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琴;郑建军;吴荣初;吴耀华;李剑霜;梁丽禅;蒲术耘;黄益红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分脑内型及脑外型,大多为脑内型,只有少数为脑外型.脑内和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治疗难度和预后差别均很大.我科自2004年12月~2008年10月手术治疗各种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4例,现结合文献作一总结.
作者:刘桂彪;陈家康;黄河清;文超勇;陆建吾;郑捷敏;薛建荣;李学东;陈鸿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没有备血条件的基层医疗单位,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对失血性休克病人实施手术抢救.方法 采用限制性输液方法,结合多巴胺的调节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32~6.65kPa,紧急实施确定性手术,控制活动性出血.结果 34例休克病人经过2h左右的抢救、手术的彻底止血后,休克症状很快改善,无一例出现DIC、肾功能衰竭,或输液过多过快引起肺水肿、脑水肿、黏膜水肿、电解质紊乱等现象,34例病人按正常手术预期拆线出院.结论 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彻底止血前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 结合多巴胺的调节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32~6.65kPa,紧急实施确定性手术,控制活动性出血,可减少出血量,减轻酸中毒,避免过分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组织器官的灌注和氧供,提高早期成活率,减少创伤后期的并发症,术后康复好.
作者:韦湛影;严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患者肝损害的血清学改变特点.方法 收集225例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 乙、丙肝病毒合并感染引起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穿病理标本;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肝功能、血清HBVDNA、HBV血清标志物、血清HCVRNA,抗-HCV.所有肝活检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进行肝炎分级分期,HBsAg、HBcAg免疫组化,HBVDNA、HCV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①重度慢性肝炎患者:HBV/HCV合并感染的患者(B加C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与HCV单独感染(C组)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比HBV单独感染的患者(B组)低(P<0.05).②非重度慢性肝炎患者:三组的血清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组与B加C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相似(P>0.05),但明显大于B组患者(P<0.01).④单独感染组发病的病程长短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比合并感染组长, 与单纯感染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肝的时间要短(P<0.01).结论 在重度慢性肝炎的患者中,肝功能损害的血清学指标(AST、ALT、TB、DB)不能很好地反映肝内损害严重度.与单纯感染组相比,HBV与HCV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度肝炎的时间要短.
作者:潘庆登;肖影群;卢桂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探讨无创呼吸机在开胸术后治疗低氧血症的应用与护理,以提高其在开胸术后的应用技术及护理水平.方法 对19例开胸术后出现低氧血症患者,先给予加大氧流量吸入处理,症状无明显改善则接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在上机后1h、2h、4h、8h测血气分析,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和SpO2变化.结果 上机后动脉搏血气指标pH、PaO2、PaCO2较上机前差异有显著性.17例患者治疗后缺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明显好转;2例患者因病情逐渐加重,改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好转.结论 无创呼吸机在开胸术后治疗低氧血症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周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在治疗儿童急性喉炎合并Ⅲ度及以上喉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监护病房(PICU)收治儿童急性喉炎45例,其中Ⅱ度喉梗阻21例(47.67%),Ⅲ度23例(51.11%),Ⅳ度1例(2.2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6例(35.56%).患儿均选用较正常年龄对应管号小1~2号导管行经口气管插管.插管指征:Ⅲ度喉梗阻经雾化及静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短期症状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存在威胁生命的呼吸衰竭15例;Ⅳ度喉梗阻1例,其中1例在院外行气管切开.结果 除2例为院外气管插管带入外,余患儿插管过程均顺利,操作时无窒息.患儿插管后均行呼吸机机械通气,带管时间平均3.2天(24h~10天).所有患儿拔管后常规使用经鼻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2L/min,平均1.8天(6h~3天).初次拔管失败者1例.患儿均好转出ICU,1周内无再次入ICU,平均住ICU天数2.73天(1~10天).结论 在雾化及静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不缓解的情况下,气管插管治疗可用于急性喉炎所致严重喉梗阻,多数情况下可取代气管切开成为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黄赛虎;谢敏慧;张庆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遏制不端学术行为.方法 用清华大学所提供的<科技期刊不端学术文献检测系统>对<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 240篇来稿上机进行检测甄别,绿、黄、橙、红四色表示其文字复制比率.结果 绿色255篇(占20.57%),黄色575篇(占46.37%),橙色141篇(占11.37%),红色269篇(占21.69%).结论 不端学术文献检测系统是一个强有力的检测工具,论文刊登前经此系统筛查,意义重大,能防止大量的信息垃圾进入刊物与网络,提高所刊论文的可靠性.<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大多数稿件符合检测标准,仍有相当部分论文文字重合率过大,必须引起编辑的高度重视.
作者:梁光铁;钟琳;陆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留置尿管是泌尿外科病人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传统的拔尿管法拔管时常致病人尿道不适、疼痛等,拔管后常有尿痛、尿胀、尿短等感染症状,甚至出现血尿、排尿困难而需重新置导尿管等.我科2008年5月~12月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根据循证结果[1,2]及临床经验制订出改良拔尿管法并实践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国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住院过程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一定时间段内一定数量的住院脑卒中患者潜在或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找出原因后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护理安全.结果 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安全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度明显提高,病人发生跌倒、意外拔管等安全隐患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不同的疾病侧重点不同,针对不同专科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保障临床护理安全.
作者:俞爱红;袁婉欢;兰丽梅;谢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与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确诊尿路感染患者采取中段尿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细菌分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85株病原菌中66.49%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68株占43.64%)居首位,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5株,11.69%).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氨苄青霉素/ 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6.40%、94.60%、92.30%和92.3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为100.00%,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医生应关注尿液培养分离菌的变迁及药物耐药的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抗生素.
作者:夏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三年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特性.方法 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变化较快.结论 ICU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播散,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肱骨髁间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好发于成人,因其解剖关系常难以处理,治疗不当常遗留肘关节功能障碍.我科自2007年1月起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承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思密达联合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巩固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Hp治疗1周后,治疗组予泮托拉唑加思密达治疗4周,对照组仅予泮托拉唑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6.34,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患者辅助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可促进溃疡愈合,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陈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介绍一种大鼠胰岛分离纯化方法.方法 SD大鼠和Wistar大鼠共10只,以0.05% Ⅴ型胶原酶胆管灌注,经消化后用葡聚糖(dextran)不连续密度梯度法纯化胰岛.DTZ和AO/PI染色检测纯度及活性.结果 胰岛收获量为(930±168)个,Ⅴ型胶原酶灌注及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可获得纯度高、活性好胰岛.结论 以0.05%的胶原酶胆管灌注消化的方法可得纯度高、活性良好的胰岛.
作者:刘杰;陈谦;翁俊;喻亚群;谭李军;王安阳;刘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120例老年性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脑骨创伤治疗仪和电脑中频理疗,并在每次治疗后增加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电脑骨创伤治疗仪和电脑中频理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3%,随访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复发率降低.结论 理疗结合运动疗法,对老年性膝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林锦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蜂螫伤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43例住院蜂螫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多器官损伤特点,并对早期就诊(螫伤24h内)和延迟就诊(螫伤24h后)患者对照比较,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男女之比为4.38∶1,其中22例(51.16%)出现急性肾损伤,21例(48.83%)出现急性溶血,19例(44.19%)出现中毒性肝炎,15例(34.88%)有心肌损害,共有16例(37.21%)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21例延迟就诊患者与22例早期就诊患者相比,发生急性肾损伤(100.00% vs. 4.55%)、急性溶血(66.67% vs. 31.82%)、心肌损害(52.38% vs. 18.18%)、中毒性肝炎(71.43% vs. 18.18%)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蜂螫伤可累及肾脏、肝脏、心脏、血液系统等多器官损害.肾脏及血液系统损伤为严重;所造成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可能与溶血和肌溶解所导致的肾小管堵塞有关;早期就诊治疗可阻断蜂螫伤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内脏器官损害.
作者:韦喆;牙秋艳;覃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在监管条件下的强制戒毒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新入戒毒所的2 530名吸毒人员分批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教育前后均用同一调查问卷进行现场答卷调查.结果 吸毒人员在同伴教育培训干预后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正确认识比干预前平均上升27.30%,培训后吸毒人员对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态度)的回答正确率比干预前平均上升33.40%,培训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态度的积极正确态度比干预前平均上升18.90%.结论 同伴教育培训干预后的吸毒人员的艾滋病基本知识,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的认识,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减低危害方面的信息掌握有显著提高.
作者:罗长州;李明;李伟远;李子良;张兆明;罗海双;刘心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统计和分析桂西北女性真菌性阴道炎的菌种构成和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抗真菌药物使用依据.方法 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均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结果 致病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53.07%;热带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次之,分别占19.74%和12.28%.敏感性高的抗真菌药物是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92.11%;依力康唑次之,敏感率为90.35%.结论 引起桂西北女性阴道炎的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热带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次之;抗真菌的药物应以5-氟胞嘧啶和依力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
作者:黄忠强;韦雪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社区更年期妇女性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医疗机构有效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指导.方法 由专人对社区40~55岁共1 512例已婚妇女以访问形式进行性活动调查.结果 80.35%更年期妇女仍有性要求;81.08%更年期妇女认为绝经并不标志性生活终结.94.37%更年期妇女认为性生活在婚姻中的作用是重要的;68.78%更年期妇女对性生活感到满意.结论 生理、心理和社会是影响更年期妇女性活动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
作者:桂琴;郑建军;吴荣初;吴耀华;李剑霜;梁丽禅;蒲术耘;黄益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减少由于驾驶员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应重视视力和辨色力检查.方法 对驾驶员体检中视力和辨色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目前体检存在托关系、冒名来体检,以致视力不能矫正者和色觉异常者漏诊,漏查.结论 为了自己和社会的交通安全,为了对公众负责也为了防范医疗纠纷,要重视体检的问题,把好体检关.
作者:王莉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病理分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灶在胃肠道17例,占40.47%,头颈部15例,占35.71%,发生于其他部位少见,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 原发结外淋巴瘤临床上并非少见,但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及时活检或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提高诊断率.
作者:韦爱芳;韦嵩;张发恩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