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茜;肖曙芳;樊茂;倪林仙
目的 探讨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发生机制、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1月-2013年1月,妇科腹腔镜术后发生的5例围术期肺水肿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救治经过,对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发生机制、原因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 4例经积极常规药物抢救处理,1例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用药同时果断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全部抢救成功.结论 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急性肺水肿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很快得到良好控制,对重度肺水肿患者尽快纠正低氧血症、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是急诊抢救重症急性肺水肿发作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敏莉;李光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与妇科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以及雌激素相关良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3例乳腺癌患者,经随访调查,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目前的生存状况,以及其患妇科肿瘤情况,进一步揭示乳腺癌患者发生妇科肿瘤的危险性是否增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603例乳腺癌患者中共随访调查到548例,放弃治疗2例,其中手术治疗并规律化疗464例,口服他莫昔芬半年以上者237例,截至到随访日期死亡病例29例;患卵巢癌3例,输卵管癌1例,子宫内膜癌9例;卵巢囊肿14例,子宫肌瘤50例,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3例.结论 乳腺癌与妇科肿瘤之间存在共同的高危因素,如遗传因素以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暴露等环境因素.
作者:郭宏霞;王淑珍;崔秀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安贞地区孕妇第一孕期存在的高危因素,为围产保健工作中宣教形式和孕期课堂的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朝阳区高危妊娠自我筛查表”和“朝阳区高危妊娠社区筛查表”,通过孕妇自我筛查和妇产科门诊医师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并进行高危筛查两种方式联合进行筛查.结果 共筛查孕妇697人,其中高危孕妇131人,占总筛查人数的18.79%.在高危人群中,各高危因素所占比例依次为:高龄孕妇30.53%,体质量≥70 kg14.50%,内科系统疾病合并妊娠13.74%,妊娠合并内科系统疾病9.92%,人流≥3次9.92%,乙肝病毒携带合并妊娠6.11%,双胎5.34%,不良妊娠史4.58%,剖宫产史4.58%,妊娠合并妇科疾病4.58%,传染性疾病合并妊娠3.82%,妇科疾病合并妊娠3.82%,辅助生殖技术3.05%,不良产史1.52%,妊娠早期梅毒感染0.76%,未规范产检0.76%,高度近视0.76%.结论 安贞地区孕妇第一孕期主要高危因素为高龄孕妇、体质量超重及内科系统疾病合并妊娠(其中甲状腺疾病呈上升趋势,占内科系统疾病的55.56%).
作者:辛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早期妊娠反复丢失的临床应用.方法 78例妊娠10周内发生妊娠丢失的患者,孕前D-二聚体(D-D)值检测异常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妊娠丢失的健康妇女,检测D-二聚体值异常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以一定程度提高继续妊娠率.结论 早期妊娠反复丢失者D-D异常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莲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瀍河区育龄妇女及退休女工的妇科疾病的患病状况,探讨健康教育对生殖健康的重要性.方法 2012年11月对区直机关、事业单位的育龄妇女及退休女职工785名进行了妇科疾病的普查,包括常规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盆腔B超,乳腺钼靶扫描.结果 检查出的妇女常见病的患病率顺位是:乳腺疾病58.09%、宫颈疾病32.23%、阴道炎27.89%、子宫肌瘤17.07%、附件包块9.30%、宫颈癌0.12%.其中以生育年龄患病率为高.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是提高妇女病普查普治的重要措施,完善、规范检查项目,提高普查质量,可降低妇女常见病发病率和“两癌”发生率.
作者:李威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青岛市妇科常见病的现状,为妇科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妇科病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902例普查者中患病率为54.25%(3202/5902),发病前5位的疾病为:乳腺疾病(25.03%),宫颈炎(21.35%),子宫肌瘤(15.25%),附件炎(4.61%)和阴道炎(2.73%).结论 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及子宫肌瘤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重视妇科病普查,系统、规范的治疗妇科常见病,对高发年龄段的妇女进行重点干预,对降低妇科疾病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玉华;王升华;张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头位难产的常见病因、类型、识别、分娩方式、预防及临床处理方法,减少母婴并发症,保证产妇及胎儿安全.方法 对头位难产2009例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分娩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分娩方式、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等,对头位难产的识别、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头位难产发病率为15.44%;头位难产中胎头位置异常占71.98%,继发性宫缩乏力占14.39%,产道异常占10.10%,原发性宫缩乏力占1.64%;头位难产中剖宫产率67.94%,32.06%的产妇经阴道分娩,剖宫产率较高;头位难产可出现产后大出血、切口裂伤、会阴伤口延伸裂伤、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低,甚至造成新生儿死亡等.结论 头位难产的发病率高,胎头位置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通过妊娠期产前检查、产程中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头位难产,及时处理,促使安全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吕秀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围产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在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20例产妇,产后3~6d采用Zung抑郁评定量表(SDS)、焦虑评定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问卷式调查抑郁及焦虑发生情况,对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阳性者随机分组,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产后6~8周用SDS追踪评定,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产后抑郁的临床发生率为15.14%,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家庭支持度、孕期心理准备、社会支持度对产后抑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孕期心理准备、家庭支持度、主观支持度及分娩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加强孕期和分娩后健康教育等措施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心理护理干预促进了产后抑郁症的恢复.结论 产后抑郁临床发病率较高,影响因素成多元性;采取得当的保健和护理措施对产后抑郁的预防和恢复有明显的帮助.
作者:桂欣;程丹玲;赵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宫腔镜对于宫腔内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河源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疑为宫腔内因素导致不孕不育的患者260例,分析宫腔镜诊断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效果.结果 本组有91例(35.0%)宫腔粘连,64例(24.6%)子宫内膜息肉,10例(3.8%)黏膜下肌瘤,44例(16.9%)输卵管栓塞;23例(8.8%)宫腔形态异常;5例(1.9%)节育器嵌顿或残留、宫壁缝线及胎骨残留;23例(8.8%)正常.结论 宫腔镜用于诊治宫腔内因素引起的不孕不育,诊断准确,操作简便,并可实施简单的宫腔镜下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廖可中;赖晓玲;黄秀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增大子宫的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 11例宫腔深度>9cm子宫腺肌病患者,于月经周期第1~5天肌肉注射GnRH-α,每4周1次,每次注射前B超测量子宫体积及宫腔深度,至宫腔深度≤9 cm时,放置LNG-IUS.放置后3、6、12个月各复诊1次,观察疼痛评分(VAS)、月经量评分(PBAC)、子宫体积、宫腔深度变化.结果 放置LNG-IUS后6、12个月,患者VAS、PBAC、子宫体积和宫腔深度与联合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α联合LNG-IUS治疗增大子宫的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显著.
作者:陶秀坤;苏淑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孕中期胎儿进行唐氏综合征(DS)、神经管缺陷(NTD)和18-三体综合征的筛查和诊断,减少患儿的出生.方法 对山东省滕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7644例孕15~20周孕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生化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游离雌三醇(uE3)浓度检测,利用配套软件计算胎儿患DS、NTD和18-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结果 筛查的7644例孕妇中,DS阳性421例,236例做确诊检查,阳性12例;NTD筛查阳性58例,5例确诊;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阳性51例,35例做确诊检查,阳性1例.结论 孕中期进行产前筛查,可减少缺陷患儿出生率,具有重要社会价值.
作者:马灿玲;张道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邓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人工流产后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6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人工流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梗阻、月经不调、宫腔粘连及盆腔炎等均是继发不孕的原因,68例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输卵管梗阻30例,月经不调10例,宫腔粘连8例,盆腔炎11例.结论 人工流产是引起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临床给予有效的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继发不孕.
作者:穆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武威地区婴幼儿下呼吸道主要感染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2年8月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的痰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作药敏检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细菌157珠,其中大肠埃希菌50株,占31.8%;肺炎克雷伯菌43株,占27.4%;产酸克雷伯菌19株,占12.1%.另外分离真菌18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强,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耐药率较高;产酸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较低;3种菌对美罗培南100%敏感.结论 本地区婴幼儿呼吸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为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感染率较高.临床上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于同德;李寿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行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A组),30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B组),30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C组).对比三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B组和C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体温恢复较快、肛门排气早、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极大地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春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重度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是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一种疾病.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伴有较高的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早发型和晚发型,对终末靶器官的损害不同,对胎儿结局的影响也不同.对新生儿的研究,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保守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周西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黔南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7-2011年黔南州所辖四县的12个监测乡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以来贵州省黔南州儿童死亡率稳步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从2007年的31.25‰、25.65‰下降至2011年的27.20‰、20.95‰,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意外、腹泻、早产低出生体重.2007-2011年妇幼卫生相关指标比较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居高.结论 减少婴儿死亡,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仍是贵州省黔南州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挑战.
作者:刘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及研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北京市门头沟区2002-2011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7.04%,死胎占66.26%,死产占6.75%,新生儿死亡占26.9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 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患者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病变,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患者119例,全部行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宫腔镜检查88例(73.95%)宫腔内存在病变,83例(69.75%)有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97.59%、93.55%、2.41%、6.45%.结论 宫腔镜能为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患者,提供子宫内膜有无病变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易红;李晓红;李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 背景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根据卫生部妇社司关于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项目的总体思路,引导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健康发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自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8年组织开展了对前一年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营运状况监测(简称机构监测)调查工作.机构监测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全国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相关信息的网络报告,建立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数据库,动态掌握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现状,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自身规范化建设提供指导信息,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持续的信息支持.至2012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0余所妇幼保健机构参与了监测,现对监测数据的概括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红河州10年来7岁以下儿童生存、发展状况,掌握儿童健康变化及发展趋势与云南省及全国的差距,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云南省妇幼卫生年报信息统计工作规范及红河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收集相关数据,并严格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红河州2001-2010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呈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婴儿死亡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而新生儿死亡率,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农村与城市差距不大;部分乡镇儿童死亡率较高;该州各项儿童健康指标及服务指标均处于全省中等水平,与全国相比儿童健康指标差距较大,而服务指标中的新生儿访视率高于全国水平.结论 10年来该州儿童保健工作不断发展,完成了《云南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中各项儿童保健主要指标;新生儿死亡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漏报严重,儿童服务指标虚高,应加强数据核对、质控、督导、培训等工作;对工作滞后的乡镇、县市加强管理、培训、指导和督导,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展工作.
作者:王雯;李超;赵凤琼;熊玉华;杨家陆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