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已知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

李卫;高枫;张学荣;唐卫中;张海添

关键词:α-地中海贫血, 分子内杂交,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且特异性高,可用于检测已知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的DNA分析方法.方法:用巢式PCR方法扩增α2-珠蛋白基因,然后用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两种已知的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即,密码子125(CTG→CCG)和终止密码子(TAA→CAA).结果:这两种已知的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均被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出.结论: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较为简便、特异性高的DNA分析方法,可用于已知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的检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伪膜性肠炎20例临床特点分析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新型抗生素的不断生产、使用,与抗生素相关的伪膜性肠炎(PMC)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本文就我院2000年2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0例PMC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PMC的认识.

    作者:陈远能;邓德海;赖铭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手术疗效分析

    对我院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20耳中并发迷路瘘管32耳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作者:覃继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分级相关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HRV)能较好地反映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活动的平衡状态.业已证实: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HRV下降[1].我们对不同程度CHF的HRV昼夜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西菲牛蛭提取物抗动物血栓形成的作用

    目的:研究菲牛蛭提取物对抗动物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家兔动脉血栓和大白鼠静脉血栓模型,静脉注射菲牛蛭提取物每千克60个抗凝血酶单位 (60ATU /kg),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测定其对动脉及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结果:给药后,菲牛蛭提取物对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湿重和干重均有明显减轻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菲牛蛭提取物有较强的抗动物血栓形成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渊弘;杨洋;黎肇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国产丁丙诺啡在术后自控镇痛中的运用

    目的:探索丁丙诺啡在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要求术后镇痛的手术病人2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丁丙诺啡静脉自控镇痛.B组:丁丙诺啡+胃复安静脉自控镇痛.C组:丁丙诺啡+2%利多卡因皮下自控镇痛.D组:丁丙诺啡+2%利多卡因+胃复安皮下自控镇痛.术后6、12、24、48 h进行镇痛、镇静评分.结果:平静状态下术后6、12、24、48 h镇痛效果均基本满意,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术后呕吐与B、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 4组收缩压(SBP)较术前均无明显降低.结论:丁丙诺啡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对术后患者镇痛一样有效,尤以加用胃复安后自控镇痛更能给病人提供理想的效果.

    作者:陈艳青;梁维斌;务军;张岚;王小平;陈蕙;燕舒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复方苯海拉明糖浆中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

    复方苯海拉明糖浆(Compound Diphenhydramine Hydrochloric Syrup)是我院药剂科研制的一种口服液,每支10 ml,主要成分有盐酸苯海拉明、葡萄糖酸钙.为抗过敏药,主要用于婴儿湿疹,异位性皮炎等,也可用于小儿伤风感冒,临床疗效较好.质量标准中盐酸苯海拉明含量测定一直为硝酸银滴定法,准确性较差.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苯海拉明糖浆中盐酸苯海拉明的含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芳;黎远东;吴春晓;黄其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肾病NO、NOS测定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2型糖尿病(NIDDM)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了糖尿病(DM)患者的预后和生存.NO是新型的生物信息传递分子,具有舒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等功能.因此,本文通过对NO、NOS的配套测定,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作者:唐国全;覃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颅骨酒精保存回植的临床应用

    1996年2月至2005年2月,我们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患者行自体颅骨瓣原位再回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向亮;庞赤宇;李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的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 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实验分4组.脂肪乳剂LTP组、依托咪酯LTP组、D-2-氨基-5-磷酸戊酸(D-APV)+脂肪乳剂LTP组、D-APV+依托咪酯LTP组的脑片分别以30 μl脂肪乳剂、30 μl依托咪酯(相当于5 μmol/L)、50 μmol/L D-APV+30 μl脂肪乳剂、50 μmol/L D-APV+5 μmol/L依托咪酯预孵60 min,记录基础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10 min,然后给予高频刺激(HFS),继续记录EPSC 40 min.结果:给予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D-APV后,大鼠海马CA1区HFS不能诱发LTP;脂肪乳剂LTP组给予HFS后,产生LTP,HFS后0~10 min 、11~40 min 的EPSC值分别为基础值的154.2%和150.7 %;依托咪酯LTP组给予HFS后,EPSC值迅速增加,然后逐渐下降,HFS后0~10 min的EPSC值为基础值的127.8%,10 min后达基线水平,HFS后11~40 min的EPSC值与HFS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实验条件所诱发的LTP是NMDA受体依赖型的,5 μmol/L依托咪酯不影响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TP的诱导,但损害LTP的维持.

    作者:蒋晖;白靖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术前动脉化疗栓塞

    目的:评价术前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小儿肾母细胞瘤(WT)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将24例WT患儿按临床分期、病理分型进行配对设计研究,TACE组12例,全身化疗组12例,治疗后2周用CT测量肿瘤的体积变化,术中测量肿瘤的坏死率、记录完整切除例数、骨髓抑制例数.结果:TACE组肿瘤的瘤体缩小、液化坏死程度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肿瘤术中完整切除率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出现骨髓抑制少(P<0.05).结论:对比全身化疗,术前TACE更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促使肿瘤缩小、坏死,出现骨髓抑制少,有利于手术根治性切除,从而提高生存率.

    作者:董淳强;杨体泉;罗意革;唐咸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已知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且特异性高,可用于检测已知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的DNA分析方法.方法:用巢式PCR方法扩增α2-珠蛋白基因,然后用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两种已知的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即,密码子125(CTG→CCG)和终止密码子(TAA→CAA).结果:这两种已知的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均被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出.结论: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较为简便、特异性高的DNA分析方法,可用于已知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的检测.

    作者:李卫;高枫;张学荣;唐卫中;张海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手提式B超床旁定位肾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手提式B超床旁定位肾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患者行手提式B超床旁定位肾活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86例患者床旁行192次活检,取材一针成功率93%,二针成功率100%.并发症为镜下血尿158例,肉眼血尿4例;肾周血肿2~3 cm 56例,<2 cm 84例.未发生临床需处理的并发症.结论:利用手提式B超床旁定位行肾活检成功率高.且该方法灵活,方便,安全,病人易接受.

    作者:方如美;陆恩峰;罗仕云;韦宇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的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F组),B组(n=20)镇痛药液配方为:0.2%布比卡因+0.003 3%布托啡诺混合溶液;F组(n=20)镇痛药液配方为0.2%布比卡因+0.000 7%芬太尼混合溶液,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自控给药的模式,持续量均为2 ml/h.结果:镇痛效果VAS评分B组与F组相似(P>0.05).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以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

    作者:钱卫;黄冰;赖恩华;潘灵辉;黎阳;黄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致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运动试验阳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51例、运动试验阳性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22例及健康人20例平板运动试验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前后、各组间运动后的QT离散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运动可使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增大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廖杰;何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临床特点与耐药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可定植于人的鼻咽部和皮肤等处,健康人群中约20%携带金葡菌,60%左右的人间断携带,而不携带的人只占20%[1] ,长期以来该菌始终是一种主要呼吸系统常见的致病菌,其耐药性在不断增加 .为了解近几年金葡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金葡菌肺炎312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新梅;卢翠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明原因发热71例病因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FUO)是内科常见疑难杂症,根据已有的病因分类考虑患者可能病因对临床医师有很大的帮助.现对在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FUO病例共71例进行病因分析.

    作者:韦秋敏;兰枝东;卢荣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胃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和胃良性病变中端粒酶的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检测36例胃癌组织,20例胃溃疡组织,10例胃炎组织和20例正常人胃黏膜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0.6%(29/36),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10%(其中2例胃溃疡和1例胃炎组织标本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正常人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到端粒酶阳性.胃癌组织与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胃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胃良性病变患者端粒酶检测阳性者应加强随访.

    作者:李艳;葛莲英;谢裕安;刘剑仑;覃宇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神经发生与记忆形成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发生与记忆形成的关系.方法:将经行为学筛选出的27只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再按其训练成绩分为记忆力强组和记忆力弱组,每组小鼠9只.实验组小鼠进行水迷宫训练5 d,对照组小鼠不作水迷宫训练,在实验组小鼠训练完成后的24 h内,同时检测3组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记忆力强组小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数目明显多于记忆力弱组(P<0.01),而记忆力弱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神经干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发生可能参与了记忆的形成过程.

    作者:黎有文;周三国;杨伯宁;谭国鹤;葛晓东;龚健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国产封堵器和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与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VSDD)治疗VSD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对160例VSD封堵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并发症.结果:国产器械组及AVSDD组即刻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即刻残余分流率的比较国产器械组明显低于AVSDD组(P<0.05),但术后24 h,1、3、6、12个月不同时点随访残余分流率的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国产组少于AVSDD组(P<0.05).结论:国产VSD封堵器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AVSDD.

    作者:黄群英;张智伟;李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用血清标本替代物的制备

    糖、脂肪、蛋白质(酶)三大物质代谢的规律是生物化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点.在某些病变时,葡萄糖、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各种物质的含量变化常常能在血清中反映出来,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这些项目的生化检测方法.而在这些实验教学中必须采集大量的血清标本供学生检测使用.以往我校实验教学所用血清标本主要是到医院收集临床生化检验残剩血清样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医院生化检验普遍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取血量甚少,给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所需血清标本的收集带来了困难,且病人阳性血清存在易传染等问题[1].为此,我们尝试使用一种外观、性状与人血清标本相似的血清标本替代物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建华;裴鹏;王定坤;杨剑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