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詹新立;肖增明

关键词:髋关节疾患,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治疗, 表面置换术, 髓芯减压, 疗效明显, 发病年龄, 中晚期, 髋假体, 并发症, 植骨, 松动, 困扰, 经验, 金属, 极差, 患者, 骨科, 感染
摘要:髋关节疾患(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是困扰骨科的一大难题,例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 虽然早期行髓芯减压及植骨有一定疗效,但一旦病情发展到中晚期(Ficat Ⅲ、Ⅳ期)疗效明显下降.另外,此时置换的全髋假体很难满足患者一生的需要,一旦出现松动或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更加困难,效果极差.Smith-Petersen[1]报道了股骨头金属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经验[1], 由此开始了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肺母细胞瘤1例报告

    患者,女,35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偶咳血丝痰1年余.体检:生命指征正常,血压16.8/9.33 kPa,呼吸13次/min,体温36.7 ℃.心、肺、腹未见异常体征.X线平片见左下肺后基底段大小为4 cm×5 cm分叶状、边缘光整肿块影.

    作者:潘少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的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F组),B组(n=20)镇痛药液配方为:0.2%布比卡因+0.003 3%布托啡诺混合溶液;F组(n=20)镇痛药液配方为0.2%布比卡因+0.000 7%芬太尼混合溶液,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自控给药的模式,持续量均为2 ml/h.结果:镇痛效果VAS评分B组与F组相似(P>0.05).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以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

    作者:钱卫;黄冰;赖恩华;潘灵辉;黎阳;黄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研究回顾

    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可以理解为由意想不到的原因造成了人体的损伤[1].这种损伤可以是躯体损伤,也可以是精神创伤;既可以引起躯体机能的暂时性失能,也可以造成永久性残疾或残障,更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其后果往往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据WHO报道,1995年全球范围内死亡的儿童约有一半是由于各种意外伤害所致,已超过小儿肺炎、恶性肿瘤、先天性畸形以及心脏病等疾病死亡的总和[2].迄今,我国开展儿童意外伤害研究已有10余年,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对此,本文拟作一回顾性概述.

    作者:蒋武;张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合氯胺酮口服液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效果观察

    行小儿外科手术前常需要进行基础麻醉,待患儿失去知觉后才进行静脉穿刺和麻醉诱导.肌肉注射法常常引起小儿紧张、恐惧、哭闹和抗拒,极易给患儿造成心理上的创伤.2004年10月至2006年4月,我院采用自行配制的复合氯胺酮口服液用于小儿基础麻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运杰;宫丽娅;郭伟;苏秀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7研究进展

    组织激肽释放酶7(kallikrein7,KLK7)是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家族成员之一,该家族均表达丝氨酸蛋白酶,近些年关于该家族基因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多数学者认为该家族表达产物与多种疾病相关 .现将KLK7基因与疾病关系的近期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宣强;莫曾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种不同术前辅助治疗方法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3种不同术前辅助治疗方法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91例低位直肠癌病例分为4组,A组19例进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 regional intra-arteral chemotherapy,PRAC)联合放疗,B组30例进行术前腔内热疗(preoperative endocavitary hyperthermia,PEH)联合放疗,C组15例术前单纯放疗,D组27例术前未行任何辅助治疗.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每例治疗前及手术后的凋亡细胞. 结果:全部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所有4组治疗前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es,AI)之间无明显差异.A、B、C 3组治疗后AI均明显高于各组治疗前AI(P<0.01).治疗后的4组AI相比,A组(5.389±0.517)%、B组(4.985±0.428)%、C组(2.757±0.251)%,均高于D组(0.877±0.139)%,A组和B组AI又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AI无明显差异.结论:低位直肠癌PRAC联合放疗与PEH联合放疗均可以明显促进癌细胞凋亡,提示术前通过这两种方法治疗直肠癌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郭云;唐宗江;刘小健;唐卫中;甘嘉亮;张小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特发性尿路结石患者骨代谢的变化

    目的:探讨特发性尿路结石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60例特发性尿路结石患者和25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基维生素D(25-OH-D)、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原(ICT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伸展肽(PINP)的水平.结果:特发性尿路结石患者的血清BPG、PINP和ICT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的CT、25-OH-D和PTH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尿路结石患者存在明显的骨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清成骨细胞活性增强,同时伴有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转换活跃,这可能是特发性尿路结石形成的病因之一.

    作者:米华;邓耀良;吴闯;李盛宽;刘德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家族性Fahr病

    目的:探讨家族性Fahr病的遗传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一家系3代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改变.结果:家族性Fahr病主要表现为言语和智能障碍、锥体外系损害、共济失调、双侧对称性基底节区钙化.结论:对于慢性发病,智能障碍, 锥体外系损害症状突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钙化,结合家系调查,应考虑家族性Fahr病.头颅CT对家族性Fahr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头颅CT有双侧对称性基底节钙化灶而无临床症状者,应警惕家族性Fahr病,注意进一步追踪.

    作者:罗杰峰;秦超;李伟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与免疫因子的关系

    1974年,Webb和Tiemey[1]先提出了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的概念.在他们的实验中,给大鼠进行一段时间气道峰压(PIP)值为4.5 kPa的机械通气后,很快产生了严重且致命的肺损伤.后来,给其它多种动物进行实验也出现类似结果.

    作者:谢玉波;刘敬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37例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手术安全性的提高,90年代后期有报道开始采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选择性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于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3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方海宁;谭伟;吴锋耀;陆浩;罗又桥;赖纪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UC1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特异性粘蛋白(MUC1)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膀胱黏膜、20例腺性膀胱炎和10例膀胱腺癌组织中MUC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特点. 结果:正常膀胱黏膜、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组织均有MUC1阳性表达,但表达量、模式均不同,且MUC1表达类型与组织增生、癌细胞分化有关(P<0.001).结论:MUC1的高表达反映黏膜上皮代谢活跃的增生特征,并不是恶变的标志.腺癌高表达的MUC1可能参与了腺癌的恶性演进和侵袭转移.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的MUC1表达特点可以作为临床病理鉴别诊断的依据.

    作者:向松涛;周四维;管维;陈志强;叶章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复方苯海拉明糖浆中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

    复方苯海拉明糖浆(Compound 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c Syrup)是我院药剂科研制的一种口服液,每支10 ml,主要成分有盐酸苯海拉明、葡萄糖酸钙.为抗过敏药,主要用于婴儿湿疹,异位性皮炎等,也可用于小儿伤风感冒,临床疗效较好.质量标准中盐酸苯海拉明含量测定一直为硝酸银滴定法,准确性较差.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苯海拉明糖浆中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芳;黎远东;吴春晓;黄其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2例分析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的胃排空延迟[1].长期以来,其命名不统一,有称之功能性胃排空延迟、胃瘫、胃麻痹、术后胃无张力症等,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若诊断治疗不当,常可引起严重后果.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有着重要意义.1995年6月至2004年9月我科共行42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现22例胃排空障碍,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繁余;王维良;唐爱民;洪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

    通过鼻胃管喂养可解决早产儿吸吮无力.但因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未完善,胃管喂养时可出现喂养不耐受.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提出非营养性吸吮(NNS)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本文对我院儿科18例早产儿给予NNS,观察其对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术前动脉化疗栓塞

    目的:评价术前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小儿肾母细胞瘤(WT)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将24例WT患儿按临床分期、病理分型进行配对设计研究,TACE组12例,全身化疗组12例,治疗后2周用CT测量肿瘤的体积变化,术中测量肿瘤的坏死率、记录完整切除例数、骨髓抑制例数.结果:TACE组肿瘤的瘤体缩小、液化坏死程度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肿瘤术中完整切除率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出现骨髓抑制少(P<0.05).结论:对比全身化疗,术前TACE更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促使肿瘤缩小、坏死,出现骨髓抑制少,有利于手术根治性切除,从而提高生存率.

    作者:董淳强;杨体泉;罗意革;唐咸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疾病与乙肝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的关系

    目的:对比有上消化道病变(消化性溃疡、黏膜糜烂病变等)同时存在HBV相关疾病者胃、十二指肠黏膜对HBV的易感性及与血清HBV感染的一致性,从基因分型的层面进一步证实上消化道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ELP)测定36例HBV相关疾病者及16例上消化道黏膜正常的HBVDNA阳性对照者,分析胃肠黏膜、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及各基因型的分布特点.结果:上消化道损害组黏膜及血液中HBVND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黏膜中HBV基因型以C、D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型基因发生率高,黏膜HBV感染率与血清HBV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上消化道病变易致HBV感染及HBV相关疾病的发生,上消化道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HBVC、D型基因为其主要类型.

    作者:唐星火;覃山羽;郭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灌洗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早期应用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腹腔灌洗引流(LPL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41例,采用LPLD法治疗21例(腹腔镜组),剖腹手术治疗20例(剖腹组).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剖腹组,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剖腹组.结论:LPLD早期治疗SAP,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政华;贺咏宁;贺长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伪膜性肠炎20例临床特点分析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新型抗生素的不断生产、使用,与抗生素相关的伪膜性肠炎(PMC)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本文就我院2000年2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0例PMC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PMC的认识.

    作者:陈远能;邓德海;赖铭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颅骨酒精保存回植的临床应用

    1996年2月至2005年2月,我们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患者行自体颅骨瓣原位再回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向亮;庞赤宇;李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诊颅脑外伤148例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治安案件,工业生产意外等所致外伤也日益增多,其中颅脑外伤是常见的严重外伤.研究急诊颅脑外伤流行病学的特点对于急诊外科日常工作和急诊外科学科建设都有重要意义[1].

    作者:郑文军;赵会民;潘磊;刘唐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