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05例婴幼儿气质分析

李玉红;周丹

关键词:婴幼儿, 气质, 特征, 早期指导
摘要:目的 探讨广州市海珠区0~3岁婴幼儿的气质特点和分布类型,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中塑造儿童积极气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幼儿405例.应用4个月~12个月婴幼儿气质问卷、12~36个月婴幼儿气质问卷表进行调查、上海惠诚公司儿童气质软件测评分析.结果 405例婴幼儿的气质类型易养型和中间型为主,其中男童以易养型为主;女童以中间型为主;男童和女童在活动水平、坚持性、反应阈等气质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儿组与幼儿组在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及适应性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结论 405例婴幼儿的气质类型是平易型,部分气质维度与年龄、性别有关.医务人员应根据气质特征选择相应的教育方式,指导家长合理进行早期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新型宫内节育器(IUD)活性γ型IUD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在计划生育门诊自愿放置活性γ型IUD208例受术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对其在受术后1、3、6、12个月随访.结果 带器妊娠1例占0.48%,因环位下移(含脱落)取出4例占1.92%,因症取出3例占1.49%,累计续用率达96.15%.术后1个月,腰腹酸痛、月经改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3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且症状减轻.结论 活性γ型IUD设计合理,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轻,适合在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朱富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12年朔州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为了解山西朔州市围产儿的死亡率及死因情况,研究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对策.方法 对该市综合医院2012年围产儿死亡季报表及死亡卡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该市围产儿死亡率为16.32‰.结论 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是降低死胎死产及早期新生儿的死亡,妇幼保健机构应做好围产期前后的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管理,加强培训,才能进一步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作者:刘桂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75例胎儿窘迫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窘迫临床相关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12年4-9月六安市妇幼保健所175例胎儿窘迫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175例胎儿窘迫中,孕41周以上发生胎儿窘迫比例偏高;单纯合并脐带因素占24.00%,单纯合并羊水因素占24.00%,单纯产力因素占5.71%,综合因素占26.86%,原因不明占12.00%.分娩方式的选择对胎儿窘迫出生后结局有较大影响,阴道分娩发生新生儿窒息率较剖宫产高.结论 胎儿窘迫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旦发生对胎婴儿影响较大,故及时恰当地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人口质量.

    作者:李银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405例婴幼儿气质分析

    目的 探讨广州市海珠区0~3岁婴幼儿的气质特点和分布类型,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中塑造儿童积极气质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幼儿405例.应用4个月~12个月婴幼儿气质问卷、12~36个月婴幼儿气质问卷表进行调查、上海惠诚公司儿童气质软件测评分析.结果 405例婴幼儿的气质类型易养型和中间型为主,其中男童以易养型为主;女童以中间型为主;男童和女童在活动水平、坚持性、反应阈等气质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儿组与幼儿组在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及适应性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结论 405例婴幼儿的气质类型是平易型,部分气质维度与年龄、性别有关.医务人员应根据气质特征选择相应的教育方式,指导家长合理进行早期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李玉红;周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行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A组),30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B组),30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C组).对比三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B组和C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体温恢复较快、肛门排气早、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极大地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春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07-2012年我国女性HIV/AIDS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我国2007-2012年新报告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女性艾滋病防控工作重点.方法 收集“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2007-2012年HIV/AIDS报告病例及哨点监测系统孕产妇HIV抗体检出率资料,利用SP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2年我国女性HIV/AIDS报告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西南、西北、华南和华中地区报告病例数较多;以20~39岁年龄组为主;婚姻状况多为已婚;文化程度多为小学或初中;15岁及以上年龄组以异性性传播途径为主;艾滋病监测哨点孕产妇HIV抗体阳性总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近年我国新报告女性HIV/AIDS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女性,尤其是20~39岁育龄妇女艾滋病防控工作.

    作者:李培龙;秦倩倩;王丽艳;丁正伟;陈方方;葛琳;崔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876例晚期妊娠胎盘病理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晚期妊娠胎盘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厦门市中医院876例晚期高危妊娠分娩后胎盘均送病理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特别分析其中常见的两类胎盘病理变化:炎症性变化、绒毛缺血缺氧病变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取炎症性病变组359例,绒毛缺血缺氧病变组387例,分别与正常胎盘组(送检无病理改变)89例作对照.结果 送检胎盘876例,正常胎盘89例,占15.16%;有病理改变787例,占89.84%,其中胎盘形状及发育异常18.15%,炎症病变40.99%,绒毛缺血缺氧病变44.18%,肿瘤性病变1.37%.常见的炎症性病变组、绒毛缺血缺氧病变组中不良围产儿结局:如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与正常胎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的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尤其胎盘炎症性病变与胎盘绒毛缺血缺氧性病变可直接影响围产儿结局,必须重视胎盘的病理检查.

    作者:范朝梅;林锦芬;吴长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探讨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8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利弊进行对比.结果 84例中40例阴道试产,27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7.50%,再次行剖宫产术者57例(67.86%),所有产妇均未发生子宫破裂.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产妇分娩时,掌握好阴道试产适应证,可以阴道试产,阴道分娩成功的产妇产后出血明显减少.

    作者:郭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06-2011年黔南州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黔南州孕产妇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为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黔南州2006-2011年死亡的孕产妇176例,回顾性分析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 全州孕产妇死亡率由2006年117.66/10万下降至2011年的40.92/10万;其中死亡孕产妇176人,直接产科因素导致孕产妇死亡134人,间接产科因素死亡42人.孕产妇前4位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症.结论 2006-2011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说明干预措施有效.今后仍应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强化县乡两级产科能力建设管理及人员培训,实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转诊,建立有效的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对高危孕产妇准确诊断、及时转诊,提高产科危急重症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蓉;杨晓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脑瘫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研究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社会生活能力的现状、特征及其与年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价患儿的严重程度,应用有中国常模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79例1~14岁不伴智力低下的脑瘫患儿和79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龄、瘫痪类型和严重程度的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状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交往、自我管理方面,患儿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独立生活、运动、作业、参加集体活动能力及总的社会生活能力得分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各年龄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瘫痪类型与正常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偏瘫患儿高于双瘫,双瘫高于四肢瘫;各项分值GMFCS组别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正常组、GMFCS Ⅰ级、Ⅱ级、Ⅲ级、Ⅳ/Ⅴ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GMFCS分级水平与其标准分呈负相关(γs=-0.517,P=0.000).结论 脑瘫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为活动受限所影响,活动受限程度越高的患儿,其社会生活能力表现越差,但在交往和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影响相对较小.

    作者:关智勇;李丽;彭中华;刘极文;赵晓慧;王金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11年度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分析报告——第一部分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情况

    1 背景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根据卫生部妇社司关于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项目的总体思路,引导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健康发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自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8年组织开展了对前一年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营运状况监测(简称机构监测)调查工作.机构监测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全国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相关信息的网络报告,建立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数据库,动态掌握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现状,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自身规范化建设提供指导信息,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持续的信息支持.至2012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0余所妇幼保健机构参与了监测,现对监测数据的概括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腔镜对盆腔脓肿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行手术对盆腔脓肿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搜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盆腔脓肿经腹腔镜治疗4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10年2月之前收治的盆腔脓肿经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4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慢性盆腔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研究组无切口感染病例发生,对照组共发生切口感染5例;研究组术后慢性盆腔痛的并发例数较对照组少.结论 腹腔镜对盆腔脓肿的近远期效果均较好.

    作者:林铁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5902例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青岛市妇科常见病的现状,为妇科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妇科病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902例普查者中患病率为54.25%(3202/5902),发病前5位的疾病为:乳腺疾病(25.03%),宫颈炎(21.35%),子宫肌瘤(15.25%),附件炎(4.61%)和阴道炎(2.73%).结论 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及子宫肌瘤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重视妇科病普查,系统、规范的治疗妇科常见病,对高发年龄段的妇女进行重点干预,对降低妇科疾病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玉华;王升华;张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红河州2001-2010年儿童保健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红河州10年来7岁以下儿童生存、发展状况,掌握儿童健康变化及发展趋势与云南省及全国的差距,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云南省妇幼卫生年报信息统计工作规范及红河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收集相关数据,并严格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红河州2001-2010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呈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婴儿死亡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而新生儿死亡率,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农村与城市差距不大;部分乡镇儿童死亡率较高;该州各项儿童健康指标及服务指标均处于全省中等水平,与全国相比儿童健康指标差距较大,而服务指标中的新生儿访视率高于全国水平.结论 10年来该州儿童保健工作不断发展,完成了《云南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中各项儿童保健主要指标;新生儿死亡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漏报严重,儿童服务指标虚高,应加强数据核对、质控、督导、培训等工作;对工作滞后的乡镇、县市加强管理、培训、指导和督导,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展工作.

    作者:王雯;李超;赵凤琼;熊玉华;杨家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贵州边远地区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黔南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发生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7-2011年黔南州所辖四县的12个监测乡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以来贵州省黔南州儿童死亡率稳步下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从2007年的31.25‰、25.65‰下降至2011年的27.20‰、20.95‰,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意外、腹泻、早产低出生体重.2007-2011年妇幼卫生相关指标比较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居高.结论 减少婴儿死亡,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仍是贵州省黔南州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挑战.

    作者:刘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及其安全有效剂量分析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及其安全有效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的100例具有引产指征且无米索前列醇使用禁忌证的晚期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并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50μg)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试验组则给予小剂量(25μg)的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间隔4h给药1次,24 h内给药的大剂量应≤200μg,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引产总有效率分别为76.0%(38/50)、78.0%(39/50),末次用药至缩宫时间分别为(42.±20.1)和(39.4±11.8)min,总产程分别为(10.59±3.44)和(9.08±2.86)h,新生儿体质量、窒息率及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25μg)米索前列醇用于治疗晚期妊娠引产,其效果同于常规治疗剂量,且同样安全、有效,应在临床上加以使用.

    作者:唐圣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32例报告

    目的 探讨支原体(MP)肺炎肺外并发症的发病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收治56例支原体肺炎及其肺外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6例支原体肺炎有肺外并发症者32例(57.1%),其中胸腔积液3例(9.4%),心肌受累8例(21.8%),神经系统受累8例(25%),消化系统受累10例(31.2%),泌尿系统受累3例(9.4%),出现皮疹1例(3.1%).结论 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7.1%).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肌受累多见,一般多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0d左右出现,特别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患儿更易导致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本组病例除自动出院2例好转外,均为治愈出院.说明合理治疗MP感染,其并发症的转归大都能随着MP肺炎治愈而恢复正常.

    作者:牛晓妉;乐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荣成地区1463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荣成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和筛查工作状况,探索和研究该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和工作方法.方法 选择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3d接受耳声发射(OAE)测试,所有接受初筛的婴儿在出生42 d后,再次接受OAE检查,未通过者做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2次以上重复测试.结果 14634名新生儿中,12 731名(87.0%)初筛通过;1903名未通过,于出生42d后复查,1852例通过.51例接受AABR检查,其中34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损伤,总计在筛查的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0.23%,其中,双耳听力损失24人,发病率0.16‰,34人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其中,双耳重度听力损失8人,双耳中度听力损失26人.结论 对新生婴儿进行听力筛查非常必要,耳声发射仪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能提高高危儿听力损伤的诊断率,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方法.新生儿听力缺陷可以通过筛查尽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和干预,避免和减少耳聋发生,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

    作者:陈东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济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DQ值和Gesell各能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行为的发育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艳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4520例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为研究湖北长阳土家族与汉族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结合全国农村育龄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长阳县对本地区目标人群进行了生殖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以《2008年全国农村宫颈癌早查早治方案》为蓝本(问卷、妇检、VILI、VIA检查、阴道细胞学、阴道镜、病理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调查发现,长阳农村妇女慢性宫颈疾病明显高于城镇,土家族与汉族宫颈疾病及宫颈癌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结论 通过宫颈癌高危因素调查,长阳宫颈癌高发地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即国道经济特征显著),卫生习惯差、慢性宫颈疾病、宫颈癌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陈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