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金华;郑建军
目的 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2例OCS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包括动态观察监测、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 治愈出院22例(包括2例截肢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OCS早期动态观察监测,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OCS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不同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发病迅速、传染性强.卫生部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随着甲型H1N1流感反复流行,重症病例日趋增多,重危病例、死亡病例不断发生,早期识别和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是减少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害的关键[2].我院2009年12月3日~2010年1月25日,共截至留察室疑似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52例.
作者:陈叶香;陈秀萍;徐舒;袁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应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治并确诊为VBI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葛根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9%,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VBI患者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靖华;何长科;覃立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效果和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疗效.测定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3.33%;氟西汀组分别为66.67%、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对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并且能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黄峰;陶领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为加强梧州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确保用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基本情况采用填表和现场验证的方法,检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详细检查.结果 23家医院中12家设置独立输血科(血库);一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临床用血安全隐患.结论 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输血科(血库)设置及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完善输血相关文书,各医院应加强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作者:卢小莲;吴军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青年女性胃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对23例青年女性(≤35岁)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已婚生育后妇女多见,占82.61%;病程较短,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转移早,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大多数为分化差的弥漫型,常见皮革胃,以胃窦部溃疡型多见.结论 青年女性胃癌多数为分化差的溃疡型及弥漫型,黏液腺癌、低分化癌多,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早诊断、早治疗.另外,青年女性胃癌与女性雌激素水平增高有一定关系.
作者:张景英;傅文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是现代化医院管理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重要仪器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医术质量[1,2].抓住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保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鹿泉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切除手术(VATS组)26例和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手术(开胸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VATS组术中出血量比开胸组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胸组缩短(P均<0.01).结论 VATS同样可取得与传统开胸切除术的清除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作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邓海青;杜正隆;钟齐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2001~2008年平果县人民医院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平果县人民医院8年来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1年为15.31%,2008年为38.38%;②剖宫产指征有明显的变化,2001~2004年剖宫产指征难产为第一位,而近4年来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保障母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黄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深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是临床救护危重病人时常使用的一项技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运用这一技术抢救了不少危重病人,并在教学工作中把这一技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技术,为今后到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现把这项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护理阐述如下,供同行们在工作中参考.
作者:黄玉兰;韦瑞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9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B超、CT、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分别为37例(94.87%)、28例(71.79%)、6例(15.38%).保守治疗32例(82.05%);手术治疗7例(17.95%),其中保肾手术4例.治愈38例(97.44%),死亡1例(2.56%),为肾蒂断裂死于术中.结论 以B超检查为基础,CT检查对肾脏的形态、肾脏损伤的程度及肾周血肿更能准确发现,同时还能了解对侧肾脏及腹腔其它脏器的情况,是诊断肾脏损伤的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IVU是伤后早期常用的检查,大剂量IVU可获得良好效果,可了解肾功能及有无尿外渗情况,对判断肾损伤程度和可否行肾切除具有重要意义.合理保肾是闭合性肾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梁英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8例胰腺癌病例行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先行上腹部胰腺平扫,增强扫描分胰腺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70s),分别测定各期正常胰腺和病灶的增强后CT值,计算胰腺-病灶增强差值(Hu).结果 38例胰腺癌患者中位于头颈部23例,体部12例,尾部3例;正常胰腺增强程度在胰腺期较肝脏期高(t=7.83,P<0.01),病灶增强程度在胰腺期和肝脏期差异无显著性(t=-0.16,P>0.05),Hu在胰腺期比肝脏期大(t=27.75,P<0.01).结论 64层螺旋CT胰腺期、肝脏期双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晓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学风即学校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精神力量,无时无刻都在对学生起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激励学生奋发刻苦,健康成长.学风建设是高等院校常新和永恒的话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医学院校的学风建设是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医务工作者这一特殊群体提出的要求[1].<护士条例>出台后,医院对护士需求量增大,随着我校不断扩大对护生招生规模,给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学风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
作者:欧融;黄上峰;王子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应用有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策略.方法 对10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常规治疗失败后,经鼻或口气管插管进行有创人工通气,并早期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对通气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患儿的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儿均高热(体温>38.5℃),9例(90.00%)患者的WBC总数在正常范围,仅1例高于正常.应用模式为压力调节+呼气末正压,即PCV+PEEP或PRVC+PEEP,压力为(1.72±0.53)kPa,PEEP为(0.85±0.16)kPa,通气时间为(11.5±7.4)天.10例患儿确诊后均及时接受了奥司他韦治疗,无不良反应.10例患儿均成功撤离人工通气并拔除人工气道.结论 有创人工通气能有效提高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赛虎;谢敏慧;张庆立;柏振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近五年来百色市住院患者恶性肿瘤构成,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疾病分类方法,以主要诊断为主,收集整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百色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经确诊住院治疗的所有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运用PSS11.0和EXCEL 软件对住院病人(列前十位的恶性肿瘤患者)按住院构成比、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住院构成比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前三位的是肝癌、肺癌、鼻咽癌,三种恶性肿瘤患者共占了32.14%.高发组在51岁~年龄组患者多,共3 293人次,男性与女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提高民众防癌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政府加大对环境污染监管力度,能降低肿瘤的发病率.
作者:杨琴;覃碧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在高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血糖基本达标后改用双时相注射门冬胰岛素30或预混人胰岛素30R继续治疗,对比观察两种胰岛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经CSII治疗后,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血糖再达标时间、达标时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进一步观察12周后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糖再达标时间提早,治疗12周后HbA1c、2hPG下降更明显,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或P<0.05).结论 在大部分老年糖尿病高血糖患者中,短期带胰岛素泵后改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相对改用预混人胰岛素30R是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黄必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改变和意义.方法 对92例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和83例临床确诊无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率(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19.28%),P<0.01.不同部位及年龄段斑块发生情况:左侧多于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颈动脉病变与脑梗塞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和治疗脑梗塞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农有弟;刘俊;农小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联系密切,是一门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其内容繁杂、琐碎,各章节框架相似,缺乏新意.如不重视课堂授课内容的设计和充实,照本宣科,必将会影响教学效果,造成学生不重视、不爱学、学不懂等结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与临床实际的沟通,在教学中,教员往往会结合一些临床病例进行讲解.恰当选择和合理应用病例,既加强了学生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又充实了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收效甚微[1].然而随着医学模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不断膨胀,新课程不断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以很大兴趣去获得知识,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医学教育改革面临的课题[2].
作者:刘芳;黄衍强;陈源红;李晓华;黄小凤;韦红玉;杨珊;唐华英;韦连登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腹腔积液抽出后留置,形成沉淀,病理切片找癌细胞的办法.方法 对40例胸、腹腔积液患者,常规穿刺抽出积液,留置3~4h后形成沉淀,固定沉淀,病理切片找癌细胞.结果 40例中形成凝固沉淀物25例,占62.50%,15例未形成沉淀凝集.病检出癌细胞19例,阳性率为47.50%.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尤其适于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
作者:蓝川;张发恩;廖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HZ)的方法.方法 采用中药、拔火罐、穴位注射及西药抗病毒、镇痛、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 共114例患者,治愈90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2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缩短HZ病程,减轻后遗神经痛.
作者:林仁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