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棘间孔进路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翟才栋;刘家天;郑贵永;周惠萍;方华盛

关键词:棘间孔进路, 硬膜外腔, 胶原酶, 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方法:选择经MRI或CT检查证实为偏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采用侧入法硬膜外穿刺,向患侧硬膜外腔置管,注入胶原酶1 200 U.结果:术后1~2年随访30例,6个月至1年内10例,总优良率90%.结论:棘间孔进路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进路近、成功率高、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等优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分析

    超声乳化技术因其手术切口小,术后散光轻,裸眼视力恢复快而稳定[1],被国内外专家所接受.1998年7月至2000年8月,我们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方法,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经河;谭汉提;刘柏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全鼻再造术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鼻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扩张术将额部皮肤扩张,转移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鼻再造术.结果:7例鼻再造手术皮瓣全部成活,鼻外形满意.结论:应用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鼻再造术方法切实可行,术后额部瘢痕小.

    作者:陈石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脂成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3位,许多研究表明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As),在形成As的各种因素中血脂代谢异常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g)含量增高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脑出血17例,脑梗死27例及对照组21例的血脂成分及Fig含量的检测,探讨血脂,载脂蛋白及Fig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久发;胡志强;沈岳飞;石胜良;毕桂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通过检测孕妇血流参数的变化预测妊高征

    目的:探讨临床预测妊高征的方法.方法:对469例孕妇检测桡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妊高征的预测.结果:预测妊高征阳性率 45%,且初孕年龄及孕周越大,阳性率越高,妊高征患者的阳性率比血压正常组明显增高.结论:通过对桡动脉血流参数检测可作为临床预测妊高征的手段.

    作者:丘小霞;黄鸿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泌尿道感染常见菌群分布及耐药谱分析

    目的:了解泌尿道感染常见菌群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分析 474例从临床尿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并测定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泌尿道感染常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24%~38%,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12%~22%,绿脓杆菌和阴沟肠杆菌耐药率较高,且多重耐药.结论:定期系统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米华;朱莲娜;钟品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声根管治疗死髓牙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超声波预备根管治疗死髓牙效果.方法:将132例患者的174颗死髓牙按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用超声波器械(实验组)和手持器械(对照组)进行根管预备.结果: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率,实验组7%,对照组29.72%;断针率实验组4%,对照组14.8%;超声波扩锉弯细阻塞根管成功率94.73%,对照组72.72%.结论:超声波预备根管治疗死髓牙疗效明显优于手持器械,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蒙坚;梁锐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型肥胖与血压、血糖、胰岛素及血脂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与血压、血糖、胰岛素、血脂的关系.方法:将730例被调查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WHR)分为3组.腹型肥胖组(A组):280例,男性BMI≥25,WHR≥0.9;女性BMI≥24,WHR≥0.8.非腹型肥胖组(B组):42例,男性BMI≥25,WHR<0.9;女性BMI≥24,WHR<0.8.非肥胖组(C组):408例,男性BMI<25,女性BMI<24.分析3组的血压、血糖、胰岛素、血脂的差异及与BMI、WHR的相关性.结果:血压、血糖、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A组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除空腹胰岛素外,余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WHR、BMI与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呈低度正相关,WHR与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的相关性大于BMI;与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小于BMI.结论:腹型肥胖比非腹型肥胖具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腹部脂肪分布较BMI增加与血压、血糖、血脂增高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余佩玲;邹劲涛;胡世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SPECT在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对颅内非局灶性病变致癫的无创性定位诊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并与EEG、MRI进行比较.方法:对88例癫病人分别在1~2周内行SPECT、EEG、MRI检查,比较3种方法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SPECT的检出率、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MRI(P<0.05),其特异度显著低于MRI(P<0.05).SPECT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与EEG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PECT检查在癫定位中优于MRI,其对单一癫灶的检出亦优于EEG.

    作者:韦云飞;赵伟佳;刘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前列腺癌组34例、前列腺增生组98例、泌尿系其它疾病组28例,健康对照组134例,测定血清PSA,并进行比较.结果:健康人的年龄与血清PSA浓度呈直线相关(r=0.341,P<0.01),前列腺癌的血清PSA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以血清PSA≤4 μg/L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界值适用于我国男性;血清PSA浓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应用PSA定量分析进行诊断时应结合直肠指检和超声直肠检查.

    作者:雷树勇;黄承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对哮喘肺组织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过敏性小鼠哮喘模型肺组织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小鼠以复制过敏性哮喘模型,收集肺组织T细胞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增殖反应,以及活化后产生白细胞介素-5(IL-5)的能力.结果:哮喘小鼠肺组织T细胞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肺组织局部所产生的IL-5的水平也显著增高.经抗ICAM-1单抗处理后,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同时,抗ICAM-1单抗还可以抑制IL-5的产生.结论:抗ICAM-1单抗能够抑制肺组织局部T细胞的增殖以及IL-5的产生.

    作者:龙学明;吴聪;谢正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技术检测65例冠心病患者与6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pn IgG 和IgM抗体.结果:患者组IgG抗体阳性率为63.1%,对照组为24.6%;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0%和6.1%.两组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0.025>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朱华;杨霞芳;覃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时间硬膜外注入吗啡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吗啡注入硬膜外腔用于术后镇痛已有22年的历史[1],对术后镇痛使用吗啡剂量研究较多,大多数学者认为1.5~2.0 mg/次效果较好[2],且副反应也较少.但在什么时间注药镇痛效果较好报道不多.1993~1999年笔者观察不同时间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作术后镇痛共18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爱兰;莫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免疫功能率乱所致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约50%~60%的SLE有心脏损害[1],但多数患者呈亚临床进展而导致临床活动性狼疮性心脏损害受累估计困难.本文对46例SLE患者心脏损害的情况进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康宁克通A与地塞米松预混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宁克通A(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预混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将5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分为甲组(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预混局部注射组);乙组(单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组)及丙组(强的松口服组),观察3组疗效.结果:3组均能有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但甲、乙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沉及减少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丙组,甲组注射次数明显少于乙组,而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显像恢复方面,3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率方面,3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预混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起效快、注射次数少、安全、疗效好.

    作者:邓爱民;林延德;王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乳腺癌CD44和nm23基因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44和抑癌基因nm23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30例乳腺癌及1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CD44V6和nm23-H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及nm23-H1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CD44V6及nm23-H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CD44V6和nm23-H1异常表达是乳腺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重要分子学改变;同时检测两者可更好地预测其进展程度和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作者:刘剑仑;杨南武;张传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鼻压力计预测慢性鼻炎疗效

    目的:探讨ATMOS-200型鼻压力计在预测慢性鼻炎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0例有鼻阻塞症状的慢性鼻炎患者术前、用麻黄素或肾上腺素收缩鼻甲后及术后鼻阻力,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麻黄素或肾上腺素收缩鼻甲后鼻气道阻力(NAR)与术后和正常人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术前NAR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鼻压力计检测NAR可以较客观直接地预测慢性鼻炎术后疗效.

    作者:郝晓民;韦弘;常捷燕;周小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A2780)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CD3AK+A2780,对照组采用LAK+A2780,分别共育24h并于作用前和作用后每4h收集一次上清液以检测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育前、后上清液中均有TNF-α和IFN-γ分泌,但共育后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共育前(P<0.01),且同一效靶比的实验组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3AK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匡志鹏;梁安民;谢裕安;罗小玲;吴继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7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呼吸系统损害72例,消化系统损害44例,泌尿系统损害22例,循环系统损害12例.其中累及2个器官损害者66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器官损害者6例,死亡41例,显示颅脑损伤愈重,受损器官愈多,病死率愈高.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应重视原发脑伤的紧急处理,以阻断发生重要器官损害的序贯过程.

    作者:陈垂尖;李超强;庞宏谋;梁庆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IL-6、IL-8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间胆)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住院的高间胆病婴的感染组(A组)和非感染组(B组)以及对照组进行血清IL-6、IL-8及胆红素的检测,比较各组的胆红素、IL-6、IL-8水平,黄疸消退前后IL-6、IL-8水平,并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A组总胆红素(344.03±74.5)μmol/L,较B组高[(277.83±45.12)μmol/L],间接胆红素(间胆)(322.9±72.12)μmol/L,较B组高[(254.29±44.8)μmol/L],A、B两组IL-6分别为(101.62±38.77)ng/L、(75.13±13.77)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66±3.17)ng/L],A、B两组IL-8分别为(190.02±59.03)ng/L及(150.54±25.62)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8.30±7.37)ng/L];两组黄疸消退前后的IL-6及IL-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多因素相关分析,IL-6与感染因素密切相关(P<0.01),IL-8与间胆呈正相关(P<0.001).结论:IL-6及IL-8水平高低可作为高间胆病因及免疫自损程度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潘革;梁秀云;吴曙粤;王淑萍;陈素芳;王彩珊;李惠玲;凌明;赖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脐动脉血S/D值

    目的:应用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脐动脉血S/D比值对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前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预测围生儿预后.方法:对41例高危孕妇进行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BPP)及脐动脉血S/D比值测定,胎儿出生后取脐动脉血进行分析,测脐血pH值.结果: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越低,其羊水污染、胎儿酸中毒、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越高.BPP评分越低,S/D比值异常的发生率就越高.结论:BPP及脐动脉血S/D值对高危孕妇的监护及指导临床处理、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燕;袁华;李慕军;欧奇志;韦业平;赵艳琼;韩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