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筛查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唐卉;李启金;陈悦;杨晓娅

关键词:糖尿病, 妊娠期, 糖耐量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筛查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随机对190例孕妇行50g葡萄糖筛查,异常者进一步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口服50g葡萄糖后1h血糖≥7.8mmol/L者74例(38.95%),进一步行OGTT试验,发现妊娠期糖尿病(GDM)10例,发生率为5.26%,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24例,发生率为12.63%,50g葡萄糖筛查阳性率为45.94%.有不良孕产史、家族遗传史、孕期体重增长率>25%的孕妇为高发人群,妊高征、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增高.结论:妊娠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降低,在妊娠期行糖尿病筛查可以使妊娠期糖尿病得到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尤其是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妊娠晚期更应加强监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SPECT在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对颅内非局灶性病变致癫的无创性定位诊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并与EEG、MRI进行比较.方法:对88例癫病人分别在1~2周内行SPECT、EEG、MRI检查,比较3种方法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SPECT的检出率、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MRI(P<0.05),其特异度显著低于MRI(P<0.05).SPECT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与EEG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PECT检查在癫定位中优于MRI,其对单一癫灶的检出亦优于EEG.

    作者:韦云飞;赵伟佳;刘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泌尿道感染常见菌群分布及耐药谱分析

    目的:了解泌尿道感染常见菌群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分析 474例从临床尿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并测定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泌尿道感染常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24%~38%,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12%~22%,绿脓杆菌和阴沟肠杆菌耐药率较高,且多重耐药.结论:定期系统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米华;朱莲娜;钟品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30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目前已成为公认的疗效显著而安全的疗法.但因老年患者出血风险大及并发症多,一般采用年龄<65岁为溶栓指征+{[1]}.本文对比分析我院老年AMI患者溶栓治疗30例及非溶栓性治疗25例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老年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作者:翁羡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c-erbB-2,bcl-2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了解c-erbB-2和bcl-2蛋白在粘液表皮样癌中的分布,评价它们在粘液表皮样癌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1例粘液表皮样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的c-erbB-2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c-erbB-2蛋白在正常涎腺中的分布特征为导管上皮全部阳性(10/10),而腺泡上皮仅有1例阳性(1/10);粘液表皮样癌的癌组织阳性率(85.4%)低于正常涎腺的导管上皮(100.0%),但阳性程度强,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的腺泡上皮(10.0%),P=0.000.bcl-2在粘液表皮样癌的阳性率有高于正常涎腺的趋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常涎腺中c-erbB-2主要分布在导管上皮;粘液表皮样癌c-erbB-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的腺泡上皮,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未发现在粘液表皮样癌中bcl-2和c-erbB-2表达的预后意义.

    作者:徐胜美;吴铭;杨亦萍;卿海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79例诊治分析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直接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出血原因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肝源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如何判定出血原因,是抢救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成功的关键.我科1990年以来共收治肝硬化234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79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梁荣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声根管治疗死髓牙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超声波预备根管治疗死髓牙效果.方法:将132例患者的174颗死髓牙按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用超声波器械(实验组)和手持器械(对照组)进行根管预备.结果: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率,实验组7%,对照组29.72%;断针率实验组4%,对照组14.8%;超声波扩锉弯细阻塞根管成功率94.73%,对照组72.72%.结论:超声波预备根管治疗死髓牙疗效明显优于手持器械,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蒙坚;梁锐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清T3、T4、FT3、FT4、TSH的水平,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结果: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并发症者,血清T3、FT3水平明显降低(P<0.01),T4、FT4、TSH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T3、FT3明显上升(P<0.001).T3、FT3与 FBG、PBG呈负相关(P<0.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测定血清T3、FT3、T4、FT4对糖尿病病情估计、判断预后及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萍;傅一明;吴世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磷霉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应用磷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72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沈开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

    稽留流产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一种流产类型,以往采用口服已烯雌酚后行钳刮术,但钳刮术进行较困难,且易出现并发症.近年我们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玲;张永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在过敏性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抗原引起的气道炎症的影响,加深认识ICAM-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小鼠以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聚集到气道,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并检测ICAM-1分子的表达水平,观察静注抗ICAM-1单抗后BALF中EOS数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结果:小鼠经抗原致敏和刺激后BALF中可以见到大量的EOS,经抗ICAM-1单抗处理后EOS数降低了63%,抗ICAM-1单抗可抑制肺组织IL-4的产生.结论:抗ICAM-1单抗能够抑制气道EOS浸润,其作用机制很可能与抑制局部IL-4的产生有关,提示抑制气道抗原呈递细胞的活性有利于哮喘的治疗.

    作者:邹小英;吴聪;覃寿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时间硬膜外注入吗啡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吗啡注入硬膜外腔用于术后镇痛已有22年的历史[1],对术后镇痛使用吗啡剂量研究较多,大多数学者认为1.5~2.0 mg/次效果较好[2],且副反应也较少.但在什么时间注药镇痛效果较好报道不多.1993~1999年笔者观察不同时间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作术后镇痛共18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爱兰;莫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A2780)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CD3AK+A2780,对照组采用LAK+A2780,分别共育24h并于作用前和作用后每4h收集一次上清液以检测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育前、后上清液中均有TNF-α和IFN-γ分泌,但共育后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共育前(P<0.01),且同一效靶比的实验组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3AK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匡志鹏;梁安民;谢裕安;罗小玲;吴继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结合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及依从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结合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依从性。方法:将114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安慰剂组。研究组69例按联合序贯方案每天口服结合雌激素0.625 mg,28 d为1个周期,周期的第15~28天每天加服醋酸甲孕酮4 mg;安慰剂组45例每天服用安慰剂。两组分别用药半年以上,于用药前、后对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进行综合评分,观察血E2、FS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乳腺、体重的变化,记录服药反应、中断治疗原因及继续服药意愿。结果:研究组用药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评分显著下降,血中E2水平显著升高、FSH下降(P<0.05),安慰剂组用药后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因症状无明显好转而中断用药的比例明显少于安慰剂组(P<0.05),用药前、后体重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合雌激素能有效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是提高结合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依从性的关键。

    作者:王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吸烟者纤维蛋白原亚组分测定的意义

    长期吸烟可致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升高的现象已被证实,但其亚组分的改变如何,尚未见资料报道.笔者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法对吸烟者血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国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脂成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3位,许多研究表明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As),在形成As的各种因素中血脂代谢异常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g)含量增高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脑出血17例,脑梗死27例及对照组21例的血脂成分及Fig含量的检测,探讨血脂,载脂蛋白及Fig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久发;胡志强;沈岳飞;石胜良;毕桂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4例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为30%左右[1].我院神经外科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94例,在规范化、系统化治疗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陆伟水;甘渭河;罗红伟;冼克聪;梁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组病人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的比较

    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镇痛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术后疼痛、创伤及癌痛治疗.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术后病人应用小剂量吗啡和布比卡因混合液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的比较,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是否存在年龄差异,以避免临床应用的盲目性.

    作者:曾涟;蒋宗滨;谭冠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棘间孔进路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方法:选择经MRI或CT检查证实为偏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采用侧入法硬膜外穿刺,向患侧硬膜外腔置管,注入胶原酶1 200 U.结果:术后1~2年随访30例,6个月至1年内10例,总优良率90%.结论:棘间孔进路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进路近、成功率高、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等优点.

    作者:翟才栋;刘家天;郑贵永;周惠萍;方华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TSPNS)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00~250g,分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只),应用免疫学细胞技术,进行免疫功能指标测定.结果:TSPNS能明显提高肺泡巨噬细胞(AM)(40.8±5.8,59.8±8.5,P<0.001)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74.1±4.5,82.5±5.6,P<0.001)的吞噬率;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移行抑制指数(MI)(0.387±0.172,0.238±0.122,P<0.05);对脾细胞特异性玫瑰花环形成细胞率(SEAC)(10.7±4.2,14.3±6.5,P>0.05)无明显影响.结论:TSPNS能提高大鼠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周小玲;李永伟;李逢春;杨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32例临床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好发于小儿的一种危急重症,该病症的治疗主要靠手术取出异物,手术危险性较高.我院 1986~ 2000年收治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人32例,经精心救治,除 1例术后呼吸神志未恢复,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外,其余全部抢救成功,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覃文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