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小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郭健;李兵;孙宏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与手术诊断对比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室间隔缺损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2DE)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检查14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选择过隔血流束清晰、宽切面、取左室面于VSD起始部测量其直径,进行定性、定位及定量分析.结果:148例术前超声诊断147例,符合率99.3%;定位符合率93.2%;超声定量测值在嵴上型与手术测值接近,而在嵴下型及隔瓣下型均较手术所见小.超声对合并症的诊断正确率达83.0%.结论:2DE和CDFI联合检查可显示VSD的部位、大小、形态,并可直观清晰显示VSD分流方向,同时对合并症的诊断亦有价值,是一种可靠的非创伤性术前诊断方法.
作者:郭盛兰;朱性威;何云;张棣;龙伟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技术是Mclaughlin和Bennett于1989年共同推出的一种矫治原理更科学,临床操作更简捷的直丝弓矫治技术[1].目前,该技术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应用越来越广泛[2].国内临床应用报道较少.我科1997~1998年应用杭州新亚的MINI直丝托槽完成了16例患者的矫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旭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骨巨细胞瘤术前X线表现、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的70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手术方法、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巨细胞瘤的X线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理分级及预后,以瘤段骨切除体外灭活再植术疗效佳,但手术较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术前可根据骨巨细胞瘤的X线分度或结合病理活检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宁晔;曾毅军;徐卓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1993年9月至1998年9月我院收治脑外伤后脑积水2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4例.年龄7~61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跌伤6例,坠落伤1例.1.2 原发伤及早期处理:严重脑挫裂伤或伴颅内血肿13例,单纯性脑挫裂伤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4例,原发性脑干伤1例,小脑出血破入四脑室1例,GCS评分:3~8分12例,9~12分6例,13~15分3例.
作者:陆建吾;陈家康;黄河清;文超勇;兰学军;谭英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缺乏特异性,与常见的良性胆道疾患鉴别较为困难.我院1986~1996年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患者28例,现对B超在诊断原发性胆囊癌中的价值和常见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何云;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为明确输卵管阻塞的部位及程度,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方法:用自制的输卵管再通器具对52例病人共89条输卵管作选择性造影,并对其中75条间质部或峡部阻塞的输卵管作再通术,术后抗炎及定期输卵管通液治疗.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1%,再通成功率为81.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技术操作简单,集诊断及治疗于一体,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是诊治输卵管阻塞的首选方法.
作者:马亦龙;崔英;赖少侣;许进;蒋凤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方便使用、检测人末梢血甲胎蛋白(AFP)的方法.方法:用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直接检测人末梢血(全血)AFP.结果:DIBA检测的条件在37℃或室温,孵育时间为10 min×2时,敏感度达25 μg/L.用此法和放射免疫法同时检测住院肝癌病人90例的末梢血和血清AFP,结果符合率为96.67%,以AFP 50 μg/L判为阴性,两结果的阳性符合率达100%.并用此法检测普查的正常人群1 200例,检出末梢血AFP浓度为50~100 μg/L有3例,与血清DIBA和RIA检测结果相符.结论:DIBA试剂盒检测人末梢血(全血)AFP,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与常规检测法有较好的符合性,而且具有简便、省料、快速、可直接检测末梢血(全血)等优点.
作者:贺海平;唐东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美国Acuson 128 xp/10、HP 8500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视网膜母细胞瘤28例(30只眼),正常儿童对照组14例(28只眼),测其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较正常组显著升高,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若川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锁骨下动脉,对13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按CMF方案加阿霉素进行灌注化疗.结果: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3例,有效率(CR+PR)为76.9%;3例获得根治性切除,5例获得姑息性切除.结论:介入化疗是一种能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和疗效的有效方法.
作者:洪坚善;高月芳;赵荫农;张传珉;莫钦国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院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AP)158例,出现肾功能损害59例(37%),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8例AP中,出现肾功能损害59例.其中水肿型127例中发生肾损害42例(71.2%),出血坏死型31例中发生肾损害17例(28.8%).59例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17~73岁,平均44.7岁,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占7%.
作者:张建全;卢德成;赵晓琴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院1995年5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8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年龄:年龄小27岁,大56岁,平均41.4岁,以30~35岁为多,占73.2%.其中<30岁5例,30~34岁7例,35~39岁15例,40~44岁31例,45~49岁14例,≥50岁10例.
作者:蒙玉刚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股骨颈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骨折,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虽不常见,但由于局部解剖上缺乏丰富的侧支循环,损伤后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终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978年,Finley[1]首先报道使用带血管蒂的骨膜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并获成功,自此,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了带血管骨膜的优秀成骨能力[2],之后带旋髂深血管蒂骨膜移植被人们用于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我院1993~1997年将此方法应用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耀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新式剖宫产是由以色列STARK医生经过10年的临床实践逐渐形成的独具风格的剖宫产手术[1].因其效果良好,目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全国各地妇产科.我院1998年4月1日至1998年11月30日行此种剖宫产术7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内科常见的多发病,大量资料表明,虽然国内外采用的抗泌酸药物,如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可使溃疡迅速愈合.但复发问题并没有解决,一些资料表明,消化性溃疡一年的复发率仍为50%~90%[1].因此,寻找一条效佳、安全、方便、廉价的治疗方案很有必要.我院1996年10月至1998年8月采用联合用药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8例,治愈率达95.38%,一年复发率9.26%.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小玲;王卡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申香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耿小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吴桂连 刊期: 199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