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经鼻通气方式早期应用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效果比较

王越;高薇薇;陈运彬;叶秀桢;张永;龙芳

关键词: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无创性呼吸支持模式
摘要:目的 比较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早期应用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出生后早期使用HHFNC或nCPAP辅助通气的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其72h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临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HHFNC组与对照组比较,72h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气漏及NE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是另一种适于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早期使用的通气模式,具有与nCPAP同样有效的临床效果.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阻断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控制新生儿艾滋病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北海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室检查HIV阳性的16例孕产妇,对其采取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所有新生儿均进行6~18个月的随访,观察新生儿结局,新生儿HIV阳性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对阻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6例新生儿出生后仅1例于随访18个月检查HIV阳性,发生率为6.25%.16例新生儿均无出生缺陷、无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发生胎儿窘迫2例,发生率为12.5%;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为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75%;无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 孕早期抗病毒药物结合产科干预与人工喂养可降低新生儿HIV阳性发生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都能耐受.

    作者:林桂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法 将2011年3-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妇2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3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护理干预可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876例晚期妊娠胎盘病理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晚期妊娠胎盘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厦门市中医院876例晚期高危妊娠分娩后胎盘均送病理检查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特别分析其中常见的两类胎盘病理变化:炎症性变化、绒毛缺血缺氧病变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取炎症性病变组359例,绒毛缺血缺氧病变组387例,分别与正常胎盘组(送检无病理改变)89例作对照.结果 送检胎盘876例,正常胎盘89例,占15.16%;有病理改变787例,占89.84%,其中胎盘形状及发育异常18.15%,炎症病变40.99%,绒毛缺血缺氧病变44.18%,肿瘤性病变1.37%.常见的炎症性病变组、绒毛缺血缺氧病变组中不良围产儿结局:如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与正常胎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的病理变化与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尤其胎盘炎症性病变与胎盘绒毛缺血缺氧性病变可直接影响围产儿结局,必须重视胎盘的病理检查.

    作者:范朝梅;林锦芬;吴长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294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情况.方法 在2012年3-12月深圳市幼儿园视力普查中随机抽取10所幼儿园,对其中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动态屈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市区幼儿园儿童2294名4588只眼完成视力检查,其中3~6岁组的视力分别为(0.56±0.13),(0.79±0.15),(0.84±0.16),(0.91±0.17).视力异常258人,视力异常率为11.25%.不同性别儿童视力筛查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6),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筛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屈光状态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 学龄前是儿童的视力不断发育、屈光状态逐步正视化的过程,在幼儿园开展视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儿童视力异常,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敏;吕娟;陈绮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05-2011年我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

    目的 了解我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状况,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管理信息网络报告系统,收集2005-2011年全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服务提供及运营情况等数据,并对东、中、西部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配置、服务提供以及运营等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我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资源配置、服务提供、机构运营等方面均有所增长,东部地区发展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慢.各地区均存在人员编制不足、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与职称不高、政府投入不足等现象.结论 应进一步增加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投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投入,提高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的服务能力.

    作者:郭浩岩;黄爱群;罗荣;潘晓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目的 探讨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发生机制、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1月-2013年1月,妇科腹腔镜术后发生的5例围术期肺水肿患者的发病情况及救治经过,对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发生机制、原因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 4例经积极常规药物抢救处理,1例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用药同时果断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全部抢救成功.结论 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急性肺水肿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很快得到良好控制,对重度肺水肿患者尽快纠正低氧血症、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是急诊抢救重症急性肺水肿发作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敏莉;李光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腔镜卵巢手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比较,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抽取行传统的开腹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6、12个月的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E2、FSH、LH等性激素检查,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6、12个月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1年内月经量少、稀发或周期延长等月经不规律发生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素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32例报告

    目的 探讨支原体(MP)肺炎肺外并发症的发病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收治56例支原体肺炎及其肺外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6例支原体肺炎有肺外并发症者32例(57.1%),其中胸腔积液3例(9.4%),心肌受累8例(21.8%),神经系统受累8例(25%),消化系统受累10例(31.2%),泌尿系统受累3例(9.4%),出现皮疹1例(3.1%).结论 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7.1%).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肌受累多见,一般多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0d左右出现,特别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患儿更易导致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本组病例除自动出院2例好转外,均为治愈出院.说明合理治疗MP感染,其并发症的转归大都能随着MP肺炎治愈而恢复正常.

    作者:牛晓妉;乐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产后出血高危产妇分为缩宫素组和欣母沛组(缩宫素+欣母沛)各75例,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术后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欣母沛组第三产程时间,术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6.7%均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5).缩宫素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欣母沛组共发生25例,占33.3%.结论 欣母沛联合缩宫素能够发挥更强的促进宫缩、预防产后出血作用,临床价值重大.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凶险型前置胎盘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术中情况及处理对策,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 比较16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与61例非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凶险组胎盘粘连(或植入)、产后出血、术中输血及子宫切除率均明显高于非凶险组.结论 减少无指征剖宫产可减少前置胎盘的发生;重视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提高认识,做好充分准备,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唐增军;霍琰;邢冀娟;刘素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新型宫内节育器(IUD)活性γ型IUD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在计划生育门诊自愿放置活性γ型IUD208例受术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对其在受术后1、3、6、12个月随访.结果 带器妊娠1例占0.48%,因环位下移(含脱落)取出4例占1.92%,因症取出3例占1.49%,累计续用率达96.15%.术后1个月,腰腹酸痛、月经改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3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且症状减轻.结论 活性γ型IUD设计合理,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轻,适合在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朱富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荣成地区1463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荣成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和筛查工作状况,探索和研究该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和工作方法.方法 选择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3d接受耳声发射(OAE)测试,所有接受初筛的婴儿在出生42 d后,再次接受OAE检查,未通过者做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2次以上重复测试.结果 14634名新生儿中,12 731名(87.0%)初筛通过;1903名未通过,于出生42d后复查,1852例通过.51例接受AABR检查,其中34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损伤,总计在筛查的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0.23%,其中,双耳听力损失24人,发病率0.16‰,34人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其中,双耳重度听力损失8人,双耳中度听力损失26人.结论 对新生婴儿进行听力筛查非常必要,耳声发射仪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能提高高危儿听力损伤的诊断率,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方法.新生儿听力缺陷可以通过筛查尽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和干预,避免和减少耳聋发生,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

    作者:陈东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武威地区婴幼儿呼吸道主要感染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武威地区婴幼儿下呼吸道主要感染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2年8月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的痰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作药敏检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细菌157珠,其中大肠埃希菌50株,占31.8%;肺炎克雷伯菌43株,占27.4%;产酸克雷伯菌19株,占12.1%.另外分离真菌18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强,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耐药率较高;产酸克雷伯菌的耐药性较低;3种菌对美罗培南100%敏感.结论 本地区婴幼儿呼吸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为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感染率较高.临床上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于同德;李寿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宫腔镜联合宫内IUD及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宫腔粘连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对中重度宫腔粘连行粘连分离及宫腔重建术后联合宫内放置IUD及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对预防宫腔再粘连及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的效果评价.方法 对2012年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通过B超、宫腔镜确诊56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粘连分离及宫腔重建后宫内放置IUD一枚,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雌孕激素.结果 56例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月经量42例,随访6个月妊娠者22例,复发8例.结论 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及宫腔重建术后联合宫内放置IUD及雌孕激素周期治疗,能有效改善及恢复患者月经,提高妊娠率,并能较好的预防宫腔再次粘连.

    作者:吴宇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产后抑郁的临床调查分析及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围产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在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20例产妇,产后3~6d采用Zung抑郁评定量表(SDS)、焦虑评定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问卷式调查抑郁及焦虑发生情况,对产后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阳性者随机分组,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产后6~8周用SDS追踪评定,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产后抑郁的临床发生率为15.14%,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家庭支持度、孕期心理准备、社会支持度对产后抑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孕期心理准备、家庭支持度、主观支持度及分娩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加强孕期和分娩后健康教育等措施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心理护理干预促进了产后抑郁症的恢复.结论 产后抑郁临床发病率较高,影响因素成多元性;采取得当的保健和护理措施对产后抑郁的预防和恢复有明显的帮助.

    作者:桂欣;程丹玲;赵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耳别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耳别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3842例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资料,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3~5d使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左耳和右耳听力筛查,对筛查的通过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右耳筛查通过率为96.5%,左耳筛查通过率为95.1%,右耳通过率高于左耳.结论 耳别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有影响.

    作者:蔡燕娟;夏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在待产潜伏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潜伏期应用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的疗效.方法 将610例进入潜伏期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5例),观察组予静脉推注间苯三酚80 mg和地西泮10 mg,对照组只予静脉推注地西泮10 mg,观察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潜伏期时间、第一产程时间、分娩结局、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潜伏期时间及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产妇疼痛程度减轻(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应用在潜伏期能减轻产痛,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减低剖宫产率,且安全、可靠.

    作者:朱雪霞;周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胎盘绒毛膜炎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胎盘绒毛膜炎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将早产儿胎盘、绒毛膜、脐带(排除胎膜早破、多胎妊娠、羊水粪染、胎盘早剥等的胎盘及先天畸形胎儿的胎盘)列为研究组,将正常足月儿胎盘、绒毛膜、脐带(除外胎盘早期剥离及先天畸形、多胎妊娠、羊水粪染胎盘)列为对照组,于胎儿出生后常规行胎盘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300例,胎盘绒毛膜炎30例,对照组300例,胎盘绒毛膜炎6例,经x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绒毛膜炎与早产存在相关性.可对产妇加强孕期教育,在孕期积极治疗生殖道炎症,改善早产儿母婴结局.

    作者:陈琼;邵秀敏;陈小燕;尹云欢;曾碧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5902例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青岛市妇科常见病的现状,为妇科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妇科病普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902例普查者中患病率为54.25%(3202/5902),发病前5位的疾病为:乳腺疾病(25.03%),宫颈炎(21.35%),子宫肌瘤(15.25%),附件炎(4.61%)和阴道炎(2.73%).结论 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及子宫肌瘤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重视妇科病普查,系统、规范的治疗妇科常见病,对高发年龄段的妇女进行重点干预,对降低妇科疾病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玉华;王升华;张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02-2011年围产儿死亡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及研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北京市门头沟区2002-2011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7.04%,死胎占66.26%,死产占6.75%,新生儿死亡占26.9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 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