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胤辉;王顺利;吴学慧
目的 探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在中期妊娠卵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2例妊娠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切除肿瘤,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完成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至分娩结束,比较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5.3 ±8.5)ml、(3.8±0.8)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早产率分别为0.0%、2.7%,低于对照组11.4%、1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期妊娠卵巢肿瘤应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明确手术指征,并密切监测孕妇血氧饱和度,可确保安全性,促进患者更快恢复,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史文娟;刘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南通市通州区7岁以下儿童视力异常情况,为通州区儿童保健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策略拟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伟伦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对7778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视力筛查.结果 筛查视力异常335人,视力异常筛出率20.1%.视力异常以散光为主、远视次之、屈光参差第3,近视很少.对筛查结果为异常的儿童追踪随访,确诊有眼、视力问题的达61.15%.年龄越小屈光异常率越高.结论 7岁以下儿童应加强眼保健,广泛开展视力筛查和健康教育,早发现、早干预,是保证儿童视力健康的关键措施.
作者:仇红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在早产儿视网膜病激光光凝术中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按照ROP国际分类标准和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标准,需行激光光凝术的125例早产儿,均已达3期阈值病变需要激光光凝术.随机分为芬太尼联合组(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组)和对照组(表面麻醉组)两组分别为61和64例.比较两组术前、手术开始后1h、手术结束时、术后1h、术后24h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术后3天末梢微量血糖、血常规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术后1周的胃肠道情况、术后3天的术后至出院前的颅脑影像学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芬太尼联合组术前、术中和术后1h心率为(133.7±5.2)、(143.7 ±4.3)和(144.2±3.3)次/分,平均动脉压为(39.5±3.4)、(41.4±2.8)和(40.5±2.7)mmHg,血氧饱和度为(95.2±5.3)、(88.7 ±3.6)和(92.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面麻醉组术前、术中和术后1h心率为(130.2±4.7)、(148.7±5.3)和(153.3±3.9)次/分,平均动脉压为(38.8±4.1)、(42.5±3.5)和(41.3±3.1) mmHg,血氧饱和度为(94.5±3.7)、(88.7±3.6)和(92.0±4.8)%,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芬太尼联合组术前、术后1天的白细胞为(10.8±5.4)和(13.6±5.3)×109/L,CRP为(2.90±1.4)和(3.12±2.1)mg/L,血糖为(4.40±1.2)和(4.58±1.3)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面麻醉组术前和术后1天的白细胞为(11.3±6.2)和(15.7±5.7)×109/L,CRP为(2.88±1.8)和(7.78±2.9)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芬太尼联合组中术后胃储留、腹胀、呕吐、消化道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为16.4、13.1、21.3、3.2和1.6%,表面麻醉组为39.1、43.7、35.9、12.5、4.6%;血糖为(3.88±1.8)和(6.88±0.9) mmol/L.④芬太尼联合组和表面麻醉组分别有3例和5例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纯表面麻醉相比,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镇静镇痛可以减少术中术后期间患儿生命体征和血糖的波动,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和感染的发生,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激光光凝术的不良反应.
作者:聂川;梁树;曾琦;钟隽镌;杨杰;罗先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六安市3~6岁儿童隔代教养状况及与儿童身心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以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1054名3~6岁儿童,隔代教养率30.3%;单因素x2分析结果显示,隔代教养儿童不良行为发生率(x2=10.101,P=0.001)及不良睡眠习惯发生率(x2=7.725,P=0.005)明显高于非隔代教养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饮食习惯、对日常生活中知识的了解及常见病的发病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教养人年龄、三代同住、娇惯孩子及孩子犯错时护短是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教养入学历、年龄、三代同住、娇惯孩子是儿童不良睡眠习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隔代教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无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三代同住、教养人的低学历、高龄及不正确的教养观念是儿童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的危险因素.
作者:彭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广东佛山市不孕不育症的现患率及分布情况,为防治不孕不育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广东佛山市20个社区(村落)3376对已婚夫妇进行调查.统计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婚姻状况的不孕不育现患率,分析不孕不育者的具体情况.结果 3376对夫妇中,不孕不育者142对(单纯男性不孕者15例,单纯女性不孕者103例,男女均不孕者24例),现患率4.21%.男性不孕不育症39例(1.15%),女性不孕不育症127例(3.76%).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男女,在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状况的现患率均不同.原发性不孕124例(74.7%),继发性不孕者42例(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职业情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状况夫妇的不孕不育现患率不同,女性不孕现患率高于男性不育率.
作者:余凤花;罗宋;陈燕玲;吴翠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003-2014年妊娠高危因素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升高危妊娠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2年来广州市某社区共1153例高危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变化趋势、高危妊娠和非高危妊娠孕产妇剖宫产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高危妊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09-2014年妊娠期糖尿病(x2 =6.60,P=0.01)、年龄≥35岁(x2=7.98,P <0.01)的百分比高于2003-200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3-2014年,高危妊娠组剖宫产率高于非高危妊娠组(x2=287.9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9-2014年高危妊娠剖宫产率与2003-2008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6,P =0.06);2003-2014年,高危妊娠围产儿死亡率高于非高危妊娠(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年来,高危妊娠患病率、高危因素构成比发生了改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高危因素导致的母婴危害,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黄蓓;雷马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新农合妇幼卫生服务政策对妇幼卫生工作的影响.方法 选取云南省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和昌宁县,分别收集2011-2013年5县区的新农合实施方案,调查5县区新农合妇幼卫生服务政策,包括报销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所产生的、额定的医疗服务项目费用,同时对发生危急抢救孕产妇所产生的费用,按发生费用的比例给予报销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对当地孕产妇及经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县区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2013年平均达到99.6%,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较2011年相比,分别下降12.0和2.3个百分点;同时也降低了辖区无指征剖宫产率;各县的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均有上升.结论 通过政策实施提高了当地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基本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县、乡级产科服务能力.对控制剖宫产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孕产妇健康管理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支出由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进行补偿.两种经费的合理分配、使用,对妇幼卫生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字立源;李宏云;尹可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助产士门诊专业服务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规范助产门诊工作,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孕早期建卡定期产检至分娩的60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科指导,实验组经过助产士门诊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第1产程、第2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情况.结果 实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第1产程、第2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助产士门诊专业服务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分娩疼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高思民;梁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门市新会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指导维生素D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0~3岁儿童30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 新会地区婴幼儿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9.13±8.12)ng/ml,血清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季节血清25-(OH)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的缺乏率为2.3%、不足率为8.0%,不同年龄段维生素D不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会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好,应重点加强幼儿维生素D的补充.通过定期检测血清25-(OH)D了解体内维生素D水平,科学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消除家长对过量中毒的担忧,从而增加家长的依从性.
作者:李彩霞;郭小芳;周炜茹;黎艳梅;蒋佩红;余秀华;林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治疗及母婴预后.方法 选取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2011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53例34周前发生子痫前期的孕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分娩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5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母婴预后.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剖宫产率和引产率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早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母婴预后差.医师应加强产妇监护措施,严格病例选择短期保守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儿结局.
作者:崔建玲;黄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某县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服用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乡村医生对儿童服用营养包的情况进行监测,调查员对家长、村妇幼医生和村妇代会主任进行访谈,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及Cox回归分析,了解影响儿童服用营养包的因素.结果 全县2013年3-9月知情同意服用营养包的儿童5824名,其中5072名儿童能持续服用营养包,752名儿童提前停服.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母亲年龄、文化程度、民族及父亲年龄、文化程度、民族,以及出生体重、儿童主要照顾者等8个因素与儿童服用营养包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儿童持续服用营养包,低出生体重儿是促进儿童持续服用营养包的有利因素;与汉族母亲比较,母亲为少数民族是儿童持续服用营养包的不利因素.结论 儿童提前停服营养包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儿童提前停服营养包.
作者:张文杰;杨海霞;李培献;彭美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孕晚期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并为预防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确诊治疗的孕晚期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96例作为高血压组,同期选取正常产妇96例作为正常组,统计分析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组和正常组在高龄、产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情绪不良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产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情绪不良是孕晚期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高龄、产前肥胖、高血压家族史、情绪不良的孕晚期产妇应加强监测和干预,以降低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风险.
作者:陈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影响以及优质护理实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5%;观察组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浓度以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胎便排空时间、哭闹时间、睡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每天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以上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护理中,可以显著缩短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胎便的初排时间,降低机体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张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08-2013年光明新区围产儿死亡率及其原因,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本地区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光明新区49 123例围产儿报告卡病例资料,并进行汇总统计.结果 该地区2008-2013年,平均围产儿年死亡率为6.17‰.其中,新生儿死亡率为0.90‰;死胎或死产死亡率为5.27‰.除2008年外,从2009-2013年中,死亡率呈下降的总趋势(趋势x2=9.08,P=0.059).5年间围产儿死因前三位分别为先天畸形(构成比48.18%),不明原因(构成比30.36%),早产儿(构成比8.91%).结论 该地区围产儿年死亡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先天畸形、不明原因、早产儿是其主要死亡原因,医务人员应加强该地区孕检工作,尽量避免或减少先天畸形、早产儿的发生,同时加强各项医疗技能,尽量探明围产儿死亡原因,为降低该地区围产儿死亡率打下基础.
作者:许瑾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宫颈癌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及生活质量,分析宫颈癌患者悦纳进取处事方式与生活质量关系.方法 以湖南省肿瘤医院7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特征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悦纳进取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ACT-Cx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①高年龄组在生活质量的生理状况(17.67±7.7、11.70±8.1)、情感状况(16.39±6.0、11.36±6.6)显著高于低年龄组,而在功能状况(6.28±6.7、12.17±9.3)显著低于低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接纳因子、进取因子与悦纳进取总分均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r =0.687 ~0.717,P均<0.01),与消极应对无显著相关.③接纳因子、进取因子与悦纳进取总分均与SAS、SDS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646 ~0.694,P均<0.01);④接纳因子、进取因子与悦纳进取总分、生理状况及情感状况呈显著负相关(r=0.578~ 0.619,P均<0.01),与社会、家庭状况及功能状况呈显著正相关(r=0.631 ~0.669,P均<0.01).⑤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因子、焦虑分、接纳因子对生活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可以解释24.3%的变异.结论 ①宫颈癌患者悦纳进取程度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②悦纳进取量表可以在宫颈癌患者中使用.
作者:叶沙;谌永毅;袁玉莲;曾红娟;黄丽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对甘肃省静宁县1996-2013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原因,寻找影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相关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按照国家《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对逐级上报的孕产妇死亡卡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6-2013年静宁县活产数93 793例,孕产妇死亡74例,死亡率为78.90/10万,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74例孕产妇前4位死因顺序依次为产科出血34例(45.95%),妊娠高血压疾病15例(20.27%),妊娠合并症10例(13.51%),羊水栓塞9例(12.16%).死亡孕产妇中年龄≥30岁的占55.4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4.60%,居住地在农村占94.59%,100% (74/74)的死亡孕产妇家庭经济收入低于2000元.29.73%的死亡孕产妇未接受产前检查服务,54.05% (40/74)的死亡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5次.结论 1996-2013年静宁县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因此,继续开展农村孕产妇补助项目、降消项目,加强产前、产时保健,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卢春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我国新医改步伐加快,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加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应进行科学管理.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主要从机构区域功能定位、内部功能与流程设计、服务目标人群、绿色医院、策划与咨询等方面进行浅析,应该引起关注.
作者:王胤辉;王顺利;吴学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未婚人工流产(人流)女性避孕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80例未婚人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未婚人流女性避孕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 ①180例未婚人流女性在本次受孕周期都未做到每次性行为均采取避孕措施,其中有155例(86.11%)采用过避孕措施,但其中仅有6例(3.33%)能够坚持每次使用,而在采用过避孕措施中使用避孕套避孕的人数多,共104例(67.10%).导致未婚女性不采取避孕措施的原因中,除了极少数是由于不知道避孕方法外,其中大部分是因抱有侥幸心理,共180例(47.22%).同时其配偶不配合使用也是原因之一,共32例(17.78%).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同居、非常了解避孕措施、非常了解人流知识、男友非常了解避孕知识并非常关心避孕等均为未婚人流女性出现避孕行为的保护因素.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非常了解人流知识及男友非常关心避孕等3个因素是未婚人流女性出现避孕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为尽量减少女性未婚人流发生率,必须加强对未婚女性避孕知识和避孕措施的普及,并鼓励男性伴侣参与,从而有效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
作者:甘晓青;罗辉兰;刘云英;徐玉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胎龄胎儿(初生儿)体格发育均值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2005-2006年在深圳市保安区妇幼保健院调查了8141例不同胎龄胎儿(初生儿)体格发育状况,按母亲分娩年龄(≤18岁至≥39岁的每1岁)分组制定初生儿(胎儿)体格发育均值.结果 初生儿(胎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均值都随着母亲分娩年龄增大呈现有规律的递增现象;≤23岁生育者,其分娩的初生儿(胎儿)上述5项发育均值明显< 24岁以后生育者;24~33岁,其分娩的初生儿生长发育均值随母亲分娩年龄增大而增长,生长发育均值稳定并处于较高水平,是母亲佳生育年龄段.34岁以后,上述5项生长发育均值开始下降或大幅波动,生长发育均值不稳定.18 ~ 20岁、21 ~ 23岁、24~ 29岁、30 ~ 34岁、35 ~44岁年龄段分组的初生儿生长发育均值存在递增规律,x2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5,全部组).结论 母亲分娩年龄在24 ~33岁,其初生儿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5项生长发育均值处于较高水平,是母亲佳生育年龄段.母亲分娩年龄是胎儿宫内体格发育均值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雷敏;黄小云;刘惠龙;麦慧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进展和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行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1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71)和对照组(n=71),试验组产妇在潜伏期开始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患者在活跃期开始使用,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及母儿结局.结果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 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无明显不利影响,产妇满意度较高.
作者:黄英;崔建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