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与免疫因子的关系

谢玉波;刘敬臣

关键词:呼吸机, 肺损伤, lung injury, 实验, 气道峰压, 机械通气, 多种动物, 概念, 大鼠
摘要:1974年,Webb和Tiemey[1]先提出了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的概念.在他们的实验中,给大鼠进行一段时间气道峰压(PIP)值为4.5 kPa的机械通气后,很快产生了严重且致命的肺损伤.后来,给其它多种动物进行实验也出现类似结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上消化道疾病与乙肝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的关系

    目的:对比有上消化道病变(消化性溃疡、黏膜糜烂病变等)同时存在HBV相关疾病者胃、十二指肠黏膜对HBV的易感性及与血清HBV感染的一致性,从基因分型的层面进一步证实上消化道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ELP)测定36例HBV相关疾病者及16例上消化道黏膜正常的HBVDNA阳性对照者,分析胃肠黏膜、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及各基因型的分布特点.结果:上消化道损害组黏膜及血液中HBVND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胃黏膜中HBV基因型以C、D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型基因发生率高,黏膜HBV感染率与血清HBV检出率呈正相关.结论:上消化道病变易致HBV感染及HBV相关疾病的发生,上消化道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HBVC、D型基因为其主要类型.

    作者:唐星火;覃山羽;郭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北海市青少年糖尿病高危人群代谢综合征状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北海市青少年糖尿病(DM)高危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状况.方法:对腰围(WC):男>90 cm、女>80 cm及体重指数(BMI)≥23 kg/m2;和(或)空腹血糖(FPG)≥6.1 mmol/L;和(或)血压≥17.3/11.3 kPa高危者进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FINS)和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2 h胰岛素(2 hIns);同时检测空腹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分析MS的发生情况. 结果:本组受试者中MS的发生率为9.6%,而中心性肥胖、糖尿病(DM)、糖调节受损(IGR)、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5.6%、0.9%、11.1%、12.8%、16.1%、6.4%.上述代谢指标存在异常者,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平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此人群中的2/3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合并2种或2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占1/3,合并3种或3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占1/5. 结论:北海市青少年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代谢异常和MS的发生率较高.对青少年有高危因素者应进行筛查,对伴有代谢异常者应及早干预治疗,以降低青少年MS的发生率.

    作者:曾云先;钟宇华;卢振环;秦卫红;王寒啸;桂榕;陈家坚;高永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胃黏膜HBsAg、HBcAg分布状况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胃黏膜HBsAg、HBcAg分布状况.方法:用ELASA法检测两对半,地高辛探针法检测血清HBV-DNA,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和胃黏膜中的HBsAg、HBcAg.结果:肝、胃组织HBVM的检出与血HBVM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HBVM并不能完全反映肝组织、胃黏膜中HBV存在状况.HBV在肝组织、胃黏膜的分布和复制状态不完全相同.

    作者:玉艳红;江建宁;周桂英;韦敏怡;梁秀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下肢痉挛25例

    1996年5月至2003年12月我科运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局部矫形手术及康复训练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下肢痉挛25例,随访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冉;孙宏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已知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且特异性高,可用于检测已知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的DNA分析方法.方法:用巢式PCR方法扩增α2-珠蛋白基因,然后用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两种已知的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即,密码子125(CTG→CCG)和终止密码子(TAA→CAA).结果:这两种已知的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均被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出.结论: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较为简便、特异性高的DNA分析方法,可用于已知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的检测.

    作者:李卫;高枫;张学荣;唐卫中;张海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铅中毒动物模型制备及排铅试验的研究

    目的:用两种排铅配方对铅中毒模型动物进行排铅处理,观察排铅效果与铅中毒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方法复制铅中毒模型,用两种排铅制剂对模型大鼠动物进行试验.结果:铅中毒模型中血铅水平的高低与排铅试验中尿铅排除量及排铅时间长短有关,过度铅吸收停铅后的排铅时间长,体内铅蓄积性高,对排铅制剂的排铅效果有明显影响.结论:有效控制铅中毒模型,对了解不同接铅水平机体的尿铅排除规律有重要作用.

    作者:江世强;葛宪民;陈晓琴;李羡筠;甘永金;陈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细胞凋亡的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海洛因成瘾致脑损害中细胞凋亡现象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递增法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两组大鼠前额皮质、海马、下丘脑等部位脑组织,运用透视电镜观察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结果:本实验中,在透视电镜下观察到海洛因成瘾大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各期凋亡超微病理变化影像,TUNEL检测也显示海洛因成瘾各部位脑组织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广泛性出现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凋亡.脑组织细胞凋亡参与了海洛因成瘾致脑组织细胞死亡的病理机制.

    作者:韦献良;李静玲;叶峻;周燕;廖章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咽癌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及功能检测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树突状细胞(DC)经体外分离诱导分化后表型变化和呈递功能的情况.方法:在体外分离并诱导成熟HLA-A2基因型鼻咽癌病人自身的DC,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型变化,然后分别负载EB病毒抗原LMP-2的HLA-A2限制型两个表位肽段CLGGLLTMV(CLG)和LTAGFIFL(LTA),诱导自身的CD8+T细胞.培养两周后,运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经DC诱导后CD8+T细胞的免疫应答情况.结果:分离鼻咽癌患者外周血DC,培养7 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各项表型:CD80、CD86、CD83、HLA-DR等,呈现分化成熟的表型特征.上述各种表型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3.92±21.42)%、(90.20±12.10)%、(32.89±23.47)%、(90.37±12.82)%, 并且与正常人的DC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培养成熟的DC呈递肽段CLG及LTA给自身CD8+T细胞,T细胞识别肽段并能应答的细胞数增加,呈递前分别为(2.67±1.97)2×104CD8+ T细胞和(5.33±1.86)2×104CD8+ T细胞,呈递后为(42.67±33.79)2×104CD8+ T细胞和(25.67±18.25)2×104 CD8+ T细胞,呈递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正常T细胞的应答能力无明显差别.结论:鼻咽癌病人外周血DC可经外周血分离培养,诱导扩增后能分化成熟并能有效呈递肿瘤抗原肽段,产生特异性CTL,对鼻咽癌病人的免疫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光武;温文胜;张哲;谢莹;吴英鹰;唐安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活血开窍醒神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活血开窍醒神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4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用醒脑静注射液、补阳还五汤加味中药及醒神开窍针刺促醒治疗,观察治疗1个月后意识好转和预后的情况.结果:治疗组预后恢复良好为87.03%,显著高于对照组68.62%(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月内清醒46例,对照组32例(P<0.05).结论:活血开窍醒神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促醒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陈永斌;黄李平;陈业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TCD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疑诊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患者进行TCD检测.所有病例由血管造影(DSA)证实均存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18例TCD均有异常改变,2例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未见明显改变.其中患侧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速度增高16例,轻度增高2例.以舒张期血流速度增高,搏动指数降低为主,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7例患者有频谱紊乱或频谱边缘不清伴有吹风样血管杂音等频谱形态异常改变.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TCD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苏兰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

    口腔颌面部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要手段,常规病灶扩大切除加同侧颈淋巴清扫,手术范围广,破坏性大.术后可出现语言不清,进食不便并影响容貌,患者术后生活和生存质量下降. 前臂游离皮瓣解剖恒定,易于切取,血管蒂长,管径较粗,便于吻合,皮瓣薄而柔软,利于造形,适合修复唇、颊、口底、咽缺损,部分或近全舌再造,可折叠修复颊部洞穿缺损,能较好地恢复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我科2001~2005年12月施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70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的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F组),B组(n=20)镇痛药液配方为:0.2%布比卡因+0.003 3%布托啡诺混合溶液;F组(n=20)镇痛药液配方为0.2%布比卡因+0.000 7%芬太尼混合溶液,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自控给药的模式,持续量均为2 ml/h.结果:镇痛效果VAS评分B组与F组相似(P>0.05).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以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

    作者:钱卫;黄冰;赖恩华;潘灵辉;黎阳;黄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髋关节疾患(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是困扰骨科的一大难题,例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 虽然早期行髓芯减压及植骨有一定疗效,但一旦病情发展到中晚期(Ficat Ⅲ、Ⅳ期)疗效明显下降.另外,此时置换的全髋假体很难满足患者一生的需要,一旦出现松动或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更加困难,效果极差.Smith-Petersen[1]报道了股骨头金属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经验[1], 由此开始了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作者:詹新立;肖增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神经发生与记忆形成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发生与记忆形成的关系.方法:将经行为学筛选出的27只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再按其训练成绩分为记忆力强组和记忆力弱组,每组小鼠9只.实验组小鼠进行水迷宫训练5 d,对照组小鼠不作水迷宫训练,在实验组小鼠训练完成后的24 h内,同时检测3组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记忆力强组小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数目明显多于记忆力弱组(P<0.01),而记忆力弱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神经干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发生可能参与了记忆的形成过程.

    作者:黎有文;周三国;杨伯宁;谭国鹤;葛晓东;龚健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复合液对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儿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复合液对围术期焦虑和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小儿择期手术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B组: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和氯胺酮5 mg/kg;C组:口服咪达唑仑0.8 mg/kg和氯胺酮5 mg/kg.观察对口服药的接受程度、起效时间、镇静程度和抗焦虑情况、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术后精神状态和有无并发症等.结果:3组患儿均很好地接受口服用药;术中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稳定,无术后精神状态和并发症;C组起效时间更短;C组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较强,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复合液(咪达唑仑)0.8 mg/kg和氯胺酮5 mg/kg混合液,其镇静和抗焦虑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作者:施小彤;刘敬臣;谢玉波;赵丽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巨块型宫颈癌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20世纪90年代妇科肿瘤学者们对宫颈癌的化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并开展了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联合手术或放射治疗宫颈癌的新模式,取得了较为令人鼓舞的效果.宫颈癌术前动脉化疗属于NACT的范畴,目的是控制肿瘤的微小浸润,减少肿瘤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而易于施行[1],本文报道76例巨块型宫颈癌介入化疗的疗效.

    作者:胡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83例

    肩周炎是推拿科临床常见病,针灸和推拿是其主要的中医康复手段.1998年3月至2004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电针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患者83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军;雷龙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7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治疗现状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近20年来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由于对STEMI,NSTEMI及UAP的病理基础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有了引人注目的进展,进而导致了治疗策略的巨大变化.伴随着关于ACS诸多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治疗措施如急诊PCI、低分子肝素、ACEI,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等被不同国家和地区写进了ACS治疗指南.但这些指南在具体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73例ACS患者住院治疗措施的分析总结,评价我院目前ACS患者接受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应用现状.

    作者:李彦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肾病NO、NOS测定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2型糖尿病(NIDDM)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了糖尿病(DM)患者的预后和生存.NO是新型的生物信息传递分子,具有舒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等功能.因此,本文通过对NO、NOS的配套测定,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作者:唐国全;覃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西产土垅大白蚁菌圃中几种重金属的含量测定

    目的:探查广西产土垅大白蚁菌圃中铅、镉、砷和汞等重金属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12批土垅大白蚁菌圃进行铅、镉、砷和汞等元素的测定,其中铅测定采用火焰法,镉采用石墨炉法,砷和汞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结果:铅在0~1.00 mg/L、镉在0~5.0 μg/L、砷在0~64.0 μg/L、汞在0~16.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12批样品铅含量为6.0~19.1 mg/kg, 镉为0.11~0.40 mg/kg,砷为0.14~0.82 mg/kg,汞为0.050~0.520 mg/kg.结论:广西不同产地的土垅大白蚁菌圃上述重金属含量较低,临床使用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黄瑞松;陈广林;吴祖军;孔桂豪;苏青;江永红;吴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