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根管治疗死髓牙的疗效评价

蒙坚;梁锐森

关键词:死髓牙, 超声波, 根管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波预备根管治疗死髓牙效果.方法:将132例患者的174颗死髓牙按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用超声波器械(实验组)和手持器械(对照组)进行根管预备.结果: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率,实验组7%,对照组29.72%;断针率实验组4%,对照组14.8%;超声波扩锉弯细阻塞根管成功率94.73%,对照组72.72%.结论:超声波预备根管治疗死髓牙疗效明显优于手持器械,值得推广使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根管超声波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根尖周指数对超声波技术治疗根管效果的评价.方法:对95例106颗患慢性根尖周炎的牙齿进行超声波预备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后,以同期治疗81例94颗慢性根尖周炎牙齿作为对照,2~4年间复查,采用根尖周指数(periapical Index,PAI)评定X线片并结合临床检查,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超声波与常规手持器械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效果影响有一致性(P>0.05).结论:超声波根管治疗具有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PAI系统对评定根尖周病疗效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关淑妮;梁登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放射性肺炎9例临床分析

    急性放射性肺炎是肺癌放射治疗常见并发症之一,我科1991年1月至1999年5月对90例肺癌行放射治疗,其中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雪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眼镜蛇毒因子对豚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的影响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因子(CVF)对豚鼠-大鼠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的影响,探讨其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给受者大鼠进行CVF(160 μg/kg)、CVF+CYP (160 μg/kg+20 mg/kg)、CYP(20 mg/kg)腹腔注射处理,耗竭其体内补体,随后对耗竭体内补体的受者大鼠进行颈部豚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测定移植供心的存活时间.结果:经CVF处理后移植供心存活时间获得延长至(36.3±5.1)min.加用环磷酰胺(CYP)延长尤为明显[(53.4±7.4) min],CYP对移植供心存活时间也有一定的延长作用[(31.7±6.0) min].结论:CVF可延长供心的存活时间,对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班建东;蓝秀万;舒雨雁;汤圣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RANTES的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RANTES(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作为评价哮喘气道炎症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例过敏性哮喘患者、8例非过敏性哮喘患者、10例无哮喘的过敏体质者以及1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RANTES水平.结果:哮喘患者无论是过敏性还是非过敏性的,血清RANTES水平均明显高于有过敏体质但无哮喘的患者以及正常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治疗后RANTES水平即明显下降,可达正常水平.此外,血清可溶性IL-2受体和嗜酸阳离子蛋白水平与RANTES水平密切相关.结论:RANTES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其机制很可能与它能够激活炎症细胞有关.监测血清RANTES水平的动态变化虽然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气道炎症的反应过程,但对哮喘无太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阳显慧;覃寿明;邹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

    稽留流产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一种流产类型,以往采用口服已烯雌酚后行钳刮术,但钳刮术进行较困难,且易出现并发症.近年我们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玲;张永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7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呼吸系统损害72例,消化系统损害44例,泌尿系统损害22例,循环系统损害12例.其中累及2个器官损害者66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器官损害者6例,死亡41例,显示颅脑损伤愈重,受损器官愈多,病死率愈高.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应重视原发脑伤的紧急处理,以阻断发生重要器官损害的序贯过程.

    作者:陈垂尖;李超强;庞宏谋;梁庆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30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目前已成为公认的疗效显著而安全的疗法.但因老年患者出血风险大及并发症多,一般采用年龄<65岁为溶栓指征+{[1]}.本文对比分析我院老年AMI患者溶栓治疗30例及非溶栓性治疗25例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老年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作者:翁羡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肺复苏后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7例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7例在急诊PTCA术前、术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6例经电除颤和胸外按压,1例经静注利多卡因转复窦性心律,其中2例合并呼吸停止或呼吸浅慢,需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或气囊人工辅助呼吸.结果:7例患者均完成急诊PTCA,术后无一例出现与心肺复苏相关的出血并发症.结论:心肺复苏后继续完成急诊PTCA是安全的,且不影响PTCA的效果.

    作者:卢军;王风;林英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时间硬膜外注入吗啡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吗啡注入硬膜外腔用于术后镇痛已有22年的历史[1],对术后镇痛使用吗啡剂量研究较多,大多数学者认为1.5~2.0 mg/次效果较好[2],且副反应也较少.但在什么时间注药镇痛效果较好报道不多.1993~1999年笔者观察不同时间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作术后镇痛共18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爱兰;莫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腰椎不稳的手术方式选择

    腰椎不稳,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导致腰椎不稳的原因有:外伤致腰椎骨折和脱位;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椎间隙变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松弛等.手术是治疗腰椎不稳有效的方法.1991年6月至2000年8月我院共收治18例,分别选择了3种手术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运鹏;林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腓肠神经的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

    胫前部、足跟部严重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或坏死造成骨、肌腱外露,创面较难覆盖.采用带腓肠神经的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具有血供好、局部耐摩擦等优点.与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和胫后动脉岛状皮瓣相比,不需牺牲肢体的一条主要血管,不会导致足部血供不足,对于合并有足背动脉损伤者,更显其优越性[1],且手术操作简易,不需显微外科技术,宜于基层医院推广. 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我院创伤骨科应用该方法修复胫前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6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郑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25例报告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髋部疾病,在治疗上方法也较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日趋广泛.我院1997~2000年6月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在防治术后并发症与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将574例食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常规静脉输液,B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3 d给予肠内营养.两组病人监测术前1 d,术后5 d和术后10 d的体重、血浆蛋白及尿中24 h尿素氮.结果:两组病人在体重、血浆蛋白及尿素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明显(P<0.01).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具有易于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机体康复,尽快恢复正氮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作者:黄耀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对哮喘肺组织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过敏性小鼠哮喘模型肺组织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小鼠以复制过敏性哮喘模型,收集肺组织T细胞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增殖反应,以及活化后产生白细胞介素-5(IL-5)的能力.结果:哮喘小鼠肺组织T细胞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肺组织局部所产生的IL-5的水平也显著增高.经抗ICAM-1单抗处理后,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同时,抗ICAM-1单抗还可以抑制IL-5的产生.结论:抗ICAM-1单抗能够抑制肺组织局部T细胞的增殖以及IL-5的产生.

    作者:龙学明;吴聪;谢正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全鼻再造术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鼻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扩张术将额部皮肤扩张,转移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鼻再造术.结果:7例鼻再造手术皮瓣全部成活,鼻外形满意.结论:应用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鼻再造术方法切实可行,术后额部瘢痕小.

    作者:陈石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348例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8例(348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术后近期视力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恢复到0.5以上的263例,263眼,占75.6%,0.5以下的85例,85眼,占24.4%.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效果好,视力恢复快,花费少,适于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李民坚;黄明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IL-6、IL-8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间胆)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住院的高间胆病婴的感染组(A组)和非感染组(B组)以及对照组进行血清IL-6、IL-8及胆红素的检测,比较各组的胆红素、IL-6、IL-8水平,黄疸消退前后IL-6、IL-8水平,并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A组总胆红素(344.03±74.5)μmol/L,较B组高[(277.83±45.12)μmol/L],间接胆红素(间胆)(322.9±72.12)μmol/L,较B组高[(254.29±44.8)μmol/L],A、B两组IL-6分别为(101.62±38.77)ng/L、(75.13±13.77)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66±3.17)ng/L],A、B两组IL-8分别为(190.02±59.03)ng/L及(150.54±25.62)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8.30±7.37)ng/L];两组黄疸消退前后的IL-6及IL-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多因素相关分析,IL-6与感染因素密切相关(P<0.01),IL-8与间胆呈正相关(P<0.001).结论:IL-6及IL-8水平高低可作为高间胆病因及免疫自损程度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潘革;梁秀云;吴曙粤;王淑萍;陈素芳;王彩珊;李惠玲;凌明;赖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操作方法等.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法对33例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植入.结果:33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均恢复TIMI Ⅲ级血流,血管开通率100%.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是心肌梗死患者的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掌握其适应证、操作特点及术后抗凝至关重要.

    作者:林虹;王风;林英忠;徐广马;刘伶;袁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3种不同的腰椎穿刺针行椎管内联合阻滞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23,25,27G腰麻穿刺针行椎管内联合阻滞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将90例患者(ASA I~Ⅱ级)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为A组(23G)、B组(25G)、C组(27G),行椎管内联合阻滞.结果:3组间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失败率27G与23,25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痛发生率23G与25,27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管内联合阻滞好选用25G腰穿刺针.

    作者:覃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蒂腰椎椎板楔形截骨瓣再植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带蒂腰椎椎板楔形截骨瓣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并椎管狭窄症病人以带蒂椎板截骨再植进行腰椎管成形.结果:8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带蒂腰椎椎板截骨瓣血供丰富,再植易愈合,可有效地防止术后脊柱不稳及瘢痕粘连.

    作者:钟家云;李藤标;朱贤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