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目的 回顾性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术中情况及处理对策,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 比较1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与61例非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凶险组胎盘粘连(或植入)、产后出血、术中输血及子宫切除率均明显高于非凶险组.结论 减少无指征剖宫产可减少前置胎盘的发生;重视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提高认识,做好充分准备,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唐增军;霍琰;邢冀娟;刘素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现状、特征及其与年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价患儿的严重程度,应用有中国常模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79例1~14岁不伴智力低下的脑瘫患儿和79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龄、瘫痪类型和严重程度的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状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交往、自我管理方面,患儿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独立生活、运动、作业、参加集体活动能力及总的社会生活能力得分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各年龄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瘫痪类型与正常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偏瘫患儿高于双瘫,双瘫高于四肢瘫;各项分值GMFCS组别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组、GMFCS Ⅰ级、Ⅱ级、Ⅲ级、Ⅳ/Ⅴ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GMFCS分级水平与其标准分呈负相关(γs=-0.517,P=0.000).结论 脑瘫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为活动受限所影响,活动受限程度越高的患儿,其社会生活能力表现越差,但在交往和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影响相对较小.
作者:关智勇;李丽;彭中华;刘极文;赵晓慧;王金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与妇科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以及雌激素相关良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3例乳腺癌患者,经随访调查,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目前的生存状况,以及其患妇科肿瘤情况,进一步揭示乳腺癌患者发生妇科肿瘤的危险性是否增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603例乳腺癌患者中共随访调查到548例,放弃治疗2例,其中手术治疗并规律化疗464例,口服他莫昔芬半年以上者237例,截至到随访日期死亡病例29例;患卵巢癌3例,输卵管癌1例,子宫内膜癌9例;卵巢囊肿14例,子宫肌瘤50例,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3例.结论 乳腺癌与妇科肿瘤之间存在共同的高危因素,如遗传因素以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暴露等环境因素.
作者:郭宏霞;王淑珍;崔秀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青岛市妇科常见病的现状,为妇科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妇科病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902例普查者中患病率为54.25%(3202/5902),发病前5位的疾病为:乳腺疾病(25.03%),宫颈炎(21.35%),子宫肌瘤(15.25%),附件炎(4.61%)和阴道炎(2.73%).结论 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及子宫肌瘤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重视妇科病普查,系统、规范的治疗妇科常见病,对高发年龄段的妇女进行重点干预,对降低妇科疾病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玉华;王升华;张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孕中期胎儿进行唐氏综合征(DS)、神经管缺陷(NTD)和18-三体综合征的筛查和诊断,减少患儿的出生.方法 对山东省滕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7644例孕15~20周孕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生化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游离雌三醇(uE3)浓度检测,利用配套软件计算胎儿患DS、NTD和18-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结果 筛查的7644例孕妇中,DS阳性421例,236例做确诊检查,阳性12例;NTD筛查阳性58例,5例确诊;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阳性51例,35例做确诊检查,阳性1例.结论 孕中期进行产前筛查,可减少缺陷患儿出生率,具有重要社会价值.
作者:马灿玲;张道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及研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北京市门头沟区2002-2011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7.04%,死胎占66.26%,死产占6.75%,新生儿死亡占26.9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 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是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一种疾病.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伴有较高的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早发型和晚发型,对终末靶器官的损害不同,对胎儿结局的影响也不同.对新生儿的研究,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保守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周西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山东荣成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和筛查工作状况,探索和研究该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和工作方法.方法 选择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3d接受耳声发射(OAE)测试,所有接受初筛的婴儿在出生42 d后,再次接受OAE检查,未通过者做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2次以上重复测试.结果 14634名新生儿中,12 731名(87.0%)初筛通过;1903名未通过,于出生42d后复查,1852例通过.51例接受AABR检查,其中34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损伤,总计在筛查的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0.23%,其中,双耳听力损失24人,发病率0.16‰,34人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其中,双耳重度听力损失8人,双耳中度听力损失26人.结论 对新生婴儿进行听力筛查非常必要,耳声发射仪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能提高高危儿听力损伤的诊断率,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方法.新生儿听力缺陷可以通过筛查尽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和干预,避免和减少耳聋发生,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
作者:陈东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情况.方法 在2012年3-12月深圳市幼儿园视力普查中随机抽取10所幼儿园,对其中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动态屈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市区幼儿园儿童2294名4588只眼完成视力检查,其中3~6岁组的视力分别为(0.56±0.13),(0.79±0.15),(0.84±0.16),(0.91±0.17).视力异常258人,视力异常率为11.25%.不同性别儿童视力筛查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6),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筛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屈光状态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 学龄前是儿童的视力不断发育、屈光状态逐步正视化的过程,在幼儿园开展视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儿童视力异常,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敏;吕娟;陈绮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早期妊娠反复丢失的临床应用.方法 78例妊娠10周内发生妊娠丢失的患者,孕前D-二聚体(D-D)值检测异常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妊娠丢失的健康妇女,检测D-二聚体值异常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以一定程度提高继续妊娠率.结论 早期妊娠反复丢失者D-D异常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莲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晚期妊娠胎盘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厦门市中医院876例晚期高危妊娠分娩后胎盘均送病理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特别分析其中常见的两类胎盘病理变化:炎症性变化、绒毛缺血缺氧病变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取炎症性病变组359例,绒毛缺血缺氧病变组387例,分别与正常胎盘组(送检无病理改变)89例作对照.结果 送检胎盘876例,正常胎盘89例,占15.16%;有病理改变787例,占89.84%,其中胎盘形状及发育异常18.15%,炎症病变40.99%,绒毛缺血缺氧病变44.18%,肿瘤性病变1.37%.常见的炎症性病变组、绒毛缺血缺氧病变组中不良围产儿结局:如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与正常胎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的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尤其胎盘炎症性病变与胎盘绒毛缺血缺氧性病变可直接影响围产儿结局,必须重视胎盘的病理检查.
作者:范朝梅;林锦芬;吴长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8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利弊进行对比.结果 84例中40例阴道试产,27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7.50%,再次行剖宫产术者57例(67.86%),所有产妇均未发生子宫破裂.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产妇分娩时,掌握好阴道试产适应证,可以阴道试产,阴道分娩成功的产妇产后出血明显减少.
作者:郭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同气腹压力对细胞炎性因子IL-1的影响.方法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诊治的9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高气腹组(15 mmHg)、中气腹组(12 mmHg)、低气腹组(9mmHg),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和比较术中、术后血清IL-1水平.结果 与低气腹组相比,术中高气腹组、中气腹组血清IL-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中气腹组、低气腹组相比,术后高气腹组血清IL-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中低气腹压力对组织损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路凌辉;柳书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行手术对盆腔脓肿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搜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盆腔脓肿经腹腔镜治疗4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10年2月之前收治的盆腔脓肿经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4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慢性盆腔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研究组无切口感染病例发生,对照组共发生切口感染5例;研究组术后慢性盆腔痛的并发例数较对照组少.结论 腹腔镜对盆腔脓肿的近远期效果均较好.
作者:林铁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患者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病变,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患者119例,全部行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宫腔镜检查88例(73.95%)宫腔内存在病变,83例(69.75%)有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97.59%、93.55%、2.41%、6.45%.结论 宫腔镜能为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患者,提供子宫内膜有无病变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易红;李晓红;李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浆、脐血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变化,探讨PAI-1与妊娠期糖尿病及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糖尿痛家族史、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55例GDM孕妇(研究组)和55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血浆及脐血中PAI-1的含量.结果 ①GDM组血浆PAI-1均值(328.46±20.91)μg/L,健康孕妇组血浆PAI-1均值(198.68±13.65)μg/L.GDM组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GDM组脐血PAI-1均值(311.55±18.96)μg/L,健康孕妇组脐血PAI-1均值(201.71±19.23)μg/L.GDM组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DM孕妇血浆及脐血PAI-1显著升高,与发病有相关性,可能参与调控胎儿生长发育.
作者:周荣生;谢穗;吴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和免疫T淋巴细胞变化,并与正常儿童对比,探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细胞因子(白介素6、10、17、21、2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免疫T淋巴细胞(CD3+、CD3+CD4+、Treg 细胞、Th17细胞)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结果 ①手足口病患儿白介素6、10、17、21、23结果均升高,分别是(40±0.8)、(54±1.1)、(33±0.6)、(33±0.9)和(27±0.8) pg/L;正常小儿对照组分别为(17±1.0)、(23±0.6)、(19±0.8)、(21±0.6)和(19±0.8)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T淋巴细胞CD3+、CD3+CD4+、Treg细胞、Th17细胞分别为(44±0.9)%、(27±0.7)%、(20±0.4)%、(28±1.0)%;正常小儿对照组分别为(52±1.1)%、(44±1.1)%、(24±0.7)%、(3.6±0.5)%,Th17细胞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白介素升高,Th17细胞升高,存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作者:邓长柏;陈燕;程钦;贺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胎盘绒毛膜炎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将早产儿胎盘、绒毛膜、脐带(排除胎膜早破、多胎妊娠、羊水粪染、胎盘早剥等的胎盘及先天畸形胎儿的胎盘)列为研究组,将正常足月儿胎盘、绒毛膜、脐带(除外胎盘早期剥离及先天畸形、多胎妊娠、羊水粪染胎盘)列为对照组,于胎儿出生后常规行胎盘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300例,胎盘绒毛膜炎30例,对照组300例,胎盘绒毛膜炎6例,经x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绒毛膜炎与早产存在相关性.可对产妇加强孕期教育,在孕期积极治疗生殖道炎症,改善早产儿母婴结局.
作者:陈琼;邵秀敏;陈小燕;尹云欢;曾碧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4-5月在山东省东明县妇幼保健院住院按常规分娩的20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4-5月在该院住院实行导乐陪伴分娩的20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二组宫口开大2cm至宫口开全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等.结果 实行导乐陪伴的产妇其宫口开大2cm至宫口开全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显著低于对照组,医患矛盾明显减少,社会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能有效减轻分娩中的疼痛,消除畏惧,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许银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治疗一直是妇科医师关注的问题,目前治疗方案包括三方面:①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②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目前以腹腔镜手术为主;③腹腔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通过临床调查研究和大量文献报告,对EMs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报告.
作者:李慧;廖碧翎;李嘉蔚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