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廖碧翎;李嘉蔚
目的 对昆明地区175例小儿肺炎衣原体(CPn)感染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住院患儿进行肺炎衣原体血清IgM抗体检测,对其中资料齐全的175例Cpn阳性病例年龄分布特点、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岁、~3岁、~6岁、>6岁年龄组分别占阳性病例的6.9%、21.1%、39.4%、32.6%,随年龄增长CPn感染呈上升趋势,~6岁以上儿童占阳性病例的72%.男女儿童阳性率无性别差异.CPn感染临床无特异表现,咳嗽伴发热者多见,多为低-中度发热,热程多为7~14 d,少数患儿可持续14 d以上,急性呼吸道症状早期以干咳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出现较晚,但仍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有大叶实变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胸部X线改变多样,可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肺门炎变、节段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等;部分患儿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RP增高.CPn混合MP、LP1感染27例,多伴肺外器官、系统的损害,尤以肝功能、心肌损害为多见,病程亦较长.肺外并发症31例,为化脓性扁桃腺炎、过敏性紫癜、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麻疹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结论 CPn病原体感染以年长儿多见,可伴混合感染及肺外并发症,病原学监测对儿童CPn感染诊治、减少临床盲目经验用药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茜;肖曙芳;樊茂;倪林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青岛市妇科常见病的现状,为妇科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妇科病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902例普查者中患病率为54.25%(3202/5902),发病前5位的疾病为:乳腺疾病(25.03%),宫颈炎(21.35%),子宫肌瘤(15.25%),附件炎(4.61%)和阴道炎(2.73%).结论 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及子宫肌瘤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重视妇科病普查,系统、规范的治疗妇科常见病,对高发年龄段的妇女进行重点干预,对降低妇科疾病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玉华;王升华;张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增大子宫的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 11例宫腔深度>9cm子宫腺肌病患者,于月经周期第1~5天肌肉注射GnRH-α,每4周1次,每次注射前B超测量子宫体积及宫腔深度,至宫腔深度≤9 cm时,放置LNG-IUS.放置后3、6、12个月各复诊1次,观察疼痛评分(VAS)、月经量评分(PBAC)、子宫体积、宫腔深度变化.结果 放置LNG-IUS后6、12个月,患者VAS、PBAC、子宫体积和宫腔深度与联合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α联合LNG-IUS治疗增大子宫的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显著.
作者:陶秀坤;苏淑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 背景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根据卫生部妇社司关于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项目的总体思路,引导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健康发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自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8年组织开展了对前一年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营运状况监测(简称机构监测)调查工作.机构监测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全国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相关信息的网络报告,建立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数据库,动态掌握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现状,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自身规范化建设提供指导信息,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持续的信息支持.至2012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0余所妇幼保健机构参与了监测,现对监测数据的概括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孕中期胎儿进行唐氏综合征(DS)、神经管缺陷(NTD)和18-三体综合征的筛查和诊断,减少患儿的出生.方法 对山东省滕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7644例孕15~20周孕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生化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游离雌三醇(uE3)浓度检测,利用配套软件计算胎儿患DS、NTD和18-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结果 筛查的7644例孕妇中,DS阳性421例,236例做确诊检查,阳性12例;NTD筛查阳性58例,5例确诊;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阳性51例,35例做确诊检查,阳性1例.结论 孕中期进行产前筛查,可减少缺陷患儿出生率,具有重要社会价值.
作者:马灿玲;张道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对中重度宫腔粘连行粘连分离及宫腔重建术后联合宫内放置IUD及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对预防宫腔再粘连及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的效果评价.方法 对2012年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通过B超、宫腔镜确诊56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粘连分离及宫腔重建后宫内放置IUD一枚,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雌孕激素.结果 56例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月经量42例,随访6个月妊娠者22例,复发8例.结论 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及宫腔重建术后联合宫内放置IUD及雌孕激素周期治疗,能有效改善及恢复患者月经,提高妊娠率,并能较好的预防宫腔再次粘连.
作者:吴宇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瀍河区育龄妇女及退休女工的妇科疾病的患病状况,探讨健康教育对生殖健康的重要性.方法 2012年11月对区直机关、事业单位的育龄妇女及退休女职工785名进行了妇科疾病的普查,包括常规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盆腔B超,乳腺钼靶扫描.结果 检查出的妇女常见病的患病率顺位是:乳腺疾病58.09%、宫颈疾病32.23%、阴道炎27.89%、子宫肌瘤17.07%、附件包块9.30%、宫颈癌0.12%.其中以生育年龄患病率为高.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是提高妇女病普查普治的重要措施,完善、规范检查项目,提高普查质量,可降低妇女常见病发病率和“两癌”发生率.
作者:李威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解山西朔州市围产儿的死亡率及死因情况,研究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对策.方法 对该市综合医院2012年围产儿死亡季报表及死亡卡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该市围产儿死亡率为16.32‰.结论 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是降低死胎死产及早期新生儿的死亡,妇幼保健机构应做好围产期前后的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管理,加强培训,才能进一步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作者:刘桂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法 将2011年3-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妇2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3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护理干预可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胎儿窘迫临床相关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12年4-9月六安市妇幼保健所175例胎儿窘迫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175例胎儿窘迫中,孕41周以上发生胎儿窘迫比例偏高;单纯合并脐带因素占24.00%,单纯合并羊水因素占24.00%,单纯产力因素占5.71%,综合因素占26.86%,原因不明占12.00%.分娩方式的选择对胎儿窘迫出生后结局有较大影响,阴道分娩发生新生儿窒息率较剖宫产高.结论 胎儿窘迫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旦发生对胎婴儿影响较大,故及时恰当地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人口质量.
作者:李银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胎盘绒毛膜炎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将早产儿胎盘、绒毛膜、脐带(排除胎膜早破、多胎妊娠、羊水粪染、胎盘早剥等的胎盘及先天畸形胎儿的胎盘)列为研究组,将正常足月儿胎盘、绒毛膜、脐带(除外胎盘早期剥离及先天畸形、多胎妊娠、羊水粪染胎盘)列为对照组,于胎儿出生后常规行胎盘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300例,胎盘绒毛膜炎30例,对照组300例,胎盘绒毛膜炎6例,经x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绒毛膜炎与早产存在相关性.可对产妇加强孕期教育,在孕期积极治疗生殖道炎症,改善早产儿母婴结局.
作者:陈琼;邵秀敏;陈小燕;尹云欢;曾碧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及研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北京市门头沟区2002-2011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7.04%,死胎占66.26%,死产占6.75%,新生儿死亡占26.9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 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山东荣成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和筛查工作状况,探索和研究该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和工作方法.方法 选择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3d接受耳声发射(OAE)测试,所有接受初筛的婴儿在出生42 d后,再次接受OAE检查,未通过者做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2次以上重复测试.结果 14634名新生儿中,12 731名(87.0%)初筛通过;1903名未通过,于出生42d后复查,1852例通过.51例接受AABR检查,其中34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损伤,总计在筛查的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0.23%,其中,双耳听力损失24人,发病率0.16‰,34人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其中,双耳重度听力损失8人,双耳中度听力损失26人.结论 对新生婴儿进行听力筛查非常必要,耳声发射仪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能提高高危儿听力损伤的诊断率,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方法.新生儿听力缺陷可以通过筛查尽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和干预,避免和减少耳聋发生,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
作者:陈东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安贞地区孕妇第一孕期存在的高危因素,为围产保健工作中宣教形式和孕期课堂的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朝阳区高危妊娠自我筛查表”和“朝阳区高危妊娠社区筛查表”,通过孕妇自我筛查和妇产科门诊医师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并进行高危筛查两种方式联合进行筛查.结果 共筛查孕妇697人,其中高危孕妇131人,占总筛查人数的18.79%.在高危人群中,各高危因素所占比例依次为:高龄孕妇30.53%,体质量≥70 kg14.50%,内科系统疾病合并妊娠13.74%,妊娠合并内科系统疾病9.92%,人流≥3次9.92%,乙肝病毒携带合并妊娠6.11%,双胎5.34%,不良妊娠史4.58%,剖宫产史4.58%,妊娠合并妇科疾病4.58%,传染性疾病合并妊娠3.82%,妇科疾病合并妊娠3.82%,辅助生殖技术3.05%,不良产史1.52%,妊娠早期梅毒感染0.76%,未规范产检0.76%,高度近视0.76%.结论 安贞地区孕妇第一孕期主要高危因素为高龄孕妇、体质量超重及内科系统疾病合并妊娠(其中甲状腺疾病呈上升趋势,占内科系统疾病的55.56%).
作者:辛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早期妊娠反复丢失的临床应用.方法 78例妊娠10周内发生妊娠丢失的患者,孕前D-二聚体(D-D)值检测异常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妊娠丢失的健康妇女,检测D-二聚体值异常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以一定程度提高继续妊娠率.结论 早期妊娠反复丢失者D-D异常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莲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治疗与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方法,以减少NEC造成的病死率.方法 运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在选择治疗药物之前,应先进行药敏测试,以确保合理用药.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静脉输入的方式为患儿提供营养.结果 92例得以治愈,4例放弃治疗,4例治疗无效死亡,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4 d.结论 NEC发病时,往往病情较为严重,导致死亡的概率较高,所以应重视NEC的预防.
作者:苏武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黔南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7-2011年黔南州所辖四县的12个监测乡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以来贵州省黔南州儿童死亡率稳步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从2007年的31.25‰、25.65‰下降至2011年的27.20‰、20.95‰,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意外、腹泻、早产低出生体重.2007-2011年妇幼卫生相关指标比较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居高.结论 减少婴儿死亡,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仍是贵州省黔南州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挑战.
作者:刘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南宁市西乡塘区一站式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结果,总结免费婚检的工作经验,以达到提高婚检率、降低出生缺陷的目的.方法 选择2009-2011年在广西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开展一站式免费婚检服务后,结婚登记人群的婚检率由2009年的4.05%上升至2011年的100%.疾病检出率由1.86%上升至16.91%,其中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率由7.19%上升为14.75%.结论 婚姻登记和婚前保健相结合的一站式整体服务模式,可显著提高婚检率和疾病检出率,对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泽清;韦秋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宫腔镜对于宫腔内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河源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疑为宫腔内因素导致不孕不育的患者260例,分析宫腔镜诊断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效果.结果 本组有91例(35.0%)宫腔粘连,64例(24.6%)子宫内膜息肉,10例(3.8%)黏膜下肌瘤,44例(16.9%)输卵管栓塞;23例(8.8%)宫腔形态异常;5例(1.9%)节育器嵌顿或残留、宫壁缝线及胎骨残留;23例(8.8%)正常.结论 宫腔镜用于诊治宫腔内因素引起的不孕不育,诊断准确,操作简便,并可实施简单的宫腔镜下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廖可中;赖晓玲;黄秀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发育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常德市妇幼保健院儿保中心早产儿门诊接诊的183例早产儿,按照家长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111例和对照组72例.所有早产儿均进行一般育儿指导,对照组常规养育,观察组采取医院与家庭联合干预进行养育.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神经发育和体格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和18个月时的身高、体质量以及头围与对照组早产儿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在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早产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6、12和18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早产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长普遍重视早产儿的体格发育问题;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降低早产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早产儿身体素质.
作者:姚宏智;李后权;龙吟芸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