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伪膜性肠炎20例临床特点分析

陈远能;邓德海;赖铭裕

关键词:伪膜性肠炎, 抗生素, 内镜特征, 临床, 发生率, 应用, 生产, 患者
摘要: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新型抗生素的不断生产、使用,与抗生素相关的伪膜性肠炎(PMC)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本文就我院2000年2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0例PMC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PMC的认识.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的实验观察

    目的:系统分析、比较X线平片、CT、ECT、MRI 4种影像学方法对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的作用,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成年山羊20只按术后不同时间随机分成5组,每组4只,手术造成一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另一侧作自身对照.定期观察各组影像学改变并切取相应的病检标本.结果:术后分别以X线平片、CT、ECT、MRI 4种影像学方法对各组检查各18、19、20、23次,其中有异常改变的阳性结果次数分别为4、7、15、20次,异常率分别为22.2%、36.9%、75.0%、86.9%,经R×C表χ2检验,4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4种影像学方法中,MRI对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的意义大,其次依次为ECT、CT、X线平片.

    作者:苏伟;江峰;宋英儒;覃伟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分级相关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HRV)能较好地反映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活动的平衡状态.业已证实: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HRV下降[1].我们对不同程度CHF的HRV昼夜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UC1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特异性粘蛋白(MUC1)在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膀胱黏膜、20例腺性膀胱炎和10例膀胱腺癌组织中MUC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特点. 结果:正常膀胱黏膜、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组织均有MUC1阳性表达,但表达量、模式均不同,且MUC1表达类型与组织增生、癌细胞分化有关(P<0.001).结论:MUC1的高表达反映黏膜上皮代谢活跃的增生特征,并不是恶变的标志.腺癌高表达的MUC1可能参与了腺癌的恶性演进和侵袭转移.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腺癌的MUC1表达特点可以作为临床病理鉴别诊断的依据.

    作者:向松涛;周四维;管维;陈志强;叶章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猪胰肾联合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胰肾联合移植(SPKT)大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杂种猪作SPKT的供受体,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多器官联合整块切取,胰、节段十二指肠、双肾、脾脏.切除受体胰腺,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 切除受体双肾,供体门静脉远端与左肾静脉吻合, 门静脉近端及带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左肾动脉的腹主动脉段分别与受体下腔静脉及肾以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侧壁与受体上段空肠行侧侧吻合, 输尿管置管外引流,未作预防及抗排斥处理.结果:10头动物移植后,2头受体因术后内环境紊乱死亡,8头受体顺利完成胰肾联合移植术,术后移植肾、胰均迅速恢复功能, 存活期胰肾功能基本正常.术后3~5 d因排斥反应及体内代谢紊乱8头受体死亡.结论:建立猪SPKT模型是可行的,良好的外科技术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基础.

    作者:田磊;陆云飞;刘庆仪;林成新;覃忠;李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定量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有慢性炎症和血管翳形成,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终造成关节畸形和强直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阻止RA病情发展、减少致残率的关键[1].目前临床上常用类风湿因子(RF)作为血清学的诊断指标.由于RF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高,不利于早期诊断.因此,寻找特异性检测指标对RA进行早期诊断,成为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点.我们对11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定量检测,以评价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赖战峰;吴晓宁;蒋杰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手提式B超床旁定位肾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手提式B超床旁定位肾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患者行手提式B超床旁定位肾活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86例患者床旁行192次活检,取材一针成功率93%,二针成功率100%.并发症为镜下血尿158例,肉眼血尿4例;肾周血肿2~3 cm 56例,<2 cm 84例.未发生临床需处理的并发症.结论:利用手提式B超床旁定位行肾活检成功率高.且该方法灵活,方便,安全,病人易接受.

    作者:方如美;陆恩峰;罗仕云;韦宇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西菲牛蛭提取物抗动物血栓形成的作用

    目的:研究菲牛蛭提取物对抗动物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家兔动脉血栓和大白鼠静脉血栓模型,静脉注射菲牛蛭提取物每千克60个抗凝血酶单位 (60ATU /kg),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测定其对动脉及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结果:给药后,菲牛蛭提取物对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湿重和干重均有明显减轻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菲牛蛭提取物有较强的抗动物血栓形成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渊弘;杨洋;黎肇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p53基因与5-Fu联合作用对鼻咽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通过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并与5-Fu联合作用,观察其对两种鼻咽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克隆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UHD10-3-p53质粒,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分别转染人鼻咽癌CNE1和CNE2细胞,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5-Fu,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分析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人鼻咽癌CNE1和CNE2细胞分别加入含5-Fu的培养液后,第4天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9.46%、54.85%.CNE1和CNE2细胞分别转染wt-p53基因后,第4天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14%、45.90%.人鼻咽癌CNE1和CNE2细胞分别转染wt-p53基因后应用5-Fu处理,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第4天分别可达到84.74%、85.82%,其生长作用均明显受到抑制.结论:野生型p53基因与5-Fu联合作用,对人鼻咽癌CNE1及CNE2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作者:黄文君;赖祥进;翁国庆;陈凤坤;彭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下肢痉挛25例

    1996年5月至2003年12月我科运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局部矫形手术及康复训练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下肢痉挛25例,随访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冉;孙宏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北海市青少年糖尿病高危人群代谢综合征状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北海市青少年糖尿病(DM)高危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状况.方法:对腰围(WC):男>90 cm、女>80 cm及体重指数(BMI)≥23 kg/m2;和(或)空腹血糖(FPG)≥6.1 mmol/L;和(或)血压≥17.3/11.3 kPa高危者进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FINS)和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2 h胰岛素(2 hIns);同时检测空腹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分析MS的发生情况. 结果:本组受试者中MS的发生率为9.6%,而中心性肥胖、糖尿病(DM)、糖调节受损(IGR)、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5.6%、0.9%、11.1%、12.8%、16.1%、6.4%.上述代谢指标存在异常者,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平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此人群中的2/3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合并2种或2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占1/3,合并3种或3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占1/5. 结论:北海市青少年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代谢异常和MS的发生率较高.对青少年有高危因素者应进行筛查,对伴有代谢异常者应及早干预治疗,以降低青少年MS的发生率.

    作者:曾云先;钟宇华;卢振环;秦卫红;王寒啸;桂榕;陈家坚;高永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血糖一级亲属脂联素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血糖一级亲属(简称FDR)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测定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血糖一级亲属(分为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和30例健康人,检测其血清脂联素、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功能(HOMA-B).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HOMA-IR是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重要因素(β=-0.4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血清脂联素水平的下降,脂联素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余劲明;刘红;颜晓东;林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用血清标本替代物的制备

    糖、脂肪、蛋白质(酶)三大物质代谢的规律是生物化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点.在某些病变时,葡萄糖、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各种物质的含量变化常常能在血清中反映出来,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这些项目的生化检测方法.而在这些实验教学中必须采集大量的血清标本供学生检测使用.以往我校实验教学所用血清标本主要是到医院收集临床生化检验残剩血清样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医院生化检验普遍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取血量甚少,给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所需血清标本的收集带来了困难,且病人阳性血清存在易传染等问题[1].为此,我们尝试使用一种外观、性状与人血清标本相似的血清标本替代物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建华;裴鹏;王定坤;杨剑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致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运动试验阳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51例、运动试验阳性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22例及健康人20例平板运动试验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前后、各组间运动后的QT离散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运动可使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增大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廖杰;何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与免疫因子的关系

    1974年,Webb和Tiemey[1]先提出了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的概念.在他们的实验中,给大鼠进行一段时间气道峰压(PIP)值为4.5 kPa的机械通气后,很快产生了严重且致命的肺损伤.后来,给其它多种动物进行实验也出现类似结果.

    作者:谢玉波;刘敬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

    通过鼻胃管喂养可解决早产儿吸吮无力.但因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未完善,胃管喂养时可出现喂养不耐受.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提出非营养性吸吮(NNS)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本文对我院儿科18例早产儿给予NNS,观察其对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伪膜性肠炎20例临床特点分析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新型抗生素的不断生产、使用,与抗生素相关的伪膜性肠炎(PMC)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本文就我院2000年2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0例PMC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PMC的认识.

    作者:陈远能;邓德海;赖铭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灌洗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早期应用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腹腔灌洗引流(LPL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急性重症胰腺炎41例,采用LPLD法治疗21例(腹腔镜组),剖腹手术治疗20例(剖腹组).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剖腹组,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剖腹组.结论:LPLD早期治疗SAP,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政华;贺咏宁;贺长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髋关节疾患(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是困扰骨科的一大难题,例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 虽然早期行髓芯减压及植骨有一定疗效,但一旦病情发展到中晚期(Ficat Ⅲ、Ⅳ期)疗效明显下降.另外,此时置换的全髋假体很难满足患者一生的需要,一旦出现松动或感染等并发症,治疗更加困难,效果极差.Smith-Petersen[1]报道了股骨头金属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经验[1], 由此开始了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作者:詹新立;肖增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两肺多发性血管瘤并皮肤血管瘤1例

    患者男性,44岁.因咳血痰20 d于2005年10月13日入院.于入院前20 d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血痰,呈暗红色,呈小团块状,痰黏稠.无发热、消瘦、盗汗.

    作者:李永标;左传田;茅乃权;黄耀元;刘德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改变分析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多器官损害的疾病,约0.2%~0.5%发展成重型病毒性肝炎,此时常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心脏受损也较多见,可出现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心电图异常,现将15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卢平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