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显慧;覃寿明;邹小英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方法:选择经MRI或CT检查证实为偏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采用侧入法硬膜外穿刺,向患侧硬膜外腔置管,注入胶原酶1 200 U.结果:术后1~2年随访30例,6个月至1年内10例,总优良率90%.结论:棘间孔进路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进路近、成功率高、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等优点.
作者:翟才栋;刘家天;郑贵永;周惠萍;方华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呼吸系统损害72例,消化系统损害44例,泌尿系统损害22例,循环系统损害12例.其中累及2个器官损害者66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器官损害者6例,死亡41例,显示颅脑损伤愈重,受损器官愈多,病死率愈高.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应重视原发脑伤的紧急处理,以阻断发生重要器官损害的序贯过程.
作者:陈垂尖;李超强;庞宏谋;梁庆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3位,许多研究表明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As),在形成As的各种因素中血脂代谢异常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g)含量增高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脑出血17例,脑梗死27例及对照组21例的血脂成分及Fig含量的检测,探讨血脂,载脂蛋白及Fig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久发;胡志强;沈岳飞;石胜良;毕桂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对颅内非局灶性病变致癫的无创性定位诊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并与EEG、MRI进行比较.方法:对88例癫病人分别在1~2周内行SPECT、EEG、MRI检查,比较3种方法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SPECT的检出率、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MRI(P<0.05),其特异度显著低于MRI(P<0.05).SPECT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与EEG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PECT检查在癫定位中优于MRI,其对单一癫灶的检出亦优于EEG.
作者:韦云飞;赵伟佳;刘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在防治术后并发症与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将574例食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常规静脉输液,B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3 d给予肠内营养.两组病人监测术前1 d,术后5 d和术后10 d的体重、血浆蛋白及尿中24 h尿素氮.结果:两组病人在体重、血浆蛋白及尿素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明显(P<0.01).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具有易于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机体康复,尽快恢复正氮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作者:黄耀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带蒂腰椎椎板楔形截骨瓣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并椎管狭窄症病人以带蒂椎板截骨再植进行腰椎管成形.结果:8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带蒂腰椎椎板截骨瓣血供丰富,再植易愈合,可有效地防止术后脊柱不稳及瘢痕粘连.
作者:钟家云;李藤标;朱贤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灵敏经济的DNA直接银染测序法.方法:以标准DNA pGEM○ R ++-3Zf(+)(1 g/L)为测序模板,测序电泳后,分别用银染试剂盒的银染色法及改良的银染色法进行染色,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改良的银染法具有操作简便、对显影温度不苛求,耗费少等优点,所显示的DNA带型与传统的方法比较,同样清晰可读.结论:优化的DNA直接银染测序法因简便经济,无放射性污染,更适合大多数实验室使用.
作者:潘尚领;龙桂芳;陈萍;林伟雄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筛查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随机对190例孕妇行50g葡萄糖筛查,异常者进一步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口服50g葡萄糖后1h血糖≥7.8mmol/L者74例(38.95%),进一步行OGTT试验,发现妊娠期糖尿病(GDM)10例,发生率为5.26%,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24例,发生率为12.63%,50g葡萄糖筛查阳性率为45.94%.有不良孕产史、家族遗传史、孕期体重增长率>25%的孕妇为高发人群,妊高征、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增高.结论:妊娠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降低,在妊娠期行糖尿病筛查可以使妊娠期糖尿病得到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尤其是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妊娠晚期更应加强监测.
作者:唐卉;李启金;陈悦;杨晓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递增剂量(IDE)在心肺复苏时的作用.方法:将177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IDE(96例)和标准剂量组(SED组)(81例),分别按递增剂量及标准剂量肾上腺素静推,观察两组病例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IDE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SC)为30.2%,SDE组为12.3%,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率IDE组为5.2%,SDE组为4.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上腺素递增剂量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但不能提高存活率.
作者:俞宁;唐玉梅;唐宇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性,70岁,反复劳力性心前区闷痛2年.2年前出现劳力性心前区闷痛,休息后缓解.近日上症加重药物治疗无效.有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史.查体:血压20/10.7 kPa;心电图示窦律,明显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前壁运动明显减弱;血总胆固醇6.1mmol/L.临床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脉主干85%狭窄(在左主干开口处至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叉前),无侧支循环.患者因高龄拒绝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于2000年8月18日行左主干PTCA+冠脉内支架(Stent)置入术.按常规方法操作,先置入临时起搏电极,经动脉鞘送带侧孔的JL4导引导管至左冠状动脉口.将SCIMED 3.0 mm×20 mm球囊导管送至病变处,高压扩张一次,残余狭窄40%,再送入带球囊的JOMED 3.5 mm×9 mm的支架至病变处,留1.5mm在左冠脉开口处外,高压扩张2次,造影示左主干残余狭窄0%,TiMi血流3级,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任何并发症.同时回旋支开口无任何影响.治疗后,静息及活动后ECG均已正常,活动如常.术后第4天平安出院,坚持服用有关药物. 讨论:冠心病左冠脉主干病变(尤无侧支循环保护者),传统观念列为PTCA的绝对禁忌证,均应及时行冠脉搭桥术治疗.但近年来由于心导管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掌握,同时冠心病介入治疗材料如PTCA材料的不断改进和Stent的使用,逐年有此类病例在国内少数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成功地进行PTCA治疗.经检索,左主干病变PTCA+Stent置入术治疗在我区尚无报道.本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本例的PTCA适应证选择恰当,即该患者的左主干狭窄病变的部位在开口至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叉处之前,故在植入Stent时不会影响回旋支开口;②采用带有侧孔的导引导管,尚保证少量血流经导管注入左冠脉内;③球囊加压扩张时间短(20s),较高压力(10个大气压),选择支撑强度高的管型Stent,释放Stent时扩张时间短,高压力(时间20~30s,12个大气压)共2次;手术效果与CABG效果相似,避免开胸手术,因而术后恢复快.因此,只要选择好病例(左主干开口或体部病变为PTCA适宜对象),对一部分无保护的左冠脉主干病尤其对病变严重而冠脉搭桥术条件差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PTCA+Stent置入术治疗.
作者:黄晓明;黄超联;李桂祥;马柳英;孙义兰;庞振瑶;赵印平;李勇胜;马平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预测梗阻性IVP不显影无功能肾脏肾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方法:对21例23肾不同原因引起的梗阻性IVP不显影无功能肾脏行术前检测.结果:保肾手术17肾,肾切除6肾(26.1%),切除肾术前检测尿pH值>7.3,肾盂穿刺引流尿量第1周内平均<400 ml/24 h,尿pH值>7.3,引流观察无明显下降,经B超检查肾实质厚度<2 mm且肾盂穿刺引流后,B超动态观测肾实质厚度亦无明显增加.保肾者经半年至3年随访17肾,肾功能恢复到Ⅰ~Ⅱ级;切除肾病理检查肾皮质菲薄,大部分<2 mm,光镜下无正常肾小球及肾小管.结论:不能仅凭IVP不显影等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梗阻肾脏有无功能,术前应综合分析各项检测指标,以判断肾功能的可复性.其中尿pH值、肾实质厚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患肾动态1周以上测定的尿pH值>7.3、肾实质厚度<2 mm、尿量平均<400 ml/24 h时,可作为患肾功能不可复的参考指标.
作者:罗开玲;王晓平;李志斌;梁宏;苏小壮;孙毅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有效的术后镇痛无疑能为手术病人的康复提供有利的条件[1].近年来关于术后镇痛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但由于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2],而使镇痛效果不尽人意.本实验旨在通过芬太尼镇痛复合液和吗啡镇痛复合液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对比研究,寻找一种更合理、并发症更少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郑贵永;刘家天;翟才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7例均为我院1994年1月到1998年12月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分为化疗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大8岁,小7个月,平均3岁.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期9例,化疗后临床分期:Ⅱ期转为Ⅰ期3例,Ⅲ期转为Ⅱ期3例,Ⅲ期6例.一期手术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大10岁,小9个月,平均3.5岁.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2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分期情况相似.1. 2 治疗方法:化疗组用长春新碱静脉注射,1.5~1.75 mg/m+2,每周1次,5例加用顺铂15 μg/m+2静脉滴注,连用5 d.化疗前、化疗后2~4周用B超,CT测定肿瘤体积(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两组手术方法均采用腹部横切口,单纯患肾切除.术后根据分期常规化疗.
作者:唐咸明;杨体泉;谭志忠;陈嘉波;罗意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 Graves病合并糖耐量异常(IGT,DM)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改变.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Graves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简称Graves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红细胞胰岛素高、低亲和力型受体(R1,R2)数目,并以相应的亲和常数K1,K2反映受体结合力的大小.结果: Graves病组空腹R1,R2,K1 ,K2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 R1 下降,血糖、胰岛素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Graves病合并糖代谢异常存在红细胞胰岛素高亲和力受体的异常.
作者:梁杏欢;秦映芬;罗佐杰;林健;沈寒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直接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出血原因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肝源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如何判定出血原因,是抢救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成功的关键.我科1990年以来共收治肝硬化234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79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梁荣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比较23,25,27G腰麻穿刺针行椎管内联合阻滞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将90例患者(ASA I~Ⅱ级)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为A组(23G)、B组(25G)、C组(27G),行椎管内联合阻滞.结果:3组间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失败率27G与23,25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痛发生率23G与25,27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管内联合阻滞好选用25G腰穿刺针.
作者:覃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前列腺癌组34例、前列腺增生组98例、泌尿系其它疾病组28例,健康对照组134例,测定血清PSA,并进行比较.结果:健康人的年龄与血清PSA浓度呈直线相关(r=0.341,P<0.01),前列腺癌的血清PSA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以血清PSA≤4 μg/L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界值适用于我国男性;血清PSA浓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应用PSA定量分析进行诊断时应结合直肠指检和超声直肠检查.
作者:雷树勇;黄承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操作方法等.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法对33例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植入.结果:33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均恢复TIMI Ⅲ级血流,血管开通率100%.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是心肌梗死患者的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掌握其适应证、操作特点及术后抗凝至关重要.
作者:林虹;王风;林英忠;徐广马;刘伶;袁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抗原引起的气道炎症的影响,加深认识ICAM-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小鼠以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聚集到气道,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并检测ICAM-1分子的表达水平,观察静注抗ICAM-1单抗后BALF中EOS数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结果:小鼠经抗原致敏和刺激后BALF中可以见到大量的EOS,经抗ICAM-1单抗处理后EOS数降低了63%,抗ICAM-1单抗可抑制肺组织IL-4的产生.结论:抗ICAM-1单抗能够抑制气道EOS浸润,其作用机制很可能与抑制局部IL-4的产生有关,提示抑制气道抗原呈递细胞的活性有利于哮喘的治疗.
作者:邹小英;吴聪;覃寿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镇痛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术后疼痛、创伤及癌痛治疗.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术后病人应用小剂量吗啡和布比卡因混合液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的比较,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是否存在年龄差异,以避免临床应用的盲目性.
作者:曾涟;蒋宗滨;谭冠先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