囊支架内扩张,此外无其他特殊并发症.其余3例均一次成功,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真腔扩大,全组无死亡.结论: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疗效确切、微创、并发症低、值得推广.但要做好术前评估及掌握适应证.

    作者:李香伟;林辉;龙小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术(附206例分析)

    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采用巴德网状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腹股沟疝20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亚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发性癫(疒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患者脑电图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检测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疒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单次痫性发作后不同时段的脑电图阳性检出率及其与大脑神经元的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原发性癫(疒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分别于间歇期、单次痫性发作第1、2、3、5、10天分别进行脑电图检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检测,并检测50名正常人的血清NSE含量作为对照.结果:60例患者痫性发作间歇期、发作第1、2、3、5、10天的脑电图阳性率分别为46.7%、51.7%、55.0%、76.7%、68.3%、48.3%.第3、5天脑电图阳性率与间歇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3天高.与间歇期比较,血清NSE含量以发作第2天高,第3天开始下降,第5天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单次癫(疒间)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对大脑神经元有损伤,痫性发作后第3、5天脑电图异常率较间歇期增高,可能是由于受损脑神经细胞在修复过程中兴奋性增强、膜电位不稳定,导致异常放电发生率增高.

    作者:黄瑞雅;李雪斌;韦世革;班亮阶;覃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25例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中筛查出1例9qh+、2例inv(9)

    唐氏综合征(Down's Sydrome,DS)又称先天愚型,是一种发生于胎儿的遗传性疾病.我们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及AFP、Free-β-HCG试剂盒对1 773例孕妇行产前DS筛查,检出1例9号染色体长臂次溢痕增加(9qh+)、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的胎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奇松;陈萍;宁自觉;黄毓;谢湘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附11例报告)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1],单眼发病多见,1/3患儿可累及双眼;本病常发生于2~5岁以下儿童[2],多在3岁内出现症状[3].本文通过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眼球CT结果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

    作者:林薇;廖锦元;唐勇;曹林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0例报告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泌尿外科经常遇到的常见疾病.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外科术式有100多种,但是其临床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经阴道无张力阴道悬带(TVT)术是近几年来新近开展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一项技术,临床效果好,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作者:李广宇;黄存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在胸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胸外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视胸腔镜完成132例胸外伤手术;其中开放性外伤74例,闭合性外伤58例,合并胸腹联合伤25例,迟发行性血胸5例.结果:完成肺破裂修补、止血、凝固性血胸清除、膈肌修补、肝被膜破裂修补等手术.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胸外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美容等优点,大部分传统的胸外伤开胸手术均可由胸腔镜完成,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毓标;韦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伴或不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称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改变,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测定50例正常对照者、3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249例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血脂和左心室重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FPG×Fins/22.5).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左心室重量,IR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组左心室重量,IR比单纯高血压组显著高(P<0.01).结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IR与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提示IR参与了高血压和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形成.

    作者:谈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凌云微小按蚊与元江微小按蚊杂交试验

    目的:观察广西凌云微小按蚊与云南元江微小按蚊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方法:分别在两地的牛房采集胞血的微小按蚊,在实验室单雌驯养2代,用人工交配方法进行杂交试验,观察子1代(F1)的可育性.结果:Y×L组的产卵率极低,卵的孵化率为0,卵内未见胚胎形成,显示不育.Y×F1的孵化率、化蛹率均明显低于亲本,可育性低.结论:广西凌云微小按蚊与云南元江微小按蚊已存在部分生殖隔离,系两个不同的亲缘种.

    作者:石焕焕;田春林;李艳文;卢作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术式对减轻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术式对减轻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浅低温冠状静脉窦持续逆灌、心脏跳动中行手术;对照组经冠状静脉窦逆灌冷晶体停搏液,行中低温手术.分别于手术前(T1)、主动脉阻断即刻(T2)、主动脉阻断15 min(T3)、主动脉开放15 min(T4)、1 h(T5)、2 h(T6)、4 h(T7)、24 h(T8)采集血液标本,检测两组各个时点血浆TNF-α、IL-6、IL-8水平.结果:①TNF-α在T5后各时点两组都明显升高(P<0.05,P<0.01);IL-6在对照组T4后5个时点均明显升高(P<0.05,P<0.01),实验组在T4、T5、T6、T74个时点明显升高(P<0.05,P<0.01);两组IL-8均在T4、T5、T6、T74个时点明显升高(P<0.05,P<0.01);②实验组TNF-α、IL-6在T5后4个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8在T4后5个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术式可以减少炎性因子TNF-α、IL-6、IL-8的释放,能减轻体外循环炎症反应.

    作者:谢晓勇;何巍;郑宝石;雷宾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体重和体重指数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体重和体重指数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81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正位1~4椎体(L1~4)、左侧髋部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转子内区(Inter)、髋部总体(Total)和华氏三角(Ward's)的骨密度.按年龄分为3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内又按体重指数分为:BMI≤20 kg/m2为低体重组(A组),20<BMI≤25 kg/m2为正常体重组(B组),BMI>25 kg/m2为超重组(C组),比较各部位骨密度的变化.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各年龄段内各部位骨密度均为超重组>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而且大部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内体重和体重指数均与骨密度有相关性,而且体重的相关性更强.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各部位骨密度随体重指数增加而增加.体重对骨密度的影响更大.

    作者:何玉玲;单鹏飞;曹行之;廖二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人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脉压(PP)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将822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冠脉狭窄组和非冠脉狭窄组,冠脉病变程度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来表示,同时测量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和PP,分析其与冠脉狭窄的关系.结果:冠脉狭窄组PP与非冠脉狭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10.7 kPa和6.67 kPa<PP<10.7 kPa,两组患者分别与PP≤6.67 kPa患者冠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P是方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脉狭窄程度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凌政;李平;刘明;姚光;王正东;林雪芳;陈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粘连性绞窄性小肠梗阻152例诊治体会

    1993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肠梗阻1 06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476例(44.6%).476例粘连性肠梗阻中绞窄性小肠梗阻152例(31.9%),经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庆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p53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对8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及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与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乳腺癌62.5%和40%,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为零,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和p53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中VEGF与p53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63 5,P<0.05).结论:VEGF和p53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粟连秀;陈红秋;杨达平;李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非手术部位迟发性血肿37例

    自CT问世以来,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而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非手术部位迟发性血肿的报道较为少见.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3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文昌;吴雪松;潘荣南;罗云平;李文;刘增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广西监测地区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随着我区综合性妇幼卫生保健项目、母婴安全工程行动计划、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等的实施,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已从1990年的148/10万下降至2005年的41.13/10万,但城乡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

    作者:陈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在舌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在舌癌根治术中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药异丙酚、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舌癌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组(单纯全麻组)、Ⅱ组(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组),每组10例.所有病人均监测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测量血压、体温,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接换能器测平均动脉压(MAP);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出气麻醉药(异氟醚)浓度;分别记录麻醉前(To)、手术前(Ti)、切皮即刻(T2)、手术后2 h(T3),手术结束时(T4)的Bp、MAP、HR及手术结束时异丙酚、芬太尼的总用量;同时计算各时点的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RPP).结果:在T2、T3时点,Ⅱ组的血压、MAP、HR、RPP值及异丙酚、芬太尼的总用量、平均剂量均明显小于Ⅰ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刺激,抑制应激反应,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舌癌根治术中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毛新俊;沈浩林;文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子宫破裂产妇对子宫切除的精神及性心理反应

    目的:观察子宫破裂产妇对子宫切除的精神及性心理的关系.方法:68例妊娠子宫破裂的产妇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按手术的方式分保留子宫(修补术)组、子宫切除组;并同时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HDS)评定产妇手术后的精神状态;对术后性心理状态、性生活情况进行1~2年随访.结果:产妇手术后焦虑发生率89.7%,抑郁发生率70.6%,焦虑并抑郁发生率70.6%.子宫切除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高于保留子宫(修补术)组(P<0.05),子宫切除组中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初产妇组高于经产妇组(P<0.05);子宫切除组产妇术后性心理状态及性生活质量均明显低于保留子宫(修补术)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能给子宫破裂产妇的精神及性心理带来消极影响.

    作者:王丽峰;杨岚;邱文山;杨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