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细胞凋亡的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韦献良;李静玲;叶峻;周燕;廖章鼎

关键词:海洛因成瘾, 脑细胞, 凋亡, 电镜, TUNEL
摘要:目的:研究海洛因成瘾致脑损害中细胞凋亡现象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递增法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两组大鼠前额皮质、海马、下丘脑等部位脑组织,运用透视电镜观察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结果:本实验中,在透视电镜下观察到海洛因成瘾大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各期凋亡超微病理变化影像,TUNEL检测也显示海洛因成瘾各部位脑组织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海洛因成瘾大白鼠脑内广泛性出现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凋亡.脑组织细胞凋亡参与了海洛因成瘾致脑组织细胞死亡的病理机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灌洗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早期应用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腹腔灌洗引流(LPL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41例,采用LPLD法治疗21例(腹腔镜组),剖腹手术治疗20例(剖腹组).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剖腹组,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剖腹组.结论:LPLD早期治疗SAP,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政华;贺咏宁;贺长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7研究进展

    组织激肽释放酶7(kallikrein7,KLK7)是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家族成员之一,该家族均表达丝氨酸蛋白酶,近些年关于该家族基因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多数学者认为该家族表达产物与多种疾病相关 .现将KLK7基因与疾病关系的近期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宣强;莫曾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手术疗效分析

    对我院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20耳中并发迷路瘘管32耳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作者:覃继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控制性降压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s,TURP)中应用对手术出血的影响.方法:将行TURP术患者随机分为降压组(N组 )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0例, N组采用硝酸甘油(1~5 μg/kg*min-1)进行控制性降压, C组不行降压处理.结果:N组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效果显著,无并发症.结论:控制性降压可减少TURP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王喜军;林成新;刘敬臣;蒋卓汛;李英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国产封堵器和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与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VSDD)治疗VSD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对160例VSD封堵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并发症.结果:国产器械组及AVSDD组即刻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即刻残余分流率的比较国产器械组明显低于AVSDD组(P<0.05),但术后24 h,1、3、6、12个月不同时点随访残余分流率的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国产组少于AVSDD组(P<0.05).结论:国产VSD封堵器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AVSDD.

    作者:黄群英;张智伟;李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

    通过鼻胃管喂养可解决早产儿吸吮无力.但因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未完善,胃管喂养时可出现喂养不耐受.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提出非营养性吸吮(NNS)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本文对我院儿科18例早产儿给予NNS,观察其对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RP-HPLC法测定喷昔洛韦凝胶含量

    目的:建立喷昔洛韦凝胶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7.0(10:9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2 nm,柱温:室温.结果:喷昔洛韦在5.0~10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回收率99.8%,RSD=0.48%,精密度RSD=0.71%.结论:方法专属性强,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完全适合喷昔洛韦凝胶的含量测定.

    作者:何成章;吴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的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F组),B组(n=20)镇痛药液配方为:0.2%布比卡因+0.003 3%布托啡诺混合溶液;F组(n=20)镇痛药液配方为0.2%布比卡因+0.000 7%芬太尼混合溶液,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自控给药的模式,持续量均为2 ml/h.结果:镇痛效果VAS评分B组与F组相似(P>0.05).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以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

    作者:钱卫;黄冰;赖恩华;潘灵辉;黎阳;黄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家族性Fahr病

    目的:探讨家族性Fahr病的遗传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一家系3代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改变.结果:家族性Fahr病主要表现为言语和智能障碍、锥体外系损害、共济失调、双侧对称性基底节区钙化.结论:对于慢性发病,智能障碍, 锥体外系损害症状突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钙化,结合家系调查,应考虑家族性Fahr病.头颅CT对家族性Fahr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头颅CT有双侧对称性基底节钙化灶而无临床症状者,应警惕家族性Fahr病,注意进一步追踪.

    作者:罗杰峰;秦超;李伟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p53基因表达与H101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肿瘤组织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状态,与 E1B缺陷型腺病毒(简称H101)治疗恶性肿瘤疗效关系的研究,来探讨H101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6例 H101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例进行肿瘤组织突变型p53基因蛋白检测,分析肿瘤组织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H101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突变型p53基因蛋白总阳性表达率均为69.4%(25/36);36例应用H101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61.1%(22/36).其中p53+患者有效率72.3%(18/25),而p53-患者有效率36.3%(4/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101对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恶性肿瘤患者疗效高于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阴性者.

    作者:李永强;胡晓桦;谢伟敏;刘志辉;周文献;岑洪;廖小莉;陆永奎;谭晓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母细胞瘤1例报告

    患者,女,35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偶咳血丝痰1年余.体检:生命指征正常,血压16.8/9.33 kPa,呼吸13次/min,体温36.7 ℃.心、肺、腹未见异常体征.X线平片见左下肺后基底段大小为4 cm×5 cm分叶状、边缘光整肿块影.

    作者:潘少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37例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手术安全性的提高,90年代后期有报道开始采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选择性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于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3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方海宁;谭伟;吴锋耀;陆浩;罗又桥;赖纪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活血开窍醒神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活血开窍醒神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4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用醒脑静注射液、补阳还五汤加味中药及醒神开窍针刺促醒治疗,观察治疗1个月后意识好转和预后的情况.结果:治疗组预后恢复良好为87.03%,显著高于对照组68.62%(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月内清醒46例,对照组32例(P<0.05).结论:活血开窍醒神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促醒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陈永斌;黄李平;陈业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妇科手术137例体会

    我院从2004年起,对以往单纯宫腔镜或腹腔镜不能同时治疗既有宫腔又有腹腔病变的病例,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的手术进行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韵洁;于江;俸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Depulpin无砷失活剂应用于乳磨牙根管残髓治疗的临床观察

    乳牙牙髓炎、根尖周炎是儿童口腔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中常发现无论牙髓炎还是根尖周炎(包括瘘管型)均可能存在根髓仍有活力的状况.如何有效地控制疼痛,在无痛状态下摘除根髓,顺利完成根管治疗,是每一个儿童口腔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传统的无痛方法包括使用牙髓失活剂和局麻下拔髓.由于乳磨牙根管粗大,根分叉区副根管多,根方有恒牙胚发育等生理特点,使用局麻下摘除根髓是安全的方法[1].但注射麻药过程中会出现疼痛、麻药漏出味苦等情况,患儿不能耐受而可能导致拔髓不成功.因此,使用安全、有效、刺激性小、易于被患儿接受的失活剂将成为儿童口腔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在我科儿童牙病诊室就诊的患儿应用无砷失活剂进行乳磨牙根管残髓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春梅;韦惠平;王少英;方萍;钟秀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46例.观察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9%.46例患者53处靶病变成功植入53枚冠脉支架(药物洗脱支架43枚,普通支架10枚),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7.8%.靶病变类型:A型病变4处,B型病变24处,C型病变25处.术后无出血、血肿、桡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可行,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无需卧床制动,痛苦少.

    作者:李浪;李醒三;刘唐威;黄凯;朱立光;曾知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髋关节疾患(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是困扰骨科的一大难题,例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 虽然早期行髓芯减压及植骨有一定疗效,但一旦病情发展到中晚期(Ficat Ⅲ、Ⅳ期)疗效明显下降.另外,此时置换的全髋假体很难满足患者一生的需要,一旦出现松动或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更加困难,效果极差.Smith-Petersen[1]报道了股骨头金属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经验[1], 由此开始了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作者:詹新立;肖增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已知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且特异性高,可用于检测已知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的DNA分析方法.方法:用巢式PCR方法扩增α2-珠蛋白基因,然后用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两种已知的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即,密码子125(CTG→CCG)和终止密码子(TAA→CAA).结果:这两种已知的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均被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出.结论:分子内杂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较为简便、特异性高的DNA分析方法,可用于已知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的检测.

    作者:李卫;高枫;张学荣;唐卫中;张海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UC1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特异性粘蛋白(MUC1)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膀胱黏膜、20例腺性膀胱炎和10例膀胱腺癌组织中MUC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特点. 结果:正常膀胱黏膜、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组织均有MUC1阳性表达,但表达量、模式均不同,且MUC1表达类型与组织增生、癌细胞分化有关(P<0.001).结论:MUC1的高表达反映黏膜上皮代谢活跃的增生特征,并不是恶变的标志.腺癌高表达的MUC1可能参与了腺癌的恶性演进和侵袭转移.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的MUC1表达特点可以作为临床病理鉴别诊断的依据.

    作者:向松涛;周四维;管维;陈志强;叶章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巨块型宫颈癌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20世纪90年代妇科肿瘤学者们对宫颈癌的化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并开展了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联合手术或放射治疗宫颈癌的新模式,取得了较为令人鼓舞的效果.宫颈癌术前动脉化疗属于NACT的范畴,目的是控制肿瘤的微小浸润,减少肿瘤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而易于施行[1],本文报道76例巨块型宫颈癌介入化疗的疗效.

    作者:胡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