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伽玛刀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逯华;陈日新;韦智法;罗展雄;刘支源;贺润珠

关键词:食管癌, 全身伽玛刀, 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伽玛刀局部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患者均采用全身伽玛刀行局部适形放疗,总量42~50 Gy,分10~12次完成,每日一次;同期行全身化疗,采用PLF(P-顺铂,L-亚叶酸钙,F-氟脲嘧啶)方案,28 d为一周期,每位病人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末次化疗结束4周评价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96.87%(31/32),血液毒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总发生率为100%(1~3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6.25%(2/32),未出现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气管炎.结论:采用全身伽玛刀行局部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切除联合羊膜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25例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多发病,以往多采用单纯手术切除胬肉的方法治疗,但术后易复发.为了降低复发率,我院1999年10月至2003年6月采用手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25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奉红波;宋雪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封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对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192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对照组用甲醛甲酚根管内封药,一周后复查,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在消除自觉症状、促进瘘管愈合、减少封药次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氢氧化钙糊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根管消毒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用于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较好.

    作者:胡青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13例自愿选择无痛人流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作无痛人流麻醉,观察麻醉镇痛效果评级、观察诱导前、诱导后2 min、手术结束HR、R、SPO2的变化,记录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有否吸氧、有否呕吐、药物总量等情况.结果: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镇痛效果优208例,占97.65%;良5例,占2.34%;优良率100%.差0例.无效0例.诱导后HR、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率<60次/min18例,呕吐发生率为0.46%.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副反应与用药剂量和注射速度有关.

    作者:周惠萍;刘家天;黄伟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三七总皂甙对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星状神经节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测定PNS对大鼠星状神经节(SG)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膜电位、膜电阻及对外源性乙酰胆碱引起的膜除极化反应的影响.结果:PNS在0.10~0.1 6 g/L浓度范围内可使f-EPSP可逆性减小(P<0.01),但对膜电位、膜电阻及外源性氯化乙酰胆碱(Ach)引起的膜除极反应均无显著的影响.结论:PNS对大鼠星状神经节f-EPSP有可逆性抑制作用,抑制是通过突触前机制产生.

    作者:周燕;莫宁;何萍;林自忠;田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艾滋病病人的护理探讨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犯机体免疫系统,大量杀伤免疫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及免疫监督功能低下,从而并发以机会性感染为特征的器官功能衰竭和(或)恶性肿瘤的严重慢性传染性疾病[1].目前我国正处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快速增长期[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病人的生命将进一步缩短.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收治艾滋病病人7例.通过对病人采取积极的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3例病人病情在治疗缓解中,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燕珠;钟柱英;陈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广西海带细胞壁多糖抗凝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海带细胞壁多糖抗凝血作用.方法:体外实验给予家兔浓度为0.25、2.5、25 g/L的海带细胞壁多糖,体内实验给予家兔剂量为10、100 mg/kg的海带细胞壁多糖,然后测定家兔血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全血凝固时间(CT).结果:海带多糖能显著延长APTT、PT和CT时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结论:海带细胞壁多糖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

    作者:卢俊宇;班碧秀;谢华志;张丽丹;谢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冰醋酸直接检查法可作新型隐球菌的过筛试验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及时从脑脊液(CSF)中检出新型隐球菌对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确诊极为重要.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相似,只做CSF常规检验,不要求检查新型隐球菌,易造成漏诊.我们在计数CSF有核细胞时,注重与新型隐球菌的区别,并把2%冰醋酸直接检查法作为新型隐球菌的过筛试验,与墨汁染色法联检,大大减低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漏诊率.

    作者:杜春桃;韦惠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的影像诊断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ndomyocardial fibrosis)又称闭塞或缩窄型心肌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地方性疾病,属于限制性心肌病的范畴,多发生在非洲潮湿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其他国家散发[2],在我国虽比较少见[3~6],但属于潮湿的亚热带地区的广西发病数在逐年增多[7~10].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对该病的影像诊断进行综述.

    作者:李荣富;陈翰高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单纯性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单纯性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疗效及主要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8MVX线直线加速器对81例中晚期肝癌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单次剂量4~8 Gy,隔日一次,总照射剂量40~57.6 Gy(平均50.8 Gy).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6.2%,部分缓解(PR)70.3%,稳定(NC)19.8%,进展(PD)3.7%,总有效率(CR+PR)76.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6%、40.9%和33%.放射性肝炎发生率为2.5%(2/81).多因素分析提示Child-Pugh肝功能分级、门脉癌栓及肿瘤大体分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3DCRT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疗效较好,Child-Pugh肝功能分级、门脉癌栓及肿瘤大体分类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陆海杰;杨云利;梁世雄;朱小东;黄启芳;黎福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52例

    眼外伤所致视网膜脱离临床上较常见,其发病机制较一般视网膜脱离复杂,往往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药物及常规手术效果不理想,患者多以眼球萎缩而告终.近年来由于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开展,其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1996年6月至2002年6月,我科对52例(52眼)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进行了I期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班胜刚;区显宁;梁式森;梁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观察与护理

    紫杉醇联合方案是当前晚期乳腺癌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1~3],但此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大,在应用时做好护理观察十分重要.我科2003年10月以来采用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共23例,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化疗过程顺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珊;黄雅意;庞永慧;陈振兰;赵荫农;袁卫平;刘剑勇;谢伟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治疗

    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0月共救治52例颅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林树体;周东;吴强初;劳贵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表现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以渐进性痴呆和伴随动脉硬化的皮质下弥漫性缺血性改变为特征的血管源性脱髓鞘疾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又称Binswanger病[1,2].本文搜集了50例SAE的临床及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对照分析.

    作者:杨军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有氧运动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对60名有典型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妇女进行18周的有氧健身运动,并比较试验前后更年期综合征12项的Kupperman评分及性激素5项.结果:有氧健身运动能使更年期症状中的潮热出汗、失眠、烦躁易怒、抑郁、性交困难、乏力、头痛、心悸等8项Kupperman评分比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性激素5项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有升高倾向,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有下降的倾向.结论:有氧健身运动能有效地缓解更年期症状,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翠霞;潘忠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X线透视下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附21例报告)

    心包积液为临床常见病,常需要心包穿刺引流,以明确诊断或治疗.但心包穿刺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有关心包穿刺及引流方法的文献报道较多[2,3],我们在总结文献报告方法的基础上,采用X线透视下在心尖区行seldinger法穿刺,并使用小剂量造影剂在穿刺中定位和借助长导丝将引流管放置于心包的低部位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严华;陈丽媛;陈湘桂;黄军章;符春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神经肽Y(NPY)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30例轻度狼疮性肾炎(LN)肾损害患者;32例LN明显肾损害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结果:明显肾损害组、轻度肾损害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肾损害组与轻度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N明显肾损害患者、LN轻度肾损害患者血中NPY水平升高.NPY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肽与LN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对LN患者的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建民;马南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晚期胃肠道癌术后腹腔、静脉双路化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中晚期胃肠道癌术后腹腔、静脉双路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中晚期胃肠道癌术后86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46例采用腹腔、静脉双路化疗,对照组40例行常规静脉化疗,比较两者术后腹腔复发及肝脏转移的发生率、术后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0.9%和3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肝脏转移率分别为8.7%和2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3年生存率为84.8%、73.9%和65.1%,对照组1、2、3年生存率为80.0%、62.5%和42.1%,两组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静脉双路化疗对预防中晚期胃肠道癌术后腹腔复发、肝脏转移有明显疗效,可提高生存率,且方法安全、简单、实用.

    作者:卢海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低回声型肝小血管瘤的超声显像观察

    目的:探讨低回声型肝小血管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采用超声检查48例共53个低回声型肝小血管瘤(≤3 cm),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将肿瘤大小分为S1(0.5~1.0 cm),S2(1.1~2.0 cm),S3(2.1~3.0 cm)3型,观察分析声像图.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68%,误诊12例,占23%,主要原因是对病灶缺乏认识和观察不够细致.结论:边缘增强回声,内部网络、管道结构,回声均匀可作为超声诊断低回声型肝小血管瘤的依据.

    作者:张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低温逆灌心脏不停跳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我院2001年2月至2003年1月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及浅低温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65例,效果较好.现将有关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牛磺酸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左室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左室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周龄Wistar大鼠50只,雄性,体重(62.56±5.12)g,以呋喃唑酮诱导扩张型心肌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DCM)、牛磺酸干预Ⅰ组(I Tau)、牛磺酸干预Ⅱ组(ⅡTau)、牛磺酸假干预组(TC)及空白对照组(NC),每组又根据不同时间点分为4周和12周二个亚组.应用多功能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模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缩短率(FS).应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左室心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应用RT-PCR技术检测左室心肌MMP1的表达活性.结果:DCM模型组及TC组4、1 2周亚组大鼠与NC组相应亚组比较,LVEDD和LVESD均明显增大(P均<0.05);FS、EF均明显降低(P均<0.01);心肌细胞肥大,胞浆灶性溶解,呈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与空泡变性,细胞核增大、分裂、畸形,细胞间隙增宽,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左室心肌Ⅲ型胶原明显升高(P均<0.01);左室心肌组织MMP1 mRNA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ⅠTau组和ⅡTau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呋喃唑酮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Wistar大鼠模型,MMP1在左室心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且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参与左室重塑的全过程;应用牛磺酸可抑制MMP1的活性,逆转心室重塑;牛磺酸有望成为DCM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唐威;庞玉生;黄荣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