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灵敏经济的DNA直接银染测序法.方法:以标准DNA pGEM○ R ++-3Zf(+)(1 g/L)为测序模板,测序电泳后,分别用银染试剂盒的银染色法及改良的银染色法进行染色,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改良的银染法具有操作简便、对显影温度不苛求,耗费少等优点,所显示的DNA带型与传统的方法比较,同样清晰可读.结论:优化的DNA直接银染测序法因简便经济,无放射性污染,更适合大多数实验室使用.
作者:潘尚领;龙桂芳;陈萍;林伟雄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性,70岁,反复劳力性心前区闷痛2年.2年前出现劳力性心前区闷痛,休息后缓解.近日上症加重药物治疗无效.有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史.查体:血压20/10.7 kPa;心电图示窦律,明显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前壁运动明显减弱;血总胆固醇6.1mmol/L.临床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脉主干85%狭窄(在左主干开口处至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叉前),无侧支循环.患者因高龄拒绝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于2000年8月18日行左主干PTCA+冠脉内支架(Stent)置入术.按常规方法操作,先置入临时起搏电极,经动脉鞘送带侧孔的JL4导引导管至左冠状动脉口.将SCIMED 3.0 mm×20 mm球囊导管送至病变处,高压扩张一次,残余狭窄40%,再送入带球囊的JOMED 3.5 mm×9 mm的支架至病变处,留1.5mm在左冠脉开口处外,高压扩张2次,造影示左主干残余狭窄0%,TiMi血流3级,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任何并发症.同时回旋支开口无任何影响.治疗后,静息及活动后ECG均已正常,活动如常.术后第4天平安出院,坚持服用有关药物. 讨论:冠心病左冠脉主干病变(尤无侧支循环保护者),传统观念列为PTCA的绝对禁忌证,均应及时行冠脉搭桥术治疗.但近年来由于心导管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掌握,同时冠心病介入治疗材料如PTCA材料的不断改进和Stent的使用,逐年有此类病例在国内少数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成功地进行PTCA治疗.经检索,左主干病变PTCA+Stent置入术治疗在我区尚无报道.本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本例的PTCA适应证选择恰当,即该患者的左主干狭窄病变的部位在开口至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叉处之前,故在植入Stent时不会影响回旋支开口;②采用带有侧孔的导引导管,尚保证少量血流经导管注入左冠脉内;③球囊加压扩张时间短(20s),较高压力(10个大气压),选择支撑强度高的管型Stent,释放Stent时扩张时间短,高压力(时间20~30s,12个大气压)共2次;手术效果与CABG效果相似,避免开胸手术,因而术后恢复快.因此,只要选择好病例(左主干开口或体部病变为PTCA适宜对象),对一部分无保护的左冠脉主干病尤其对病变严重而冠脉搭桥术条件差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PTCA+Stent置入术治疗.
作者:黄晓明;黄超联;李桂祥;马柳英;孙义兰;庞振瑶;赵印平;李勇胜;马平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过敏性小鼠哮喘模型肺组织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小鼠以复制过敏性哮喘模型,收集肺组织T细胞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增殖反应,以及活化后产生白细胞介素-5(IL-5)的能力.结果:哮喘小鼠肺组织T细胞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肺组织局部所产生的IL-5的水平也显著增高.经抗ICAM-1单抗处理后,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同时,抗ICAM-1单抗还可以抑制IL-5的产生.结论:抗ICAM-1单抗能够抑制肺组织局部T细胞的增殖以及IL-5的产生.
作者:龙学明;吴聪;谢正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c-erbB-2和bcl-2蛋白在粘液表皮样癌中的分布,评价它们在粘液表皮样癌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1例粘液表皮样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的c-erbB-2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c-erbB-2蛋白在正常涎腺中的分布特征为导管上皮全部阳性(10/10),而腺泡上皮仅有1例阳性(1/10);粘液表皮样癌的癌组织阳性率(85.4%)低于正常涎腺的导管上皮(100.0%),但阳性程度强,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的腺泡上皮(10.0%),P=0.000.bcl-2在粘液表皮样癌的阳性率有高于正常涎腺的趋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常涎腺中c-erbB-2主要分布在导管上皮;粘液表皮样癌c-erbB-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的腺泡上皮,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未发现在粘液表皮样癌中bcl-2和c-erbB-2表达的预后意义.
作者:徐胜美;吴铭;杨亦萍;卿海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超声乳化技术因其手术切口小,术后散光轻,裸眼视力恢复快而稳定[1],被国内外专家所接受.1998年7月至2000年8月,我们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方法,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经河;谭汉提;刘柏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目前已成为公认的疗效显著而安全的疗法.但因老年患者出血风险大及并发症多,一般采用年龄<65岁为溶栓指征+{[1]}.本文对比分析我院老年AMI患者溶栓治疗30例及非溶栓性治疗25例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老年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作者:翁羡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抗原引起的气道炎症的影响,加深认识ICAM-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小鼠以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聚集到气道,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并检测ICAM-1分子的表达水平,观察静注抗ICAM-1单抗后BALF中EOS数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结果:小鼠经抗原致敏和刺激后BALF中可以见到大量的EOS,经抗ICAM-1单抗处理后EOS数降低了63%,抗ICAM-1单抗可抑制肺组织IL-4的产生.结论:抗ICAM-1单抗能够抑制气道EOS浸润,其作用机制很可能与抑制局部IL-4的产生有关,提示抑制气道抗原呈递细胞的活性有利于哮喘的治疗.
作者:邹小英;吴聪;覃寿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阿霉素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体重250~300g的Wistar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给模型组和SOD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0 mg/kg,SOD组于注射阿霉素30 min后,每天尾静脉注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1.8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第7天、第14天、第28天分别用代谢笼留取24h尿液,测定尿蛋白,第28天末处死动物,取肾皮质做常规病理检查、电镜检查,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情况,肾皮质匀浆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测定.结果:模型组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数及肾皮质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SH-Px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OD组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数及肾皮质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GSH-Px水平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阿霉素肾病病鼠发病与病鼠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而病鼠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与氧自由基(OFR)有关.
作者:李树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的病理与临床关系.方法:分析32例MG伴胸腺瘤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表现.结果:32例MG伴胸腺瘤Osserman分型:Ⅰ型3例(9.3%),Ⅱ a型8例(23.5%),Ⅱ b型14例(43.8%),Ⅲ型4例(12.5%),Ⅳ型2例(6.25%)和Ⅴ型1例(4.65%).Masaoka分期:Ⅰ期10例(31.25%),Ⅱ期14例(43.75%),Ⅲ期8例(25%).病理分型:上皮细胞型16例(50%),淋巴细胞型5例(15.6%),混合细胞型9例(28.1%),梭形细胞型2例(6.25%).结论:MG伴胸腺瘤的病理分型以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为主,分期以Ⅰ、Ⅱ期为主,临床分型以Ⅱ a、Ⅱ b为主.危象发生率,死亡率以恶性胸腺瘤伴MG为高.
作者:秦超;莫雪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好发于小儿的一种危急重症,该病症的治疗主要靠手术取出异物,手术危险性较高.我院 1986~ 2000年收治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人32例,经精心救治,除 1例术后呼吸神志未恢复,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外,其余全部抢救成功,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覃文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7例均为我院1994年1月到1998年12月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分为化疗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大8岁,小7个月,平均3岁.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期9例,化疗后临床分期:Ⅱ期转为Ⅰ期3例,Ⅲ期转为Ⅱ期3例,Ⅲ期6例.一期手术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大10岁,小9个月,平均3.5岁.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2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分期情况相似.1. 2 治疗方法:化疗组用长春新碱静脉注射,1.5~1.75 mg/m+2,每周1次,5例加用顺铂15 μg/m+2静脉滴注,连用5 d.化疗前、化疗后2~4周用B超,CT测定肿瘤体积(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两组手术方法均采用腹部横切口,单纯患肾切除.术后根据分期常规化疗.
作者:唐咸明;杨体泉;谭志忠;陈嘉波;罗意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为30%左右[1].我院神经外科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94例,在规范化、系统化治疗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陆伟水;甘渭河;罗红伟;冼克聪;梁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TSPNS)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00~250g,分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只),应用免疫学细胞技术,进行免疫功能指标测定.结果:TSPNS能明显提高肺泡巨噬细胞(AM)(40.8±5.8,59.8±8.5,P<0.001)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74.1±4.5,82.5±5.6,P<0.001)的吞噬率;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移行抑制指数(MI)(0.387±0.172,0.238±0.122,P<0.05);对脾细胞特异性玫瑰花环形成细胞率(SEAC)(10.7±4.2,14.3±6.5,P>0.05)无明显影响.结论:TSPNS能提高大鼠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周小玲;李永伟;李逢春;杨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炎患者及献血员TT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其感染状态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人群共83例及7例不同类型肝病病人的肝组织TTVDNA.结果:TTV在各组肝炎病总检出率为22.9%,7例肝组织TTV阳性率为28.6%,而且在非甲-非戌型肝炎病人中检出率高(38.9%).结论: TTV在不同人群中均能检出,而非甲-非戌型肝炎患者中检出率高,提出TTV可能是一种损肝病毒,而且可致肝重度损害.
作者:王金科;阎惠平;鲁文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50年代末,骨髓活检开始应用于临床[1],80年代后国外多数血液病机构均常规进行骨髓活检与涂片标本的二重检查以诊断血液病[2].而骨髓瘤细胞(MMC)的检出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对18例MM在瘤细胞的检出率及细胞定性方面,进行骨髓切片与涂片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漓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于1997年3月至1999年4月在B超定位、引导,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陈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操作方法等.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法对33例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植入.结果:33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均恢复TIMI Ⅲ级血流,血管开通率100%.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是心肌梗死患者的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掌握其适应证、操作特点及术后抗凝至关重要.
作者:林虹;王风;林英忠;徐广马;刘伶;袁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8例(348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术后近期视力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恢复到0.5以上的263例,263眼,占75.6%,0.5以下的85例,85眼,占24.4%.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效果好,视力恢复快,花费少,适于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李民坚;黄明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呼吸系统损害72例,消化系统损害44例,泌尿系统损害22例,循环系统损害12例.其中累及2个器官损害者66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器官损害者6例,死亡41例,显示颅脑损伤愈重,受损器官愈多,病死率愈高.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应重视原发脑伤的紧急处理,以阻断发生重要器官损害的序贯过程.
作者:陈垂尖;李超强;庞宏谋;梁庆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舒血宁注射液提供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CLC-ODS1柱,流动相磷酸溶液(4→1 000)甲醇(50∶50),检测波长360 nm,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血宁注射液中银杏总黄酮苷含量.结果:线性范围30~300 mg/L,加样回收率99.12%(RSD=1.01%,n=6).结论: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血宁注射液中银杏总黄酮苷的含量,具有测定准确、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据本品10批测定数据,规定其含量限度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作者:李梅;陆敏仪;刘华钢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