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运鹏;林健
目的:探讨影响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对63例各种类型的高血压脑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死亡15例(23.8%),恢复良好26例(54.2%),生活半自理10例(15.9%),植物生存3例(4.8%).资料表明,年龄越大,血肿量越多,部位越深,意识障碍及脑疝程度越重,发病至行手术时间越长,病人预后越差.结论:年龄、血肿部位、瞳孔大小、血肿量、发病后意识状况、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均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苏一家;莫永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过敏性小鼠哮喘模型肺组织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小鼠以复制过敏性哮喘模型,收集肺组织T细胞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增殖反应,以及活化后产生白细胞介素-5(IL-5)的能力.结果:哮喘小鼠肺组织T细胞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肺组织局部所产生的IL-5的水平也显著增高.经抗ICAM-1单抗处理后,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同时,抗ICAM-1单抗还可以抑制IL-5的产生.结论:抗ICAM-1单抗能够抑制肺组织局部T细胞的增殖以及IL-5的产生.
作者:龙学明;吴聪;谢正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鼻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扩张术将额部皮肤扩张,转移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鼻再造术.结果:7例鼻再造手术皮瓣全部成活,鼻外形满意.结论:应用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鼻再造术方法切实可行,术后额部瘢痕小.
作者:陈石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好发于小儿的一种危急重症,该病症的治疗主要靠手术取出异物,手术危险性较高.我院 1986~ 2000年收治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人32例,经精心救治,除 1例术后呼吸神志未恢复,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外,其余全部抢救成功,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覃文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递增剂量(IDE)在心肺复苏时的作用.方法:将177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IDE(96例)和标准剂量组(SED组)(81例),分别按递增剂量及标准剂量肾上腺素静推,观察两组病例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IDE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SC)为30.2%,SDE组为12.3%,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率IDE组为5.2%,SDE组为4.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上腺素递增剂量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但不能提高存活率.
作者:俞宁;唐玉梅;唐宇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7例在急诊PTCA术前、术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6例经电除颤和胸外按压,1例经静注利多卡因转复窦性心律,其中2例合并呼吸停止或呼吸浅慢,需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或气囊人工辅助呼吸.结果:7例患者均完成急诊PTCA,术后无一例出现与心肺复苏相关的出血并发症.结论:心肺复苏后继续完成急诊PTCA是安全的,且不影响PTCA的效果.
作者:卢军;王风;林英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颈内动脉向颅内供血障碍,但是否引起脑缺血症状,除了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外,还取决于颅内和颅外的侧支循环是否完善+ [1]}.我科1993年以来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19例一侧颈内动脉(ICA)颅外段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现就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如下.
作者:林慧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为30%左右[1].我院神经外科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94例,在规范化、系统化治疗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陆伟水;甘渭河;罗红伟;冼克聪;梁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恶黑)细胞凋亡、PCNA表达水平关系,找出评价恶黑预后的可靠指标.方法: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共20例恶黑石蜡包埋标本.结果:恶黑组织中有细胞凋亡与PCNA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和100%;有50%恶黑组织同时有细胞凋亡与PCNA表达.结论:细胞凋亡及增殖异常与恶黑发生发展有关系,二者的比值可能是判定恶黑预后的又一可靠指标.
作者:张锡流;唐农;梁健;何燕玲;朱世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TSPNS)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00~250g,分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只),应用免疫学细胞技术,进行免疫功能指标测定.结果:TSPNS能明显提高肺泡巨噬细胞(AM)(40.8±5.8,59.8±8.5,P<0.001)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74.1±4.5,82.5±5.6,P<0.001)的吞噬率;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移行抑制指数(MI)(0.387±0.172,0.238±0.122,P<0.05);对脾细胞特异性玫瑰花环形成细胞率(SEAC)(10.7±4.2,14.3±6.5,P>0.05)无明显影响.结论:TSPNS能提高大鼠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周小玲;李永伟;李逢春;杨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于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应用磷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72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沈开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带蒂腰椎椎板楔形截骨瓣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并椎管狭窄症病人以带蒂椎板截骨再植进行腰椎管成形.结果:8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带蒂腰椎椎板截骨瓣血供丰富,再植易愈合,可有效地防止术后脊柱不稳及瘢痕粘连.
作者:钟家云;李藤标;朱贤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MTX)与米非司酮(RU486)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A组用MTX每次50 mg/m2,每天1次,治疗1d,B组用MTX 50 mg/m2,每天1次,治疗1 d,RU486,150 mg/d,连用2 d.每周测定血、尿HCG判断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成功率为78.6%,B组成功率为83.3%(P>0.05);当附件区包块在3~6 cm、HCG>2 000 IU/L,B组治疗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尿HCG转阴时间较A组短(P<0.05).结论:MTX联合RU486治疗异位妊娠, HCG下降快,住院时间短,在附件区包块大且HCG水平高的病例中治愈率高于单独使用MTX.
作者:蒋凤艳;龙凤宜;赵艳琼;欧奇志;徐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镇痛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术后疼痛、创伤及癌痛治疗.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术后病人应用小剂量吗啡和布比卡因混合液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的比较,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是否存在年龄差异,以避免临床应用的盲目性.
作者:曾涟;蒋宗滨;谭冠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7例均为我院1994年1月到1998年12月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分为化疗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大8岁,小7个月,平均3岁.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期9例,化疗后临床分期:Ⅱ期转为Ⅰ期3例,Ⅲ期转为Ⅱ期3例,Ⅲ期6例.一期手术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大10岁,小9个月,平均3.5岁.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2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分期情况相似.1. 2 治疗方法:化疗组用长春新碱静脉注射,1.5~1.75 mg/m+2,每周1次,5例加用顺铂15 μg/m+2静脉滴注,连用5 d.化疗前、化疗后2~4周用B超,CT测定肿瘤体积(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两组手术方法均采用腹部横切口,单纯患肾切除.术后根据分期常规化疗.
作者:唐咸明;杨体泉;谭志忠;陈嘉波;罗意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有效的术后镇痛无疑能为手术病人的康复提供有利的条件[1].近年来关于术后镇痛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但由于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2],而使镇痛效果不尽人意.本实验旨在通过芬太尼镇痛复合液和吗啡镇痛复合液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对比研究,寻找一种更合理、并发症更少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郑贵永;刘家天;翟才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清T3、T4、FT3、FT4、TSH的水平,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结果: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并发症者,血清T3、FT3水平明显降低(P<0.01),T4、FT4、TSH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T3、FT3明显上升(P<0.001).T3、FT3与 FBG、PBG呈负相关(P<0.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测定血清T3、FT3、T4、FT4对糖尿病病情估计、判断预后及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萍;傅一明;吴世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44和抑癌基因nm23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30例乳腺癌及1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CD44V6和nm23-H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及nm23-H1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CD44V6及nm23-H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CD44V6和nm23-H1异常表达是乳腺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重要分子学改变;同时检测两者可更好地预测其进展程度和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作者:刘剑仑;杨南武;张传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比较23,25,27G腰麻穿刺针行椎管内联合阻滞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将90例患者(ASA I~Ⅱ级)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为A组(23G)、B组(25G)、C组(27G),行椎管内联合阻滞.结果:3组间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失败率27G与23,25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痛发生率23G与25,27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管内联合阻滞好选用25G腰穿刺针.
作者:覃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筛查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随机对190例孕妇行50g葡萄糖筛查,异常者进一步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口服50g葡萄糖后1h血糖≥7.8mmol/L者74例(38.95%),进一步行OGTT试验,发现妊娠期糖尿病(GDM)10例,发生率为5.26%,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24例,发生率为12.63%,50g葡萄糖筛查阳性率为45.94%.有不良孕产史、家族遗传史、孕期体重增长率>25%的孕妇为高发人群,妊高征、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增高.结论:妊娠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降低,在妊娠期行糖尿病筛查可以使妊娠期糖尿病得到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尤其是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妊娠晚期更应加强监测.
作者:唐卉;李启金;陈悦;杨晓娅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