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宇;光雪峰
1999年5月~2008年5月我院共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5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术前准备、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等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58例,其中女32例,男26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风湿性心脏病是此组瓣膜置换术病因中首位,共53例,占91%,先天性病例4例,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术前心功能Ⅲ-Ⅳ级42例,Ⅱ级16例.二尖瓣置换术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膜置换术8例,均为更换机械瓣膜左心房血栓清除十左房折叠或左心耳缝扎术7例.心胸比例O.51~0.72,合并房颤42例,左室射血分数为50%~72%.全组患者均有活动后心慌,气促及心功能不全史.各例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
作者:魏超华;马志强;许洪峰;杨阳;潘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血液是救助生命的宝贵资源,保证血液安全,减少血液报废是无偿献血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对玉溪市中心血站2006年1月~2008年5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芳;黄春萍;候云雯;彭显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大肠息肉系指结肠粘膜的局限性隆起病变,可发生与任何年龄,目前研究认为其属癌前病变,故一旦发现应予积极治疗.2006年6月~2007年1月我院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电切治疗大肠息肉57例,切除息肉80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寸永葵;李雯;唐木兰;郭蜀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肺不张是开胸术后患者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与预后,增加手术患者的病死率.我们于2000年6月~2008年6月对38例开胸术后急性肺不张患者进行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可宝;巫正伟;向旭东;李高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腰大池持续引流(lumbar Continued drainage,LCD)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已十分广泛.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在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辅助疗效,现总结本院自2005年2月~2007年11月间71例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在采用LCD后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袁红平;罗林;左频;白刚;牛华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染色体倒位是染色体畸变的一种类型,是指1条染色体同时出现2次断裂形成的,中间片断旋转180度重新连接而成,倒位发生在长臂和短臂之间称臂间倒位.臂间倒位以9号染色体常见,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82%.
作者:何建萍;程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有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ST抬高与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的一组病症.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个隐匿发展的慢性过程,为发生ACS的基本原因.现有充分证据说明AS病人发生ACS的关键因素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造成斑块不稳定的因素,现在的基础研究认为主要与斑块结构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炎症细胞导致的斑块破裂是发生ACS的重要机制[1].故各种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细胞粘附因子(VCAM-1)等与ACS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龚瑞莹;刘明;庞永诚;魏丹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糖尿病(DM)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近来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3/4患者死于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尿酸代谢紊乱是导致血管并发症的基础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T2DM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中尿酸水平的关系,从而探讨尿酸水平与T2DM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林玲;壮可;万颖;李红;李裕;赵燕;张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危重病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机体代谢都发生巨大的不良变化.当他们处于ICU时,陌生的环境、高频的报警声、夜间灯光的刺激、反复的吸痰及各种有创操作又对患者心理造成了很大刺激,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进一步增加了机体耗氧量,加重心肺负荷,使病情加重.对ICU患者进行适当的镇静治疗有利于其机体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双重恢复[1],合理的镇静还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2].近年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ICU的应用为临床上解决镇静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镇静水平过深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尝试和手段.本文就BIS监测在ICU镇静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张春海;钱传云;张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几乎所有Ⅰ型糖尿病和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患者不但遭受胰岛素注射所带来的不便和痛苦,而且又不能完全控制血糖稳定并避免远期并发症的发生[1];因此,重建内源性胰岛分泌系统是多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胰岛分离纯化技术的提高、新型免疫抑制方案的使用,胰岛移植已从实验阶段进入了临床实践,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我们自2006年始,经过2年多不断探索及反复动物实验,于2008年3月为1例Ⅰ型糖尿病并严重肠系膜血管病变患者进行了胰岛移植,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汝红;于海东;侯宗柳;王珏;孟明耀;赵维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了解东川区城区幼儿园儿童的健康状况及近几年动态变化,特将2003年~2007年幼儿园儿童体检报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每年体检1次,项目相同,时间相对固定,能反映儿童的健康状况.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03年~2007年东川区城区4所幼儿园在园儿童的体检报表,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红蛋白、五官、心肺、肝脾等全身的一般常规检查,所有检查项目由东川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儿保医生、检验医生完成.
作者:舒应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N)18例,疗效显著,并对2005年1月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的18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国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临床上残根残冠的修复技术日趋成熟,方法众多.由于纤维桩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抗折能力强,以及纤维桩色泽的透明性,给临床提供了更广的应用前景.我科从2005年7月-2008年7月.采用POLO纤维桩用于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共215例300颗,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化;胡荣丽;杜世莲;张娅莉;寸建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疾病,我院1993~2007年结肠镜检查8 566例,检出溃疡性结肠炎232例,现就其内镜下表现、病理和治疗后的转归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曙红;罗春丽;刘惠萍;张峡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盆腔静脉淤血症是妇科较复杂的血管病,临床症状同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疾病.以往主要依靠盆腔静脉造影或腹腔镜来确诊,因均为有创检查,很多患者不愿接受,故确诊率低.本文对36例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盆腔静脉淤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经腹超声检查在基层医院对此病诊断中的运用价值.
作者:刘牋;刘益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系属头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1].由于老年人慢性病程的特点,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多不明显,早期诊断困难.本病钻孔引流术治愈率很高,但术后仍然有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我科2001年1月~2008年4月收治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5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杨永华;罗志伟;董建平;顾伟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与肺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是指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1].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年限的疾病,每年约有300万患者死亡[2].COPD的发病机理还未完全清楚.我们研究AECOPD患者血IL-10、CRP等炎症因子的浓度变化及其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为探讨COPD的发病机制、病情进展提供依据.
作者:杜海燕;付东红;李勇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全麻患者术中知晓/术中感知以及对术中情况的记忆可对患者造成长久的精神和心理伤害,此问题一直受到麻醉医生和患者的关注.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其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尚不能完全避免.目前为了降低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常使用镇静药咪唑安定,但其佳使用剂量和时间还未明确,由此,本文通过在全麻诱导时使用一定剂量的咪唑安定,来评价咪唑安定对全麻病人术中知晓预防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燕;李德光;彭佩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腹水的常见病因为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膜恶性肿瘤和腹腔肿瘤腹膜转移或种植引起.临床上一般通过病史、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或影像学等检查能明确诊断,但仍有部分患者通过上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为明确诊断患者必须进行许多相关的检查,而这些检查费用高、患者痛苦、周期长等,甚至检查出现不同的结果,影响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我们从2002年初开始对腹水患者行腹膜活检,对腹水的病因进行研究,旨在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节约患者医疗费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文斌;段丽平;缪应雷;张海蓉;南琼;张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血小板减少症较常见,其诊断标准各异,Sullivan等[1]认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是9%~37%不等,老年人、白种人、男性、有静脉吸毒史的发生率更高.血小板减少症是与AIDS患者生存率降低相关的重要的临床疾病,Sloand等[2]报道血小板<50×109/L的HIV/AIDS患者40%会发生出血,1%死于颅内出血.本研究把HIV/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明确血小板减少症与CD4+细胞计数的关系.
作者:谭琳;周挚;谢瑜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