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上腺髓质增生症7例

施桢;陈坚;黄伟华

关键词:肾上腺髓质, 发性高血压, 阵发性, 羟皮质类固醇, 血清皮质醇,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酮类固醇, 空腹血糖, 高血压症, 儿茶酚胺, 增生症, 心电图, 醛固酮, 扁桃酸, 主诉, 症状, 阳性, 香草, 呕吐
摘要:1994年2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肾上腺髓质增生症(Adrenal medullary hyperplasia.AMH)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26~53岁,平均41.3岁,病程2 d至20年.7例均以高血压症为主诉,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乏力症状;4例为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加剧(20~26/12.7~16.7 kPa);3例为平时血压正常伴阵发性高血压(32.1~37/18~19.3 kPa),心电图均正常.7例尿中儿茶酚胺增高(145~509 μg/d),其中1例在发作时高达1 144 μg/d.香草基扁桃酸(VMA)测试3例均阳性,空腹血糖2例增高.7例血清皮质醇、醛固酮、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生酮类固醇、钾、钠、钙、氯均正常.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以癫及舞蹈病为表现的甲状旁腺机能低下1例

    患者男性,13岁.发作性四肢抽搐8年,不自主运动半个月.患者8年前(5岁)在一次受惊后发作性四肢抽搐,双手呈爪形状,双眼上翻,但无口吐白沫及二便失禁.当时某医院认为缺钙所致,经补钙后症状好转,未再治疗.半年来发作频繁,四肢抽搐时伴意识丧失,口吐白沫,每次持续1~2 min缓解,发作后不能记忆.门诊初步诊断:癫(强直-阵挛发作).服用苯巴比妥片,每次0.03 g,每天3次;苯妥英钠片,每次0.1 g,每天3次;发作无明显减少, 同时伴记忆力差,学习成绩下降.半个月来四肢大幅度不自主运动,以上肢为重,入院前2 d发作频繁,且面部也有不自主运动.既往无脑部感染、外伤及中毒史.无慢性腹泻、呕吐史.无甲状腺手术及颈部外伤史.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智能低下,记忆力、计算能力差.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及腱反射对称低下,面部、四肢有细小不自主运动,深浅感觉正常,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Chvostek征(+),Trousseau征(+).

    作者:陈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B超引导细针肝穿活检诊断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

    目的:为了评价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B)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预防针道种植的方法.方法:对387例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行FNAB ,并采用无水酒精针道封闭的方法预防针道种植.结果:FNAB的病理和细胞学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0.9%和71.1%,两者结合,诊断敏感性为92.5%,诊断特异性为100%.FNAB后的针道种植转移率为零.结论:FNAB可作为诊断肝占位性病变的确诊技术,无水酒精针道封闭可达到预防针道种植的目的.

    作者:李航;李蔚英;杨伟萍;黎乐群;丁战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剖析

    目的:探讨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14例直肠癌经肛直肠拖出吻合术后11例吻合口漏,对相关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吻合口漏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术后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和手术操作是重要的原因.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吻合口漏发生.

    作者:梁君林;高枫;陈利生;唐宗江;张志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外科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10例

    1982年1月至1999年10月我院共收治小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例中男4例,女6例,小年龄2岁3个月,大13岁,平均7岁2个月.起病至入院时间10~82 h,平均28 h.入院时均有急性腹痛、腹胀、呕吐、发热;体检均有全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其中休克4例,腹壁蓝色斑2例,黄疸3例,腹腔穿刺血性腹水9例.腹水淀粉酶值800~1 800 IU/L (somogyil),血淀粉酶500~1 600 IU/L,血白细胞总数均增高718×109/L,血钙<2 mmol/L 5例.CT检查:2例显示胰腺肿胀密度不均,胰腺周围积液.B超检查:6例胰腺肿胀,边缘模糊不清,回声不均.术前经过CT、腹穿腹水淀粉酶测定得到确诊7例,2例误诊为肠梗阻穿孔,1例误诊为坏死性肠炎.起病到手术时间12 h至7 d.5例经内科治疗无效再转外科治疗.1986年4月以前3例,行腹腔引流1例,胰腺包膜切开引流2例,死亡2例,病死率66.7%,1986年以后5例采用胰床切开减压,胰头、体、尾放置多根引流加多部位腹腔引流及术后抗生素灌洗,2例切除胰尾加腹腔引流灌洗,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清除.结果6例存活,1例死亡,病死率14.3%.手术中所见:10例均有血性腹水(200~1 500 ml),8例胰腺肿胀变硬,其中6例以全胰腺广泛点状坏死为主,2例胰体、尾呈黑色坏死,大网膜及腹膜上有皂化斑.另2例横结肠系膜及腹膜可见瘀血斑.

    作者:王卡琳;陈湛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患者的左室重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患者的左室重构.方法:前瞻性观察78例首发性前壁AMI患者,选择就诊头3 h心电图,测量其ST段水平,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 mV为A组,压低<0.1 mV为B组,两组病人于住院2周和4周先后两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组患者左室重构比B组高(P<0.05~0.01).结论:前壁AMI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左室重构比未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严重.

    作者:何伟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分别加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分别加用羟氨苄青霉素及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方法:将62例符合条件的病人分成两个治疗组,其中一组32例口服奥美拉唑,另一组30例口服法莫替丁,两组同时口服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结果:奥美拉唑组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6%及96.9%,法莫替丁组为83.3%及90.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未发生严重副反应,病人耐受性好.结论:奥美拉唑、法莫替丁合用羟氨苄青霉素及甲硝唑有较理想的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而法莫替丁价廉,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陈永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溶栓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nstu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价值.方法:101例UAP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分别用5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半小时滴完,每天1次共7 d,联合普通肝素50 mg加生理盐水20 ml,每8 h静推1次,共7 d,单纯普通肝素50 mg加生理盐20 ml,每8 h静推1次,共7 d.结果:治疗组51例,显效3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0.19%.住院3周内并发急性生肌梗死(AMI)及因冠心病死亡3例,发生率5.88%.1年内心绞痛复发3例,发生率5.88%.1年内因冠心病心力衰竭住院3例,发生率5.88%.对照组50例,显效8例(16%),有效21例(42%),总有效率54%.住院周内并发AMI及因冠心病死亡6例,发生率12%.1年内心绞痛复发19例,发生率38%.1年内因冠心病心力衰竭住院15例,发生率30%.两组比较: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溶栓治疗UAP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近期并发AMI和因冠心病死亡,减少以后心绞痛复发,减少因冠心病心力衰竭住院,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疗效.

    作者:邱建平;王容蓉;田燕萍;姚力;朱济修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

    以色列Stark教授创立的新式剖宫产术,于1996年传入我国.即采用腹部横切口、钝性分离,不缝合腹膜术式.我院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应用此新型术式行改良式剖宫产术16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丹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清促胃酸激素释放肽前体含量与小细胞肺癌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促胃酸激素释放肽前体含量与小细胞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17例肺部疾患进行血清促胃酸激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定量分析.结果:Pro-GRP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敏感率为68%,特异性为94.1%.Pro-GRP水平与病情有关.结论:Pro-GRP是一种有相当临床应用价值的小细胞肺癌标志物.

    作者:黄承乐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自拟五麻平喘汤治疗哮喘165例效果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是以气道可变性阻塞及气道高反应为特点,临床表现为咳嗽、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自拟五麻平喘汤治疗哮喘发作病人16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子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CD3 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CD3 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桥联酶免疫法(APAAP法)和透射免疫浊度法对281例恶性肿瘤患者经CD3 AK细胞悬液输注后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IgG、IgM及IgA水平的检测和分析,并将各组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及IgG、IgM、IgA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术后组及放疗组治疗前、后的CD3百分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治疗前、后的CD4百分率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劳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89例宫外孕超声显像分析

    近年来,超声对宫外孕的监测、诊断、特别是未破裂前的诊断或发生破裂后出血量多少的估测,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决定处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1995年5月至1999年8月,89例宫外孕超声显像的特征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锡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带肌蒂髂骨瓣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9例

    目前对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由于儿童股骨头血供的特点,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率却可高达14%~45%[1].为了有效地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我院对1991年3月至1999年3月收治的9例儿童股骨颈骨折行带肌蒂的髂骨瓣移植,多枚(3~4枚)克氏针内固定.经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老年肺癌的外科治疗(附209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的临床特点、手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科1985年4月至1998年11月手术治疗的209例老年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8.5%和35%.结论:老年肺癌病人并存症多,病情较晚,但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经积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仍是治疗老年肺癌的较好方法.

    作者:黄耀元;唐滔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288例报告

    目的:研究心脏跳动的体外循环技术完成心内直视操作的手术方法.方法: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后,体温降至31~34℃,MAP维持在6.67~10.67 kPa,保持冠脉的血液供应,让心脏在“空跳”状态下完成288例各种心内直视操作.结果:全组死亡3例,术后均无空气栓塞并发症.结论:心脏跳动的心脏外科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技术,绝大部分心内直视操作都可在这种技术下完成.

    作者:吴文森;陈铭伍;周华富;张炳东;杨柳山;陈蒙华;李勉;龙驹;岑晓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Rehbein改良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目的:探讨改良Rehbein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方法:随访131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获随访105例.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术后排便功能、肛门污粪和失禁现象、生长发育情况、肠粘连等问题.结果:99例排便通畅,无便秘腹胀现象,无肛门污粪和失禁存在,饮食正常,生长发育良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结论:改良Rehbein术疗效高,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谭志忠;杨体泉;王红;唐咸明;陆文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脐带绕颈对围生儿及产妇的影响(附1 052例分析)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围生儿和产妇的不良影响.方法:收集1 052例脐带绕颈者的分娩史、出生史、产科诊断及其他有关资料,并以500例同期住院分娩无脐带绕颈者作对照,分析脐带绕颈对产程、分娩方式和围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脐带绕颈组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平均时间、剖宫产与阴道助产比例、脐带绕颈二周以上者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脐带绕颈可导致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比例增大,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高.

    作者:李慕军;陈悦;王巧霜;韦业平;冯启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阴茎折断13例临床分析

    阴茎折断即阴茎海绵体破裂是一种较少见的阴茎闭合性损伤,合并尿道损伤者更少见,约占20%[1].1986年8月至1998年9月我院收治阴茎折断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大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肺癌组织中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图像定量研究

    目的:为研究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特点.方法:用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37 例肺癌及癌周组织和12例正常肺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及图像定量分析.结果:肺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数密度和面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且单个细胞的长径和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肺癌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树突状细胞多于有转移组(P<0.05),癌周淋巴细胞浸润的程度与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但树突状细胞的数量与肺癌的组织类型无关.结论:肺癌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且体积增大,其数量与淋巴结转移和癌周淋巴细胞多少密切相关.

    作者:蒋一强;李山;梁秀就;农;华;顾永耀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地方性斑疹伤寒误诊呼吸道感染7例

    目前地方性斑疹伤寒较少见,而且大多数临床表现、X线表现、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又与呼吸道感染相似,故易被误诊.现将我院1997年11月至1999年5月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的7例地方性斑疹伤寒报告如下.

    作者:梁远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