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

黄耀元

关键词:食管癌, 十二指肠营养管, 营养疗法
摘要: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在防治术后并发症与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将574例食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常规静脉输液,B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3 d给予肠内营养.两组病人监测术前1 d,术后5 d和术后10 d的体重、血浆蛋白及尿中24 h尿素氮.结果:两组病人在体重、血浆蛋白及尿素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明显(P<0.01).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具有易于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机体康复,尽快恢复正氮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带蒂腰椎椎板楔形截骨瓣再植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带蒂腰椎椎板楔形截骨瓣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并椎管狭窄症病人以带蒂椎板截骨再植进行腰椎管成形.结果:8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带蒂腰椎椎板截骨瓣血供丰富,再植易愈合,可有效地防止术后脊柱不稳及瘢痕粘连.

    作者:钟家云;李藤标;朱贤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冠心病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介入治疗1例

    患者男性,70岁,反复劳力性心前区闷痛2年.2年前出现劳力性心前区闷痛,休息后缓解.近日上症加重药物治疗无效.有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史.查体:血压20/10.7 kPa;心电图示窦律,明显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前壁运动明显减弱;血总胆固醇6.1mmol/L.临床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脉主干85%狭窄(在左主干开口处至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叉前),无侧支循环.患者因高龄拒绝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于2000年8月18日行左主干PTCA+冠脉内支架(Stent)置入术.按常规方法操作,先置入临时起搏电极,经动脉鞘送带侧孔的JL4导引导管至左冠状动脉口.将SCIMED 3.0 mm×20 mm球囊导管送至病变处,高压扩张一次,残余狭窄40%,再送入带球囊的JOMED 3.5 mm×9 mm的支架至病变处,留1.5mm在左冠脉开口处外,高压扩张2次,造影示左主干残余狭窄0%,TiMi血流3级,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任何并发症.同时回旋支开口无任何影响.治疗后,静息及活动后ECG均已正常,活动如常.术后第4天平安出院,坚持服用有关药物. 讨论:冠心病左冠脉主干病变(尤无侧支循环保护者),传统观念列为PTCA的绝对禁忌证,均应及时行冠脉搭桥术治疗.但近年来由于心导管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掌握,同时冠心病介入治疗材料如PTCA材料的不断改进和Stent的使用,逐年有此类病例在国内少数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成功地进行PTCA治疗.经检索,左主干病变PTCA+Stent置入术治疗在我区尚无报道.本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本例的PTCA适应证选择恰当,即该患者的左主干狭窄病变的部位在开口至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叉处之前,故在植入Stent时不会影响回旋支开口;②采用带有侧孔的导引导管,尚保证少量血流经导管注入左冠脉内;③球囊加压扩张时间短(20s),较高压力(10个大气压),选择支撑强度高的管型Stent,释放Stent时扩张时间短,高压力(时间20~30s,12个大气压)共2次;手术效果与CABG效果相似,避免开胸手术,因而术后恢复快.因此,只要选择好病例(左主干开口或体部病变为PTCA适宜对象),对一部分无保护的左冠脉主干病尤其对病变严重而冠脉搭桥术条件差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PTCA+Stent置入术治疗.

    作者:黄晓明;黄超联;李桂祥;马柳英;孙义兰;庞振瑶;赵印平;李勇胜;马平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分析

    超声乳化技术因其手术切口小,术后散光轻,裸眼视力恢复快而稳定[1],被国内外专家所接受.1998年7月至2000年8月,我们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方法,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经河;谭汉提;刘柏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棘间孔进路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方法:选择经MRI或CT检查证实为偏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采用侧入法硬膜外穿刺,向患侧硬膜外腔置管,注入胶原酶1 200 U.结果:术后1~2年随访30例,6个月至1年内10例,总优良率90%.结论:棘间孔进路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进路近、成功率高、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等优点.

    作者:翟才栋;刘家天;郑贵永;周惠萍;方华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康宁克通A与地塞米松预混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宁克通A(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预混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将5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分为甲组(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预混局部注射组);乙组(单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组)及丙组(强的松口服组),观察3组疗效.结果:3组均能有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但甲、乙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沉及减少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丙组,甲组注射次数明显少于乙组,而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显像恢复方面,3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率方面,3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预混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起效快、注射次数少、安全、疗效好.

    作者:邓爱民;林延德;王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在过敏性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抗原引起的气道炎症的影响,加深认识ICAM-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小鼠以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聚集到气道,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并检测ICAM-1分子的表达水平,观察静注抗ICAM-1单抗后BALF中EOS数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结果:小鼠经抗原致敏和刺激后BALF中可以见到大量的EOS,经抗ICAM-1单抗处理后EOS数降低了63%,抗ICAM-1单抗可抑制肺组织IL-4的产生.结论:抗ICAM-1单抗能够抑制气道EOS浸润,其作用机制很可能与抑制局部IL-4的产生有关,提示抑制气道抗原呈递细胞的活性有利于哮喘的治疗.

    作者:邹小英;吴聪;覃寿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SPECT在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对颅内非局灶性病变致癫的无创性定位诊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并与EEG、MRI进行比较.方法:对88例癫病人分别在1~2周内行SPECT、EEG、MRI检查,比较3种方法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SPECT的检出率、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MRI(P<0.05),其特异度显著低于MRI(P<0.05).SPECT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与EEG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PECT检查在癫定位中优于MRI,其对单一癫灶的检出亦优于EEG.

    作者:韦云飞;赵伟佳;刘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根管超声波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根尖周指数对超声波技术治疗根管效果的评价.方法:对95例106颗患慢性根尖周炎的牙齿进行超声波预备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后,以同期治疗81例94颗慢性根尖周炎牙齿作为对照,2~4年间复查,采用根尖周指数(periapical Index,PAI)评定X线片并结合临床检查,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超声波与常规手持器械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效果影响有一致性(P>0.05).结论:超声波根管治疗具有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PAI系统对评定根尖周病疗效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关淑妮;梁登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放射性肺炎9例临床分析

    急性放射性肺炎是肺癌放射治疗常见并发症之一,我科1991年1月至1999年5月对90例肺癌行放射治疗,其中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雪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清T3、T4、FT3、FT4、TSH的水平,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结果: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并发症者,血清T3、FT3水平明显降低(P<0.01),T4、FT4、TSH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T3、FT3明显上升(P<0.001).T3、FT3与 FBG、PBG呈负相关(P<0.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测定血清T3、FT3、T4、FT4对糖尿病病情估计、判断预后及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萍;傅一明;吴世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细胞凋亡在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阿霉素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体重250~300g的Wistar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给模型组和SOD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0 mg/kg,SOD组于注射阿霉素30 min后,每天尾静脉注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1.8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第7天、第14天、第28天分别用代谢笼留取24h尿液,测定尿蛋白,第28天末处死动物,取肾皮质做常规病理检查、电镜检查,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情况,肾皮质匀浆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测定.结果:模型组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数及肾皮质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SH-Px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OD组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数及肾皮质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GSH-Px水平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阿霉素肾病病鼠发病与病鼠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而病鼠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与氧自由基(OFR)有关.

    作者:李树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

    50年代末,骨髓活检开始应用于临床[1],80年代后国外多数血液病机构均常规进行骨髓活检与涂片标本的二重检查以诊断血液病[2].而骨髓瘤细胞(MMC)的检出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对18例MM在瘤细胞的检出率及细胞定性方面,进行骨髓切片与涂片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漓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肺复苏后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7例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7例在急诊PTCA术前、术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6例经电除颤和胸外按压,1例经静注利多卡因转复窦性心律,其中2例合并呼吸停止或呼吸浅慢,需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或气囊人工辅助呼吸.结果:7例患者均完成急诊PTCA,术后无一例出现与心肺复苏相关的出血并发症.结论:心肺复苏后继续完成急诊PTCA是安全的,且不影响PTCA的效果.

    作者:卢军;王风;林英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25例报告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髋部疾病,在治疗上方法也较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日趋广泛.我院1997~2000年6月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A2780)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CD3AK+A2780,对照组采用LAK+A2780,分别共育24h并于作用前和作用后每4h收集一次上清液以检测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育前、后上清液中均有TNF-α和IFN-γ分泌,但共育后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共育前(P<0.01),且同一效靶比的实验组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3AK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匡志鹏;梁安民;谢裕安;罗小玲;吴继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

    稽留流产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一种流产类型,以往采用口服已烯雌酚后行钳刮术,但钳刮术进行较困难,且易出现并发症.近年我们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玲;张永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4例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为30%左右[1].我院神经外科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94例,在规范化、系统化治疗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陆伟水;甘渭河;罗红伟;冼克聪;梁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32例临床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好发于小儿的一种危急重症,该病症的治疗主要靠手术取出异物,手术危险性较高.我院 1986~ 2000年收治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人32例,经精心救治,除 1例术后呼吸神志未恢复,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外,其余全部抢救成功,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覃文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在防治术后并发症与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将574例食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常规静脉输液,B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3 d给予肠内营养.两组病人监测术前1 d,术后5 d和术后10 d的体重、血浆蛋白及尿中24 h尿素氮.结果:两组病人在体重、血浆蛋白及尿素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明显(P<0.01).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具有易于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机体康复,尽快恢复正氮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作者:黄耀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鼻压力计预测慢性鼻炎疗效

    目的:探讨ATMOS-200型鼻压力计在预测慢性鼻炎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0例有鼻阻塞症状的慢性鼻炎患者术前、用麻黄素或肾上腺素收缩鼻甲后及术后鼻阻力,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麻黄素或肾上腺素收缩鼻甲后鼻气道阻力(NAR)与术后和正常人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术前NAR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鼻压力计检测NAR可以较客观直接地预测慢性鼻炎术后疗效.

    作者:郝晓民;韦弘;常捷燕;周小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