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圣魏
目的 探讨在潜伏期应用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的疗效.方法 将610例进入潜伏期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5例),观察组予静脉推注间苯三酚80 mg和地西泮10 mg,对照组只予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观察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潜伏期时间、第一产程时间、分娩结局、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潜伏期时间及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产妇疼痛程度减轻(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应用在潜伏期能减轻产痛,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减低剖宫产率,且安全、可靠.
作者:朱雪霞;周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昆明地区175例小儿肺炎衣原体(CPn)感染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住院患儿进行肺炎衣原体血清IgM抗体检测,对其中资料齐全的175例Cpn阳性病例年龄分布特点、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岁、~3岁、~6岁、>6岁年龄组分别占阳性病例的6.9%、21.1%、39.4%、32.6%,随年龄增长CPn感染呈上升趋势,~6岁以上儿童占阳性病例的72%.男女儿童阳性率无性别差异.CPn感染临床无特异表现,咳嗽伴发热者多见,多为低-中度发热,热程多为7~14 d,少数患儿可持续14 d以上,急性呼吸道症状早期以干咳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出现较晚,但仍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有大叶实变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胸部X线改变多样,可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肺门炎变、节段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等;部分患儿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RP增高.CPn混合MP、LP1感染27例,多伴肺外器官、系统的损害,尤以肝功能、心肌损害为多见,病程亦较长.肺外并发症31例,为化脓性扁桃腺炎、过敏性紫癜、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麻疹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结论 CPn病原体感染以年长儿多见,可伴混合感染及肺外并发症,病原学监测对儿童CPn感染诊治、减少临床盲目经验用药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茜;肖曙芳;樊茂;倪林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情况.方法 在2012年3-12月深圳市幼儿园视力普查中随机抽取10所幼儿园,对其中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动态屈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市区幼儿园儿童2294名4588只眼完成视力检查,其中3~6岁组的视力分别为(0.56±0.13),(0.79±0.15),(0.84±0.16),(0.91±0.17).视力异常258人,视力异常率为11.25%.不同性别儿童视力筛查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6),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筛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屈光状态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 学龄前是儿童的视力不断发育、屈光状态逐步正视化的过程,在幼儿园开展视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儿童视力异常,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敏;吕娟;陈绮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晚期妊娠胎盘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厦门市中医院876例晚期高危妊娠分娩后胎盘均送病理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特别分析其中常见的两类胎盘病理变化:炎症性变化、绒毛缺血缺氧病变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取炎症性病变组359例,绒毛缺血缺氧病变组387例,分别与正常胎盘组(送检无病理改变)89例作对照.结果 送检胎盘876例,正常胎盘89例,占15.16%;有病理改变787例,占89.84%,其中胎盘形状及发育异常18.15%,炎症病变40.99%,绒毛缺血缺氧病变44.18%,肿瘤性病变1.37%.常见的炎症性病变组、绒毛缺血缺氧病变组中不良围产儿结局:如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与正常胎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的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尤其胎盘炎症性病变与胎盘绒毛缺血缺氧性病变可直接影响围产儿结局,必须重视胎盘的病理检查.
作者:范朝梅;林锦芬;吴长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浆、脐血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变化,探讨PAI-1与妊娠期糖尿病及胎儿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糖尿痛家族史、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55例GDM孕妇(研究组)和55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血浆及脐血中PAI-1的含量.结果 ①GDM组血浆PAI-1均值(328.46±20.91)μg/L,健康孕妇组血浆PAI-1均值(198.68±13.65)μg/L.GDM组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GDM组脐血PAI-1均值(311.55±18.96)μg/L,健康孕妇组脐血PAI-1均值(201.71±19.23)μg/L.GDM组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DM孕妇血浆及脐血PAI-1显著升高,与发病有相关性,可能参与调控胎儿生长发育.
作者:周荣生;谢穗;吴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发生机制、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1月-2013年1月,妇科腹腔镜术后发生的5例围术期肺水肿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救治经过,对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发生机制、原因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 4例经积极常规药物抢救处理,1例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用药同时果断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全部抢救成功.结论 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急性肺水肿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很快得到良好控制,对重度肺水肿患者尽快纠正低氧血症、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是急诊抢救重症急性肺水肿发作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敏莉;李光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法 将2011年3-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妇2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3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护理干预可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行手术对盆腔脓肿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搜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盆腔脓肿经腹腔镜治疗4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10年2月之前收治的盆腔脓肿经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4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慢性盆腔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研究组无切口感染病例发生,对照组共发生切口感染5例;研究组术后慢性盆腔痛的并发例数较对照组少.结论 腹腔镜对盆腔脓肿的近远期效果均较好.
作者:林铁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武威地区婴幼儿下呼吸道主要感染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2年8月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的痰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作药敏检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细菌157珠,其中大肠埃希菌50株,占31.8%;肺炎克雷伯菌43株,占27.4%;产酸克雷伯菌19株,占12.1%.另外分离真菌18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强,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耐药率较高;产酸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较低;3种菌对美罗培南100%敏感.结论 本地区婴幼儿呼吸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为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感染率较高.临床上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于同德;李寿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增大子宫的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 11例宫腔深度>9cm子宫腺肌病患者,于月经周期第1~5天肌肉注射GnRH-α,每4周1次,每次注射前B超测量子宫体积及宫腔深度,至宫腔深度≤9 cm时,放置LNG-IUS.放置后3、6、12个月各复诊1次,观察疼痛评分(VAS)、月经量评分(PBAC)、子宫体积、宫腔深度变化.结果 放置LNG-IUS后6、12个月,患者VAS、PBAC、子宫体积和宫腔深度与联合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α联合LNG-IUS治疗增大子宫的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显著.
作者:陶秀坤;苏淑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黔南州孕产妇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为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黔南州2006-2011年死亡的孕产妇176例,回顾性分析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 全州孕产妇死亡率由2006年117.66/10万下降至2011年的40.92/10万;其中死亡孕产妇176人,直接产科因素导致孕产妇死亡134人,间接产科因素死亡42人.孕产妇前4位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症.结论 2006-2011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说明干预措施有效.今后仍应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强化县乡两级产科能力建设管理及人员培训,实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转诊,建立有效的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对高危孕产妇准确诊断、及时转诊,提高产科危急重症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蓉;杨晓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及其安全有效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的100例具有引产指征且无米索前列醇使用禁忌证的晚期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并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50μg)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试验组则给予小剂量(25μg)的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间隔4h给药1次,24 h内给药的大剂量应≤200μg,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引产总有效率分别为76.0%(38/50)、78.0%(39/50),末次用药至缩宫时间分别为(42.±20.1)和(39.4±11.8)min,总产程分别为(10.59±3.44)和(9.08±2.86)h,新生儿体质量、窒息率及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25μg)米索前列醇用于治疗晚期妊娠引产,其效果同于常规治疗剂量,且同样安全、有效,应在临床上加以使用.
作者:唐圣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黔南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7-2011年黔南州所辖四县的12个监测乡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以来贵州省黔南州儿童死亡率稳步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从2007年的31.25‰、25.65‰下降至2011年的27.20‰、20.95‰,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意外、腹泻、早产低出生体重.2007-2011年妇幼卫生相关指标比较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居高.结论 减少婴儿死亡,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仍是贵州省黔南州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挑战.
作者:刘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红河州10年来7岁以下儿童生存、发展状况,掌握儿童健康变化及发展趋势与云南省及全国的差距,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云南省妇幼卫生年报信息统计工作规范及红河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收集相关数据,并严格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红河州2001-2010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呈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婴儿死亡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而新生儿死亡率,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农村与城市差距不大;部分乡镇儿童死亡率较高;该州各项儿童健康指标及服务指标均处于全省中等水平,与全国相比儿童健康指标差距较大,而服务指标中的新生儿访视率高于全国水平.结论 10年来该州儿童保健工作不断发展,完成了《云南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中各项儿童保健主要指标;新生儿死亡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漏报严重,儿童服务指标虚高,应加强数据核对、质控、督导、培训等工作;对工作滞后的乡镇、县市加强管理、培训、指导和督导,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展工作.
作者:王雯;李超;赵凤琼;熊玉华;杨家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和免疫T淋巴细胞变化,并与正常儿童对比,探讨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细胞因子(白介素6、10、17、21、2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免疫T淋巴细胞(CD3+、CD3+CD4+、Treg 细胞、Th17细胞)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结果 ①手足口病患儿白介素6、10、17、21、23结果均升高,分别是(40±0.8)、(54±1.1)、(33±0.6)、(33±0.9)和(27±0.8) pg/L;正常小儿对照组分别为(17±1.0)、(23±0.6)、(19±0.8)、(21±0.6)和(19±0.8)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T淋巴细胞CD3+、CD3+CD4+、Treg细胞、Th17细胞分别为(44±0.9)%、(27±0.7)%、(20±0.4)%、(28±1.0)%;正常小儿对照组分别为(52±1.1)%、(44±1.1)%、(24±0.7)%、(3.6±0.5)%,Th17细胞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白介素升高,Th17细胞升高,存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作者:邓长柏;陈燕;程钦;贺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患者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病变,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患者119例,全部行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宫腔镜检查88例(73.95%)宫腔内存在病变,83例(69.75%)有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97.59%、93.55%、2.41%、6.45%.结论 宫腔镜能为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强回声团块的患者,提供子宫内膜有无病变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易红;李晓红;李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现状、特征及其与年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价患儿的严重程度,应用有中国常模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79例1~14岁不伴智力低下的脑瘫患儿和79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龄、瘫痪类型和严重程度的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状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交往、自我管理方面,患儿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独立生活、运动、作业、参加集体活动能力及总的社会生活能力得分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各年龄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瘫痪类型与正常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偏瘫患儿高于双瘫,双瘫高于四肢瘫;各项分值GMFCS组别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组、GMFCS Ⅰ级、Ⅱ级、Ⅲ级、Ⅳ/Ⅴ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GMFCS分级水平与其标准分呈负相关(γs=-0.517,P=0.000).结论 脑瘫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为活动受限所影响,活动受限程度越高的患儿,其社会生活能力表现越差,但在交往和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影响相对较小.
作者:关智勇;李丽;彭中华;刘极文;赵晓慧;王金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危害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7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为观察组,297例普通型前置胎盘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保守性手术(局部缝扎、局部切除、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结扎等)、产后出血、输血发生率、子宫切除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为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危害,应加强围术期管理;②子宫的保守性手术及子宫切除治疗均很重要;③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关键是掌握好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晓云;曹永利;王雪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广州市海珠区0~3岁婴幼儿的气质特点和分布类型,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中塑造儿童积极气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幼儿405例.应用4个月~12个月婴幼儿气质问卷、12~36个月婴幼儿气质问卷表进行调查、上海惠诚公司儿童气质软件测评分析.结果 405例婴幼儿的气质类型易养型和中间型为主,其中男童以易养型为主;女童以中间型为主;男童和女童在活动水平、坚持性、反应阈等气质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儿组与幼儿组在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及适应性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结论 405例婴幼儿的气质类型是平易型,部分气质维度与年龄、性别有关.医务人员应根据气质特征选择相应的教育方式,指导家长合理进行早期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李玉红;周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孕中期胎儿进行唐氏综合征(DS)、神经管缺陷(NTD)和18-三体综合征的筛查和诊断,减少患儿的出生.方法 对山东省滕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7644例孕15~20周孕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生化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游离雌三醇(uE3)浓度检测,利用配套软件计算胎儿患DS、NTD和18-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结果 筛查的7644例孕妇中,DS阳性421例,236例做确诊检查,阳性12例;NTD筛查阳性58例,5例确诊;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阳性51例,35例做确诊检查,阳性1例.结论 孕中期进行产前筛查,可减少缺陷患儿出生率,具有重要社会价值.
作者:马灿玲;张道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