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致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

廖杰;何涛

关键词:冠心病, 平板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 室性心律失常, QT离散度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运动试验阳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51例、运动试验阳性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22例及健康人20例平板运动试验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前后、各组间运动后的QT离散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运动可使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增大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颅脑外伤148例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治安案件,工业生产意外等所致外伤也日益增多,其中颅脑外伤是常见的严重外伤.研究急诊颅脑外伤流行病学的特点对于急诊外科日常工作和急诊外科学科建设都有重要意义[1].

    作者:郑文军;赵会民;潘磊;刘唐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UC1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特异性粘蛋白(MUC1)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膀胱黏膜、20例腺性膀胱炎和10例膀胱腺癌组织中MUC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特点. 结果:正常膀胱黏膜、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组织均有MUC1阳性表达,但表达量、模式均不同,且MUC1表达类型与组织增生、癌细胞分化有关(P<0.001).结论:MUC1的高表达反映黏膜上皮代谢活跃的增生特征,并不是恶变的标志.腺癌高表达的MUC1可能参与了腺癌的恶性演进和侵袭转移.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的MUC1表达特点可以作为临床病理鉴别诊断的依据.

    作者:向松涛;周四维;管维;陈志强;叶章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微波辐射对白色念珠菌生物学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白色念珠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E-7250型2 450 MHz,输出功率20、40、60 W的微波辐射对接种后的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情况进行实验室的观察.将接种的白色念珠菌的试管分别按不同的辐射时间、辐射次数接种为辐射10、15、20 min;每一辐射时间段分为辐射1次、3次、6次、9次的组别.按设计分组辐射完成后,置27 ℃恒温箱内,观察30 d后试管内菌落的生长情况并在显微镜下对其生物学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输出功率60 W的微波辐射,30 d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情况:10 min辐射1、3次为较旺盛生长(+ + +),辐射6、9次为少量生长(+ +).15 min辐射1次为较旺盛生长(+ + +),辐射3、6次为少量生长(+ +),辐射9次为微量生长(+).20 min辐射1次为少量生长(+ +),辐射3次为微量生长(+),辐射6、9次为很微量生长(±).结论:60 W,2 450 MHz的医疗常用微波辐射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效应随辐射的强度的增大而增强.

    作者:杨少华;程培华;陈德华;黄熙;郭昆义;罗美芳;黄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猪胰肾联合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胰肾联合移植(SPKT)大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杂种猪作SPKT的供受体,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多器官联合整块切取,胰、节段十二指肠、双肾、脾脏.切除受体胰腺,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 切除受体双肾,供体门静脉远端与左肾静脉吻合, 门静脉近端及带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左肾动脉的腹主动脉段分别与受体下腔静脉及肾以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侧壁与受体上段空肠行侧侧吻合, 输尿管置管外引流,未作预防及抗排斥处理.结果:10头动物移植后,2头受体因术后内环境紊乱死亡,8头受体顺利完成胰肾联合移植术,术后移植肾、胰均迅速恢复功能, 存活期胰肾功能基本正常.术后3~5 d因排斥反应及体内代谢紊乱8头受体死亡.结论:建立猪SPKT模型是可行的,良好的外科技术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基础.

    作者:田磊;陆云飞;刘庆仪;林成新;覃忠;李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种不同术前辅助治疗方法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3种不同术前辅助治疗方法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91例低位直肠癌病例分为4组,A组19例进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 regional intra-arteral chemotherapy,PRAC)联合放疗,B组30例进行术前腔内热疗(preoperative endocavitary hyperthermia,PEH)联合放疗,C组15例术前单纯放疗,D组27例术前未行任何辅助治疗.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每例治疗前及手术后的凋亡细胞. 结果:全部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所有4组治疗前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es,AI)之间无明显差异.A、B、C 3组治疗后AI均明显高于各组治疗前AI(P<0.01).治疗后的4组AI相比,A组(5.389±0.517)%、B组(4.985±0.428)%、C组(2.757±0.251)%,均高于D组(0.877±0.139)%,A组和B组AI又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AI无明显差异.结论:低位直肠癌PRAC联合放疗与PEH联合放疗均可以明显促进癌细胞凋亡,提示术前通过这两种方法治疗直肠癌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郭云;唐宗江;刘小健;唐卫中;甘嘉亮;张小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肾病综合征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

    肾病综合征(NS)常伴有高脂血症,以往一般认为主要为胆固醇升高.脂蛋白(a)[LP(a)]是一种独立的脂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已有较深入的研究,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我们对42例NS患者治疗前后的LP(a)的水平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磨红;赵志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37例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手术安全性的提高,90年代后期有报道开始采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选择性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于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3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方海宁;谭伟;吴锋耀;陆浩;罗又桥;赖纪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手提式B超床旁定位肾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手提式B超床旁定位肾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患者行手提式B超床旁定位肾活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86例患者床旁行192次活检,取材一针成功率93%,二针成功率100%.并发症为镜下血尿158例,肉眼血尿4例;肾周血肿2~3 cm 56例,<2 cm 84例.未发生临床需处理的并发症.结论:利用手提式B超床旁定位行肾活检成功率高.且该方法灵活,方便,安全,病人易接受.

    作者:方如美;陆恩峰;罗仕云;韦宇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RP-HPLC法测定喷昔洛韦凝胶含量

    目的:建立喷昔洛韦凝胶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7.0(10:9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2 nm,柱温:室温.结果:喷昔洛韦在5.0~10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回收率99.8%,RSD=0.48%,精密度RSD=0.71%.结论:方法专属性强,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完全适合喷昔洛韦凝胶的含量测定.

    作者:何成章;吴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定量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有慢性炎症和血管翳形成,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终造成关节畸形和强直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阻止RA病情发展、减少致残率的关键[1].目前临床上常用类风湿因子(RF)作为血清学的诊断指标.由于RF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高,不利于早期诊断.因此,寻找特异性检测指标对RA进行早期诊断,成为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点.我们对11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定量检测,以评价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赖战峰;吴晓宁;蒋杰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术前动脉化疗栓塞

    目的:评价术前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小儿肾母细胞瘤(WT)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将24例WT患儿按临床分期、病理分型进行配对设计研究,TACE组12例,全身化疗组12例,治疗后2周用CT测量肿瘤的体积变化,术中测量肿瘤的坏死率、记录完整切除例数、骨髓抑制例数.结果:TACE组肿瘤的瘤体缩小、液化坏死程度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肿瘤术中完整切除率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出现骨髓抑制少(P<0.05).结论:对比全身化疗,术前TACE更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促使肿瘤缩小、坏死,出现骨髓抑制少,有利于手术根治性切除,从而提高生存率.

    作者:董淳强;杨体泉;罗意革;唐咸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细胞凋亡的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海洛因成瘾致脑损害中细胞凋亡现象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递增法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两组大鼠前额皮质、海马、下丘脑等部位脑组织,运用透视电镜观察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结果:本实验中,在透视电镜下观察到海洛因成瘾大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各期凋亡超微病理变化影像,TUNEL检测也显示海洛因成瘾各部位脑组织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广泛性出现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凋亡.脑组织细胞凋亡参与了海洛因成瘾致脑组织细胞死亡的病理机制.

    作者:韦献良;李静玲;叶峻;周燕;廖章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巨块型宫颈癌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20世纪90年代妇科肿瘤学者们对宫颈癌的化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并开展了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联合手术或放射治疗宫颈癌的新模式,取得了较为令人鼓舞的效果.宫颈癌术前动脉化疗属于NACT的范畴,目的是控制肿瘤的微小浸润,减少肿瘤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而易于施行[1],本文报道76例巨块型宫颈癌介入化疗的疗效.

    作者:胡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母细胞瘤1例报告

    患者,女,35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偶咳血丝痰1年余.体检:生命指征正常,血压16.8/9.33 kPa,呼吸13次/min,体温36.7 ℃.心、肺、腹未见异常体征.X线平片见左下肺后基底段大小为4 cm×5 cm分叶状、边缘光整肿块影.

    作者:潘少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外科治疗

    1986~2005年我科共收治发病超过24 h自发性食管破裂8例,经积极、及早的手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福维;梁友君;何振波;李东涛;高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己酮可可碱对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活的影响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激活的影响,探讨PTX保护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机制.方法:建立内皮细胞单层损伤模型,随机分为脂多糖(LPS)-A组、LPS-B组、LPS+PTX-A组及LPS+PTX-B组,分别以不同终浓度LPS及PTX刺激不同时间,以West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内皮细胞p38MAPK活性.结果:LPS组,随着LPS刺激时间的延长及刺激浓度的增大,磷酸化的p38MAPK亮度逐渐增强;LPS+PTX组,磷酸化的p38MAPK亮度随着PTX刺激时间的延长及刺激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结论:PTX可通过降低p38 MAPK的活性而起保护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

    作者:汤展宏;钱卫;季晓芳;林成新;张驰;江家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产生的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 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实验分4组.脂肪乳剂LTP组、依托咪酯LTP组、D-2-氨基-5-磷酸戊酸(D-APV)+脂肪乳剂LTP组、D-APV+依托咪酯LTP组的脑片分别以30 μl脂肪乳剂、30 μl依托咪酯(相当于5 μmol/L)、50 μmol/L D-APV+30 μl脂肪乳剂、50 μmol/L D-APV+5 μmol/L依托咪酯预孵60 min,记录基础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10 min,然后给予高频刺激(HFS),继续记录EPSC 40 min.结果:给予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D-APV后,大鼠海马CA1区HFS不能诱发LTP;脂肪乳剂LTP组给予HFS后,产生LTP,HFS后0~10 min 、11~40 min 的EPSC值分别为基础值的154.2%和150.7 %;依托咪酯LTP组给予HFS后,EPSC值迅速增加,然后逐渐下降,HFS后0~10 min的EPSC值为基础值的127.8%,10 min后达基线水平,HFS后11~40 min的EPSC值与HFS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实验条件所诱发的LTP是NMDA受体依赖型的,5 μmol/L依托咪酯不影响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LTP的诱导,但损害LTP的维持.

    作者:蒋晖;白靖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神经发生与记忆形成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发生与记忆形成的关系.方法:将经行为学筛选出的27只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再按其训练成绩分为记忆力强组和记忆力弱组,每组小鼠9只.实验组小鼠进行水迷宫训练5 d,对照组小鼠不作水迷宫训练,在实验组小鼠训练完成后的24 h内,同时检测3组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记忆力强组小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数目明显多于记忆力弱组(P<0.01),而记忆力弱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神经干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发生可能参与了记忆的形成过程.

    作者:黎有文;周三国;杨伯宁;谭国鹤;葛晓东;龚健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Depulpin无砷失活剂应用于乳磨牙根管残髓治疗的临床观察

    乳牙牙髓炎、根尖周炎是儿童口腔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中常发现无论牙髓炎还是根尖周炎(包括瘘管型)均可能存在根髓仍有活力的状况.如何有效地控制疼痛,在无痛状态下摘除根髓,顺利完成根管治疗,是每一个儿童口腔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传统的无痛方法包括使用牙髓失活剂和局麻下拔髓.由于乳磨牙根管粗大,根分叉区副根管多,根方有恒牙胚发育等生理特点,使用局麻下摘除根髓是安全的方法[1].但注射麻药过程中会出现疼痛、麻药漏出味苦等情况,患儿不能耐受而可能导致拔髓不成功.因此,使用安全、有效、刺激性小、易于被患儿接受的失活剂将成为儿童口腔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在我科儿童牙病诊室就诊的患儿应用无砷失活剂进行乳磨牙根管残髓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春梅;韦惠平;王少英;方萍;钟秀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诊内镜诊治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急诊内镜检查不仅能明确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VUGIB)的原因及部位,而且能在发现活动性出血灶后及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我院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对421例ANVUGIB患者行急诊(24 h内)内镜检查,411例明确诊断,并对其中204例内镜下可见活动性出血灶的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蒋庆安;唐军梅;陈纯;秦向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