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香远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方便使用、检测人末梢血甲胎蛋白(AFP)的方法.方法:用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直接检测人末梢血(全血)AFP.结果:DIBA检测的条件在37℃或室温,孵育时间为10 min×2时,敏感度达25 μg/L.用此法和放射免疫法同时检测住院肝癌病人90例的末梢血和血清AFP,结果符合率为96.67%,以AFP 50 μg/L判为阴性,两结果的阳性符合率达100%.并用此法检测普查的正常人群1 200例,检出末梢血AFP浓度为50~100 μg/L有3例,与血清DIBA和RIA检测结果相符.结论:DIBA试剂盒检测人末梢血(全血)AFP,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与常规检测法有较好的符合性,而且具有简便、省料、快速、可直接检测末梢血(全血)等优点.
作者:贺海平;唐东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寻找一种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高效选择鉴别培养基.方法:收集70份猪粪便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分离;将这70份标本用划线法种入三种选择鉴别培养基:S.S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CIN琼脂平板.分离出5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血清型03,生物型3,VP阴性变异株.然后比较这三种培养基的分离率.结果:CIN琼脂的分离率高(100%),麦康凯琼脂的分离率低(16%).结论: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用CIN琼脂好,其次是S.S琼脂,差是麦康凯琼脂.
作者:谢春;郑薛斌;梁静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的凝胶阻滞法用于核蛋白-DNA结合的检测.方法: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用维甲酸刺激不同时段,抽提其核蛋白,与32P-标记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及维甲类X受体抗体α、β(RXR α、β)结合,进行凝胶阻滞分析.结果:细胞于不同状态可出现迁移率不同的条带,加入RXR β抗体可产生新的上移条带.结论:改良后的凝胶阻滞法较简单灵敏,可用于核蛋白-DNA结合的检测.
作者:谢小薰;肖绍文;Swisshelmjia K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郭洪水;李明光;蔺佩鸿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小儿麻痹症累及的肢体瘫痪大多是单侧肢体,双下肢甚至上下肢均受累的则较少,故对严重小儿瘫的手术矫治报道尚不多.我院自开展矫治小儿瘫手术以来,收治小儿瘫病人306例次,其中有35例属严重型或较重型.现就其中的7例广泛性瘫病人的治疗作一分析.
作者:江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采用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治疗的效果.方法:140例中晚期HCC患者分为3组:A组51例(CD3AK细胞加化疗);B组45例(单纯化疗);C组44例(单纯CD3AK细胞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作肝脏B超或(和)CT检查,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①A、B、C组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5.1%、17.7%和20.5%.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免疫指标:经CD3AK细胞治疗的HCC患者的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sIL-2R水平显著下降.结论:CD3AK细胞治疗中晚期HCC安全可靠、有效、无明显副反应,并有提高HCC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罗小玲;梁安民;莫钦国;谢裕安;吴继宁;袁卫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范中发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张奕文;梁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优越性.方法:对50例(5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通过3.2 mm隧道切口植入硅胶折叠式人工晶体及44例3.2 mm切口基础上扩大至6.0~6.5 mm,植入后房型PMMA硬性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占78%.随访1~3个月视力≥0.8者占86%,与后房型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比较(P<0.001),术后1周和1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92±0.84)D和(0.81±0.75)D.分别小于植入后房型硬性人工晶体较大切口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基础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比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优越.
作者:温日霞 刊期: 1999年第01期
首例经鼻腔气管内插管报道于1902年,自1930年Magill发明了经鼻盲探气管插管(Blind nasotracheal intubtaion,BNTI)以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完善,这门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插管成功率不断提高.现仅就导管的改进、插管技术及辅助手段的改进以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廖品琥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气质与脑电图的相关关系.方法: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然后选择109例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被试者进行脑电图测定.结果:发现不同气质类型的被试者其脑电图在频率、波幅、发放率和串长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胆汁质α频率为10.5~12 Hz,发放率平均为40%~60%,串长多为1.5 s.多血质α频率为10~11.5 Hz,发放率平均为50%~80%,串长时间多为2.8 s.粘液α质频率为9~10.5 Hz,发放率平均为90%~98%,串长时间多为4 s.抑郁α质频率为10~11.5 Hz,发放率平均为30%,串长时间多为0.8 s.结论:气质类型特性与脑电图的测定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脑电图的测定结果可为气质测验提供神经生理学依据.
作者:苏思慧;王晓燕;冯丽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唐泽洪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吴桂连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郭健;李兵;孙宏志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我院1995年2月至1998年7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6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8例中,男55例,女13例,年龄小5岁,大74岁.交通事故伤40例,坠落伤11例,打击伤13例.伤后昏迷程度,按GCS评分:6~8分42例;3~5分26例.伤后伴呕吐59例;出抽搐9例;瞳孔改变16例.
作者:丁勇强;王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测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方法(IRMA)对30例异位症,24例腺肌症及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正常妇女血CA125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异位症组阳性率56.66%,均值为(65.87±59.90) ku/L,腺肌症组阳性率87.50%,均值为(101.86±68.21) ku/L.子宫肌瘤组、卵巢囊肿组及正常组阳性率分别为10.34%、9.09%及6.67%,均值分别为(13.14±12.99) ku/L、(16.51±11.12) ku/L及(11.92±9.93) ku/L.异位症组和腺肌症组均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5),而腺肌症组又较异位症组高(P<0.05).异位症患者随病程进展CA125增高,Ⅲ/Ⅳ期患者较Ⅰ/Ⅱ期患者明显增高(P<0.05).异位症患者术后一周血清CA125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CA125测定对子宫腺肌症及晚期异位症有辅助诊断价值,且有助于与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的鉴别.
作者:胡晓霞;王孟龙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作者:王莉莉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与手术诊断对比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室间隔缺损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2DE)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检查14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选择过隔血流束清晰、宽切面、取左室面于VSD起始部测量其直径,进行定性、定位及定量分析.结果:148例术前超声诊断147例,符合率99.3%;定位符合率93.2%;超声定量测值在嵴上型与手术测值接近,而在嵴下型及隔瓣下型均较手术所见小.超声对合并症的诊断正确率达83.0%.结论:2DE和CDFI联合检查可显示VSD的部位、大小、形态,并可直观清晰显示VSD分流方向,同时对合并症的诊断亦有价值,是一种可靠的非创伤性术前诊断方法.
作者:郭盛兰;朱性威;何云;张棣;龙伟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尤以生育年龄妇女多见.采用单纯的口服或局部放置药物治疗疗效较差,1995年5月至1996年8月我们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宫颈糜烂18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柳铭;徐红;蒋晓莉;徐文生;韩玲;李启金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新剂型--干混悬剂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应用稀释法及临床分离所得的285株致病菌对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和阳性对照药红霉素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并考查了细菌接种量,血清浓度和培养基pH值对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同时测出受试药克拉霉素干混悬剂的杀菌曲线.结果: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具有与红霉素相同的抗菌谱,对红霉素敏感的菌株其抗菌活性与红霉素基本相同,对耐红霉素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阳性球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等阴性菌与红霉素抗菌作用不明显;在培养基pH偏碱条件下,其抗菌作用增强,血清浓度的改变对该药的抗菌作用影响不明显.杀菌曲线显示: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对金葡球菌及化脓性链球菌的杀菌速度比红霉素快.结论:克拉霉素干混悬剂无论从其抗菌效果还是剂型改进方面均优越于红霉素,是一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药.
作者:朱莲娜;林军;黄万清;吴晓宁 刊期: 199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