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平
目的 分析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控制新生儿艾滋病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北海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室检查HIV阳性的16例孕产妇,对其采取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所有新生儿均进行6~18个月的随访,观察新生儿结局,新生儿HIV阳性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对阻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6例新生儿出生后仅1例于随访18个月检查HIV阳性,发生率为6.25%.16例新生儿均无出生缺陷、无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发生胎儿窘迫2例,发生率为12.5%;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为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75%;无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 孕早期抗病毒药物结合产科干预与人工喂养可降低新生儿HIV阳性发生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都能耐受.
作者:林桂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长葛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60例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和观察组(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每组各8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围产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在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20例产妇,产后3~6d采用Zung抑郁评定量表(SDS)、焦虑评定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问卷式调查抑郁及焦虑发生情况,对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阳性者随机分组,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产后6~8周用SDS追踪评定,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产后抑郁的临床发生率为15.14%,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家庭支持度、孕期心理准备、社会支持度对产后抑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孕期心理准备、家庭支持度、主观支持度及分娩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加强孕期和分娩后健康教育等措施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心理护理干预促进了产后抑郁症的恢复.结论 产后抑郁临床发病率较高,影响因素成多元性;采取得当的保健和护理措施对产后抑郁的预防和恢复有明显的帮助.
作者:桂欣;程丹玲;赵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邓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人工流产后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6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人工流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梗阻、月经不调、宫腔粘连及盆腔炎等均是继发不孕的原因,68例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输卵管梗阻30例,月经不调10例,宫腔粘连8例,盆腔炎11例.结论 人工流产是引起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临床给予有效的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继发不孕.
作者:穆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法 将2011年3-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妇2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3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护理干预可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头位难产的常见病因、类型、识别、分娩方式、预防及临床处理方法,减少母婴并发症,保证产妇及胎儿安全.方法 对头位难产2009例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分娩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分娩方式、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等,对头位难产的识别、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头位难产发病率为15.44%;头位难产中胎头位置异常占71.98%,继发性宫缩乏力占14.39%,产道异常占10.10%,原发性宫缩乏力占1.64%;头位难产中剖宫产率67.94%,32.06%的产妇经阴道分娩,剖宫产率较高;头位难产可出现产后大出血、切口裂伤、会阴伤口延伸裂伤、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低,甚至造成新生儿死亡等.结论 头位难产的发病率高,胎头位置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通过妊娠期产前检查、产程中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头位难产,及时处理,促使安全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吕秀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及研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北京市门头沟区2002-2011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7.04%,死胎占66.26%,死产占6.75%,新生儿死亡占26.9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 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红河州10年来7岁以下儿童生存、发展状况,掌握儿童健康变化及发展趋势与云南省及全国的差距,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云南省妇幼卫生年报信息统计工作规范及红河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收集相关数据,并严格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红河州2001-2010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呈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婴儿死亡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而新生儿死亡率,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农村与城市差距不大;部分乡镇儿童死亡率较高;该州各项儿童健康指标及服务指标均处于全省中等水平,与全国相比儿童健康指标差距较大,而服务指标中的新生儿访视率高于全国水平.结论 10年来该州儿童保健工作不断发展,完成了《云南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中各项儿童保健主要指标;新生儿死亡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漏报严重,儿童服务指标虚高,应加强数据核对、质控、督导、培训等工作;对工作滞后的乡镇、县市加强管理、培训、指导和督导,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展工作.
作者:王雯;李超;赵凤琼;熊玉华;杨家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辽宁省朝阳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及相关遗传代谢病的诊疗概况.方法 2002-2012年朝阳地区共分娩新生儿302 309名,参加筛查新生儿270 289名,通过采集新生儿生后72h足跟血滤纸干血斑标本,检测其促甲状腺素、苯丙氨酸水平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筛查(PKU),凡筛查阳性者按疾病诊疗常规进行诊治.结果 朝阳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89.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检出率分别为1/4505、1/7113.结论 ①朝阳市CH发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PKU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有效治疗,提高患儿家长依从性对避免患儿智力发育残疾是非常重要的.③必须规范技术服务流程、严格质量管理,保证筛查安全,使其广泛普及和持续发展.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农村新生儿免费筛查,患儿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有效提高筛查率和持续治疗率,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
作者:赵桂杰;谷梅;孙晶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黔南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7-2011年黔南州所辖四县的12个监测乡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以来贵州省黔南州儿童死亡率稳步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从2007年的31.25‰、25.65‰下降至2011年的27.20‰、20.95‰,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意外、腹泻、早产低出生体重.2007-2011年妇幼卫生相关指标比较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居高.结论 减少婴儿死亡,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仍是贵州省黔南州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挑战.
作者:刘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瀍河区育龄妇女及退休女工的妇科疾病的患病状况,探讨健康教育对生殖健康的重要性.方法 2012年11月对区直机关、事业单位的育龄妇女及退休女职工785名进行了妇科疾病的普查,包括常规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盆腔B超,乳腺钼靶扫描.结果 检查出的妇女常见病的患病率顺位是:乳腺疾病58.09%、宫颈疾病32.23%、阴道炎27.89%、子宫肌瘤17.07%、附件包块9.30%、宫颈癌0.12%.其中以生育年龄患病率为高.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是提高妇女病普查普治的重要措施,完善、规范检查项目,提高普查质量,可降低妇女常见病发病率和“两癌”发生率.
作者:李威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黔南州孕产妇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为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黔南州2006-2011年死亡的孕产妇176例,回顾性分析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 全州孕产妇死亡率由2006年117.66/10万下降至2011年的40.92/10万;其中死亡孕产妇176人,直接产科因素导致孕产妇死亡134人,间接产科因素死亡42人.孕产妇前4位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症.结论 2006-2011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说明干预措施有效.今后仍应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强化县乡两级产科能力建设管理及人员培训,实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转诊,建立有效的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对高危孕产妇准确诊断、及时转诊,提高产科危急重症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蓉;杨晓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增大子宫的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 11例宫腔深度>9cm子宫腺肌病患者,于月经周期第1~5天肌肉注射GnRH-α,每4周1次,每次注射前B超测量子宫体积及宫腔深度,至宫腔深度≤9 cm时,放置LNG-IUS.放置后3、6、12个月各复诊1次,观察疼痛评分(VAS)、月经量评分(PBAC)、子宫体积、宫腔深度变化.结果 放置LNG-IUS后6、12个月,患者VAS、PBAC、子宫体积和宫腔深度与联合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α联合LNG-IUS治疗增大子宫的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显著.
作者:陶秀坤;苏淑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比较,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抽取行传统的开腹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6、12个月的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E2、FSH、LH等性激素检查,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6、12个月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1年内月经量少、稀发或周期延长等月经不规律发生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素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和免疫T淋巴细胞变化,并与正常儿童对比,探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细胞因子(白介素6、10、17、21、2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免疫T淋巴细胞(CD3+、CD3+CD4+、Treg 细胞、Th17细胞)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结果 ①手足口病患儿白介素6、10、17、21、23结果均升高,分别是(40±0.8)、(54±1.1)、(33±0.6)、(33±0.9)和(27±0.8) pg/L;正常小儿对照组分别为(17±1.0)、(23±0.6)、(19±0.8)、(21±0.6)和(19±0.8)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T淋巴细胞CD3+、CD3+CD4+、Treg细胞、Th17细胞分别为(44±0.9)%、(27±0.7)%、(20±0.4)%、(28±1.0)%;正常小儿对照组分别为(52±1.1)%、(44±1.1)%、(24±0.7)%、(3.6±0.5)%,Th17细胞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白介素升高,Th17细胞升高,存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作者:邓长柏;陈燕;程钦;贺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支原体(MP)肺炎肺外并发症的发病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收治56例支原体肺炎及其肺外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6例支原体肺炎有肺外并发症者32例(57.1%),其中胸腔积液3例(9.4%),心肌受累8例(21.8%),神经系统受累8例(25%),消化系统受累10例(31.2%),泌尿系统受累3例(9.4%),出现皮疹1例(3.1%).结论 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7.1%).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肌受累多见,一般多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0d左右出现,特别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患儿更易导致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本组病例除自动出院2例好转外,均为治愈出院.说明合理治疗MP感染,其并发症的转归大都能随着MP肺炎治愈而恢复正常.
作者:牛晓妉;乐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是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一种疾病.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伴有较高的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早发型和晚发型,对终末靶器官的损害不同,对胎儿结局的影响也不同.对新生儿的研究,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保守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周西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山东荣成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和筛查工作状况,探索和研究该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和工作方法.方法 选择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3d接受耳声发射(OAE)测试,所有接受初筛的婴儿在出生42 d后,再次接受OAE检查,未通过者做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2次以上重复测试.结果 14634名新生儿中,12 731名(87.0%)初筛通过;1903名未通过,于出生42d后复查,1852例通过.51例接受AABR检查,其中34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损伤,总计在筛查的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0.23%,其中,双耳听力损失24人,发病率0.16‰,34人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其中,双耳重度听力损失8人,双耳中度听力损失26人.结论 对新生婴儿进行听力筛查非常必要,耳声发射仪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能提高高危儿听力损伤的诊断率,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方法.新生儿听力缺陷可以通过筛查尽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和干预,避免和减少耳聋发生,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
作者:陈东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8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利弊进行对比.结果 84例中40例阴道试产,27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7.50%,再次行剖宫产术者57例(67.86%),所有产妇均未发生子宫破裂.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产妇分娩时,掌握好阴道试产适应证,可以阴道试产,阴道分娩成功的产妇产后出血明显减少.
作者:郭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4-5月在山东省东明县妇幼保健院住院按常规分娩的20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4-5月在该院住院实行导乐陪伴分娩的20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二组宫口开大2cm至宫口开全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等.结果 实行导乐陪伴的产妇其宫口开大2cm至宫口开全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显著低于对照组,医患矛盾明显减少,社会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能有效减轻分娩中的疼痛,消除畏惧,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许银各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